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沈阳地铁报《地铁第一时》创刊5年来实现了效益、口碑的双丰收,在报媒寒冬中逆势崛起,其创意一版作为其最具有代表性的版面,充分体现了报纸特色和定位,对增加受众黏合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地铁第一时间》 创意一版 设计 内容 特点分析
  • 简介:四川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11月出版由王绿萍编著的《四川报刊五十年成(1897-1949)》一书。该书收录和介绍了四川自1897年出现首份报刊,到1949年止的半个世纪中几近全部在四川创办的报刊6700余种(包括四川籍人士在外地所办报刊)。除了说明每一种报刊的创办时间、地

  • 标签: 大学出版社 报刊 四川 集成 创办时间 1949年
  • 简介:年前,文友葛高远送给我一本他自己的新闻作品,一气读完,感慨颇多.很想与高远和像我这样所谓的新闻爱好者们谈一些看法.

  • 标签: 新闻作品集 文字 真挚 新闻爱好者
  • 简介:鄢烈山时评作品写作手法多种多样,每篇文章读来看似出自不同的作者,却又有统一的风格。在写时事点评时,没有专攻一个方面而是面向社会各个角度,针砭时弊。其写作风格平易近人,视角独到,取材丰富。

  • 标签: 鄢烈山 时评作品 写作手法 写作风格
  • 简介:校园文化类报刊在我国许多大学里都存在并发展着,多数为学生社团主办,由校团委、学生会主管,以刊登学生文学类和艺术类作品为主,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受到在校大学生的普遍欢迎。此类报刊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两个渠道:一类是由学校适当拨款予以支持;另一类是靠学生社团成员的会费为支撑,再适当寻求一些赞助费作补充。

  • 标签: 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类 报刊 在校大学生 学院 西京
  • 简介: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学说是对传统的工具主义媒介观的一种批判,隐含了一个“主体性”的思维立场。在这个“交互主体”的视域中,麦克卢汉对人与媒介的关系作出了“人学”意义上的全新理解。

  • 标签: 麦克卢汉 冷媒介 热媒介 现象学 主体间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创办初期的《循环日报》,其版面设置并不固定。一是临时性的栏目设置较多,二是与同期香港其它华文报纸相比,明显偏重新闻版面。1875年以后,《循环日报》版面才基本固定在"选录京报"、"羊城新闻"和"中外新闻"等栏目,且新闻版面整体上相对缩小,由初期的新闻版面约占总版面的45%左右下降至30%左右。较为强烈的正统意识以及比较重视新闻和言论是《循环日报》在版面设置上有别于同期其它香港诸华文报纸的两个主要特征。不过,从版面总体来看,《循环日报》主要还是一份以刊登各类告白为主的报纸,因此,以往人们通常认为《循环日报》以政论为主的看法不太确切。《循环日报》之版面设置基本沿袭了《香港中外新报》所创立的"香港版"模式,但同时也受到以上海《申报》为主要代表的"上海版"模式的影响。《循环日报》在"中外新闻"栏内首置"论说"、并大体维持每天1篇"论说"的做法,主要是吸取和借鉴上海《申报》的结果,并非《循环日报》首创。

  • 标签: 《循环日报》 《申报》 “香港版” “上海版”
  • 简介:奥运赛后第一时现场采访的内容由记者的提问和选手的回答两部分构成。其中,选手的回答是现场采访报道的主体内容.是提问的目标所在.记者——运动员——观众之间形成一个有磁力的信息场.成为奥运转播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 标签: 奥运选手 答记者问 时间 个性 情感 现场采访
  • 简介:行走在山东省莱芜市的城乡,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大道令人心情舒畅,一道道蓝白相间的护栏与清晰可见的斑马线让行人感到格外安全,一杆杆长臂杆信号灯,灵活方便地指挥和控制着不同车道、不同方向的车辆有序通行,"电子警察"的安装使用,不仅解放了警力,而且还提高了道路运行效率……

  • 标签: 科技强警 市公安局 电子警察 山东省 交警 安装使用
  • 简介:改版后的《第一时》新闻报道增加了对公共议题的讨论,跳出了市井新闻的漩涡,进行了电视深度报道的尝试,却在新媒体多向互动上落后。在新的媒介生态下,《第一时》可以文化共同体塑造者、多向互动传播者、公共议题的讨论者定位自身的角色。

  • 标签: 电视民生新闻 第一时间 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