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抗生素是指具体抗菌作用的药物,抗菌药物的产生象征着人类征服细菌开始,抗生素的应用和研究,在本世纪以来,不断的进步,成为医学科学最重大贡献。本世纪30年代,磺胺药被发现,随后在40年代,发现了青霉素,并很快的应用于临床中,新的抗生素不断的出现。抗生素不仅能被用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还能对危害人们健康最大的类疾病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并且在手术和某些肿瘤患者感染中用于预防和治疗,延长了人类平均寿命,人类疾病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 标签: 抗生素 呼吸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消化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2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奥曲肽药剂开展救治,观察组采用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效果和血液恢复情况中的差异。结果在所有患者疗效对比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93%,P>0.05.在治疗后血液恢复情况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血白细胞比对照组低,C-反应蛋白和血淀粉酶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消化内科的治疗方式治疗急性胰腺炎,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并能够有效促进血液指标的恢复,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消化内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方法对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针对性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多种安全隐患,包括意外事故、操作安全隐患以及护理人员素质不足等。结论通过对意外事件进行防范,规范专科操作,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强化科室管理可有效防范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我们医院呼吸内科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临床情况,对其规范化管理和应用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提升我们院的整体医疗质量。方法我们运用到回顾性分析和盲选调查的方法,抽取了我们院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进行呼吸内科的住院患者200例,对他们的药物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归纳,最后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在统计分析以后发现,有198例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单独用药的患者为141例,二联用药的患者为47例,三联用药的患者为10例.同时我们对药物的使用以及药物的临床用法也进行了讨论,其中左氧氟沙星的使用频率最高,临床治愈效果也较好。结论总体而言,我们医院的呼吸内科用药情况较为规范,整体使用情况合理,但是在医疗系结核药物使用细节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缺漏,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 标签: 呼吸内科 抗菌药物 使用规范 应用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组护理在消化内科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的来我科就诊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分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察组护理效率及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分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士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显著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于推广。

  • 标签: 分组护理 消化内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并提出预防的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病患468例,回顾性分析病患的临床资料,探讨分析消化内科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并提出对应的预防措施。结果468例病患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包括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重复用药、过量应用抑酸药物、药物拮抗联合导致不良反应。结论消化内科中存在着较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因此临床相关人员应该加大管理,制定完善的预防对策,以减少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 标签: 消化内科 预防对策 不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经过CT检查,确定出血量<30ml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的具体过程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0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治疗有效率为90%,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5%,10例患者出现后遗症,后遗症出现率为10%。结论针对少量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内科保守治疗的效果明显,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小,治疗费用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保守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哮喘患者采用呼吸内科临床取得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重症哮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对治疗前后的血气、呼出气体峰流速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其中显效患者15例,有效患者24例,无效患者1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其中显效患者11例,有效患者21例,无效患者8例。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血气、呼出气体峰流速等指标上均明显好转,但是治疗后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症哮喘患者实施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及早康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 标签: 重症哮喘 呼吸内科临床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兰索拉唑对于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2014年5月~2015年4月之间收治的8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兰索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法莫替丁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兰索拉唑进行治疗的效果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兰索拉唑 消化内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消化内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状况,分析发生原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通过查询登记资料的方式,分析2005年~2014年消化内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方式、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及预防对策。结果共发生职业暴露86人次,其中护士45人次(52.33%)、医师33人次(38.37%)、保洁员8人次(9.30%)。2005年到2014年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呈降低趋势。2005年职业暴露医务人员5人次,2014年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3人次。其中20人次(30.77%)为针头复帽、20人次(30.77%)为抽腹水时,16人次(24.62%)为处理使用后锐器,15人次(23.08%)为处理医疗垃圾。45人次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时能按照正确的职业暴露处理防护方法进行现场局部处理的占100.00%,33人次医师发生职业暴露时能按照正确的职业暴露处理防护方法进行现场局部挤血处理占96.97%职业暴露者目前尚无一人被感染。结论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血液传染性疾病危害性的认识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标准预防知识的宣教,医护人员普遍提高了职业安全意识及有效处理职业暴露的能力。

  • 标签: 消化内科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治疗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间接收的8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可由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情况,同时提高治疗有效率,因而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急诊内科 老年 重症心力衰竭 临床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延伸服务在消化内科疾病中运用护理体会的分析。方法从我院选取36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延伸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疾病中采用延伸服务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都有极大的提升,应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消化内科疾病 护理延伸服务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内科老年急性腹痛的诊治。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急诊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腹痛患者7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70例在本院就诊的中青年急性腹痛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疾病分类以及诊治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疾病分类方面,对照组患者中,消化系统急性腹痛发病率最高,观察组患者中泌尿系统疾病发病率最高;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97.1%,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P<0.05)。结论老年急性腹痛患者病情相对较为复杂,诊断难度大,容易有漏诊情况出现,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老年人实际情况,展开全面分析诊断,重视用药安全性,实现对患者心脏以及肝肾功能的有效保护。

  • 标签: 急诊内科 老年急性腹痛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心绞痛发作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7.7%,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为每周(2.3±0.8)次,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心绞痛发作频率为每次(4.7±1.4)次,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绞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护士分层管理对提高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4月起对我院25名内科护理人员进行护士分层管理,对比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管理前(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对提高内科护理质量效果显著。

  • 标签: 护士分层管理 内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京泰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泰州225300)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内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9年4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经CT、MRI确诊均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患者合并脑梗死、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失语、恶心、呕吐、昏迷,出血部位为脑叶出血、基底节出血、脑干出血以及其他部位出血,平均出血量为32.4ml。患者入院后给予绝对卧床休息,采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脱水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痉挛、改善脑细胞代谢、控制血压、止血、抗凝、防治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及对症处理等。结果64例脑出血患者经过治疗后,痊愈10例(15.62%),显效33例(51.56%),好转11例(17.19%),总有效率为84.38%。患者住院时间为7—48d,平均27d。结论采用甘露醇脱水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止血、防治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及对症处理等治疗脑出血,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脑出血 颅内压 内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依达拉奉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对老年脑卒中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9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9例,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在神经功能改善程度上,观察组远优于对照组(95.83%>79.5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为老年脑卒中患者提供依拉达奉+神经节苷脂的联合治疗,可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 标签: 依达拉奉 神经节苷酯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B12、鼠神经生长因子联用对神经性耳鸣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进行神经性耳鸣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A组、B组以及C组患者分别采用维生素B12、鼠神经生长因子以及维生素B12和鼠神经生长因子联用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C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患者,C组与A组、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的睡眠SPIEGEL评分都没有明显差异。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并且C组患者的睡眠SPIEGEL评分明显高于B组、C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维生素B12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神经性耳鸣,其治疗效果好,有助于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维生素B12 鼠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性耳鸣 治疗效果
  • 简介: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人们感受到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又没有采取合适的方式宣泄,久而久之就遭受到了心理疾病的困扰。心理疾病是一个人在认知、情感、行为及个性等方面出现了失调,其又称之为精神疾病。心理疾病有轻重之分:轻性心理疾病包括神经症和人格障碍等;重性心理疾病又称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偏执及情感性精神病等[1]。在心理疾病中,神经衰弱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神经症,也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人们易于接受的诊断之一。

  • 标签: 心理疾病 情感性精神病 催眠疗法 人格障碍 精神疾病 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