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状况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调研数据分析不同国际化教育程度的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结果显示,国际化教育背景尤其是出国留学对学生政治认同产生了强烈冲击,在社会管理制度和公民责任能力认同上差距尤为明显。高校应重视对国际化教育背景的思想关注并开展针对性教育。

  • 标签: 政治认同 意识形态 出国留学 在地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不同程度根管填充治疗对牙体牙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接收治疗的10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0例,给予其超充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50例,给予其适充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疼痛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2.00%),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程度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痛感低于对照组,数据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探究64层螺旋CT检查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收10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展开研究,利用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给予DSA冠脉狭窄造影诊断,研究组给予64层螺旋CT检查诊断,观察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经检查统计,研究组针对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与闭塞等狭窄程度诊断结果上和参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64层螺旋CT检查能够筛查冠脉狭窄程度,与DSA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无较大差异。

  • 标签: 64层螺旋CT 不同程度 冠状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前馈控制在麻醉恢复室(PACU)全身麻醉病人麻醉恢复期躁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的78例病例,均为2018年4月-2020年3月PACU术后恢复的实施全麻手术患者,以随机抽签分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麻醉恢复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前馈控制干预,分析对患者躁动的影响。 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恢复期发生躁动的比例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身麻醉 PACU 麻醉恢复期 前馈控制 躁动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在改善全麻苏醒期患者心理状态及降低躁动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间收治的手术患者6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按照抽签法将其平分成各有32例的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手术室护理干预,并对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两组的躁动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较低,差异明显(p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全麻 苏醒期 心理状况 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全麻苏醒期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全麻苏醒期患者100例,随机分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分别行常规护理与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躁动评分占比、躁动发生率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结果 观察组躁动评分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全麻苏醒期 心理状况 躁动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麻的手术患者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方法:病例量100例,都是一个年度在本院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将其分组,其依据是由于应用的护理方法不一样。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在对照组中,将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于观察组中,分别观察护理效果。结果:两项心理状态评分(SAS、SDS)和全麻苏醒用时相比,(P

  • 标签: 全麻苏醒期 手术室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改善全麻苏醒期患者心理状况及降低躁动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了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全麻手术的84例患者做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叫两组患者躁动发生率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躁动发生率和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全麻苏醒期 患者心理 躁动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手术患者采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其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度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60例,按照常规护理方法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将其随机分组,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研究对象,每组患者人数保持一致。利用观察对比的方法,研究这两种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结果:采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以及苏醒期间的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采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可以使患者护理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均得到较好的改善,有效降低患者在苏醒期间的躁动情况,促进该类患者的及早康复,其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

  • 标签: 昆明市中医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前馈控制在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病人麻醉恢复期躁动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麻醉恢复室2020年1~12月期间的100例全身麻醉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恢复期护理干预,实验组行前馈控制护理,对比两组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后,躁动发生率为16.00%,数据分析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两组数据分析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前馈控制 麻醉恢复室 全身麻醉 麻醉恢复期 躁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疼痛护理对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的改善效果。方法:2018年8月-2020年7月,进行创伤骨科患者护理干预探究工作,样本源自本院创伤骨科接诊的患者,随机选取并按顺序编号,1-76,抽签平分2组,设定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强化疼痛护理,评估疼痛程度,比较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数字疼痛评分法(NRS)组间对比,P>0.05,护理后两组NR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组间进行对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患者护理中,强化疼痛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患者更为满意,值得借鉴。

