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外科患者围术期静脉形成的原因,探讨预防静脉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其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脊柱外科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30例脊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预防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降低幅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降低幅度以及Fugl-Meyer评分提升幅度相对更高(P<0.05),其护理满意度(93.85%>81.54%)和Fugl-Meyer评分(64.42±4.29)分>(50.84±3.72)分相对更高(P<0.05),而静脉发生率(3.08%<10.76%)、HAMD评分(10.24±1.77)分<(14.86±2.43)分、疼痛VAS评分(1.49±0.31)分<(3.12±0.65)分相对更低(P<0.05)。结论脊柱外科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对于预防静脉形成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脊柱外科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妇科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纳入77例自2017年2月至2017年11月间在我院妇科进行治疗的患者,将纳入对象随机分为对比组和探究组,对比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探究组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结果对比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2.9±2.3)天,探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4±2.3)天,2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9.2913,P=0.0198)。对比组术后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为15.79%,下肢静脉发生率为18.42%,探究组术后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为5.13%,下肢静脉发生率为5.13%,2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率以及下肢静脉发生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降低下肢静脉形成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妇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护理干预脊柱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价值及对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脊柱手术120例患者(在2016年10月18日至2017年10月18日期间选取),随机分组,各60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全面性护理。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98.33%)、服务质量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下肢静脉率(0.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柱手术患者实施全面性护理措施效果明显。

  • 标签: 护理 脊柱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静脉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人数均为30例,所接受的护理措施分别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及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凝血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发生下肢静脉,提高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满意程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 消化道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抗凝药物对妇科肿瘤术后静脉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进行手术的妇科肿瘤患者120例,将其按照治疗模式的区别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B组合对照组,每组分别40例。A组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治疗,B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患者不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对比所有患者的血流时间、血清学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双下肢周径以及下肢静脉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率为35%,B组为5%,对照组为15%,可见B组下肢静脉的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从血清学检查结果看,B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要低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3d、1周的凝血酶原时间A组、B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B组患者的血流时间和双下肢周径均优于A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妇科肿瘤患者使用抗凝药物治疗能够降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低分子肝素和利伐沙班均有效果,但低分子肝素的效果更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利伐沙班 低分子肝素 妇科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少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发生的干预化护理方案。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9月80例下肢骨折术患者,随机将患者分组,对照组予护理常规操作,干预组予预防术后并发静脉发生的干预化护理方案。比较结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及家属对防栓知识的掌握度、凝血功能监测水平、下肢行走活动功能、术后下肢肿胀持续的天数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减少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发生的干预化护理方案效果好。

  • 标签: 减少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发生 干预化护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术后预防下肢静脉发生情况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护理提供经验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72例脑出血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为集束化护理模式干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方式,观察护理期间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对该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发生下肢静脉例数为1例,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有4例发生下肢静脉,发生率为11.11%,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44%远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常规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模式干预能有效的控制和预防下肢静脉的形成,有利于护患关系融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预防重症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到2018年2月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主要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服务,n=30),观察组(针对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综合护理干预,n=30),比较两组患者肢静脉形成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分别为13.3%、26.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可知,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分别为96.6%、63.3%,两组数据对比可知,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预防重症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形成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降低下肢静脉形成的发生率,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产妇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颅脑术后昏迷患者施以综合护理后预防双下肢静脉的临床意义。方法调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我科室诊治的9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资料,分成参照组与试验组,分别以予常规及综合护理;对比2组腘静脉、股静脉流速度及相关并发症状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腘静脉、股静脉流速度均较高(P<0.05);试验组下肢肿胀与下肢静脉产生较少(P<0.05)。结论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施以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升腘静脉、股静脉流速度,避免或减少静脉的产生,因此可以大力实践与推行。

  • 标签: 综合护理 颅脑手术 昏迷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本次72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接收的进行骨科手术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接受优质护理,对两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在下肢静脉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是25%,研究组是5.56%,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以及社会职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骨科手术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下肢静脉发生率,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骨科手术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下肢静脉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中的预防和护理方法以及临床价值。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20例患者(在2016年3月13日至2017年3月13日期间选取),随机分组化(60例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发生率(1.67%)、并发症发生率(3.33%)、满意率(95.00%)、心理功能(96.15±1.84)分、躯体功能(98.33±0.42)分、物质生活(95.31±2.72)分、社会功能(96.72±2.44)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降低下肢静脉发生率。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外科患者术后静脉形成原因进行探讨,并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8例行手术治疗的脊柱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9例,采取常规手术护理措施,观察组19例,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满意度、静脉情况和并发症等进行观察记录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发生率和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对脊柱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下肢静脉形成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护理干预 静脉血栓 脊柱外科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产期护理对产妇剖腹产下肢静脉发生率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剖腹产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产期护理,并将两组的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静脉发生率以及产妇的疼痛评分、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剖腹产产妇的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静脉发生率以及产妇的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产期护理可有效减少产妇剖腹产下肢静脉发生率,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围产期护理 产妇剖腹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静脉情况的护理方式以及预防措施。方法根据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的10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有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和康复训练,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伤口引流量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对照组患者有5例静脉病例,占总数的10%,对照组有1例静脉病例,占总数的2%,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常规护理和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防止静脉的发生,临床中应该进行积极推广使用。

  • 标签: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深静脉血栓 预防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静脉形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40例进行过老年心力衰竭的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取预防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无效0例,有效20例,护理有效率100%;对照组无效1例,有效19例,护理有效率9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预防护理运用于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工作中,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疗效,可帮助妇产科手术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预防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妇产科手术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外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临床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接受脑外伤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30)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下肢静脉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6.67%,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83.33%,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外伤患者术后下肢血流量,对于预防下肢静脉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外伤 手术 下肢深静脉栓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专科化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静脉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2月下肢骨折患者148列,按照专科化护理实施前后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专科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静脉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发生率3.5%,低于对照组的11.3%,护理满意度率97.7%,高于对照组的85.5%。结论实施专科化护理后可显著减少下肢骨折患者静脉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下肢骨折 DVT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对于预防ICU患者出现下肢静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ICU病房住院治疗的重症患者共计112例为研究样本,将患者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给予ICU对症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利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实施气压治疗,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DVT发生率、PE发生率以及ICU30天内的死亡率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ICU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可有效预防ICU患者的下肢静脉,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帮助作用。

  • 标签: 血栓 压力泵 ICU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