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对成骨细胞增殖凋亡影响。方法利用沿水平轴连续回转(30r/min)细胞培养系统模拟微重力环境,使用MTT比色法观察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增殖情况;细胞凋亡是根据4,6-二氨基-2-苯基吲哚所染细胞核形态改变来辨认。结果模拟微重力环境可以降低MC3T3-E1增殖功能,辛伐他汀在模拟微重力环境可以增强MC3T3-E1增殖功能,但对细胞凋亡并无显著影响。结论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辛伐他汀对成骨细胞增殖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为辛伐他汀治疗微重力环境骨丢失提供理论实验证据。

  • 标签: 微重力 辛伐他汀 成骨细胞 增殖 凋亡
  • 简介:目的研究蛇床子素模拟微重力导致大鼠骨质流失防治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trl)、尾吊组(HLS)、尾吊给药组(OST)。4周后取后肢骨用双能骨密度仪及万能试验机分别测量各组股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并通过microCT分析骨小梁参数;用VanGieson(VG)染色观察胫骨形态变化。通过qRT-PCR检测胫骨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RANKL)mRNA表达水平。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N)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尾吊组大鼠股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参数显著降低(P〈0.05),与尾吊组相比,尾吊给药组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显著上升(P〈0.05);尾吊组骨小梁体积分数(BV/TV)、厚度(Tb.Th)显著降低(P〈0.01),间距(Tb.Sp)显著升高(P〈0.01),尾吊给药后BV/TV、Tb.Th及Tb.Sp显著降低(P〈0.01);VG染色观察尾吊组胫骨骨小梁间隙变大,数量减少,而尾吊给药组骨小梁骨髓腔减少,数量增多;尾吊组血清BALPOCN浓度显著降低(P〈0.05),TRACP-5b浓度显著升高(P〈0.05),当给予蛇床子素后,BALP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TRACP-5b浓度显著降低(P〈0.05);尾吊组胫骨OPG/RANKL比值显著降低(P〈0.05),尾吊给药后,OPG/RANKL比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蛇床子素可通过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两方面有效防治模拟微重力导致骨质流失。

  • 标签: 中医中药 蛇床子素 模拟微重力 骨质流失 尾吊
  • 简介:目的探索阿仑膦酸钠明胶纳米微粒制备方法,观察其体外缓释酶降解释药效果,并探讨其作为新型阿仑膦酸钠制剂应用前景。方法采用凝聚相分离法制备阿仑膦酸钠明胶纳米微粒,磷钼兰比色法测定其载药率包封率及体外缓释能力,建立酶降解释药曲线,测定其降解性。结果载药明胶纳米微粒平均粒径在100~200nm之间;载药率为2.14%,包封率为56.73%;在生理盐水中释药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t1/2为36.75min;胰蛋白酶纳米微粒降解作用持续时间较长(300min),并能够完全降解纳米微粒。结论阿仑膦酸钠明胶纳米微粒具有大小适中、缓释效果好和易降解特点,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阿仑膦酸钠 明胶 纳米微粒 药物释放
  • 作者: 王建江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世界》2019年12期
  • 机构:大邑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330
  • 简介:骨折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率较高,尤其是老年、儿童等特殊群体,相比于青壮年,更容易发生骨折。骨折之后需要尽快进行科学有效处理,否则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甚至导致骨折畸形愈合或者不愈合,原来部分功能也会因此而丧失。不同骨折类型,其治疗处理方式也不一样,比如新鲜骨折陈旧性骨折处理完全不同,需要明白二者之间区别,才能更好进行治疗护理。

