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有关大黄的炮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张仲景在《神农本草经》中对大黄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并首次提出了生、熟两种炮制方法。现代中医学认为,随着大黄炮制方法的变化,对其含有的化学成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带来不同的药理作用。本文在搜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大黄炮制方法及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医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大黄 炮制方法 化学成分 影响
  • 简介:目的修订复肝康颗粒中原有的双波长扫描法,探讨测定大黄素含量的新方法。方法HPLC法。填料:HyperODS2C18;流量:1.0ml/mi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柱长:200mm;柱径:4.6mm;检测器:UV254nm;压力:11.0MPa。结果在1.5~3.5μg/ml范围内,样品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06%;RSD=1.26%(n=9);每袋复肝康颗粒含虎杖以大黄素(C15H10O5)计,不得少于0.3mg。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符合要求。

  • 标签: HPLC 复肝康颗粒 大黄素
  • 简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投资26.2亿元的大黄山120万t/a焦化项目开工。其一期工程总投资3.35亿元的40万t/a焦化项目计划于2005年12月完工,2006年3月正式投产。该项目是利用阜康市丰富的气煤资源生产气煤焦及纯苯、甲苯、二甲苯等化工产品,

  • 标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化工项目 开工 黄山 2005年 2006年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大黄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6例,据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35例)、大黄治疗组(4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灌胃治疗。分析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同时比较二者住院后第1、4、7天CRP恢复情况及APACHEⅡ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黄治疗组在肛门排气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尿淀粉酶转阴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5)。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方面,大黄治疗组也有明显优势(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大黄治疗组可降低患者APACHEⅡ评分,其中在第7天有统计学意义,大黄治疗组CRP下降也比对照组快,其中第四天及第七天两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大黄辅助治疗SAP能明显提高疗效、减少住院费用及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生大黄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大黄为常用中药,含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番泻甙、二苯乙烯甙类、色酮类、萘酚甙类、苯丁酮类、多糖、挥发性成分、鞣质等多种有机成分和钙、铁、镁等微量元素,成分复杂,作用多样,临床应用广泛。随着现代医学科技地发展,对大黄的有效成分及其分子结构和药理作用认识不断深入。现代医学认为,大黄可用于通便、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消化性溃疡止血、利胆排石、胰腺炎、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脂降糖等。大黄可作用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对糖尿病的治疗有着广阔的前景。该文就大黄在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大黄 糖尿病作用机制 进展
  • 简介:采用CS—9000型薄层扫描仪,建立大黄素检测方法,对六种蓼科植物两个属药材的9个样品进行大黄素含量测定,找出大黄素在蓼科植物两个属中的基本分布情况,同时对同种药材不同产地的质量情况提供科学评价方法。

  • 标签: 蓼科植物 大黄素 薄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大黄及芒硝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5例在我科行腹部手术后出现脂肪液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药大黄及芒硝外敷的方法对这25例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此25例患者经用大黄和芒硝治疗后均伤口愈合,且全出院。结论用大黄及芒硝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大黄 芒硝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 简介: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501-01摘要目的观察使用大黄芒硝敷脐治疗骨科术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骨科术后便秘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28例,对照组患者27例,治疗组患者使用大黄芒硝敷脐治疗骨科术后便秘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性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从数据中可以发现,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大48.42%,治疗组的效果更加明显,并且与对照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15.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大黄芒硝敷脐治疗骨科术后便秘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大黄芒硝敷脐 骨科术后便秘患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使用单味生大黄来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方法:选取进入本院治疗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发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法)和研究组(50例,采用单味生大黄治疗)。通过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研究单味生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性。结果:通过对采用单味生大黄治疗的研究组与传统西医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在治疗之后的VAS评分进行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单味生大黄的作用对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来说更好,能提高疗效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大黄与黄连配伍时主要组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配制混合对照品溶液,制备中药液,进行液相色谱分析,评估加样回收率,分析加样回收率,测定主要组分。结果:合并供试品溶液(按1:2比例混合大黄单煎液、黄连单煎液)中小檗碱组分的回收率为97.80%,表小檗碱组分的回收率为98.76%,黄连碱组分的回收率为98.24%,巴马汀组分的回收率为97.59%;合煎液供试品溶液(按1:2比例混合黄连与大黄)中小檗碱组分的回收率为99.25%,表小檗碱组分的回收率为98.79%,黄连碱组分的回收率为97.96%,巴马汀组分的回收率为99.51%。黄连-大黄配伍比例1:2时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组分的相对溶出率均高于1:1、2:3、5:9时(P<0.05),黄连-大黄配伍比例1:1时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组分的相对溶出率均低于2:3、5:9时(P<0.05),黄连-大黄配伍比例2:3时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组分的相对溶出率均低于5:9时(P<0.05)。结论:黄连与大黄配伍时,随着黄连剂量的增加,主要组分的相对溶出率逐渐降低。

  • 标签: 黄连 大黄 配伍 小檗碱 表小檗碱 黄连碱 巴马汀 回收率 相对溶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生大黄汤药灌肠在老年便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6-2020.6}在我院医治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分组方式,分为普通组(55例)与健康组(55例)。普通组采用肥皂水灌肠及常规护理,健康组采用生大黄汤药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排便相关指标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健康组排便时间和排便速度等指标评分低于普通组(P<0.05);健康组总有效率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便秘患者中,采用常规护理添加生大黄汤药灌肠,可以改善患者便秘症状,提升治疗效果,是一种理想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可以得到应用。

  • 标签: 中药灌肠 便秘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采用胃肠复元提取清膏制备胃肠复元膏,建立HPLC法测定胃肠复元膏中标志性成份大黄素含量。方法:以胃肠复元膏原药材提取清膏与炼蜜制备胃肠复元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1%的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254nm波长处测定大黄素含量。结果:研制出可工业化生产的胃肠复元膏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准确测定大黄素含量,大黄素的进样量在0.0192~0.19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y= 4077926.44x-1251.26(r=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重度痤疮采用大黄蛰虫丸联合异维A酸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1年6月至2023年8月作为实验时间,并将11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参照组,予以参照组异维A酸药物干预治疗,予以治疗组异维A酸+大黄蛰虫丸,并对比分析治疗后治疗有效率及痤疮GAGS评分组间数据。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指标分别为:治疗组(96.55%)、参照组(82.76%),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参照组患者痤疮GAGS评分指标显著差于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大黄蛰虫丸联合异维A酸干预重度痤疮后,患者痤疮数量显著减少,同时皮损恢复情况良好。

  • 标签: 大黄蛰虫丸 联合 异维A酸 治疗 重度痤疮
  • 简介:摘要慢性肾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困难、预后差,叶传蕙教授从事中西医肾病临床、科研50余年,对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从中西医角度对大黄的成分、药理、炮制、用药途径与方法等,总结、探索出一套宝贵经验。叶教授喜用大黄,尤擅用酒军,取其一药多能,以收一石二鸟之功,并强调可多途径运用,验之临床,切实有效。

  • 标签: 叶传蕙教授 大黄 慢性肾衰竭
  • 简介:从药用植物大黄藤中分离出内生放线菌26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病菌和链格孢菌为受试菌株,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共有14株内生放线菌对1株或1株以上的受试菌株有抗菌活性,其中平板抑菌圈直径大于20mm的菌株有1株(ADG11).研究结果表明,大黄藤内生放线菌具有良好的潜在应用价值,值得做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大黄藤 内生放线菌 抗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