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沙蚕消化道产蛋白酶菌D2株胞外蛋白酶对鼠乳腺癌细胞EMT6增殖的影响。方法选用鼠乳腺癌细胞EMT6作为靶细胞,用0.0043-43μmol/L浓度的沙蚕消化道产蛋白酶菌D2株胞外蛋白酶(D2蛋白酶),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法进行细胞增殖抑制检测,测其吸光度(OD)值,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与阳性对照组(紫杉醇组)比较。结果实验组OD值低于空白对照组,且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沙蚕消化道产蛋白酶菌D2株胞外蛋白酶对鼠乳腺癌细胞EMT6的增殖存在抑制作用,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 标签: 海洋药物 海洋抗肿瘤药物 蛋白酶 D2蛋白酶 EMT6细胞
  • 简介:目的:提高对同时发生的原发性子宫内膜癌与卵巢癌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对2例诊断为同时发生的原发性子宫内膜癌与卵巢癌的诊断、治疗,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为绝经后,以绝经后不规则出血就诊,术前检查发现卵巢占位病变。术后病理确诊为原发性双癌。结论: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诊断上容易与II期卵巢癌和III期子宫内膜癌混淆,但两者的预后和治疗不同,所以明确区分两者是完全必要的。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卵巢肿瘤 诊断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DAC)与顺铂(cisplatin,PDD)联合应用对人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组:5txMDAC处理组(DAC组),15txMPDD处理组(PDD组),2.5txMDAC与8txMPDD同步处理组(DAC+PDD组),2.5μMDAC与8μMPDD序贯处理组(DAC→PDD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以MTT法和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各处理组MDA—MB-231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以q值评价两药的联合效应。结果DAC组的24h、48h、72h增殖抑制率分别为(8.12±0.79)%、(21.72±1.60)%及(30.39±1.31)%;PDD组为(35.14±2.OO)%、(49.22±1.01)%及(65.52±1.53)%;DAC+PDD组为(54.25±3.82)%、(68.89±1.52)%及(87.26±2.37)%;DAC→PDD组为(6.84±0.68)%、(67.64±0.91)%及(88.764-3.54)%。联合组较单药组增殖抑制率均显著升高(P〈0.01)。DAC+PDD组、DAC→PDD组24h、48h、72h的q值分别为1.12、1.14、1.15和0、1.12、1.17,两药联合有增效作用。对照组、DAC组、PDD组、DAC+PDD组、DAc—PDD组24h、48h、72h凋亡率分别为(1.57±0.38)%、(1.83±0.27)%、(2.26±0.42)%:(10.41±0.70)%、(15.37±0.74)%、(21.39±1.22)%;(16.63±0.65)%、(21.89±1.20)%、(30.39±2.20)%;(21.42±1.11)%、(33.86±1.16)%、(42.92±1.16)%;(8.26±0.68)%、(28.98±1.01)%、(41.98±1.12)%。联合组较单药组及对照组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DAC与PDD均能抑制MDA—MB-231细胞株的增殖,促进其凋亡,且两者联合有增效作用。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5-氮杂-2'-脱氧胞苷 顺铂 序贯治疗 同步治疗 增殖
  • 简介:目的:检测信号分子JAK2/STAT3在食管鳞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并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14(Fn14)表达与JAK2/STAT3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8例食管癌组织及配对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Fn14、p-JAK2和p-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Fn14与p-JAK2、p-STAT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者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Fn14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和胞浆,p-JAK2、p-STAT3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胞核。Fn14、p-JAK2、p-STAT3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61/118)、50.9%(60/118)、57.6%(68/118),均高于正常食管黏膜鳞状上皮组织的4.2%(5/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n14、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均无关(P>0.05)。Fn14与p-JAK2、p-STAT3在食管鳞癌不同分化程度组织中及不同TNM分期中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Fn14、p-JAK2、p-STAT3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标签: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分子 14(Fn14) JAK2 STAT3 食管鳞癌 免疫组化染色
