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6 个结果
  • 简介:作为文学的一种样式与种类,世界乡土文学最早出现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整个19世纪到20世纪初,乡土小说已经用“地方色彩”和“风俗画面”奠定了各国乡土小说创作的基本风格和最基本要求。“这种基本的风格和要求,虽没有成为世界性的理论经典,但已成为各国乡土小说自觉和不自觉的约定俗成的理论精义,它不能不影响着中国自‘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20世纪乡土小说的理论与创作实践。[1]”自现代乡土文学诞生起,地方色彩和乡俗风情便成为乡土文学最重要的特征。地方色彩就是“某个特定地区”对于“人物”的影响,是某一地域内特殊的自然景观、风俗习惯、人文精神的整合,是乡土文学的核心内蕴。美国小说家赫姆林.加兰对乡土小说有着伟大的理论建树。他1894年写就的理论著作《破碎的偶像》强调了“地方色彩”对于文学的重要性。他说:“显然,艺术的地方色彩是文学生命力的源泉,是文学一向独具的特点。地方色彩可以比做一个人无穷地、不断地涌现出来的魅力。我们首先对差别发生兴趣;雷同从来不能吸引我们,不能像差别那样有刺激性,那样令人鼓舞。如果文学只是或主要是雷同,文学就要毁灭了。”[2]沈从文、贾凹是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重要代表,更是地域风情的描摹高手,对湘...

  • 标签: 乡土文学地域 地域风情 沈从文贾平凹
  • 简介:王立,男,满族,著名作曲家。1941年出生。吉林省长春市人。196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73年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开始从事专业作曲;1979年调入北京电影乐团(现今的中国电影乐团)从事电影电视音乐作曲,后担任中国电影乐团团长;1985年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担任主席;

  • 标签: 王立平 满族人 中国当代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中央音乐学院
  • 简介:2012年5月7日晚,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黄子先生在汕大学术交流中心三号会议室假座新世纪人文论坛,为汕大师生作了题为《当代文学中的“劳动”与“尊严”》的学术讲座。

  • 标签: 当代文学 黄子平 劳动 香港浸会大学 特聘教授 文学批评家
  • 简介:凹的作品中充满着浓厚的西北乡土文化气息,那忧郁的埙音、激越的秦腔和淳厚的民风,代表着西北作为当代文化重地的高亢之音。贾凹在《废都》中描写了知识分子在后现代社会的悲哀,他必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必须在荒凉的无何有之乡孤独地前行。《怀念狼》则描写了人类生存的一种悲哀和幻灭感,而这种感觉正是通过以狼为视角的狼性思考来体验的一种人类孤独感。

  • 标签: 贾平凹 乡土文化 乡土意识
  • 简介:凹就像是作家界的'汪峰',总是想制造出一些话题抢占互联网话题的头条。从'此处省略一万字'的《废都》,到如今的《极花》。在新书《极花》出版后,贾凹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这句话,'如果这个村子永远不买媳妇,这个村子就消亡了',直接被批'直男癌'。虽然事后贾凹表示自己很委屈,《极花》这本书是为'被拐卖妇女'发声的小说,但不管怎样,贾凹的《极花》还是抢到了头条焦点。不得不说,他赢了。

  • 标签: 并未真正 极花 盛开极
  • 简介:近来翻阅《俞伯散文》,其中俞老先生的《纪念何其芳》一文吸引了我,文中这样记叙着:与其芳几十年的交往,他既是我的领导,又是我从事研究工作的知己。他给我的帮助很多,是我非常感谢的。

  • 标签: 何其芳 俞平伯 散文
  • 简介:大地,悠远苍劲;残雪斑驳,纵横阡陌,巨幅画面中的景象,如帘似网地奏出细密的和声。在苍穹与广袤的地表上,人类如沙尘般的渺小,人与自然如何休戚相生?来自天际的声声叩问,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或许只有艺术家才能读懂这大地的表情,听得见这天际的声音……不论是东方还是西

  • 标签: 艺术家 地表 画面 人与自然 艺术创作 形式美感
  • 简介:《席方》是《聊斋志异》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真实反映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下诉讼冤狱的鞭挞和否定。作者通过席方在阴问伸冤诉讼的经历,生动地刻画出了清初封建统治背景下百姓有冤难伸、司法诉讼舞弊营私、官场之上贪官横行的现实场景。追溯这些现象的根源,法治制度缺失与人治干预司法有着必然联系。

  • 标签: 席方平 人治 法治
  • 简介:访谈人物:冉,男,汉族,1953年出生,籍贯河北省蠡县。国家一级编剧,内蒙古文联电视家协会副主席。曾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学习,论文《盲人骑马——电影的叙事与表意》在《电影艺术》发表,并获第四届"萨日纳"优秀论文奖。1993年创作电视连续剧《东方商人》,获全国电视"飞天奖"二等奖、"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长篇连续剧奖;1995年创作电视连续剧《武则

