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滨州市中医医院诊治的60例HIE患儿为观察组,另抽取同期行MRI检测的60例足月出生的非HIE患儿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MRI扫描,测量内囊前肢和后肢、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ADC值诊断HIE的价值,通过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MRI分度与临床分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60例HIE患儿经MRI诊断白质损伤50例,皮质损伤31例,基底节-丘脑损伤25例,脑干损伤22例。观察组内囊前肢和后肢、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的ADC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内囊前肢、内囊后肢、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ADC值诊断HI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8、0.768、0.752、0.791 (P<0.05)。MRI分度与临床分度的Kappa值为0.732,漏诊率为5.00%(3/60),误诊率为11.67%(7/60),有较好的诊断一致性。结论MRI对新生儿HIE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较高。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基于MRI的机器学习模型来预测吸烟者及健康对照者大脑年龄,进一步探讨吸烟与大脑老化的关系。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数据集1为2014年8月至2017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募集的男性吸烟者95名[年龄20~50(34±7)岁]和健康对照者49名[年龄20~50(33±7)岁]。数据集2为2010至2015年西南大学成人影像数据库的114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年龄20~50(34±11)岁]。所有受检者均接受高分辨三维 T1WI。基于数据集1和数据集2健康对照者的结构MR图像构建高斯过程回归(GPR)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大脑年龄,并通过交叉验证法验证模型性能,计算预测大脑年龄与实际年龄间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实际年龄和预测大脑年龄之间的相关性(r值),最终筛选出最佳模型。将最佳模型应用于吸烟者和健康对照者预测其大脑年龄。最后以年龄、教育年限及颅内总容积为协变量,通过一般线性模型比较吸烟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大脑年龄差值(PAD)的差异。结果GPR模型预测大脑年龄(MAE=5.334,r=0.747)优于支持向量机模型(MAE=6.040,r=0.679)。GPR模型预测数据集1的吸烟者PAD值(2.19±6.64)高于数据集1的健康对照者(‒0.80±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2,P=0.004)。结论基于MRI的GPR模型预测吸烟者及健康对照者大脑年龄性能较好,吸烟者PAD值增加,进一步表明吸烟会加速大脑老化。

  • 标签: 吸烟 磁共振成像 大脑年龄 机器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征象评估先天性膈疝胎儿疝囊存在与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经产后手术证实的57例先天性膈疝胎儿的MRI图像,孕周为20~40(28±5)周,产后术中判定有疝囊18例(有疝囊组)、无疝囊39例(无疝囊组)。分析7个MRI征象,包括疝外周包膜感、肺-疝交界面光滑、肺被压缩呈新月形、患侧可见残余肺组织、心脏移位、肺-疝交界面上方积液和肺-疝交界面下方积液。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有疝囊与无疝囊组间各MRI征象的差异并计算各个征象的诊断效能。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征象纳入预测积分模型,每出现1条征象记1分,计算每例胎儿的影像学积分,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影像学积分诊断疝囊存在与否的效能。结果有疝囊与无疝囊组间有5个MRI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疝外周包膜感(χ²=25.74,P<0.001)、肺-疝交界面光滑(χ²=48.20,P<0.001)、肺被压缩呈新月形(χ²=57.00,P<0.001)、患侧可见残余肺组织(χ²=12.14,P<0.001)及肺-疝交界面上方积液(χ²=4.31,P=0.022)。其中肺被压缩呈新月形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为100%。将有疝囊组与无疝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5条MRI征象纳入预测积分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99,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4.9%,最佳阈值为2分。结论胎儿MRI征象及预测积分模型可以有效识别先天性膈疝患儿疝囊存在与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胎儿 先天畸形 疝,横膈 磁共振成像 疝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0 T超高场MR评估脑动脉及其分支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1年9月1日至11月30日招募的健康成年人40名,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其分为3.0 T MR组和5.0 T MR组,每组20名。