  • 标签: 骨折
  • 简介:在力学刺激下骨骼会发生适应性变化,重塑构建产生影响.回顾近年来有关力学刺激促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向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分化细胞形态结构影响研究,充分揭示力学刺激可以使骨产生适应性改变作用.大量研究证实力学刺激能使MSC向OB分化OB信号通路产生适应性变化.本文主要综述力学刺激可能影响骨量骨细胞形态适应性变化细胞分子机制,提出运动产生力学刺激可能使MSC向OB分化OB产生适应性变化,为运动健骨防治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骨骼 力学刺激 运动 成骨细胞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男性抑郁情绪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于我院老年科住院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68例(骨质疏松组)非骨质疏松患者66例(对照组),老年抑郁量表(GDS)评估抑郁值,双能X线测定骨密度,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睾酮(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介素-6(IL-6)、去甲肾上腺素(NA)、5-羟色胺(5-HT)水平,比较两组抑郁评分,分析骨密度值与抑郁评分相关性,计算血浆IL-6、Cor、ACTH、T、NA、5-HT水平,探讨抑郁骨质疏松影响潜在机制。结果骨质疏松组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年龄体重指数均无差别。骨密度值与抑郁评分呈负相关(r=-0.468,P=0.02);骨质疏松组血浆IL-6、Cor、ACTH、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浆睾酮(P)5-HT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男性抑郁情绪为原发性骨质疏松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骨质疏松 抑郁 老年男性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生长期小鼠骨密度及骨微结构影响及其与OPG途径关系。方法20只4周龄OPG^-/-雌性小鼠及20只野生型小鼠随机分四组(n=10):野生型安慰剂组(WT+saline),野生型地塞米松干预组(WT+DEX,地塞米松1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周3),OPG^-/-敲除小鼠安慰剂组(OPG^-/-+saline),OPG^-/-敲除小鼠DEX干预组(OPG^-/-+DEX,地塞米松1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周3)。6周后处死小鼠,一侧胫骨行显微CT扫描分析。结果OPG^-/-组组织骨密度、骨小梁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均较其他三组降低(P〈0.05)。OPG^-/-+DEX组组织骨密度、骨小梁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均较WT及WT+DEX组降低(P〈0.05)。OPG^-/-组骨小梁模型因子及骨小梁分离度均较其他三组增加(P〈0.05);OPG^-/-+DEX组骨小梁模型因子及骨小梁分离度均较WT及WT+DEX组增加(P〈0.05)。WT及WT+DEX组之间骨小梁微结构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生长期小鼠OPG基因功能缺失时,地塞米松有部分拮抗骨量丢失作用,表明除了OPG/RANKL途径,地塞米松骨代谢影响是多途径

  • 标签: 地塞米松 小鼠 护骨素 基因敲除 骨微结构 骨密度
  • 简介:目的观察补肾壮骨冲剂阿仑膦酸钠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肠源性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浓度骨密度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补肾壮骨冲剂组阿仑膦酸钠组,分析在药物治疗前后肠源性5-HT浓度骨密度差异。(1)本研究所有样本为20115-201212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就诊的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肠源性5-HT测定:上午8:00~9:00抽取禁食12h后空腹肘静脉血3ml,3000r/min即时离心5min后,将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检测5-HT含量。(3)骨密度测定: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LunarProdigy双能X线(DEXA)骨密度仪,检测各部位BMD。(4)骨生化指标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检测血清中肠源性5-HT含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分析血清P1NP、β-Crosslaps、PTH含量。结果补肾壮骨冲剂组治疗后左侧股骨颈、Ward’s三角左侧股骨近端处骨密度上升,血清中5-HT、PINP、β-Crosslaps及PTH浓度全面下降。阿仑膦酸钠组治疗后除腰椎外,其余各部位骨密度明显上升,血清中5-HT、PINP、β-Crosslaps及PTH浓度全面下降。补肾壮骨冲剂组与阿仑膦酸钠组治疗后相关指标比较,两组骨密度改善情况未见明显差别,两组在治疗后各项骨代谢指标改善情况未见明显差别。结论补肾壮骨冲剂阿仑膦酸钠均可在提高骨密度同时减低肠源性5-HT浓度,与Ulrike提出"肠源性5-HT与骨密度成负相关"这个结论相符。

  • 标签: 5-羟色胺 骨密度 补肾壮骨冲剂 阿仑膦酸钠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脊索瘤中E-cadherinP120ctn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局部复发之间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脊柱脊索瘤标本5例胎儿脊索组织标本中E-cadherinP120ctn表达情况。结果脊索瘤标本中E-cadherinP120ctn胞膜表达减低率分别为75.0%(30例)67.5%(21例)。E-cadherin表达与肿瘤侵犯椎节数目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P120ctn表达与肿瘤病理学分级存在相关性(P〈0.01)。二者均与肿瘤平均复发时间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P〈0.01)。另外,E-cadherinP120ctn表达下调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证实P120ctn肿瘤病理分级是脊柱脊索瘤术后局部复发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脊柱脊索瘤中常发生E-cadherinP120ctn胞膜表达下调,且与脊柱脊索瘤发生、发展有关。二者均是肿瘤侵袭和局部复发价值生物学预测指标,P120ctn是脊柱脊索瘤局部复发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脊索瘤 钙粘着糖蛋白类 染色与标记 P120CTN
  • 简介:本文报告了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生物力学上测试情况;介绍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治疗骨折中载荷,强度,以及刚度,稳定性固定螺钉抗拔力等实验结果。证实该支架及配套螺钉具有高强度,高刚度,高抗拔力,稳定性好特点,是一种治疗骨折先进器械。通过19908至199311000例各类骨折治疗实践证明,使用该支架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早,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种理想骨折治疗器械。

