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在急诊外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110例患者进行医学研究,基于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60例进行护理干预,评估患者护理的满意度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外伤患者护理时,可灵活开展心理护理对策,以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诊外伤护理 常规护理 系统性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生命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幼儿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同时,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3—6岁的幼儿正是身心发育的阶段,身体的协调性较差,缺乏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差,常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 标签: 幼儿园意外伤害 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康复信息指导在手外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20年3月-2021年6月之间所收治的70例患者,将其作为本文主要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为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干预,而观察组患者需要给予康复信息指导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之下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康复信息指导之下,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康复信息指导之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之间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康复信息指导在手外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十分明显,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都可以得到明显提升,在临床护理之中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康复信息指导 手外伤 护理满意度 焦虑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手外伤患者术后辅以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促进其康复的作用。方法:病例选自在2019.06-2021.07时间内,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手外伤患者80例,以随机盲选法实施分组。在常规组中提供常规护理,在观察组中提供综合护理,统计干预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6h、12h、24h及48h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t1=5.094,t2=7.869,t3=14.717,t4=13.106,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x2=5.165,P<0.05)。结论:通过以综合护理模式实施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提升其依从性的同时,还能增加患者满意度,适宜深入研究与推广。

  • 标签: 手外伤 手术治疗 术后疼痛 护理干预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显微修复手术在急性手外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影响效果。方法 2019.8-2020.8,根据入院编号将80例急性手外伤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修复方法,实验组实施显微修复手术,比较两组手术后效果的影响。结果 与传统手外伤手术模式相比,实验组显微修复手术恢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 急性手外伤 显微手术 临床应用效果 骨外科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脑外伤认知障碍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量表对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33例脑外伤住院患者进行认知障碍评估,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脑外伤男性认知障碍发生率为32%,女性认知发生率为34%,通过卡方检验发现脑外伤认知障碍发生和患者性别无关(p>0.05);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和年龄有关,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术后认知障碍,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认知障碍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20年所收治的脑外伤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将患者平分到两个小组中,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脑外伤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人性化护理服务,对比两个小组的SAS与SDS评分,借助调查问卷来了解两组患者对本组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通过对比P值与0.05的大小来确定数据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数据表明,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后的SAS与SDS两项评分指标均小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是要高于对照组的,两组数据的P值均要小于0.05;结论:在脑外伤患者护理中引入“人性化”工作概念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患者在护理后的相关不良情绪有所缓解,护理口碑也是相当不错的,医护人员应当在之后的工作中重视起人性化护理这一问题,值得在所有科室治疗中推广。

  • 标签: 脑外伤 人性化 护理
  • 简介:【摘要】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由于病情复杂,治疗难度打,病死率较高。其中特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凶险,死亡率更高,一直是临床神经外科治疗的棘手问题。目前认为脑灌注压不足、脑代谢率降低、颅内压增高、脑血流量下降以及创伤后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本文对特重型颅脑外伤脑损伤患者进行救治方法的综述,从而指导临床对特重型颅脑外伤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特重型 颅脑损伤 脑损伤 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诊脑外伤病人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急诊脑外伤病人取样63例,分组方式应用随机数表法,于2019年01月至2021年10月分别接受常规护理服务(n=29,对照组)和优质护理服务(n=34,优质组),对比护理质量评分、QOL、ADL评分。结果:服务后,优质组护理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QOL(87.19±6.62)分,ADL(64.75±6.19)分,比对照组(81.25±6.31)、(57.41±6.37)分高,P<0.05。结论:急诊脑外伤护理中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升患者生活能力和整体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影响作用 急诊护理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对复杂眼外伤患者实施玻璃体切割术后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为配合本文研究,收集在2018年6月-2020年10月间到我院因复杂眼外伤而做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60例患者做为本次临床研究目标。同时手术治疗后对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比较治疗前情况进行分析,以及对治疗后并发症情况做出调查。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比较治疗前,视力功能都有恢复,且效果显著,此次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给予并发症患者针对性治疗,通过治疗,出现高眼压、眼前房渗出性炎症、角膜水肿并发症症状的患者均已痊愈。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用在治疗复杂眼外伤患者中,对保护眼球、提升视力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意义,建议广泛使用。

