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冠心病治疗阶段,分析通络胶囊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活动中,70例患者被确诊为:冠心病,分为2组后,包括:对照组、实验组,参照依据为:电脑随机法,经调查发现,全部冠心病患者入院时间方面,跨越了2021年12月至2023年4月;在治疗阶段,常规药物用于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通络胶囊为实验组提供,每个组别中,纳入冠心病患者35例,比较不同方案干预后抽取冠心病患者的最终效果。结果:关于总有效率水平,实验组(94.29%,33/35)VS对照组(77.14%,27/35),展现出了更高水平,P<0.05。结论:临床治疗阶段,为了实现理想的预后效果,通络胶囊的使用非常重要,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可减轻疾病症状,提高总有效率,值得大力推行、使用。

  • 标签: 冠心病患者 总有效率 通心络胶囊 效果研讨
  • 简介:中医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上有一定的优势,且辨证论治在RA的临床诊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关于RA中医候的研究颇多,包括基本的临床经验辨证分型,以及影响型的年龄、性别、病程、地域等方面的因素归类;与中医候相关联的病理生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指征之间的规律;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RA能提高整体疗效,并从现代药理学机制出发,沟通“方证”在分子生物网络之间的联系。这些研究丰富了候信息的内容,有利于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把握候的本质,但RA候规范化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有待不断补充和完善。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辨证 证候 病证 药证 综述
  • 简介:本文从3个方面论述温肺法的临意义,分别为温肺不忘祛风邪、补肺气应贯穿温肺法的始终、脾肾同温是取效关键,并结合临床病案进一步说明温肺法在临床中的地位。

  • 标签: 温肺 临证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IM)的中医候分布特点,为建立规范统一的IM中医诊断与辨证分型标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4年1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就诊并符合IM诊断的180例病例的一般情况及中医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探索IM的中医候分布规律。结果IM临床上常见8个中医型,其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类肝(胆)胃郁热>类脾胃湿热>类虚实夹杂>类胃阴不足>类脾胃虚弱>类胃络瘀血证>类肝胃不和>类肝郁脾虚。结论通过因子分析法初步揭示了IM的中医候分布特点,可为中医规范化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 标签: 肠上皮化生 因子分析 证候分布特点
  • 简介:目的通过专家咨询问卷调查艾滋病阳虚的常见四诊信息.方法在古文献研究和初步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制定专家问卷,对全国6个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定点医院和科研机构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进行调查,问卷核心内容是古文献中提取的阳虚四诊信息对艾滋病阳虚诊断的重要程度,在综合分析全体专家的可靠性(积极系数、权威系数)、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均数、满分秩)和协调程度(变异系数、协调系数)基础上筛选主要四诊信息,并计算各个独立四诊信息的权重.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份,收回39份,回收率为97.5%,其中有效问卷39份,专家对此次评估总体权威系数0.80,协调系数0.11.根据专家给予的各个四诊信息重要程度评价的分析结果,按照均数>3.5,标准差<1,变异系数<0.30,满分秩≥0.15的标准,确定了32条包含望闻问切诊的症状和体征作为常见的艾滋病阳虚四诊信息,并分别计算各个四诊信息的权重.结论通过专家问卷的咨询调查明确代表专家共识意见的艾滋病阳虚常见中医四诊信息,主要集中在中医的脾肾两脏,表现为胃肠道营养吸收、能量代谢系统和精神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