  • 标签: 外固定支架 生物力学 骨折愈合
  • 简介:PyeSR等征选英国Aberdeen地区一个健康管理公司提供年龄大于50岁男性或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骨赘形成、终板硬化椎间隙狭窄这些影像学特点在腰椎间盘退变人群联系程度。使用一个分级(从0级3级)半定量方法评估椎间隙(L1/L2L4/L5)中这些影像学特点情况。使用线性模型来分析这几个特点患者表现出来结果关系,分析beta系数95%可信区间。结果:共有286男性(平均年龄65.3岁)299女性(平均年龄65.2岁)参与这项研究,行椎管造影,包含了2340个腰椎节段。一共有73%腰椎节段具有骨赘,26%具有终板硬化,以及37%具有椎间隙狭窄。随着骨赘严重程度增加,终板硬化椎间隙狭窄严重程度也随之增加,而随着终板硬化严重程度增加,椎间隙狭窄程度也随之增加。各个椎间水平均符合这种情况。联系最大是骨赘与终板硬化关系(beta系数=2.7;95%CI2.4.3.1)。终板硬化椎间隙狭窄之间beta系数是1.9(95%CI1.7,2.1),而骨赘椎间隙狭窄beta系数较弱,为1.2(95%CI1.1,1.3)。

  • 标签: 腰椎间盘退变 椎间隙狭窄 硬化 终板 骨刺形成 骨赘形成
  • 简介:目的观察40岁以上围绝经期绝经后女性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8至20183在我院门诊进行体检40岁以上女性,详细记录其病史、身高、体重,进行生化内分泌测试,然后进行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扫描。结果研究人群平均年龄为46.65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6.23kg/m^2。研究中骨量减少患病率为38%,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4%,低骨密度患病率为42%。随着年龄增加绝经状态增加,低骨密度妇女比例也随之增加。在内分泌评估中,60%的人群出现维生素D摄入不足情况,56.67%的人群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00%的人群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75%的人群伴随着甲状腺功能亢进,同时骨密度较低。在慢性疾病中,发现83.33%女性患有糖尿病,50%女性患有高血压,50%女性具有肝肾功能异常,50%女性患有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同时骨密度较低。每天接受阳光照射时间少于1h女性中,48.65%的人骨密度较低。由于日常体力劳动减少,BMD正常女性比例从72.72%下降到46.1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血清维生素D缺乏,体力劳动阳光照射不足与低BMD显著相关。结论低BMD不是仅限于绝经后妇女疾病,它在40岁以上女性中普遍存在。

  • 标签: 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 骨密度 绝经后 围绝经期
  • 简介:目的探讨圆锥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TCS)分型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5例圆锥脂肪瘤型TC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个-48岁。并按Arai分型。均行脊髓栓系松解、椎管内脂肪瘤切除手术,对于皮下脂肪瘤酌情作部分切除。平均随访3.2。结果术中所见与术前MRI表现相同。脊髓尾侧型及脊髓背侧型16例,混合型2例患者完全松解栓系;5例混合型及2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型脂肪瘤者行大部分切除。术后6例患者Hoffman分级明显改善。1例混合型脂肪瘤患者症状加重。4例肢体乏力明显改善,其中3例为脊髓尾侧型患者,1例为复合型患者;2例为小便失禁明显改善,1例为脊髓尾侧型,1例为混合型患者,小便失禁病程均〈6个。术后2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混合型及1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型脂肪瘤患者发生再栓系。结论合理分型有助于预测手术难度及患者预后;保留部分皮下脂肪瘤有利于防治脑脊液漏;病理类型复杂者容易发生再栓系,但可通过扩大硬膜囊、高分子材料修补防治;术后症状改善因病理类型不同而异,病理类型简单,病程短患者括约肌功能障碍恢复良好。

