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县计划生育服务站(以下简称县计生站)医护人员常见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分析,使县计生站医护人员得到更好的防护。方法找出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采取应对措施,积极防护。结果对县计生站常见职业危害的防护能力明显提高,减少了危害因素造成的伤害。结论重视县计生站医护人员在工作环境中所受的伤害,并采取有效职业防护,是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 标签: 县计生站 医护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由于石油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该行业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油气及其产品具有易燃易爆、毒害大的特性,油气的生产和集输中存在噪声、振动等相关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本文以石油生产和集输过程中的硫化氢危害和噪声危害为例进行现状分析,提出了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建议措施。

  • 标签: 石油企业 职业健康 危害 防护
  • 简介:摘要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治疗场所,同时也是重要的危险之地。在手术室潜伏着生物、化学、物理等方面的危害,对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手术室工作人员不可避免与患者相关的物品进行接触,存在着被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的危险。如果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自我防护能力和意识差,则会对身心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所以加强手术室职业危害的防治,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的防护能力和意识,可以有效的降低或者是避免职业危害的发生。

  • 标签: 手术室 职业危害 防护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556-02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职业损伤的原因调查,制定并实施了较完善的管理及防护措施。方法采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手术室护士均为女性,有职业损伤者占100%。结论职业损伤在手术室护士中普遍存在,工作年限与损伤次数密切相关。为了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通过落实了有效的防护措施(如加强职业防护宣教,改进护理防护设备,加强术中锐器物的正确摆放、传递和合理处理;加强年青护士业务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培训,熟悉工作程序;熟悉各种锐器损伤后的应急处理等)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职业损伤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工作环境对护士在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认识到手术室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受空气污染、生物感染、电离辐射、心理危害的环境中,他们的健康回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果增强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自身保护意识,对人们的健康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减少了环境污染。结论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范措施的关键。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探讨感染科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提出防护措施。关键词感染科职业危害针刺伤职业压力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发生危险因素的状况与防范对策.方法对市级医院手术室的103名护士发生职业危险因素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103名护士锐利器械刺伤发生率15.5%~95.1%;接触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为74.7%~100%;接触血液为12.6%~100%;在预料接触血液、体液护理操作中戴手套者仅占117%;接触到血液、体液、污物后经常立即洗手者占359%.结论手术室护士防护意识淡漠,应加强全面性防护的教育,建立并执行全面性防护的措施.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危险因素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在护理工作中如何防范职业危害。方法提高自我素质,加强护士自身防护,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结论通过综述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以促进使护士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尽量避免有害因素对自身的损害,维护身心健康,有效做到自我防护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护士其工作的特殊性,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影响了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严重损害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综述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以促使护士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尽量避免有害因素对自身的损害,维护身心健康,有效做到自我防护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护理人员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发生职业暴露的机会很多。而手术室护理人员所进行的是创伤性的医疗操作,发生职业暴露的机率大大增加,因此要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防护意识,掌握防护知识,制定防护措施,有效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手术室护士在术中发生医疗锐器伤,不慎被刀片、缝针、注射针头等刺伤及污血溅到皮肤或眼晴里,而传染各种疾病,引起医源性感染。

  • 标签: 手术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为职业暴露防范措施的制定与干预提供有效的数据。方法根据2013—2014年我院上报的职业暴露报告表,回顾分析了66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两年共报告职业暴露66例,暴露源多为乙肝患者,暴露者中护士占42.42%,医生占36.36%,暴露地点主要在病房及手术室。结论加强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教育,做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规程是防范职业暴露,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职业暴露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去污区职业危害因素,提高风险意识及个人防护措施。方法找出去污区工作人员防范意识,减少职业危害,保护自身健康。结论供应室去污区可以通过加强防护措施尽量减少职业危害,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 标签: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人员实习前进行感染防护健康教育,探究其在职业中感染防护的意识和影响。方法分别在2014级的专科护生专业中,选择了接受过职业感染防护健康教育的398名学生,在2013级的专科护生专业中,选择了没有接受过相关健康教育的398名学生,将这些学生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当这些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她们进行调查。结果接受过职业感染防护健康教育的学生不管是在防护行为方面,还是在知识内容的了解方面都显著好于未接受过教育的学生。结论在护生前往实习之前,对她们进行职业感染防护健康方面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使护生在工作中拥有感染防护的意识和行为,从而减少感染疾病。

  • 标签: 护生 职业感染防护 健康教育 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急诊护士职业暴露的现状,以便更好地做好职业防护,保证护理人员的安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登记上报的21例职业暴露急诊护士进行人群分布、暴露方式及部位、暴露环节、暴露源种类等分析。结果 21例发生职业暴露的急诊护士中,护士职称12例(57.14%),其中以工作年限1-5年的低年资护士最多(9例,42.85%);暴露方式以针刺伤为主(19例,90.48%);暴露部位主要是手指及手部(20例,95.24%);最易发生职业暴露的环节是医疗锐器物处理(6例,28.57%),其次为采集血标本(5例,23.81%);最常见的血源性职业暴露是乙肝(6例,28.57%);21例急诊护士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均立即采取了局部紧急处置和相关汇报登记,根据情况对暴露护士给予预防用药,追踪检测未发生相关职业暴露感染。结论 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针刺伤和血源性职业暴露是急诊护士所面临的高危职业风险,医院及科室应加强对急诊护士的职业安全培训教育,增强其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 标签:    急诊护士  职业暴露   针刺伤   防护措施
  • 作者: 聂淑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0-21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21期
  • 机构: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重庆400000
  • 简介:职业危害指的是劳动者在从事正常的工作过程中会接触到对身体有害的因素而导致的危害事件,通常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化学性毒物、物理因素等等。通常发生职业危害事件是由于劳动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因为没有进行正当的防护或者是工作没有按照国家的相关的职业规范标准工作,从而使劳动者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甚至是死亡。在医院的采血护士是检验科室内需要直接接触就诊人员的一种特殊岗位。采血护士负责采集血样,每天都要与患者的血液、采血针头等进行频繁接触。采血护士很容易在工作过程中发生针刺事件或者是被有病菌的血液感染,导致职业危害事件发生是直接暴露于未知风险当中的。本人根据自身实际的工作经验,结合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就检验科采血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阐述意见。

  • 标签: 检验科;采血;护士;职业危害;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