对所有受检者进行时间飞跃MR血管成像(TOF-MRA),采用主观Likert5量表评分和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采用3分量表法对脑动脉显示质量[大脑中动脉(MCA)及其3段、大脑前动脉(ACA)及其3段、大脑后动脉(PCA)及其3段、豆纹动脉(LA)、脑桥动脉(PA)]进行评估。2组间定量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40名受检者中男29名、女11名,年龄20~69(50±12)岁。5.0 T MR组图像的SNR值(187±9)和CNR值(156±7)高于3.0 T MR组(分别为91±4、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1.59、31.45,P<0.001),但5.0 T MR组、3.0 T MR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0(4.0,5.0)、5.0(5.0,5.0)分,Z=-1.23,P=0.218]。对脑动脉的评估上,3.0 T MR组与5.0 T MR组TOF-MRA在MCA、ACA和PCA近段及中段的显示均较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远段血管的显示上5.0 T MR组图像均明显优于3.0 T MR组图像(P<0.05)。在穿支动脉的评估中也可发现5.0 T MR组对LA和PA的显示均显著高于3.0 T MR组图像(P<0.001)。结论5.0 T超高场强MR扫描对远段脑血管及穿支动脉显示较佳,可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超高场强 图像质量 血管
  • 简介:摘要四维血流MRI(4D flow MRI)是一种结合时间分辨和3个方向流速编码的相位对比MRI,可在合理的扫描时间内定量获取扫描范围内任意节点、断面或整个区域的血流数据并实现动态可视化。目前主要应用于心脏、大动脉等部位的血流评估,在静脉系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旨在综述4D flow MRI静脉成像方法及其在静脉系统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四维血流成像 血流动力学 静脉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睾丸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男,61岁,盆腔MRI示左侧睾丸上份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T1WI呈等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内见条片状低信号及散在小囊状信号,周围可见低信号包膜。扩散加权成像示病灶扩散轻度受限,增强后实性部分呈延迟强化。病理诊断:左侧睾丸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 标签: 睾丸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招募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北京地区84例(168侧足)业余半程马拉松运动员,收集其年龄、性别及是否患有足痛等资料,其中男44例,女40例,年龄21~60(40.7±9.3)岁。对所有入组者行均行双足MRI检查,并使用足踝损伤程度量表(FASS分级表)对参与者进行足痛程度分级。分析业余半程马拉松运动员足部疼痛相关的MRI表现特点。研究结果发现北京地区业余半程马拉松运动员中有疼痛症状足者比例(122/168),MRI表现以跟腱炎和跖筋膜炎为主,这两种表现约占全部病例的59.5%。

  • 标签: 运动医学 磁共振成像 马拉松
  • 作者: 宋江 戈锐 朱凯 孙杰 宋美娜 赵薇 马宏宁 王志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银川 750004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银川 750004,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银川 750004 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银川 750004,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银川 75000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ultra-micro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USPIO)标记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的最适浓度以及比较MRI中不同扫描序列在细胞吞噬功能评价中的敏感度差别。材料与方法用终浓度为0、25、50、75、100、125 μg/mL的USPIO分别与小鼠巨噬细胞共培养24 h后,细胞计数试剂法(CCK-8)计算细胞存活率以及USPIO对该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普鲁士蓝染色确认细胞对USPIO的吞噬效应;3.0 T MRI扫描细胞-琼脂糖凝胶模型,记录T1WI和T2WI序列的弛豫时间和弛豫率并计算弛豫时间降低率。结果当USPIO浓度为25 μg/mL时,对细胞的存活率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USPIO浓度≥50 μg/mL时,细胞存活率随USPIO浓度增加显著降低(P均<0.05);USPIO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86.5±7.2) μg/mL;当USPIO浓度为50 μg/mL时,细胞形态开始皱缩、透光度减低;当USPIO浓度为25 μg/mL时,普鲁士蓝染色呈显著阳性;MRI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USPIO浓度为25 μg/mL时,细胞即见显著信号改变;随USPIO浓度增加,T1、T2弛豫时间显著缩短(P均<0.01),对应弛豫率R1、R2逐渐升高;相同USPIO浓度下,各组T2弛豫时间降低率显著高于T1弛豫时间降低率(P均<0.001)。结论浓度为25 μg/mL的USPIO对细胞没有明显毒性作用,而且标记效率MRI即见显著信号改变与较好的成像效果,为标记巨噬细胞的最适浓度;MRI能用于细胞标记后的体外成像,T2WI序列在检测细胞吞噬USPIO后的信号变化优于T1WI序列。