  • 标签: 复杂眼外伤 玻璃体切割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强化健康宣教及心里护理干预对眼外伤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治疗依从性;方法 对医院眼科在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22例及护理干预组(观察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及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 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干预,其抑郁焦虑状况改善及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眼外伤患者通过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同时根据患者的心里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心里疏导,能使患者充分了解眼外伤的危害,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疾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眼外伤 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急危重症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72例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护理经验,包括: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预防休克;精准判断,有效镇痛;安全转运,避免二次损伤;卧床制动期间皮肤精细护理;权衡抗凝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胸廓损伤后的肺部护理方法。结果本组69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95.83%。所有患者转运过程中均未发生主动脉破裂或骨折部位移位,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5例肺不张患者:1例入院时病危,应用有创呼吸机治疗不能维持有效的生命体征而死亡,其余4例经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均恢复良好。1例术前患者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1例患者术后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1例因肢体护具固定骨折部位出现压力性损伤。结论重视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维持稳定、精准镇痛、安全转运、皮肤护理、权衡抗凝预防深静脉血栓和术中出血、胸部损伤后的肺部护理等,可有效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外伤 安全 皮肤压力性损伤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损伤程度与心肌酶谱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5例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依照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议定的分级标准,按照患者脾破裂损伤程度分为Ⅰ级16例,Ⅱ级17例,Ⅲ级15例,Ⅳ级17例,比较不同损伤程度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分析脾破裂损伤程度与心肌酶谱的关系。结果术后3、7 d外伤性脾破裂损伤患者CK、CK-MB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Ⅳ级损伤患者术前、术后2、12 h、术后1、3 d时的CK-MB水平高于Ⅲ级,Ⅲ级高于Ⅱ级,Ⅱ级高于Ⅰ级(P<0.05);外伤性脾破裂损伤程度与CK-MB水平呈正相关(r=0.585,P<0.05);外伤性脾破裂损伤程度与CK水平无相关性(P>0.05);CK-MB鉴别外伤性脾破裂损伤Ⅰ级与Ⅱ级、Ⅱ级与Ⅲ级、Ⅲ级与Ⅳ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0.826、0.820。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CK-MB水平随着损伤程度的升高而升高,CK-MB在脾破裂损伤程度的判断方面具有较高的效能。

  • 标签: 脾破裂 心肌酶谱 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临床特征及影响术后视力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外伤性眼内炎246例(246只眼)的病例资料。观察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并对影响术后视力的有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为5~84(41.67±15.51)岁,男女比值为8.1∶1,职业以工人占比最多。眼外伤类型以眼球穿孔伤多见,眼内异物以金属性者为主,外伤分区以Ⅰ区最多见,Ⅲ区的基线视力最差。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0.7%(90/227)。患者的中位基线视力(logMAR)为2.3(2.3,2.7),治疗后明显提高至1.8(0.9,2.3)(Z=-10.398,P<0.001)。眼内异物是影响术后视力的因素。结论眼内异物的存在是影响外伤性眼内炎术后视力的独立因素。不同的治疗方式与就诊时间有相关性。外伤性眼内炎致病菌阳性率为40.7%,最常见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

  • 标签: 眼内炎 眼损伤 视力,术后 特征,临床 致病菌 因素,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损伤程度与心肌酶谱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5例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依照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议定的分级标准,按照患者脾破裂损伤程度分为Ⅰ级16例,Ⅱ级17例,Ⅲ级15例,Ⅳ级17例,比较不同损伤程度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分析脾破裂损伤程度与心肌酶谱的关系。结果术后3、7 d外伤性脾破裂损伤患者CK、CK-MB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Ⅳ级损伤患者术前、术后2、12 h、术后1、3 d时的CK-MB水平高于Ⅲ级,Ⅲ级高于Ⅱ级,Ⅱ级高于Ⅰ级(P<0.05);外伤性脾破裂损伤程度与CK-MB水平呈正相关(r=0.585,P<0.05);外伤性脾破裂损伤程度与CK水平无相关性(P>0.05);CK-MB鉴别外伤性脾破裂损伤Ⅰ级与Ⅱ级、Ⅱ级与Ⅲ级、Ⅲ级与Ⅳ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0.826、0.820。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CK-MB水平随着损伤程度的升高而升高,CK-MB在脾破裂损伤程度的判断方面具有较高的效能。

  • 标签: 脾破裂 心肌酶谱 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急危重症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72例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护理经验,包括: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预防休克;精准判断,有效镇痛;安全转运,避免二次损伤;卧床制动期间皮肤精细护理;权衡抗凝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胸廓损伤后的肺部护理方法。结果本组69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95.83%。所有患者转运过程中均未发生主动脉破裂或骨折部位移位,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5例肺不张患者:1例入院时病危,应用有创呼吸机治疗不能维持有效的生命体征而死亡,其余4例经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均恢复良好。1例术前患者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1例患者术后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1例因肢体护具固定骨折部位出现压力性损伤。结论重视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维持稳定、精准镇痛、安全转运、皮肤护理、权衡抗凝预防深静脉血栓和术中出血、胸部损伤后的肺部护理等,可有效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外伤 安全 皮肤压力性损伤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细节护理在中重型颅脑损伤护理中的使用成效。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名中重型颅脑外伤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名。参照组实行传统护理方法,试验组实行细节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发生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细节护理 中重型颅脑损伤 护理成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