  • 标签: 艾滋病 阳虚证 证候 中医诊断 专家咨询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利用青年大鼠建立合适的老年阳虚模型.方法选用3月龄SD健康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亚急性衰老模型组与老年阳虚模型组,每组10只.亚急性衰老模型组给予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25mg/kg,连续40d,之后于后肢肌肉注射25mg/kg生理盐水7d;老年阳虚模型组给予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25mg/kg,连续40d,后再行后肢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25mg/kg,连续7d;青年对照组在颈背部皮下及后肢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7d.检测大鼠血清中IL-6、IL-2、cAMP、cGMP和CD4+CD8+T淋巴细胞的含量.结果与青年对照组相比,亚急性衰老组大鼠cGMP水平升高(P<0.05),cAMP水平及cAMP/cGMP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而老年阳虚组大鼠cGMP明显升高(P<0.01),cAMP水平及cAMP/cGMP比值明显降低(P<0.01).亚急性衰老组和老年阳虚组大鼠血清中IL-6含量均明显上升,IL-2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CD4+T淋巴细胞比率降低,CD8+T淋巴细胞比率升高,CD4+/CD8+比值下降(P<0.01或P<0.05).与亚急性衰老组相比,老年阳虚组大鼠cAMP明显下降,cGMP明显上升,cAMP/cGMP比值下降(P<0.01);血清中IL-6、IL-2含量以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率以和CD4+/CD8+比值较亚急性衰老组又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以D-半乳糖和氢化可的松诱导制作的老年阳虚模型大鼠符合衰老及阳虚的表现,提示以此种方法制作老年阳虚模型具有可行性.

  • 标签: D-半乳糖 氢化可的松 老年阳虚证
  • 简介:目的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瘀热内结患儿血清中细胞免疫因子的变化,了解患儿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50例RRTI患儿及50例健康儿童血清中的IFN-γ、IL-4、IL-10、IL-12进行检测。结果RRTI患儿血清中IL-4、IL-10、IL-12较健康组儿童明显上升(P<0.01),IFN-γ、IL-4、IL-10、IL-12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RRTI瘀热内结患儿发病时出现免疫失衡,表现为Th1类因子及Th2类因子表达均上调。

  • 标签: 反复呼吸道感染 瘀热内结 儿童 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 简介:目的探索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与血瘀的相关性,为隐性失血的候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候研究的方法,对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定量血瘀诊断标准记分方法,于术后1d和术后3d对患者的血瘀症状进行定量积分,同时计算患者术后1d和术后3d的隐性失血量。根据血瘀积分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血瘀、中度血瘀和重度血瘀3个组别,运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观察隐性失血量与血瘀积分是否具有相关性,运用单因素分析法观察组间隐性失血量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术后1d与术后3d,40例患者隐性失血量与血瘀积分呈正相关(P〈0.05),即血瘀积分越高,隐性失血量越大(P〈0.05)。随时间变化隐形失血量与血瘀积分均呈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与血瘀具有正相关性,提示血瘀是隐性失血的主要病机之一。

  • 标签: 髋部骨折 隐性失血 血瘀证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究近5年关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的候研究情况及候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关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期刊文献,并分析总结其候的分布规律。结果:收集整理合格文献共84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文献进行分析:近5年研究相关候文献主要是糖尿病(24篇)、糖尿病肾病(17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0篇);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总的主要候为阴虚(50.91%)、气虚(43.05%)、血瘀(29.73%)、痰浊(湿)(24.32%)。结论:气虚、阴虚作为基本病机贯穿糖尿病整个病程,并随着其病程的推移血瘀、痰浊(湿)等病理因素日显突出。因此在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应重视益气养阴,并结合病情配以活血化瘀或祛痰化浊之法。

  • 标签: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 慢性并发症 证候
  • 简介:1学术思想吴荣祖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至今40余年,其学术思想完全继承吴佩衡先生的钦安吴氏火神派学术特点,临床辨证准确,擅长运用阴阳辨证、六经辨证辨识阳虚阴寒,用药善用附子、广用附子、重用附子、不失法度、胆识过人、屡起沉疴。