  • 标签: 巨噬细胞 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 磁共振成像 小鼠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排名首位且致死率排名前五的肿瘤,其预后因素复杂。近年来,MRI积极探索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影像学标志物,包括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功能成像、影像组学等诸多参数。研究证实了肿瘤大小及边缘、非肿块样强化、边缘强化、瘤周水肿、背景强化是预后相关的形态学参数;血流动力学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及定量、半定量参数在不同程度上与预后相关;尽管还存在一些争议,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其衍生技术在乳腺癌预后中显示出巨大的预测潜力;基于MRI的影像组学进一步揭示了更多与预后相关的维度参数,计算机引导的人工智能正在兴起。本文就术前MRI预测乳腺癌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本领域下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预后 综述
  • 简介:摘要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患者预后及治疗密切相关。然而MVI只能通过病理学确诊,通过MRI检查精确预测MVI对选择治疗措施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及发展前景。目前已经提出了较多基于MRI检查的成像特征用于MVI的预测,包括肿瘤大小、数目、包膜不完整、边缘不光滑、动脉期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等。影像组学作为新兴的领域,可能是预测肝细胞癌患者MVI的准确而有效的工具,近年来也被研究者们用于探索与MVI之间的联系。本文就术前MRI检查及基于MRI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肝细胞癌MVI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扩散加权成像 预后
  • 简介:摘要乳腺疾病是女性的常见病,乳腺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乳腺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中,环形强化作为一种常见的强化方式,既可见于良性病变,又可见于恶性病变,其病理类型广泛,临床上容易误诊。目前,国内外对乳腺MRI上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缺乏系统性认识。本文从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扩散加权成像特征等方面对此类病变进行综述,并分析其病理学基础。同时展望分析磁共振波谱成像、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及影像组学鉴别诊断此类病变的可行性。

  • 标签: 乳腺 环形强化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估肝癌介入术后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行介入治疗的120例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按治疗疗效不同分为有效组71例与无效组49例,其中有效组男性52例,女性19例,年龄(53.16±8.47)岁;无效组男性31例,女性18例,年龄(53.21±8.69)岁。两组患者于肝癌介入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行肝脏常规磁共振成像(MRI)、DCE-MRI、DWI检查,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转运常数(Ktrans)、细胞外血管外空间的体积分数(Ve)、速率常数(Kep)、肿瘤体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不同疗效组的ADC、Ktrans、Ve、Kep肿瘤体积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DC差值、Ktrans差值、Ve差值、Kep差值与肝癌肿瘤体积差值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ADC、Ktrans、Ve、Kep评估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价值。结果与介入术前相比,介入术后肝癌患者ADC值升高为(1.23±0.14)×10-3 mm2/s(t=10.970,P<0.05),Ktrans降低为(0.18±0.07)min-1(t=9.090,P<0.05),Kep降低为(0.31±0.06)min-1(t=11.829,P<0.05),Ve值降低为(0.40±0.05)(t=6.252,P<0.05),肿瘤体积降低为(10.67±2.48)cm3(t=26.683,P<0.05)。治疗有效组ADC差值、Ktrans差值、Kep差值、Ve差值、肿瘤体积差值分别为(0.35±0.08)×10-3mm2/s、(0.24±0.06)min-1、(0.47±0.12)min-1、(0.46±0.13)、(10.57±2.34)cm3,均比无效组更高(t=17.525、12.355、16.285、13.835、22.747,均P<0.05)。ADC差值、Ktrans差值、Kep差值、Ve差值与肿瘤体积差值呈正相关(r=0.474、0.495、0.375、0.365,均P<0.001),ADC差值、Ktrans差值与肿瘤体积差值相关性最高。ADC差值>0.380×10-3mm2/s时,ROC下面积(AUC)为0.953,95%置信区间(CI)为0.898~0.983(P<0.001),预测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灵敏度为91.84%、特异度为91.55%;Ktrans差值>0.250 min-1时,AUC为0.933,95%CI为0.872~0.970,(P<0.001),预测灵敏度为89.80%、特异度为88.73%;ADC、Ktrans差值预测肝癌介入术后疗效的效能均较高(均P<0.05)。结论DCE-MRI联合DWI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治疗反应的评价有重要临床价值,介入术前后的参数变化值可较直观地反映疗效,为疗效评估提供客观的影像学数据,可有效指导肝癌患者进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