  • 标签: 创伤骨科 疼痛护理 疼痛程度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四肢血管损伤患者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程度研究。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入四肢血管损伤患者共计8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手术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诊断准确程度。结果 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四肢血管损伤病患进行检查,其中部分动脉胁迫症误诊例数4例,准确率为75.00%,动脉胁迫症误诊例数2例,占比85.71%,动脉部分断裂误诊例数1例,准确率87.50%,假性动脉瘤误诊例数2例,占比80.00%,动脉内膜挫伤血栓漏诊例数2例,准确率为75.00%,静脉部分或者完全断裂漏诊例数1例,准确率为85.71%。结论 对临床四肢血栓损伤患者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过程中准确度高,能实时、无创对患者开展诊断,且无禁忌症,能快速判断血流状态、血管周围情况。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四肢血管损伤 诊断 准确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胸大肌填充方法治疗心脏术后不同程度胸骨深部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2014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共收治128例心脏术后胸骨深部切口感染患者,其中男88例,女40例;年龄(59.1±10.7)岁。轻症72例,重症56例,分别实施胸大肌内侧肌瓣对接法(66例,内侧对接组)和胸大肌外侧肌瓣翻转法(62例,外侧翻转组)。观察记录两组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再次手术率、肺部感染发生率、远期胸廓稳定性等,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轻症患者中,轻症内侧对接组与轻症外侧翻转组在术后住院时间[(14.2±4.7)天对(17.1±3.9)天]、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6.2±1.7)h对(9.1±2.9)h]、再手术率[2.4%(1/42)对6.7%(2/30)]、肺部感染发生率[14.3%(6/42)对23.3%(7/30)]和远期胸廓稳定性[73.8%(31/42)对43.3%(13/30)]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内侧对接组效果更优。重症患者中,重症内侧对接组与重症外侧翻转组在术后住院时间[(24.2±7.2)天对(20.1±3.5)天]、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20.2±6.6)h对(13.2±3.1)h]、再手术率[20.8%(5/24)对12.5%(4/32)]、肺部感染发生率[41.7%(10/24)对31.3%(10/32)]和远期胸廓稳定性[25.0%(6/24)对68.8%(22/32)]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外侧翻转组效果更优。结论轻症心脏术后胸骨深部切口感染应用胸大肌内侧肌瓣对接法较外侧肌瓣翻转法住院时间少、再手术率低、治疗效果好,在重症组两种治疗效果则相反。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胸骨深部切口感染 胸大肌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术前弥散张量成像(DTI)对颈髓髓内肿瘤手术切除程度的判断与肿瘤实际切除程度的符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15例颈髓髓内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术前根据DTI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Ⅰ~Ⅲ型),术中根据显微镜下所见(是否存在肿瘤-脊髓分界面)及神经电生理监测确定肿瘤的切除程度;术后1周根据颈椎MRI检查结果确定肿瘤的切除程度。采用McCormick分级标准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变情况。结果术前DTI显示Ⅰ型肿瘤8例,均可以全切除;术后MRI显示均为全切除。DTI显示Ⅱ型肿瘤3例,均可全切除;术后MRI显示1例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上述11例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的神经功能损伤。术前DTI显示Ⅲ型肿瘤4例,均不可切除;术后MRI显示3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其中2例患者发生与手术相关的神经功能缺损。15例患者术后随访(12.5±1.5)个月,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为McCormick分级Ⅰ、Ⅱ级,5例患者为Ⅲ、Ⅳ级。结论颈髓髓内肿瘤患者术前DTI的评估结果与实际切除程度符合情况较好。

  • 标签: 脊髓肿瘤 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术前弥散张量成像(DTI)对颈髓髓内肿瘤手术切除程度的判断与肿瘤实际切除程度的符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15例颈髓髓内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术前根据DTI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Ⅰ~Ⅲ型),术中根据显微镜下所见(是否存在肿瘤-脊髓分界面)及神经电生理监测确定肿瘤的切除程度;术后1周根据颈椎MRI检查结果确定肿瘤的切除程度。采用McCormick分级标准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变情况。结果术前DTI显示Ⅰ型肿瘤8例,均可以全切除;术后MRI显示均为全切除。DTI显示Ⅱ型肿瘤3例,均可全切除;术后MRI显示1例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上述11例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的神经功能损伤。术前DTI显示Ⅲ型肿瘤4例,均不可切除;术后MRI显示3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其中2例患者发生与手术相关的神经功能缺损。15例患者术后随访(12.5±1.5)个月,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为McCormick分级Ⅰ、Ⅱ级,5例患者为Ⅲ、Ⅳ级。结论颈髓髓内肿瘤患者术前DTI的评估结果与实际切除程度符合情况较好。

