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门诊护士在护理活动中存在或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详细综述了口腔门诊护理活动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心理性等因素,针对存在和潜在的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从以下方面着手防止针刺伤、降低口腔科诊室治疗期间气溶胶水平、个人防护措施到位、做好噪音刺激与辐射防护、避免化学消毒剂与化学药物的不良刺激、做好汞防护以及加强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结论口腔门诊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存在着很多的职业隐患。在实际工作中应从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护理操作行为着手,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不但有益于保证护理人员的健康,而且对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口腔门诊护士 职业危害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医护工作中职业暴露的风险意识,完善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从而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几率和职业暴露的感染几率。方法通过完善、制定、确实实行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和处理流程,提高认识,大大降低职业暴露几率。结果增强医护人员在执业中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有效措施,尽量避免或者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血护士的职业风险及防护措施。方法本文随机抽取63名采血护士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护士的防护方法将其划分成观察组(33名)和对照组(30名)两个组别,分别为其提供常规防护职业风险防护方法。观察职业风险发生率和感染率。结果观察组黏膜、破损皮肤暴露风险发生率3.03%、针尖刺伤风险0,均少于对照组黏膜、破损皮肤暴露风险发生率20.00%、针尖刺伤风险发生率23.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感染发生,对照组1例感染HCV。结论职业风险防护措施的应用可有效降低采血护士的职业风险发生率和感染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采血护士 职业风险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去污区职业危害因素,提高风险意识及个人防护措施。方法找出去污区工作人员防范意识,减少职业危害,保护自身健康。结论供应室去污区可以通过加强防护措施尽量减少职业危害,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 标签: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消毒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艾滋病(AIDS)疫情在我国的蔓延,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医护人员作为护理AIDS患者的工作人员,其接触AIDS患者的机会日益增加,职业暴露发生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如何通过有效地接触前预防和接触后处理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作者通过对国内医护人员在职业暴露认知的现状调查,结合仁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几年的优秀做法,对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做简要分析,以期在职业暴露防护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HIV患者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与防护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供应室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制定出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减少职业暴露。结果经过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对策,有效降低了医院供应室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概率。结论有针对性、有效的防护措施对减少供应室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供应室 护理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本文重点探讨了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几个方面分析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并针对各个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 标签: 供应室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尿毒症患者的日益增多,需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护士在血透室获得感染的机会也逐渐增多,而血液净化专业性强,机器依赖性高,影响的环节多,护士工作压力大。其周围又存在着大量危害健康的问题,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现对血透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护措施。本文通过对血透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作为血透室的一名护士,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接受相应知识的学习与培训,详知各种危险因素,并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自身防护,才能使职业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 标签: 血透护士 职业危险因素 自身防护 
  • 简介:摘要针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本身就具备更高的难度,相应的出现职业暴露的可能性也更大。当前一些护理人员由于对于职业暴露危害认识的不足,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导致出现感染或者其他损伤。本研究具体分析针对危重症护理工作的职业暴露类型,同时针对性的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

  • 标签: 危重症 护理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血站成份制备人员的日常工作当中,出现的职业暴露问题及具体的防护措施。方法选择本血站的10名成份制备人员进行本次研究,对其出现的职业暴露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科学的防护措施。结果在所有10名成份制备人员当中,出现的职业暴露问题主要包括皮肤黏膜污染、针刺伤及不良热合反应等,所有制备人员在接受科学的防护措施干预后职业暴露问题得到显著改善。结论在血站成份制备人员当中,职业暴露的类型较多,制备人员需要接受有效、科学的防护,才能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血站 职业暴露 防护 成份制备 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供应室护理中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对其防护措施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月在我院供应室工作的护理人员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供应室护理中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统计。根据危险因素的统计结果,探究一套安全合理的防护措施。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供应室护理中事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别为锐器损伤95.00%、紫外线90.00%、化学试剂65.00%、血液污染55.00%、烫伤30.00%、噪音25.00%以及其他因素10%,其中锐器损伤和紫外线是供应室护理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的不同,分析制定出合理的防护措施。结论供应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多方面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要根据危险因素的不同,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并且要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 标签: 供应室护理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抽血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方法以2015年全年~2016年全年为研究时段,将2015年1月~12月设为对照组,2016年1月~12月某医院抽血室针对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开展了有效防护工作,设为观察组,对两组的防护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锐器刺伤、血液污染、病毒感染、与家属冲突和心理压力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抽血室护士危害较大,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意义显著。

  • 标签: 抽血室 护士 职业危害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房助产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防护策略。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选用的是我县4所具有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产房的助产人员,共计50人,设为观察组;与此同时选取50例产房非助产人员作为对照,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医务人员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病率,进而分析产房助产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探讨降低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结果观察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职业暴露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非电离辐射危害等多种因素;提高防护意识、加强个人防护、严格认真洗手、避免针刺伤及利器损伤、意外暴露后的处理、产房定期通风换气空气消毒、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应激能力及预防接种并定期体检等防护策略可有效防护产房助产人员的职业暴露,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结论产房助产人员易发生经血传播疾病而威胁自身生命健康,因此产房助产人员在工作中应特别注意职业暴露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 标签: 产房 助产士 职业暴露 防护策略
  • 简介:摘要手术室护士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若不注意防护防护措施不当,会造成各种职业性损伤,直接影响到手术室护理质量。

  • 标签: 手术室 护士 职业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疗科护士孕期职业防护现状,提出有效防护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分别在我院3个不同放疗病区工作的护士50例,通过当面询问、填写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50名护士中30人怀孕,构成比60.00%,其中7例出现先兆性流产症状,约占23.33%(7/30),2例死胎,约占6.67%(2/30),1例先天性心脏病,约占3.33%(1/30),1例新生儿脑血氧,约占3.33%(1/30);未孕20名护士中11人处于已婚备孕状态,构成比55.00%(11/20),9人处于未婚年轻护士,构成比45.00%(9/20)。结论放疗科护理人员应加强职业防护,规避职业暴露风险,可有效保证护理人员身体处于健康状态。

  • 标签: 放疗科 护士 妊娠期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应室护士职业损伤的原因,并研究防护其损伤采取的相应措施。方法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各种危害因素造成的护士职业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其中锐器伤26人次,噪声损伤6人次,烫伤5人次,化学损伤6人次,血液污染7人次,心理损伤2人次。多种因素均可导致供应室护士身心健康的职业损伤,应该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来控制或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结论自我保护意识的强化,工作制度严格执行,是减少职业危险因素对供应室护理人员伤害的有效途径,从而确保其人身安全。

  • 标签: 供应室 护士 职业损伤 防护
  • 简介:摘要采血人员在采血、热合留样以及按压针眼处和处理各种献血反应的过程当中,都经常会有遇到不慎被血液溅污或者是被针头刺伤的状况,存在着被病毒感染的高度职业危险。因此,需要加强相应的防护措施来保障采血人员的安全。下文通过对血站职业暴露的基本表现的介绍,提出了具体的血站职业暴露的相应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血站 职业暴露 采血人员 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