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实施后,公证行业监督工作成为协会一项新的重要工作内容。这项工作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和广大公证员的权益,关系到公证公信力的维护和增强,是法律赋予公证协会依法监督公证机构执业行为。保障社会公共权益的重要职能。

  • 标签: 《公证法》 监督管理机制 《公证程序规则》 科学 公证公信力 监督工作
  • 简介:2016年7月20日,在第十四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上,曹建明检察长强调,“十三五”时期,各级检察机关要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契机,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司法公正为目标,完善检察监督体系、提高检察监督能力。据了解,这是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提出检察监督体系的概念。为了进一步深化检察改革,完善检察监督体系,11月16日,由中国检察学研究会刑事诉讼监督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检察官协会、北京市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承办的第七届刑事诉讼主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刊特邀部分与会代表,就如何深化检察改革,推动刑事诉讼监督“四化”建设进行探讨,敬请关注。

  • 标签: 刑事诉讼监督 “四化”建设 检察监督 检察改革 最高人民检察院 法治化
  • 简介:本文结合法治理念来论证法律监督权的结构、特徵及其合理性,并将数学中的“华达哥拉斯定理”或分解因式原理移植到分权理论中来。通过中美两国法律监督权制度的比较,结合美国立法经验和中国实际,提出完善中国法律监督制度的方略,建议制定统一的《法律监督法》。

  • 标签: 法治 监督权 完善方略
  • 简介:为加强强制医疗执行监督,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检察院探索建立强制医疗交付执行、医疗监管、强制医疗解除全程化检察机制.据了解,海珠区检察院以审查法律文书为切入点,在收到法院决定书后,系统检查被交付执行人员信息,收押手续,中止、解除强制医疗人员的医学评估意见书等法律文书是否齐备、合法,以及公安机关交付、解除执行是否及时,防止程序违法.

  • 标签: 广州市海珠区 医疗人员 全程化监督 法律文书 执行监督 检察机制
  • 简介:研究检察权的配置应当从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功能切入。单一制国家的“大国司法”,由上而下的“推进型法治”,公民缺乏监督意识,议行合一的宪法体制,强大的行政机关,导致我国有必要将检察机关定位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这也决定了我国法律监督以制约行政滥权为重要目标,因此应确立行政公诉制度,加强侦查监督,维持并弱化审判监督。为实现法律监督功能,应当采取检察一体化,但应当注意检察机关内部配置检察权的分权。

  • 标签: 法律监督 检察权 检察一体化 权力配置
  • 简介:五年来,全省法院邀请代表、委员座谈5041人次,邀请代表、委员旁听开庭、参加听证、参与调解和执行、参加案件评查等活动6140人次;共办结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批办转办和代表、委员关注的案件及建议、提案621件,办结回复率97.2%。“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注的94件案件已全部办结回复。

  • 标签: 省人大常委会 政协 监督 社会 委员 案件
  • 简介:在我国,刑事二审程序是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被告人针对一审裁判寻求救济的法定程序,同时也是控诉方再次追求控诉目标被司法认可的重要手段。社会公众对刑事二审判决或裁定的期望值往往高于一审,因为它是经过二审程序对一审司法结论的再次审查,是使司法公信力更加权威的体现。

  • 标签: 刑事二审程序 刑事诉讼 检察监督 裁判 司法公信力 法定程序
  • 简介:近年来,在我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实践中得到了重视和运用。在轻刑化和行刑社会化趋势的推动下,社区矫正逐步进入我国的司法领域。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正式开始于2003年7月10日,其标志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的正式颁布,北京、上海、江苏等六个省(市)率先进行了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后来范围逐步扩大,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试行社区矫正。社区矫正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我省从2006年开始,在大连、本溪两市选择4区14个街(镇)进行试点,并取得了成功,为全省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奠定了基础。2010年,在大连、本溪两市继续扩大试点范围的基础上,其他市各选择1区1县,在2个街道、2个乡进行试点。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4个市、109个县(区)、961个乡镇(街道)开展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26万人,解除矫正2299人,现有社区服刑人员1.03万人。近年来,各地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创新社区矫正监督,较为典型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 标签: 社区矫正工作 法律监督 实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区服刑人员 最高人民检察院
  • 简介:监狱服刑人员作为特殊的公民群体,其应有的人权如何得到有效保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检察机关作为法定的监督机构,如何针对当前我国监狱服刑人员人权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对于提升服刑人员人权保障质量与水平、构建和谐社会以及促进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监狱服刑人员 检察监督机制 人权保障 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关注 监督机构
  • 简介: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为了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我们必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加强对公共权力的有效民主监督

  • 标签: 廉政建设 民主监督 民主制度 中国共产党 政治文明
  • 简介:刑事立案中"当立不立"和"不当立而立"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除刑事立案执法存在问题以外,也是有关法律程序不完善的反映,与检察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也有相当大的关系。本文探讨了刑事立案的法律性质和刑事立案检察监督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健全刑事立案检察监督程序的立法方案和制度完善措施。

  • 标签: 刑事立案 检察监督
  • 简介:一、引言依照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中,刑事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主体。基于此,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并将其作为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根据刑事诉讼程序的阶段划分,刑事诉讼可以分为立案程序、侦查程序、起诉程序、审判程序以及执行程序。相应的,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可以分为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执行监督

  • 标签: 审判监督制度 刑事法律监督 检察机关 《刑事诉讼法》 法律监督机关 刑事诉讼程序
  • 简介:刑事审判监督的运行实践需要放在审判独立和检察一体化的语境下考量。刑事审判监督的偏行政性属性,决定刑事审判监督不能简单与公诉分离,而是尝试内部设岗与机构合作的路径。在处理与审判独立的关系上,通过借力监督和加强对职务犯罪监督的方式,以实现平衡两者的价值取向。

  • 标签: 刑事审判监督 检察一体化 审判独立 运行实践
  • 简介:日前,北海市检察院召开座谈会,向党外人士通报检察工作,各党外人士在肯定的同时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意见。出席的该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毛艳琼希望该院能搭建更多更加有效的民主监督平台。据悉,近年来该院多项工作在全国、全区获奖。

  • 标签: 民主监督 北海市 党外人士 检察工作 市委常委 座谈会
  • 简介:在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政治制度下,审判机关由同级人大产生.向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审判活动必须进行监督.而法院又必须依法进行独立审判。因此.如何正确处理独立审判与接受人大监督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保障司法公正,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 标签: 人民法院 独立审判 人大监督 中国 司法公正
  • 简介:王晋2008年,刑事申诉检察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践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改革和完善刑事申诉检察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能力和执法水平,为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

  • 标签: 职能作用 监督制约 公平正义 维护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 简介:法律监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定位是使社会系统朝着稳定有序方向发展的序参量;其功能价值为维护国家法制正确统一实施,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实现。社会系统环境要素对法律监督有重大影响,法律监督应服从和谐社会的需求。

  • 标签: 和谐社会 法律监督 系统论
  • 简介:财政部3月24日公布的2014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显示,去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4.29万亿元,同比增长3.1%;土地出让收入征收管理不到位现象也依旧存在,一些地方存在少征、缓征、减免和返还土地出让收入行为。记者调查发现,少征、欠征或擅自减免的土地出让金动辄数百亿元。多地出现“土地出让金减多少、缓多久。全凭领导一句话”“楼盘都卖完了,土地出让金还欠着”等怪象。(《新华每日电讯》3月31日)

  • 标签: 土地出让金 《新华每日电讯》 监督 收支情况 同比增长 征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