  • 简介:Objective:Thisstudyaimedtodetermineifgastriccardiaadenocarcinoma(GCA)riskwasassociatedwiththelys(Aor*2)alleleatthers671(glu504lys)polymorphismwithinthealdehydedehydrogenase2(ALDH2)geneinaChineseHanpopulation.WealsoaimedtoinvestigateALDH2genotypicdistributionsbetweensubjectsfromhigh-andlow-incidenceareasforbothGCAandesopha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ESCC).Methods:Wedesignedacase-controlstudyincluding2,686patientswithGCAand3,675controlsubjectsfromhigh-andlowincidenceareasforbothGCAandESCCinChina.TaqManallelediscriminationassaywasusedtogenotypethers671polymorphism.χ~2testandbinarylogisticregressionanalysiswereusedtoestimatetheoddsratiosforthedevelopmentofGCA,andmultivariateordinallogisticregressionwasusedtoanalyzeALDH2genotypicdistributionsamongdifferentgroups.Results:ComparedwithALDH2*1/*1homozygotes,ALDH2*1/*2andALDH2*2/*2carriersdidnotincreasetheriskforGCAintheChineseHanpopulation(P>0.05).Interestingly,theratioofhomozygousorheterozygousALDH2*2carriersinhighincidenceareasforbothGCAandESCCwaslowerthanthatinlow-incidenceareas(P<0.001).Conclusions:Genotypesofrs671atALDH2maynotincreaseGCAsusceptibilityinChineseHanpopulations.Inaddition,theALDH2genotypicdistributiondiffersbetweenChineseHanpopulationsfromhigh-andlow-incidenceareasforbothGCAandESCC.OurfindingsmayshedlightonthepossiblegeneticmechanismforthedramaticgeographicdifferencesofGCAoccurrenceinChina.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毒物代谢酶NAT1、NAT2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汉族人群喉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检测233例广东地区汉族喉癌和102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NAT1(NAT1*4,NAT1*11,NAT1*10,NAT1*3)、NAT2(WT、M1、M2和M3)基因多态性。结合病历资料分析NAT1、NAT2多态基因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喉癌患者携带NAT2快基因表型(18.88%)频率小于正常对照组(45.1%)(OR=2.53,P=0.00)。NAT2慢基因表型与重度吸烟在喉癌致病过程中有协同作用(P=0.013,OR=3.42)。NAT2基因表型与喉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喉癌与对照组中NAT1多态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NAT2快基因表型与喉癌的易感性关联,易感性与吸烟发生协同作用。NAT2基因多态性不影响喉癌的发展过程及预后。NAT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喉癌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 标签: 喉鳞癌 NAT1 NAT2 多态性 易感性
  • 简介:目的P16在宫颈癌中表达升高且很少发生突变。本文的研究旨在探讨P16在宫颈癌中的高表达是否受PRb、Bcl-2、P73表达的影响。方法对61例宫颈癌进行P16、PRb、Bcl-2、P73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16表达与PRb的阳性率及作为PRb结合E2f功能指示器的Bcl-2和P73的阳性率的关系。结果P16高表达者在PRb、Bcl-2或P73阳性表达病例中分别占63.7%、61.0%、68.0%,而在PRb、Bcl-2或P73阴性病例中分别占43.6%、30.8%、38.9%;P16低表达者在PRb、Bcl-2或P73阳性表达病例中分别占36.3%,39.0%、32.0%,而在PRb、Bcl-2或P73阴性病例中分别占56.4%,70.2%、61.1%。经,检验分析,P16过表达与PRb含量关系不密切,但与Bcl-2和P73阳性率趋势一致。结论宫颈癌中P16表达升高不受PRb阳性率影响,而可能是由于PRb结合E2f功能减低所致。

  • 标签: 宫颈癌 P16 PRB BCL-2 P73
  • 简介:目的:探讨结肠腺瘤及结肠癌组织中PGE2含量的变化并探讨阿司匹林对其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组织匀浆中PGE2含量。对结肠腺瘤及结肠癌术后患者分别随机分为阿司匹林(ASA)治疗组(32例、30例)及谷参肠胺对照组(28例、28例),治疗组ASA,每次0.3g,每曰3次,饭后服用;对照组谷参肠胺,每次0.8,每日3次,饭后服用,随访12mo,观察两组复发率。结果:治疗前结肠腺瘤组(60例)病变组织中PGE2含量(186.32±21.24)pg/mg(组织)及结肠癌组(58例)病变组织中PGE2含量(244.32±20.31)pg/mg(组织)均明显高于其病变相邻的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的PGE2含量(83.44±34.12)pg/mg(组织)、(89.34±36.42)pg/mg(组织)(P<0.01)。术后6mo及12mo,结肠腺瘤阿司匹林治疗组复发率(6.3%,15.6%)(2/32,5/32)均明显低于谷参肠胺对照组(14.3%,321%)(4/28,9/28)(P<0.05);结肠癌阿司匹林治疗组复发率(10%,20%)(3/30,6/30)也明显低于谷参肠胺对照组(25%,43%)(7/28,12/28)(P<0.05)。结论:结肠腺瘤及结肠癌组织中PGE2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组织中PGE2含量。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结肠腺瘤及结肠癌组织中的PGE2合成,在预防其术后复发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结肠腺瘤 结肠癌 癌组织 PGE2 含量测定 阿斯匹林
  • 简介:恶性肿瘤存在多药耐药,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预防肿瘤产生多药耐药已成为肿瘤药物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文献报道,生育烯酚作为化疗药物的增敏剂,不论是在体外实验还是动物实验中都展现出协同抗肿瘤效应。本文就生育烯酚的协同抗肿瘤机制作一综述,为以后生育烯酚作为化疗药物的增敏剂应用于临床提供更多证据。

