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综合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术下肢静脉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能接受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下肢血流流速、住院时间、下肢静脉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2周后和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血流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20.00%,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83.33%,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下肢血流速度,对于提高下肢静脉的预防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前列腺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及护理质量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行脊柱骨折手术患者9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各47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落实综合康复护理,观察两组下肢静脉发生情况及对护理质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发生率4.25%显著低于对照组23.40%,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柱骨折术后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下肢静脉的发生,且护理质量获得患者认可,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脊柱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7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住院号单双分为观察组83例,对照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进术中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变化及下肢静脉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1d和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略低于术前1d和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与术前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例(2.41%)发生下肢血栓,对照组8例(10.81%)发生下肢静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术中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可有效改善髋关节置换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术后下肢静脉形成发生率。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液高凝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预防下肢静脉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月----2016年2月,研究对象78例本院收治的行脑出血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9)、对照组(n=39),给予实验组患者集束化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下肢静脉发生率、术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护理满意度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静脉发生率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于对照组,P<0.05。术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对比显示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预防下肢静脉的临床效果显著,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凝血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降低脑出血患者手术后的下肢静脉的发生通过早期活动的治疗方式,探讨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90例经过脑外科脑出血手术后的患者,并进行随机的分为两组,分别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5例患者。并且只给参照组的患者进行较常规形式的手术后的治疗以及护理方式,而在给实验组患者提供常规的治疗以及护理方式后,还进行实施早期活动的护理方案。包括在手术后进行一定的足踝运动、各部位肌肉收缩运动以及做深呼吸的训练等活动,在此期间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和比较下肢静脉的形成状况。结果经过对比观察发现,两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实验组的患者手术后的下肢静脉的发生率具有较明显的低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早期活动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脑出血患者在手术后发生下肢静脉的形成现象,减少了由于形成下肢静脉而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被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早期活动 脑出血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脑血管介入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脑血管介入手术治疗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制定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患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率、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1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下肢静脉形成率分别为2.44%、4.88%,均低于对照组17.07%、21.95%,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血管介入手术治疗患者,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形成,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脑血管介入手术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在降低下肢静脉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98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研究组采取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下肢静脉形成情况。结果研究组的Fbg、D-D、FDP、PLT及MP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下肢静脉发生率8.16%低于对照组20.41%(P<0.05)。结论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有效减少下肢静脉发生率,改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指标,为预后提供保障。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作用效果。方法将7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模式的预防作用效果。结果干预组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22.8%),比较有差异(P<0.05);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52.82±5.21)d,明显短于对照组(88.64±9.57)d,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的形成,缩短其住院时间,促进其早日康复。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老年人 髋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脑出血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继续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脑出血 手术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预防脑血管介入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特将2016年2月—2017年10月自愿来我院接受脑血管介入术治疗的74例患者,依照患者本人的护理意愿进行平均分组,观察组37例患者施行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形成,对照组37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未实行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及下肢静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37患者经常规护理干预后下肢静脉形成7例,发生率为18.91%;观察组患者37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下肢静脉形成1例,发生率为2.70%;在下肢静脉发生率比较上观察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接受脑血管介入术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发生率的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推广于临床应用。

  • 标签: 脑血管介入术 常规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SF-36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得到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本次研究所选取的78例脑出血手术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本次选取的患者均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所收治。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股静脉流速度状况,且就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下肢静脉发生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下肢静脉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的股静脉流速度在平均值和峰值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手术患者,能够有效地降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脑出血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早期活动护理模式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88例我院2012.6-2014.6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按入院顺序分组,其中对照组44例(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44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早期活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下肢静脉发生情况,评估患者对不同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27%,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5.90%,观察组并发下肢静脉的患者更少(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5.4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27%,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更满意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早期活动护理模式,下肢静脉发生情况更少,护理满意度更高。

  • 标签: 早期活动 脑出血患者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究利伐沙班在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合并下肢静脉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25例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合并下肢静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12例)和研究组(13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治疗,研究组采用利伐沙班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和华法林治疗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合并下肢静脉的疗效相当,但利伐沙班的安全性更高,值得优先使用。

  • 标签: 利伐沙班 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诊断的价值。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6例下肢静脉形成的患者进行扫查,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血管的管腔内径,血栓形成的范围、血栓的回声特征及血管栓塞情况。结果左下肢单发为46例,右下单发为33例,双下肢同时形成血栓为6例。急性血栓确诊15例,亚急性及慢性血栓确诊70例,漏诊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对病变部分定位较为准确,操作简便、安全,同时可以实时观察血栓演变情况,对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下肢长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3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48.8±1.5岁),对照组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49.9±1.6岁)。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下肢静脉超声检查。(2)采用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进行调查。(3)对患者出院前依从性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给予两组患者相应护理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依从性和心理状态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患在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是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下肢长骨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可行的辅助诊断依据,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早日的治疗。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下肢静脉患者195例,作为入选本次研究的试验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股总伴髂外静脉11例,大隐静脉30例,股浅静脉36例,胫后静脉34例,腓静脉39例,肌间静脉45例。结论为了预防下肢静脉病变,以详细了解患者的情况,及早对患者采取综合措施,一旦临床疑诊,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诊断下肢静脉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超声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有安全性强、留置时间长、减少穿刺的痛苦等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化疗,肠外营养,急危重症等治疗过程1。但在PICC导管留置过程中,静脉(PICC-DVT)成为最严重的并发症。有研究发现2在重症监护室的PICC-DVT发病率为5%~15%,在肿瘤患者中的PICC-DVT发病率为2%~5%。静脉的发生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中断治疗,增加住院花费,甚至栓子一旦脱落将会引起肺栓塞或致死亡。如何有效地预防、发现和处理PICC-DVT已成为临床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 标签: PICC置管 并发深静脉血栓 研究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骨创伤术后静脉形成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医院接受骨创伤手术的术前无静脉的患者108名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把这些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来说,主要是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干预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一些早期的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的患者DVT和PTE的发生概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总的来说,骨创伤手术之后的早期护理干预非常关键,它能够有效地使得静脉的形成得到预防,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都能够产生比较良好的作用,在临床当中具有着有效的推广意义和前景。

  • 标签: 骨创伤 手术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体会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 ICU患者静脉( DVT)形成的原因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 ICU科室收治的 56例 DVT患者,纳入时间为 2015年 6月至 2017年 6月,分析 DVT形成原因。将其随机分成 2组:常规护理 28例作为对照组,人性化护理 28例作为试验组,评定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年龄> 60岁、卧床时间> 7d、静脉采血> 3次 /d、机械通气> 3d、使用镇静药物, DVT发生率更高,差异显著( P< 0.05)。试验组护理满意率为 96.4%,高于对照组的 75.0%,且 DVT消失时间更短,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ICU患者 DVT形成的原因较多,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加快血栓消失,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患者 DVT形成 危险因素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伴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凝血异常等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神经重症患者的数量与日俱增,由于此类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所以间接的导致了患者静脉的患者数量居高不小。本文对导致静脉的诱因和主要的症状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旨在降低静脉的发生率。

  • 标签: 神经重症患者 深静脉血栓 血栓筛查 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