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价重症医学科中脑外伤后躁动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治疗的镇静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3年3月份到2014年7月份入住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存在脑外伤急重症及术后躁动患者40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20例(n=20),一组单独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A组),一组给予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镇静镇痛治疗(B组),维持RASS镇静评分在-2至-3级左右,观察并记录给药前、给药后2小时、6小时、停药后24小时的体温、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同时记录患者达到满意镇静的时间及停药后发生谵妄的例数。结果二组患者用药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有所下降,体温、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用药前后及停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达到满意镇静时间短,发生谵妄例数少,镇静镇痛期间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重症医学科中脑外伤后躁动患者的镇静镇痛安全有效,达到满意镇静镇痛时间短,发生不良反应事件少。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瑞芬太尼 脑外伤后躁动 重症医学科 镇静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脑外伤伴脑积水患者实施早期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同期联合颅骨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9例脑外伤伴脑积水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分别是45例与44例。A组给予早期V-P分流术+同期颅骨修补术治疗,B组给予早期V-P分流术+后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术后,两组的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高于术前,且A组高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治疗预后良好率为60.00%,B组为38.64%,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脑外伤伴脑积水患者行早期V-P分流术+同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治疗预后性较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外伤 脑积水 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 颅骨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正确有效进行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和心理护理。方法针对我中心收治的10例宫外孕患者,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急救与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患者死亡率。结果经急救和护理均能平稳送到医院,无一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急性宫外孕患者如果能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宫外孕 失血性休克 院前急救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接诊的骨盆骨折患者80例进行研究,纳入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诊措施处理,研究组在常规处理后以Seldinger技术明确出血灶,并采取明胶海绵实施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研究组发生并发症2例,对照组则发生4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加强临床急诊治疗,同时采取明胶海绵动脉栓塞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 标签: 骨盆骨折 失血性休克 临床急诊 动脉栓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强迫性障碍患者运用无抽搐电休克技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自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集的强迫性障碍的病例中选取40例充当试验对象,以随机分配法为标准分组及对照组,对照组20例常规予抗强迫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20例选择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由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对两组的治疗情况作评估。结果①1个疗程后,观察组在总治愈率上高达85%,相比对照组的65%有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的Y-BOCS量表总分比较基本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12周末,观察组的量表总分相比对照组均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抽搐电休克术应用于强迫性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值得推荐。

  • 标签: 强迫性障碍 无抽搐电休克技术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12月我院40例由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组和限制组,每组各2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性液体复苏措施,限制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分别记录其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复苏开始时间、输入液体量,并计算治愈率与死亡率,对比常规性液体复苏与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车祸创伤休克的治疗效果。结果40例由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常规液体复苏组死亡率高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0.05);常规液体复苏组的治愈率、平均输液量均低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0.05);常规液体复苏组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均值、复苏开始时间均差异不大(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性休克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同时降低患者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创伤 失血性休克 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顽固性感染性休克患者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及乳酸清除率进行讨论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患56例顽固性感染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则给予小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并对比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和乳酸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和乳酸清除率上表现更优,且治疗有效性更高,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有6例患者死亡,占比21.42%,观察组则有1例患者死亡,占比3.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顽固性感染性休克患者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及乳酸清除率方面具有较好的效用,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剂量氢化可的松 顽固性感染性休克 去甲肾上腺素 乳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47例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将其作为本研究主要观察对象,对本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超声诊断,以手术追踪结果为标准,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临床符合率。结果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临床符合率为91.49%,超声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临床符合率为80.85%,2种诊断方法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临床检出率较高。与超声诊断相比,CT诊断更具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为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CT诊断 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 超声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28例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例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治疗前后采用秩和检验对最佳矫正视力(BC-VA)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BC-VA低于0.1有19例,0.1~0.5有9例;治疗后0.1~0.5有5例,0.5~0.8有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02,P<0.05)。结论睫状体脱离的治疗关键是封闭断离口。应进行细致的显微镜下检查,如存在明确断离口,根据提示范围有针对性地封闭裂口能有效治疗睫状体脱离;对没有明确断离口的睫状体脱离,可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多能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显微镜下 器械分离 根管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本科室重症监护室内颅脑外伤术后病人进行早期胃肠的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36小时内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内营养的观察护理。结论早期进行胃肠内营养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早期胃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颅脑外伤采取急救措施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62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试验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护理,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3.54%,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7.74%,试验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外伤的急救的过程当中,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提高与医生默契配合的意识,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做好相关急救措施,面对突发状况,需做到忙而不乱,充分体现优质护理的内涵,从而提高优质护理的质量和患者临床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颅脑外伤 急救措施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缝合术方法保脾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30例缝合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外伤性脾破裂经缝合手术后,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3~18天。结论对裂口小,未伤及大血管的I、Ⅱ级脾破裂,无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脾外伤病人,应用缝合修补技术进行止血比较安全有效。

  • 标签: 外伤性脾破裂 缝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疾病患者采用CT影像学方式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以往在我院接受治疗后证实为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在治疗前采用常规超声技术对病情进行检查;研究组在治疗前采用CT技术对病情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疾病治疗检查的误诊和漏诊情况、病情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疾病治疗检查的误诊和漏诊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病情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为94.4%,对照组为72.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疾病患者采用CT影像学方式对病情进行诊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误诊和漏诊情况的出现,使病情诊断的准确性明显提升,为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

  • 标签: 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 CT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闭合性腹部外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1.67%,其中肝损伤符合率为88.89%,脾损伤符合率为97.06%,肾损伤符合率为85.71%,膀胱损伤符合率为66.67%;不同脏器损伤在超声诊断下存在不同的特点。结论超声检查对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操作简单,可重复性高,临床上可通过回声分析判断腹部内脏器官、组织的损伤等情况,临床价值高,可推广使用。

  • 标签: 闭合性腹部外伤 超声检查 诊断 征象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外伤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取的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人性化组,各32例。人性化组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人性化组的护理满意度31例(96.88%)显著高于常规组24例(75.00%),人性化组的平均住院时间(6.8±1.1)d显著低于常规组(13.2±2.5)d,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外伤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同时,还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脑外伤患者 护理满意度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分析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法,把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普通电休克治疗,观察组应用改良电休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精神病效果根据疾病分类,治疗效果最好是抑郁症,其次是躁狂症,最差的是精神分裂症。结论重性精神病患者应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无抽搐电休克 重性精神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溶液复苏后大鼠肺脏HSP70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Sham)、休克组(Shock)、乳酸林格液组(RL)、高渗盐溶液组(HS)、高渗盐己酮可可碱组(HS-PTX)。模型成功后分别使用RL、HS、HS-PTX行液体复苏疗法。复苏24h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肺脏,采用免疫组化来评估肺脏的Hsp70表达水平,用Elisa方法检测肺组织内TNF-α和IL-6表达水平。结果IL-6、TNF-α水平HS-PTX组与HS组、RL组和Shock组比较,肺组织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较Sham组略显升高。肺组织Hsp70表达水平测定HS-PTX组较HS组、RL组和Shock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HSPTX可以减少IL-6、TNF-α的表达,对肺组织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SP70表达增加有关。

  • 标签: PTX Hsp70 肺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