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造成剖宫产率上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制定护理干预举措。方法选择在2012年3月~2016年3月间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产妇315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影响其进行剖宫产手术因素。结果在315例剖宫产产妇中,由于个人因素选择剖宫产产妇例数为160例;由于胎儿因素使产妇选择剖宫产分娩例数为85例;由于其他因素选择剖宫产产妇例数为70例。结论导致剖宫产率上升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产妇个人因素、胎儿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等等。应针对于此加强对孕产妇健康宣教,依据产妇实际情况相应选择分娩方式,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剖宫产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乳汁不足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实施相应护理对策,加速乳汁分泌。方法将本院2015年收治产后乳汁不足产妇共计2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乳汁不足原因进行分析并实施有效护理。结果产后乳汁不足原因为产妇精神因素、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缺乏、产后饮食等原因,通过我们有效护理,产妇乳汁量显著增加了,达到了较好喂养效果。结论通过对产后乳汁不足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有效护理对策,能够显著解决产后乳汁不足问题,提高母乳喂养率。

  • 标签: 产后 乳汁不足 影响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53例多原恶性肿瘤患者发病特点、诊疗方式及预后转归,以期提高对多原恶性肿瘤认识,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方法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自2013年9月至2016年2月收治53例多原恶性肿瘤患者病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双原恶性肿瘤49例,三原恶性肿瘤3例,四原恶性肿瘤1例。共发现111个恶性肿瘤病灶,其中33个位于消化系统,29个位于呼吸系统,20个位于头颈部,11个位于乳腺,9个位于泌尿系统,6个位于妇科系统,其他3个发生于脑、血液系统。53例患者生存时间范围为2-3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6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4%,65.5%,49.2%。结论高发年龄为60-79岁,以双原恶性肿瘤多见,好部位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头颈部多见。均存在体质偏颇状态,以痰湿、血瘀证居多。治疗方式对其生存期有影响,第原发肿瘤化疗与总生存期有关(P〈0.05),为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 标签: 肿瘤 多原发恶性肿瘤 同时性 异时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试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方法对北城街道2008年至2015年,8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以及死亡原因等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出几项干预措施。结果8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为46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8.89‰,其中新生儿与婴儿是主要死亡群体,新生儿死亡率为4.25‰,婴儿死亡率为6.96‰。5岁以下儿童死亡顺位(前五)为早产、低出生体重,窒息,车祸与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不明,肺炎。结论应强化宣传教育,提升孕妇围生期保健水平,产科与儿科加强合作,提升窒息复苏技术以及各项预防措施,多渠道改善就医条件与医疗环境,进而减少5岁以下儿童死亡

  • 标签: 5岁以下儿童 死亡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艾滋病即获得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种严重传染病。HIV是种逆转录病毒,大小约为120nm,通过识别细胞上CD4受体而进入CD4+细胞,在脱离宿主细胞时无法存活。根据HIV特点,思考治疗AIDS方法如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核心肌渐进式训练模式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功能改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78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方法随机分成两组。基础治疗均为电针中药熏洗,治疗组39例,采用核心肌渐进式训练模式;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肌力训练模式。观测Lequesne指数以及表面肌电图肌电积分值以及中值频率值,连续治疗8周,判定效果。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渐进式训练模式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常规肌力训练模式。