  • 标签: 肝癌 增强磁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介入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儿童MRI灌注检查过程中的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84例行MRI灌注检查的儿童,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正常检查,研究组在检查前后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儿童检查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MRI灌注检查之前,应由护理人员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充分分析儿童心理,在适当情况下采用镇静剂,减少患儿紧张情绪,使患儿配合检查。

  • 标签: 儿童MRI灌注 儿童心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CT、MRI用于诊断腹膜后原发肿瘤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3例腹膜后原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实施CT、MRI诊断病情,将病理学检测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观察两种检查方式在腹膜后原发肿瘤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能。结果:经穿刺活检病理学诊断发现83例腹膜后原发性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53例,良性肿瘤30例,将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通过观察CT、MRI对于腹膜后原发肿瘤的定性诊断结果,发现CT、MRI两种方式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相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膜后原发肿瘤临床诊断中应用CT、MRI均具有较高的定性诊断价值,均可为医师提供有力的诊断数据,利于病情治疗,临床可将两种检查方式联合应用,从而促进诊断准确率提升,避免发生误诊、漏诊情况。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腹膜后原发肿瘤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MRI和CT应用于腕关节损伤患者诊断中的效果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21名腕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比CT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CT、MRI对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MRI)与CT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从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研究对象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纳入40例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MRI诊断与CT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的颅脑损伤检出率(脑部挫裂伤、颅骨骨折、颅内血肿)、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从颅脑损伤检出率方面来分析,CT检查的颅内血肿、颅骨骨折检出率比MRI,脑部挫裂伤比MRI低,且指标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MRI诊断 CT技术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静脉窦血栓及其脑损伤的MRI技术的实际诊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脑科2020年12月-2021年11月收治的急性脑静脉窦血栓及其脑损伤患儿共计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选择的对象经临床诊断和影像学证实均符合急性脑静脉窦血栓及其脑损伤症状。比较研究对象的T1WI、T2WI、T2WI、DWI、CE2T1WI和MRV对检出急性脑静脉窦闭塞及其继发脑损伤的优缺点,并对其中的5名研究患者测量其脑损害区的ADC值。结果:对研究对象进行T1WI扫描结果显示,8例患者诊断结果为急性脑静脉窦血栓;T2WI显示8例;CE2T1WI和MRV扫描结果均能正常的显示,CE2T1WI和MRV还能更好地显示静脉窦的回流静脉和侧支血管。MRI检查发现继发性脑损伤7例,检查结果由于其他的几种检查诊断方式;T2WI诊断脑出血的效果更佳。ADC值与脑损伤的面积和位置有关。结论:MRI技术诊断急性脑静脉窦血栓及其脑损伤的实际运用价值较好,能够帮助较快诊断出患者的脑部损害的程度以及脑静脉窦血栓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脑静脉窦血栓 脑损伤 MRI技术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