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重症监护室患者74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不良心理反应 心理护理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输血技术引起的输血反应发生率。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6年7月9862例接受输血的患者,对其进行输血反应统计分析。结果本院近两年9862例进行输血的患者当中发生了78例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79%。其中血液替代制品输血不引起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成分输血引起的非溶血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4%,滤除白细胞输血为0.65%,自体输血为0.34%。输血反应主要为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以发热和过敏为主。结论不同输血技术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血液替代制品<自体输血<滤除白细胞输血<成分输血。

  • 标签: 血液替代制品 成分输血 自体输血术 白细胞滤除技术 输血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阿莫西林配伍用药可用于治疗合并HP感染的胃炎和胃溃疡、慢性支气管炎及其急性发作、尿路感染、心内膜炎等疾病。在用药过程中,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科学控制用药量和给药方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应用阿莫西林,积极给予对症治疗。

  • 标签: 阿莫西林 联合用药 疗效分析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减轻空腹抽血患者不良反应中所发挥的效果。方法:将150例空腹静脉抽血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6.0%)高于对照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空腹静脉抽血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提升患者抽血的配合程度,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有着积极的临床护理价值,可以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空腹抽血 不良反应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R)导致小儿电解质紊乱的特点及处理。方法对31例药物不良反应(ADR)致小儿电解质紊乱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高血糖28例、低钠血症23例、低钙血症14例、低钾血症14例。结论加强小儿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有助于降低小儿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电解质紊乱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医院常见抗生素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1例患者,在进行抗生素药物治疗时产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分析。研究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报告,针对性设定处理方案,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和患者临床表现的相关情况。结果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比较,其中以青霉素25.49%(13/51)和左氧氟沙星31.37%(16/51)的药物不良反应概率较高;抗生素使用后容易导致患者器官多处的功能反应,其中以消化系统和皮肤的不良影响最强烈。结论抗生素药物在临床治疗时会存在不同器官的药物反应反应会根据药物的类型产生不同的机体差异。抗生素治疗时需要加强基层医院医、药、护、技人员教育引导,加强临床药物监测工作,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避免危及患者生命的药物滥用,保障用药的安全性,降低治疗隐患。

  • 标签: 基层医院 常见抗生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患者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共有71例老年患者发生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影响因素以及临床特点。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在诸多不良反应中,尤以窦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以及早搏最为常见,其次则为心衰、心绞痛、高血压、低血压以及心肌梗死。经过多因素分析可知,导致患者发生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有心血管疾病、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及不良反应史。结论为保证老年患者用药安全,必须要依照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为其选择合适的临床用药,并尽量减少联合用药。

  • 标签: 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 静脉给药
  •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和分析在剖宫产手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和缩宫素时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37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9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剖宫产产妇给予缩宫素药物进行引产,观察组剖宫产产妇给予垂体后叶素进行引产。比较两组剖腹产产妇在手术中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妇在剖宫产手术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中,恶心为15.94%,呕吐为10.14%,血压下降为17.39%,呼吸不畅为13.04%,胸闷为18.84%,心率加快为13.04%,心律失常为10.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恶心22.06%,呕吐14.71$,血压下降19.12%,呼吸不畅17.65%,胸闷123.53%,心率加快14.71%,心律失常13.24%,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比缩宫药物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手术风险,值得参考。

  • 标签: 垂体后叶素 剖宫产手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采用疏血通治疗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特点。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年限为2016年2月-2017年2月,符合标准的有64例。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疏血通,n=32)与对照组(常规治疗,n=32)。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6/32)3例为寒战,1例为出血,因果评定为“很可能”;1例恶心,1例血小板升高,因果评定为“可能”。结论脑梗死采用疏血通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寒战、血小板升高、出血、恶心等,需引起高度关注。

  • 标签: 脑梗死 疏血通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入选人员为我院近年来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8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用药种类。结果8例患者年龄主要为18-59岁,占比62.5%;患者受损系统主要是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主要临床表现是失眠、头痛、头昏、幻觉、视觉异常等。用药情况分析发现,患者用药最多的是左氧氟沙星,占比37.5%,其次为诺氟沙星;7例患者静脉给药,1例口服给药。经对症处理,患者不良反应均消失,痊愈出院。结论喹诺酮类药物种类较多,可引发的不良反应有多种临床表现,且不同药物可能造成不同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应根据药物药理特性、患者病情、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合理用药,为患者用药安全提供更多保证。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阿莫西林是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本研究对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等进行阐述,对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对常见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保证阿莫西林在临床上得到安全应用和治疗效果。

  • 标签: 阿莫西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蓝光对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最佳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2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6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给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为3.33%,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在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显著效果,间断蓝光照射有助于降低血清胆红素,同时也减少了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医疗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蓝光治疗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实例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时产生的不良反应(ADR)进行统计研究,进而对此类抗生素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自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间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并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72例,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临床上儿童与老年群体为ADR的高发群体,其反应多发于用药25min内,且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最多,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的ADR较于青霉素类高,且患者临床多表现为皮肤异常。结论临床上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并不良反应的情况并不少见,且许多严重不良反应,比如过敏性休克,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很大威胁,故而临床上应用抗生素时应进行皮肤敏感试验,并在初次使用时加强监护。

  • 标签: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间的95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主要针对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不良反应史和引起不良反应药物的种类、施药途径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以及归纳。结果95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患者占45%,女性患者占55%,其中年龄在18岁以下的患者共有12例,18至60岁患者有64例,61岁以上患者有19例。由头袍菌素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有71例,而由奎诺酮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4例。而施药途径主要以静脉滴注为主,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一般不良反应。而患者的临床变现则是皮肤和其附件的不良反应患者共有58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患者有23例,其他的有14例。结论分析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特点,其性别差异不大,主要是抗菌药物的应用,根据患者情况分析使用合适的药物品种和正确的施药途径进行治疗,以此预防因滥用药物而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合理建议,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调研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上报的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对其中1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其中以中老年人居多(共占83.33%);与其他药液合用造成的不良反应达到94.44%;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用药两小时以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等胃肠系统损害。结论中药注射剂化学成分复杂,个人体质、溶媒、联合用药等都会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中药注射剂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可导致多系统、器官出现病变,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辨证论治原则,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使用药物,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真正做到合理用药。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分析与探讨
  •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医疗技术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抗生素类的药物应用十分广泛,然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当高度关注药物使用以后的不良反应。另外,应针对实际情况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确保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为此,文章将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作为研究重点,阐述了与其相关的问题,以供参考。

  • 标签: 抗生素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提升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上报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我院监测体系建设、报告质量、报告时限、报告类型存在不足,结论应充分重视ADR监测,提高相关医务人员的监测水平和素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存在问题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