  • 标签: 吴荣祖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 简介:目的:通过H7N9禽流感病例回顾性研究,初步探讨甲型H7N9流感的候特点及核心病机。方法:回顾性整理2013年2月26日至2013年5月1日期间北京、上海等8个省市收治的36例采用中医药治疗的甲型H7N9流感患者的流行病学、症候学及中医治疗情况,分析其中医病和病机特点。结果:36例H7N9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患者平均发病后第6天入院,入院后第2天入住ICU,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发病后15d;症候学特点,患者100%发热,最高体温(39.14±0.62)℃,伴咳嗽,咳痰,恶寒轻或不恶寒,但头痛、周身酸痛、咽痛、鼻塞流涕等风热束表上犯症状少见;3~6d后高热寒战,渐次出现痰中带血、短气、胸闷、呼吸困难,舌红苔腻,病情转重;6~14d患者痰中带血,胸闷喘憋、呼吸困难加重,并出现皮肤红疹、花斑,舌质深红或紫,少津;10~14d后患者身热渐退,痰血减少甚则消失,进入恢复期,以倦怠乏力,舌质红、苔薄少津为特点。结论:中医候演变符合温病卫气营血传变规律,该病病情加重的拐点可能在4~5d左右,8~10d病情最重,始动因素及根本为温热疫毒,热毒、瘀毒为关键,病理因素为热、毒、瘀、虚兼夹且始终贯穿整个病程,核心病机为毒热犯肺,壅肺、损肺,甚则伤及其他脏腑。

  • 标签: H7N9禽流感 证候 演变规律 病因病机
  • 简介: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选用中老龄大鼠,采用高脂饮食,结扎左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模型,观察大鼠一般体征、脑系数、血脂、血液流变学、血浆血栓素B(2TXB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模型鼠出现偏瘫症状;脑系数显著增高(P〈0.01),血脂升高,血液呈高度浓、黏、凝、聚状态,PAI活性显著升高。结论: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的动物模型,符合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的临床特点,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的动物模型成功建立。

  • 标签: 缺血性中风 痰瘀互结证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透析频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中医候变化特征。方法将82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且以固有透析频率维持血液透析时间大于3个月的患者根据其透析频率分为3组。A组(2周4次透析)12例、B组(2周5次)27例和C组(2周6次透析)43例。分别于透析前和透析3个月时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舌脉诊断其中医候,并检测比较透析3个月时3组残余尿量、溶质清除指数(Kt/V)、血肌酐、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血压等相关指标、年龄、透析龄、单次透析时间、单次透析超滤量等临床资料及2年生存率。结果与B组和C组比较,A组透析3个月时的残余尿量更多,年龄更大,透析龄更短,单次透析时间更长;与C组比较,B组透析3个月时的残余尿量更多,年龄更大,透析龄更短,单次透析时间更长(P〈0.05)。3组2年生存率和透析前后中医候频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透析3个月中医候频数从高到低均为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透析3个月,3组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候频数均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而呈增加趋势,而脾肾阳虚和阴阳两虚候频数则均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结论较低频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在取得较好预后情况的基础上有助于维持患者肾功能,不同透析频率对其中医候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以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等中医候为主,且治疗可进一步加重其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

  • 标签: 透析频率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中医证候 变化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厥阴体质及候的相关性。方法对9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体质调查,筛选出厥阴体质和阳明体质患者,分为厥阴体质组71例、阳明体质组22例;研究中医候分布情况、体质与候的相关性。结果93例患者出现较多的候是阴虚及气虚,在此基础上厥阴体质组还多见风阳,阳明体质组还多见结热和血瘀。对2组候分布情况分别进行比较,厥阴体质组风阳证出现的频率较阳明体质组多(P〈0.01),阳明体质组结热证出现的频率较厥阴体质组多(P〈0.01)。2组其他候出现的频率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阳与厥阴体质糖尿病患者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热与厥阴体质患者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厥阴体质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风阳较阳明体质患者明显偏多,体质与候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体质辨识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病情,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厥阴体质 糖尿病 相关性 证候
  • 简介:摘要:颈椎病是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临床上常可通过“病结合”思想来诊治,颈椎病主要病位在督脉。其次可通过所累及软组织、筋膜、神经的主要分布部位确定病邪所在的经络。循行于颈肩部的经络不外乎足太阳经、足少阳经、手三阳经。最后,分析颈椎病病机,从而确定补泻手法及配穴。三步相扣,旨在为临床辨治颈椎病提供更明确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颈椎病 针灸 病证结合 辨病 辨经络 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