  • 标签: 生育三烯酚 抗肿瘤作用 联合用药 增敏
  • 简介: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阴性乳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方法选用GD方案: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1000mg/m^2,静滴,d1、d8;顺铂(cisplatin,DDP)25mg/m^2,静滴,d2-d4。21d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或2个周期以上,治疗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阴性乳腺癌,并对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共入组47例。完成化疗2-8个周期(中位化疗5个周期)。47例化疗总有效率为46.81%,肿瘤控制率82.98%。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毒性和消化道反应,其中Ⅲ-Ⅳ级者以中性粒细胞减少(38.29%)、血小板减少(21.28%)为主。其他毒副反应有便秘(25.53%)、骨痛(8.51%),均为Ⅰ-Ⅱ级。患者中位TTP为8.2个月,死亡18例,中位OS为19.1个月,1年生存率为73.1%,2年生存率为45.1%。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阴性乳腺癌近期效果较好,毒性可耐受,是蒽环类/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后较好的救援方案。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吉西他滨 顺铂 疗效 不良反应 生存率
  • 简介:目的探讨在柱理论指导下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柱理论指导下手术治疗的8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资料,男58例,女24例;年龄27~58岁,平均35.6岁;均为闭合性骨折;按照柱分型其中双柱骨折48例,柱骨折3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受伤至内固定手术时间为5~16天,平均9.6天。术后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在术后第12个月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8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6.4个月;手术时间90~160min,平均110min。术后完全负重时间12~16周,平均13.2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3.2周。术后即刻和12个月在X线片上测量的患肢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为66~94分,平均83.6分,优良率为86.6%;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5°~115°。6例延迟愈合,4例切口浅表感染,7例因后内侧切口转角处出现皮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未发生深部感染。4例深部感染经清创及移除内置物后治愈,2例小腿后内部麻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21例,其中12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论柱理论可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可直视下完成骨折的复位、固定确实,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 标签: 胫骨 骨折 关节内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其治疗首选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脑胶质瘤术后辅助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其预后因素。方法:69例脑胶质瘤术后的患者,均接受维适形放射治疗,低级别胶质瘤95%PTV1中位剂量为49.8Gy,95%PTV2中位剂量为56Gy;高级别胶质瘤95%PTV1中位剂量为49.95Gy,95%PTV2中位剂量为60Gy。其中15例患者同步口服替莫唑胺,40例患者口服司莫司汀。结果:全组患者失访3例,死亡32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1%,47.8%和41.8%,中位生存时间17个月。WHO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8.7%、45.0%和25.7%,肿瘤血供较为丰富和血供一般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6.3%和81.2%,肉眼全切组和肿瘤残留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4.1%和32.4%。结论:病理分级和肿瘤血供显著影响胶质瘤患者生存,肉眼全切肿瘤有助于提高疗效。

  • 标签: 胶质瘤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碱基错配修复基因hMSH2IVS12-6T〉C多态性与江苏宜兴人群胃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552例胃癌患者和592例年龄(±5岁)、性别相匹配的非胃癌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用TaqManMGB(minorgrovebinder)探针对hMSH2IVS12-6T〉C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胃癌发生风险的关联性,通过分层分析探讨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等因素对罹患胃癌的影响.结果与hMSH2IVS12-6TT基因型相比,TC和CC基因型均与胃癌发生风险无显著关联性(P=0.882和P=0.569).合并突变基因型TC+CC并不显著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调整OR=0.96,95%CI=0.75~1.23,P=0.756).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饮酒、性别、年龄等因素与胃癌的发生风险亦无显著关联性.结论hMSH2IVS12-6T〉C多态性与江苏宜兴人群胃癌发生风险无显著关联.

