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麻风病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998年至今于疾病中心就诊的麻风病患者,共17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将影响麻风病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收集起来,然后对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患者年龄16~58岁,平均年龄(36±2.5)岁,在麻风高发区与低发区分别居住的患者为12例和5例;17例患者中,5例患者及早就医,占29.41%,12例患者未能尽早就医,占70.59%,麻风高发区与低发区患者在就医及时性比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风低发区患者平均就医的次数明显对于麻风高发区,就医延迟的时间麻风高发区明显低于麻风低发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影响麻风病早期诊断的众多因素中,患者的就医行为、次数、及时性等因素重大,同时患者本身缺乏对麻风病的认识,因此要加强对麻风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改善,以此来为广大群众的就医提供极大的便利,从而帮助患者早日实现康复。

  • 标签: 麻风病 早期诊断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与实施常规治疗与临床护理的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与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制定早期康复计划,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可对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

  • 标签: 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应用保留乳腺的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4月~2016年0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00例,按照不同术式分为两组,50例保乳术患者为治疗组,50例根治术患者为常规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常规组与治疗组的以上指标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相关意义;治疗组情感职能的评分与健康评分明显比常规组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应用保乳术,可以改善患者生活的质量,具有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保乳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仅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神经功能量表(NIHSS)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观察组的HAMD和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有明显的疗效,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抑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治效果。结果本研究80例患者,行腹部X线立卧平片与腹部CT扫描诊断,给予非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3.5±2.1)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行及时诊断与治疗,降低了误诊发生几率,保证了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炎性 肠梗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照神经内科护理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有效降低致残的发生率。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8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护理后的Barthel指数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情况较常规组更优(P<0.05);研究组SIS(脑卒中影响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促使其生活质量提高。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FMI评分为(6.12±3.21),治疗后FMI评分为(26.3±5.2);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FMI评分为(6.36±2.82),治疗后FMI评分为(11.36±4.23);经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达到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治疗 脑卒中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果,评价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间在我院通过超声BI-RADS分级为1~5级的132例乳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患者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超声对其早期乳腺结节的诊断效果,研究超声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超声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0.87,特异性为0.90,阳性预测值为0.92,阴性预测值为0.96;乳腺癌T分期越高,既结节直径越大,超声诊断的准确性越高。结论超声检查对直径小于2cm的乳腺癌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有限,对直径2cm以上的乳腺结节则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因此应综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烧伤整形外科的早期整形修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之2016年9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整形手术的烧伤患者60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了早期整形组30例,以及正常整形组30,分别于10d前后展开整形外科手术,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皮肤修复情况,并进行为期3个月的远程治疗观察。结果经比较,早期整形组患者的临床康复率,均优于正常整形组患者,且修复优良率结果经比较,P<0.05,表明有显著差异。与此同时,术后需要二次手术的几率,早期整形组效果,也优于正常整形组,经比较,P<0.05,表明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在对临床烧伤患者进行的整形修复中,早期进行理想治疗,可以更为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同时确保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烧伤整形外科 早期 整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与恢复的影响。方法我院2014年4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前后比较,护理后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MMSE评分较于护理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4.9%>82.1%),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护理中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十分理想的的护理效果,极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其认知功能,有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获得了患者的满意和认可,具有很高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脑卒中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麻醉恢复评分与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麻醉患者恢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2月期间麻醉患者72例进行分组。甲组施行常规护理,并采取麻醉恢复评分;乙组施行预见性护理,并采取麻醉恢复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护理满意度;出室和入室麻醉恢复评分(呼吸、意识、血压、活动力、血氧饱和度);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乙组患者麻醉护理满意度显著比甲组高,P<0.05;两组入室麻醉恢复评分均显著低于出室麻醉恢复评分,乙组出室麻醉恢复评分(呼吸、意识、血压、活动力、血氧饱和度)显著比甲组高,P<0.05;乙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甲组低,P<0.05。结论麻醉恢复评分与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麻醉患者恢复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生理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麻醉恢复评分 预见性护理 麻醉患者 恢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骨科护士对术后患者疼痛评分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骨科建立“疼痛关爱病房”以来发现护士对疼痛评分正确率低的问题,于2017年7月开展以“提高骨科护士对术后患者疼痛评分正确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通过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及实施等对护士及患者两大方面因素加以改善。结果骨科护士对术后患者疼痛评分正确率由改善前的69.04%%提高到改善后的89.83%。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骨科护士对术后患者疼痛评分的正确率,规范疼痛评分流程,完善疼痛评估体系,提升骨科患者围术期疼痛管理质量,同时也提高团队的凝集力。