  • 标签: 神经管缺损 脂肪瘤 诊断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minnimallyinvasivepercutaneousplateosteosynthesis,MIPPO)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疗效差异。方法20081至201112,收治163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其中男105例,女58例;年龄18~72岁,平均39岁。75例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髓内钉组),88例采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MIPPO组)。采用Johner-Wruh评分标准术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交锁髓内针组愈合74例,愈合率98.7%,平均愈合时间为4.7个(3~18个),1例骨折不愈合,膝关节活动度受限2例,踝关节活动度受限1例,术后膝前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值3.8(0~5)分,无踝部疼痛,拔除髓内钉后膝前痛均明显好转。Johner-Wruh评分,优47例,良18例,中10例,优良率86.7%。MIPPO组愈合87例,愈合率98.8%,平均愈合时间为4.6个(3~18个),膝关节活动受限1例,踝关节活动受限3例,术后无膝前痛发生,踝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值3.7(0~5)分。取除钢板后踝关节疼痛明显好转。Johner-Wruh评分,优55例,良20例,中13例,优良率85.2%。X线片显示:两组均无明显患肢成角畸形(成角大于5°)及短缩畸形(短缩距离小于1cm)。统计学显示:两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技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均可取得理想效果,术后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 标签: MIPPO 交锁髓内钉 胫骨中远段骨折 疗效对比
  • 简介:目的观察癌症骨转移患者血浆钙调节激素含量变化与骨转移发生、发展关系。方法用免疫化学发光生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癌症骨转移患者46例、非骨转移患者31例、正常健康38例血浆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骨钙素(BGP)血钙(ca)、血磷(P)、血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肿瘤非骨转移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总Ca、P、ALP、PTHBGP无差异,CT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性增高(P〈0.01);肿瘤骨转移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浆总Ca、ALP、PTH、CTBGP显著性增高(P〈0.01),血P显著性降低(P〈0.01);肿瘤骨转移患者与非骨转移患者组比较血浆总Ca、ALP、PTH、CTBGP均显著性增高(P〈0.01);血P显著性降低(P〈0.01)。骨转移组随着转移病灶数量增加,血Ca、ALP、CT、BGPPTH含量有上升趋势。结论血浆钙调节激素骨生化标志物癌症骨转移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钙调节激素 骨生化标志物 癌症 骨转移
  • 简介:目的评价辛伐他汀大鼠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预防效果,同时观察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影响.方法将30只3.5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即模型组、对照组干预组;皮下注射甲泼尼龙(3.5mg·kg^-1·d^-1,9周)诱导骨质疏松模型,干预组在造模同时辛伐他汀(4mg·kg^-1·d^-1)灌胃10周.干预结束后,测定各组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血清IGF-1等指标.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BMD均显著降低、血清BGP、血清IGF-1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钙尿钙/肌酐均显著增高(P<0.01),尿磷/肌酐也显著增高(P<O.05);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BMD、血清BGP均明显增加(P<0.01),尿钙/肌酐显著降低(P<0.01),但对IGF-1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①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大鼠骨质疏松发生;②辛伐他汀可预防大鼠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发生.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骨质疏松 辛伐他汀 预防效果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简介:目的比较补肾、活血复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VEGF表达影响,探讨补肾、活血复方治疗骨质疏松症分子机制。方法以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为实验研究对象,不同实验药物灌胃12周后,双能X线法测定骨密度,ELISA法测定骨、肾及血清中VEGF含量,定量PCR法测定骨、肾中VEGF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密度、VEGF蛋白及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运用补肾、活血中药复方干预后,各组大鼠骨密度、VEGF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论肾虚血瘀骨代谢失常与VEGF表达降低有关,补肾、活血复方通过调节VEGF表达水平,起到治疗骨质疏松症作用。

  • 标签: 中医中药 补肾 活血 骨质疏松症 VEGF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加强踝泵运动护理干预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作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收集我科20031至20109138例髋部骨折采取手术治疗患者临床护理资料,术后早期进行踝泵运动59例患者作为预防组,术后未进行踝泵运动7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DVT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本组138例患者均获得满意治疗护理效果,对照组发生DVT23例,发生率为29.11%,预防组发生DVT9例,发生率为15.3%。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导患者术后早期加强踝泵运动并协助医师做好预防性抗凝治疗,更能有效减少DVT发生。

  • 标签: 老年 髋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随着医学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以及机器技术高速发展,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computerassistednavigationsystem,CANS)[1]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外科医师所熟悉认可。本院骨科2007引入导航系统,使用过程中发现导航技术关键是以医学图像配准(注册)技术为核心立体定位技术,

  • 标签: 颈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 简介: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常用后外侧入路(Gibson),外侧入路(Watson-Jones),及前外侧入路(Smith-Petersen),术中术后及功能影响.方法:将1991~1999我科治疗132例60~82岁人工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手术入路分成三组,比较其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功能.结果:三组合并症发生率与伤后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并发症发生与输血量,负重时间,功能评价,脱位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以髋关节外侧入路为最佳.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手术入路 疗效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