  • 标签: hMSH2IVS12-6T〉C多态性 基因分型 人群胃癌易感性 胃癌发生风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D2根治术中行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中上部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脾组50例行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切脾组46例行全脾切除术。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No.10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转移度及平均清扫No.10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脾组发生并发症3例(6.0%),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和肠梗阻各1例;切脾组发生并发症5例(10.9%),其中胰漏2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腹腔出血1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能够取得同切除脾脏相同的效果,且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 标签: 胃癌 D2根治性切除术 脾门淋巴结清扫
  • 简介:目的评价无口咽侵犯的T1-2N0鼻咽癌不同设野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将56例T1,2NoM01992年福州分期鼻咽癌病人随机分为面颈联合野组(A组)和面颈分野组(B组),A组先设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均照射36Gy后改双耳前野24Gy,鼻前野8—10Gy和颈前切线野14Gy;B组设置双耳前野60Gy,鼻前野8-10Gy,颈前切线野50Gy。结果放疗结束时,鼻咽原发灶消退率A组和B组分别为96.4%和92.9%,两组无显著差异。A、B组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3%和85.7%。面颈分野组1例发生放射性颈脊髓损伤,两组急性和慢性放射损伤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T1-2N0M0鼻咽癌病人选用面颈联合野或面颈分野,疗效无显著性差异。5年生存率及远期放射损伤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鼻咽肿瘤 放射治疗 面颈联合野 面颈分野
  • 简介:目的探讨Nanog、Sox2、TFF3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肠型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肠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anog、Sox2、TFF3在肠型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60例肠型胃癌患者中,Nanog高表达者38例(63.3%)、TFF3高表达者33例(55.0%),Sox2低表达者35例(5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anog、TFF3、Sox2的表达情况与肠型胃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肠型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anog、Sox2、TFF3的表达情况与肠型胃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有关,同时具有Nanog高表达、TFF3高表达、Sox2低表达的肠型胃癌患者预后最差。结论Nanog、Sox2、TFF3可成为评价肠型胃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更利于判断肠型胃癌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肠型胃癌 NANOG SOX2 TFF3
  • 简介:背景与目的:之前已有研究证明,整合素参与调节细胞多种生物学效应;黏着斑激酶(FA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蛋白表达及磷酸化的水平与胶质瘤细胞恶性程度及其诊断、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检测整合素αvβ3拮抗剂IS201对人GL15胶质瘤细胞FAK、ERK1/2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的影响,探讨其意义。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整合素αvβ3拮抗剂IS201处理GL15细胞,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的FAK、ERK1/2表达量以及FAK、ERK1/2的磷酸化程度。结果:各实验组不同浓度的IS201均能明显降低FAK、ERK1/2的表达,对FAK、ERK1/2的磷酸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各实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201对人GL15胶质瘤细胞FAK、ERK1/2蛋白表达量及其磷酸化均起负性调节作用,对胶质瘤的细胞增殖和侵袭性生长等恶性生物学行为起抑制作用。

  • 标签: 整合素ΑVΒ3 拮抗剂 GL15胶质瘤细胞 黏着斑激酶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 简介:目的:观察维适形放疗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病例的疗效.方法:选择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54例接受维适形放疗,其中低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37例,高分化腺癌7例,粘液腺癌6例.放疗总剂量在60~72GY/22~24F/每周4~5次,其毒性作用用血液学、生化试验、胃肠道和泌尿系统反应进行评估.观察有无放射性肠炎症状,监测血细胞.每3月复查MR或CT1次,二年后每6月复查MR或CT1次.结果:迄2000年12月25日止共随访54例,随访到53例(98.1%),失访1例(1.9%);中位随访时间为15.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4.3个月(3~30个月).疗效判定标准:按WHO制订标准,完全缓解5例,占9.3%;部分缓解27例,占50.0%.稳定15例,占27.8%;进展6例占11.1%.有效率为59.3%.一年生存率61.1%(33/54),症状缓解率92.6%(50/54).放射性肠炎发生率约为5.6%.均未出现白细胞减少和肝、肾功能降低与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结论:维适形放射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具有明显的剂量分布优势,局部控制率和症状缓解率高,放射性肠炎发生率低.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治疗 直肠癌 术后复发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