  • 标签: 核心肌群 肌力训练 肌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健康教育微信对急救中心高血压患者回访满意度影响。方法采取方便抽样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月在我院急救中心就诊并患有高血压58名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9月~2015年1月来我院急救中心就诊并患有高血压58名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电话回访方式回访,观察组采用体检中心护士长组织体检查出有高血压患者加入名为“急诊之家”微信,作为高血压健康教育交流平台。患者在内讨论疾病治疗中疑惑问题,医护给予科学解答方式回访。回访结束后采用患者满意度对回访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对回访效果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立微信回访健康教育方式使对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院内延伸至院外,满足了患者出院后健康需求,缩短了医护患之间距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微信 急救中心 护理管理 健康教育 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化碳中毒死亡法医学检验,为法医学检验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6月9日晚,本辖区某住宅内出现宗疑似中毒案件,对其死亡原因、氧化碳含量、病理毒理学特征进行检验。结果对尸体进行检验后,尸斑为淡红色,在死者背部检验后,未发现受压处,指压后出现褪色,尸僵已经形成。对尸体进行解剖后发现死者颈部肌肉未出血,气管内白色泡沫较多,气管粘膜发生充血现象,死者双肺部位发生淤血水肿,切面可以发现血性泡沫。膀胱空虚,其他脏器没有病理性变化。5日后对尸体进行再次检验后,尸斑呈现鲜红色,双足底更为明显,双眼结膜苍白,没有显著出血点,全身肌肉、心血为鲜红色。各送检脏器颜色均为鲜红色,脑水肿,各个脏器出现急性缺氧变化。心血碳氧血红蛋白浓度为63.9%。结论当人体因氧化碳中毒后,对其检材时,般选择血液部分,心血最佳。此外,胃内容也需要进步进行毒化分析,对死者进行尸检时,需要仔细、认真检查,根据案情、物证、病理学等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 标签: 一氧化碳 中毒死亡 法医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向对外出务工人员宣传艾滋病与结核病预防。方法做好宣传预防艾滋病与结核病措施。结果大姚县外出务工人员双感人数得到控制

  • 标签: 艾滋病 结核性脑膜炎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根管根管治疗临床效果可靠。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感染根管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经2次治疗后完成根管填充,实验组患者则在次治疗内完成根管预备填充。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半年、治疗后1年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管治疗二次根管治疗远期效果、疼痛评分相近,而且次行根管治疗比较简单方便、患者痛苦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伤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脾破裂急诊策略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急诊科2007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收治外伤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脾破裂患者中,随机抽取48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两组,每组2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记忆合金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组患者使用可吸收肋骨钉进行固定,然后对两组患者急诊救治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都很成功,在手术中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与治疗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患者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其术后镇痛率也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术后并发症情况,两组患者皆未出现切口感染情况,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伤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脾破裂患者急诊救治中,患者需要尽快诊断并进行全面检查,然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科学有效急救治疗措施,而在其急诊手术中,对患者骨折肋骨固定使用记忆合金接骨板可吸收肋骨钉都具有很好效果,而可吸收肋骨钉在术后镇痛下床活动上具有优势,而且还能使患者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痛苦,优化急诊治疗效果。

  • 标签: 外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 脾破裂 急诊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跨椎固定与经椎固定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所收取4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患,分为对照组20例(采取跨椎固定治疗)观察组20例(采取经椎固定治疗)两组,观察比较两组病患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患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治疗总有效率,且观察组病患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较低,安全高,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固定用于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较为良好效果,能够明显帮助病患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创伤小,减压、复位及植骨操作简便,内固定可靠,安全高,值得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 标签: 经伤椎固定 治疗效果 胸腰段脊柱骨折
  • 简介:目的分析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133例,根据是否出现血肿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46例血肿未扩大组87例,通过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2组间各因素差异,确定早期血肿扩大危险因素。结果血肿扩大组发病≤6h行头颅CT者占84.8%。与血肿未扩大组比较,血肿扩大组患者昏迷(15.2%vs3.4%,P=0.032)、抗血小板药物应用(8.7%vs1.1%,P=0.048)、入院24h体温升高≥1℃(26.1%vs2.3%,P=0.000)、首次出血量[(22.15±10.72)mlvs(14.28±6.72)ml,P=0.019]显著增高。血肿扩大组与血肿未扩大组在出血部位(基底节、丘脑、脑叶)首次头颅CT距发病时间(发病、≤3h、〉3h且≤6h、〉6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24h内体温升高≥1℃、首次头颅CT距发病时间≤3h是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入院24h内体温升高≥1℃、首次头颅CT距发病时间≤3h危险因素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尽早采取相关措施,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