  • 标签: 脊髓肿瘤 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入院的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81例(脑出血组),并选择同时期来自健康体检中心或以头晕等为主诉、且无肝胆及骨骼疾病住院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非脑出血患者81例为对照组;记录所有纳入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肿部位、肝功能指标、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等],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肝功能指标和GCS评分的相关性;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ALP预测脑出血的价值。结果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ALP水平[85.0(70.0,103.0)] U/L,显著高于对照组[65.0(54.5,71.5)] U/L(Z=6.740,P<0.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LP与GCS评分(r=0.255,P=0.022)负相关。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0.440,95%CI 8.572~48.737)和ALP(OR=1.077,95%CI 1.049~1.105)是脑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校正年龄、AST、高血压病史后,结果显示,血清ALP是脑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69,95%CI 1.038~1.101)。ROC曲线显示血清ALP预测脑出血的曲线下面积为0.807(95%CI 0.740~0.873,P<0.001),敏感度为67.9%,特异度为81.5%。结论血清ALP水平可能与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的发生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因此,血清ALP水平可作为评估急性自发性脑出血发生、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 标签: 碱性磷酸酶 急性自发性脑出血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吲哚布芬治疗对于神经损伤程度的减轻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数70例,时间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纳入35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另一组作为观察组纳入35例患者,给予吲哚布芬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前后神经损伤程度,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结果:用药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5.18±2.25)分和(15.14±2.17)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2.13±0.76)分,与对照组(5.12±1.20)分比较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过程中,采用吲哚布芬治疗对于神经损伤程度的减轻具有良好作用,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药物,应该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吲哚布芬 阿司匹林 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胰腺纤维化(pancreatic fibrosis,PF)是多种原因导致胰腺损伤修复的重要组织学改变,PF与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胰腺肿瘤等胰腺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反应和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早期诊断PF,并及早进行临床干预,对减缓病情、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以影像学检查为首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在PF诊断方面发展迅速,其中以磁共振弹性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T1 mapping技术为著,笔者针对PF的多模态磁共振弹性功能成像评估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胰腺纤维化 磁共振弹性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纵向弛豫时间T1技术 磁化转移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炎症指标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17日至2月14日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入院前胸部CT、入院24 h内首次实验室参数及胸部CT。随访至患者首次发病后30 d,将出现呼吸困难或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 h内病灶进展超过50%(符合重型分型标准)作为研究终点。根据研究终点,将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组和重型/危重型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炎症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炎症指标与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早期炎症指标对新冠肺炎患者发展至重型/危重型器官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40例新冠肺炎患者,男性74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45±14)岁;轻型6例(4.3%),普通型107例(76.4%),重型22例(15.7%),危重型5例(3.6%)。轻型/普通型组与重型/危重型组间年龄(岁:43±13比57±13)、合并1种慢性疾病患者比例(17.7%比55.6%)、C-反应蛋白〔CRP(mg/L):7.3(2.3,21.0)比40.1(18.8,62.6)〕、淋巴细胞计数〔LYM(×109/L):1.3(1.0,1.8)比0.8(0.7,1.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2.1(1.6,3.0)比3.1(2.2,8.8)〕和预测病毒性肺炎死亡风险模型评分〔MuLBSTA评分(分):5.0(3.0,5.0)比5.0(5.0,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NLR、MuLBSTA评分、年龄、合并1种慢性疾病与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相关〔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037(1.020~1.055)、1.374(1.123~1.680)、1.574(1.296~1.911)、1.082(1.042~1.125)、6.393(2.551~16.023),均P<0.01〕;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MuLBSTA评分为新冠肺炎发展至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OR和95%CI分别为1.024(1.002~1.048)、1.321(1.027~1.699),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RP、MuLBSTA评分预测重型/危重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均为0.818,最佳截点分别为27.4 mg/L、6.0分。结论CRP、MuLBSTA评分与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相关,对发展为重型/危重型可能有较好独立预测能力。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炎症指标 C-反应蛋白 预测病毒性肺炎死亡风险模型评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对牙体牙髓病患者应用四手护理对疼痛的影响程度。方法 在数字表分组法下,随机将2020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就诊的100例患者,均分成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分别给予对照组和实验组常规护理和四手护理。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疼痛缓解程度。结果 护理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VAS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VAS评分相比,更低(P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疼痛 四手护理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