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急性胸痛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抢救效果、抢救后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时间、TNI报告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D2B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改良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胸痛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而言,改善急诊护理流程对于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力。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3月于我院急诊科接受救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6例,以接受救治的时间为标准,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43名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展开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是用改良之后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干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抢救的时间、在院内抢救的时间以及接受溶栓前后的神经功能(MESSS评分)、自主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74.42%,而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则为90.70%,对照组远低于观察组;观察组的病死率(9.3%)以及致残率(18.6%)相比较对照组病死率(25.58%)和(39.53%)而言较低,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院内接受抢救的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且溶栓24小时之后,观察组患者的MESSS量表测评值比对照组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改良传统的急诊护理流程能够为患者争取到更为宽裕的抢救时间,从而确保抢救能达到预期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自主生活能力等方面而言,具有更多优势。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 脑梗死患者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俯卧位通气对于重症肺炎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于本院行俯卧位通气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俯卧位通气;观察组采用改良俯卧位通气。分析对比两组的血气指标、血液动力学、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血气PH值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和分期相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传统俯卧位和改良俯卧位通气对动脉血气和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改良俯卧位通气能有效降低俯卧位通气相关压力性损伤。

  • 标签: 改良俯卧位 俯卧位通气相关压力性损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护理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内,接受过急性脑梗死手术的病例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例;将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行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并不加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护理能够有效护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卧床的体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压力性损伤风险 预警护理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警性护理干预对减少胃肠外科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分为护理组(n=30)和对照组(n=30)。护理组实施预警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警性护理干预在胃肠外科手术后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警性护理干预 胃肠外科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预警教育对结直肠癌和照顾者造口护理影响。方法 2017年 9月 ~2019年 9月行肠造口的结直肠癌患者 86例及其照顾者 86名,随机将患者及其照顾者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警护理。观察照顾者与患者护理依从性、患者焦虑评分及造口并发症状况。结果 干预后 3月两组患者及照顾者护理依从性高于干预前,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粪水性皮炎、造口周围皮肤湿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预警教育可显著降低行肠造口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照顾者与患者护理依从性。

  • 标签: 结直肠癌 肠造口手术 预警教育 护理依从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外科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中预警干预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本研究中抽选的120例急诊外科卧床患者(2020.1-2021.3)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警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警干预护理应用于急诊外科卧床患者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于今后临床中。

  • 标签: 预警干预护理 急诊外科 卧床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安全预警护理流程对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安全预警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数据的住院治疗情况、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7.01±2.34)d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5.16±1.24)d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惊厥复发率为6.00低于对照组24.00<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要高于对照组的78.00<0.05)。结论:安全预警护理流程应用在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中,可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减少惊厥复发情况。

  • 标签: 重症肺炎 安全预警护理流程 高热 惊厥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对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124例永久性导尿管患者按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2例)。对照组接受永久导尿管的常规护理。干预组选择危险因素,制定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并对不同风险水平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导管中滞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干预组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并且出口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风险早期预警护理可降低发生率,缩短导管滞留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风险预警护理 导尿患者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结直肠癌患者及照顾者造口护理的预警教育措施及效果。方法:将72例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顺序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每一组内36例患者,并在对照组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实施预警教育,对比两组的护理配合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首先评估比较了两组患者及照顾者的护理配合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更优(P<0.05);其次,也统计比较了两组的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及照顾者在造口护理中实施预警教育有助于提高其护理配合度,并可降低并发症风险。

  • 标签: 结直肠癌 造口护理 预警教育 配合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预警护理联合气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8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40例,分别实施常规气道护理和预警护理联合气道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儿在肺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应用结果。结果:联合组患者的FVC、FEV1、PEFR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联合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支原体肺炎患儿实施预警联合气道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同时有效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患儿 预警联合气道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一般护理,观察组于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运动功能疗效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同时,行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减轻残障,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脑干梗死 康复治疗 护理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通过对ICU患者指导其早期活动对于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治疗期间提供ICU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该基础上指导患者开展早期活动。结果:两组在护理干预之前HAMA、HAMD量表评分均相对较高(P>0.05);而在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HAMA、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ICU 早期活动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途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抛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基础护理干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途径。对两组的护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BI指数的改善程度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途径可以有效减轻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早期康复护理 应用途径 干预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重症救治技术的发展使重症患儿的存活率大幅度提高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的病死率显著下降,然而存活患儿出现严重功能障碍的比例也有了显著上升 。绝大部分重症儿童通过早期生命支持及治疗后会得以生存,但不可避免地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儿童重症康复医学近年已在国内外逐渐开始应用于临床,强调早期康复介入防止并发症、积极提高功能 。

  • 标签: 儿童重症 早期康复 综述分析
  • 简介:【摘要】重症救治技术的发展使重症患儿的存活率大幅度提高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的病死率显著下降,然而存活患儿出现严重功能障碍的比例也有了显著上升 。绝大部分重症儿童通过早期生命支持及治疗后会得以生存,但不可避免地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儿童重症康复医学近年已在国内外逐渐开始应用于临床,强调早期康复介入防止并发症、积极提高功能 。

  • 标签: 儿童重症 早期康复 综述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老年性的脑梗塞,护理老年人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的NIHSSS评价和评分方法:在本院住院选取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在住院治疗老年性脑梗塞得病人中的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病人的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85例,A组病人在护理中增优质护理服务,B组病人是常规护理,在两组病人的发病率和护理不良状况,NIHSS评分和对病人以及家属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A组病人出现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不良状况较低,在数据明显较低B组的病人的发病率和护理,在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观察病人的NIHSS评分与B组病人的明显较差,,A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病人和家属.结论:依据在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呈现可降低老年性脑梗塞病人的并发症与护理不良事件以及发生风险,有效的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的损害,提升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老年性脑梗.NIHSS评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