  • 标签: 电视剧创作 《电影艺术》 北京电影学院 一级编剧 文学系 国际电影节
  • 简介:山地之子贾凹,具有乡村出生的文化人较为明显的内心情结,那就是对故乡割舍不了的依恋。本文着重揭示贾凹小说中对故乡的感情及其对农村社会发展变化的忧患。

  • 标签: 贾平凹小说 故乡 感情
  • 简介:2018年6月10日晚,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黄子在汕头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作学术讲座《中国现代文学的幸福家园》。黄子教授于1985年与陈平原、钱理群一起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被称为学术版的"燕园三剑客"之一。他首创的"革命历史小说"以及"深刻的片面"等提法具有深远影响。因为举重若轻的分析风格和独特的学术个性,他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小提琴手"。

  • 标签: 汕头大学 黄子平 教授 中国现代文学 当代文学研究 讲学
  • 简介:“当代文学”的特殊性的一个重要面相在于,对“当代文学”的叙述过程与“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具有一种同步性。于是,对当代文学史的叙述和编撰不可避免地成为“当代文学现象”的一部分。换句话说,我们对当代文学的认知、描述、判断和批评都会直接影响和介入“当代文学”的历史建构,在这个

  • 标签: 当代文学史 叙述 贾平凹 历史建构 批评 描述
  • 简介:一、世态炎凉我体会得特别多黎峰:贾老师好,这些年您很少接受采访了,谢谢您给我这次机会。来之前我看了一些您以前的采访资料,您说自己其实一直都不太顺。在外界印象中,贾老师作品一部接一部、文学奖一个接一个、名气一天比一天大、字画一天比一天值钱。除开当年您那部小说受了批评外,

  • 标签: 贾平凹 大师 对话 老兵 采访资料 世态炎凉
  • 简介:服饰描写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有着非凡的作用。在《沉香屑第二炉香》中,人物的服饰显示,作为母亲的蜜秋儿太太摹仿男权秩序建立了"母系闺阁",而在这一系统内,她的两个女儿同时沦为"被杀者"和"杀人者"。

  • 标签: 服饰 母系铁闺阁 摹仿
  • 简介:本文致力于在新时期文学四十年的语境里勾勒孙犁与凝的文学传承关系。凝真正开始创作起步于1978年,孙犁与她最初相识于1979年,某种意义上,孙犁最初的引领对凝创作有着方向性作用。孙犁对凝小说的肯定与褒奖,对凝一生的创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孙犁、凝的写作之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启示在于:他们共同致力于从优秀中国文学传统中汲取写作资源,吸收并发扬中国抒情传统的精髓;他们各自以深具中国美学的表达方式写下了独具中国特质的文学记忆、文学故事。

  • 标签: 孙犁 铁凝 人民性 抒情性 革命抒情传统 中国抒情传统
  • 简介:2010年2月9日,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第一次推出周海的个展:《甜品》。周海自2005年开始关注法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尤其是甜品文化——他发现其正巧拥有当代艺术急需的某种智慧与手法,次年他便开始创作《甜品》系列。

  • 标签: 艺术馆 上海 饮食文化 当代艺术
  • 简介:根据凝同名小说改编的河北梆子现代戏《秀色》,日前在河北大戏院隆重上演。该剧由陈家和编剧,马海燕导演,梅花奖得主许荷英领衔主演,刘凤岭等著名演员悉数登场。

  • 标签: 河北梆子 《秀色》 小说改编 现代戏 铁凝 作品
  • 简介:时间在我们毫无留意的存在中一点点地延宕着,凝的创作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香雪、安然、朵朵这些纯情的少女,渐渐地走出“个我”的小世界,走向社会,由单纯的人变为“社会的人”。一个“社会的人”就意味着他开始由“自我”走向“非我”,于是在自我中的一些存在开始以自我的差异性、反面性甚至否定性出现。自我中的一部分将分裂为二。当这种分裂日益趋于极端,走向反面,成为绝对的否定时,自我就开始被异化了。这个过程就是人被异化的过程。凝痛切地感知到、认识到人的异化,她在作品中通过荒诞、象征、内心独白、意识流等叙述技巧,表现人的这种异化感和自我异化的分裂人格,因为她说过,“香雪”永远是她创作的底色。但是毕竟反抗异化的过程使我们更觉痛苦与悲哀,克服异化愈加显得终点难以抵达。

  • 标签: 人的异化 创作主题 铁凝 人性 分裂人格 “非我”
  • 简介:<正>刘章仪是初中毕业的工人,江岸车辆厂的优秀职工,自学成才的典型,全国总工会曾授予他“读书自学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他现任中共江岸车辆厂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车报》社总编辑,又是武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对于刘章仪来说,称号与头衔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贡献,是为祖国,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所创造的价值.作为工人作家的刘章仪,其创作的成果是丰硕的:1982年,他呕心沥血,数易其稿的长篇小说《魂》出版,1983年获铁道部文学创作奖,j

  • 标签: 刘章 枭雄 吴佩孚 发展论 小说艺术 林祥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