  • 标签: 品管圈 疼痛评分 疼痛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我国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预防的静脉水化方案主要根据术前eGFR(MDRD)水平。本研究旨在比较术前eGFR水平及Mehran评分对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相关的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2015期间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相关造影剂肾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分别计算术前eGFR(MDRD),并进行Mehran评分。比较eGFR<60ml/minper1.73m2与Mehran评分5分以上(中、高危组)患者比率的差异。所有的统计都使用SPSS20.0完成。结果49名CIN患者中男性24人(49.0%),女性25人(51.0%)。基线水平Scr(75.2±34.5umol/L)。肌酐异常(≥133umol/L)的患者5名(10.2%),基线水平eGFR(MDRD)<60ml/minper1.73m2人数为34人(69.4%)。Mehran评分5分以下(低危)为29人(59.2%)。CIN患者中,肌酐比基线增加25%的患者为44人(89.8%),比基线增加0.5mg/dl或两者皆符合的患者6人(12.2%)。结论仅根据基线水平的eGFR进行CIN的评估尚不够全面,Mehran评分可能预测价值更好,但仍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研究CIN的危险因素,设计出更准确的危险评分量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和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妊娠低宫颈评分引产产妇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356例足月妊娠低宫颈评分引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78例。对照组采用催产素进行引产,治疗组采用米索前列醇进行引产。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剖宫产率,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而顺产率和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减少。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足月妊娠低宫颈评分产妇采用米索前列醇进行引产,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提高引产的成功率,且安全性高,极易得到广大患者的接受。因此,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并应用。

  • 标签: 足月妊娠 低宫颈评分 米索前列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病人使用改良冲洗阀的具体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7年11月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病人40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20例,1组为对照组,使用传统冲洗法治疗;2组为观察组,使用改良冲洗法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引流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00%和70.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5.00%和7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冲洗法能缩短住院时间和引流管拔除事件,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整体治疗效果良好,可在各大医院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改良冲洗法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 吻合口瘘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宫颈环扎术治疗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宫颈环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红细胞悬液量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红细胞悬液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子宫腔积血等并发症状。结论运用改良式宫颈环扎术治疗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现象,可以明显减少出血量,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前置胎盘 改良式宫颈环扎术 出血 子宫下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符合CCMD—3的62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观察组辅以8周的改良森田疗法。两组于治疗前后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表(WHO?QOL—100)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后观察组NOSIE得分及ADL得分分别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表评定除心理领域、精神支柱外,其它各领域评分均明显提高;而对照组各项评分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改良森田疗法有助于改善慢性精神病人的精神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减缓衰退,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改良森田疗法 慢性精神分裂症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产生的皮下积液合并巨大死腔这一长期慢性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9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术区形成顽固性皮下积液合并巨大死腔,创面长期不愈。患处行穿刺引流、局部切开引流、负压吸引等治疗后创面情况无明显改善,延误了乳腺癌的综合治疗过程。待患者一般情况稳定后,通过手术行清创、组织填塞、缝合固定等操作封闭创面。术后术区按时换药处理,观察皮瓣颜色、血运,观察切口渗血、渗液,记录创面引流情况,直至患处痊愈。结果9例患者患处慢性创面完全生长愈合,未再次形成皮下积液及皮下死腔。结论积极的手术修复可有效的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形成的皮下积液并巨大死腔,减少不利于创面生长愈合的因素,缩短慢性创面的治疗周期,为乳腺癌患者后期的综合治疗提供便利条件。

  • 标签: 乳腺癌术后 皮下积液 腔隙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