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中差异表达免疫相关基因与肿瘤预后的关系,寻找潜在的免疫治疗靶点。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乳腺癌转录组和患者对应的临床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在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同时结合ImmPort数据库,筛选出与患者总生存期密切相关的免疫基因,COX回归构建用于预后评估的风险评分模型并评价其预测能力。结果在乳腺癌与癌旁组织中共发现2499个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138个,单因素COX分析显示9个免疫基因呈现与预后相关,多因素COX分析筛选出6个免疫相关基因作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用于构建风险评分模型。临床特征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风险值为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中存在多个差异表达的免疫基因,这些基因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基于这些免疫基因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为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 标签: 乳腺癌 TCGA 免疫基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挖掘常规检验大数据构建结直肠癌(CRC)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长海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结肠镜检查者,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全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根据肠镜联合病理结果标注或参照ICD-10编码,分别纳入CRC组和非CRC组。采用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人工神经网络(ANN)、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4种机器学习算法挖掘入组患者的所有常规检验项目数据,选择模型特征并建立CRC的分类模型。在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长海医院所有就诊者对模型效能进行前瞻性验证,并验证模型对<50岁患者及粪隐血阴性患者CRC鉴别能力。结果采用XgBoost算法构建了包含粪隐血,癌胚抗原、红细胞分布宽度、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球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7个特征的CRC风险预测模型CRC-Lab7。模型在验证集与前瞻性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9和0.816,明显高于粪隐血(AUC为0.68和0.706)。CRC-Lab7对50岁以下及粪隐血阴性的CRC也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AUC分别为0.84和0.69)。结论本研究通过挖掘常规检验大数据建立了CRC风险预测模型模型效能优于粪隐血,且对粪隐血阴性及小于50岁人群的CRC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结直肠癌 机器学习 实验诊断 大数据 风险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多标签学习MRI膝关节运动损伤检测诊断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实际效能。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8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1 343例膝关节运动损伤青年患者的1 391个膝关节MRI图像。采用随机采样法将数据按7∶1∶2分为训练集(n=973)、验证集(n=139)及测试集(n=279)。将膝关节损伤分为半月板损伤、肌腱损伤、韧带损伤、骨与骨端软骨损伤、滑膜关节囊损伤及周围软组织损伤6大类,由放射科医师依各层面图像对所有损伤进行标注作为金标准。根据PyTorch V1.1.0算法包搭建通用YOLO深度学习工具包,开发膝关节运动损伤MRI多标签定位检测模型,并在测试集上验证模型效能,评价其对病灶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平均精度均值。结果测试集279个膝关节MRI数据中,MRI多标签学习模型对半月板损伤、肌腱损伤、韧带损伤、骨与骨端软骨损伤、滑膜关节囊损伤及软组织损伤定位检测的平均精度均值分别为83.1%、89.0%、88.0%、85.8%、85.5%和83.2%,整体的平均精度均值为85.8%。模型对肌腱损伤检出效能最高,灵敏度为91.2%,特异度为87.1%。结论多标签学习MRI膝关节运动损伤检测诊断模型可以有效辅助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定位检测,提高影像诊断工作效率。

  • 标签: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运动损伤 多标签学习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柚皮苷对亚硝酸钠诱导的记忆巩固障碍模型小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5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柚皮苷高剂量组、柚皮苷低剂量组,每组10只。阳性药组灌胃多奈哌齐混悬液1 mg/(kg·d),柚皮苷高、低剂量组分别灌胃柚皮苷溶液100、50 mg/(kg·d),空白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1次/d,连续灌胃21 d。第22天开始造模,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腹腔注射100 mg/(kg·d)亚硝酸钠溶液,连续7 d,制备记忆巩固障碍小鼠模型。通过跳台试验评价各组小鼠认知能力,采用电镜观察海马突触结构,采用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乙酰胆碱(ACh)、SOD、MDA、NO含量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谷氨酸受体2 (GluR)、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酶Ⅱ (CAMKⅡ)、Caspase-3、Bcl-2、Bad蛋白表达。结果柚皮苷高剂量组小鼠海马神经元数量、形态正常,细胞核、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突触膜结构清晰。与模型组比较,柚皮苷高剂量组小鼠潜伏期延长,错误次数减少(P<0.01);海马组织MDA、NO水平降低(P<0.01),SOD活性增加(P<0.01) ;ACh [(23.682±2.835)μg/mg prot比(14.939±2.901)μg/mg prot]、ChAT [(163.302±21.278)U/g比(89.612±11.497)U/g]活性升高,AchE [(0.367±0.015)U/mg prot比(0.471±0.014)U/mg prot]活性降低(P<0.01);Bad[(0.441±0.010)比(0.633±0.010)]、Caspase-3[(0.425±0.036)比(0.537±0.024)]表达降低,Bcl-2[(0.890±0.014)比(0.727±0.009) ]表达升高(P<0.01);CAMKⅡ [(1.043±0.037)比(1.475±0.043) ]表达降低(P<0.01),NMDAR1 [(0.407±0.037)比(0.345±0.012)]、GluR2[(1.125±0.033)比(0.664±0.023) ]表达升高(P<0.01)。结论柚皮苷可通过调节ACh和谷氨酸系统的平衡,降低神经元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提高记忆巩固障碍模型小鼠认知能力。

  • 标签: 柚皮苷 记忆巩固障碍 谷氨酸 乙酰胆碱 氧化性应激 细胞凋亡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的肾上腺皮质癌(ACC)肿瘤微环境(TME)相关基因构建的预后模型进行验证,为ACC的诊疗提供临床指导和相关生物标志物。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收集79例ACC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病理数据。采用ESTIMATE算法计算免疫评分、基质评分(二者即反映TME)和ESTIMATE评分,应用VennDiagram包对免疫评分及基质评分高、低评分组(以中位值进行分组)间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选择,采用基因本体(GO)数据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选择的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探索基因潜在功能与通路。采用单因素Cox回归、lasso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与ACC TME相关的基因,并建立ACC患者预后的风险评分(RS)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构建的模型预测ACC患者预后的价值。以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的数据集GSE33371和GSE19750作为外部验证集,对建立的预后模型进行验证。从TCGA数据库中提取79例ACC患者资料,将临床病理因素与所构建预后模型的RS纳入Cox回归分析,获得AC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根据免疫评分和基质评分,用VennDiagram包筛选得到1 205个二者交集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833个,下调372个。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各回归分析筛选后,最终构建成功包含9个TME相关基因(GREB1、POU4F1、HIC1、HOXC9、CACNB2、RAB27B、ZIC2、C3、CYP2D6)的ACC预后模型,即RS=GREB1×0.223 6+POU4F1×0.671 7+HIC1×0.167 5+HOXC9×0.211 3+CACNB2×0.156 0+RAB27B×0.956 5+ZIC2×0.582 7+C3×(-0.003 1)+CYP2D6×0.819 3。该模型在TCGA数据库中预测79例ACC患者1、3、5年总生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6、0.919、0.917,在GEO验证集中预测45例ACC患者1、3、5年总生存的AUC分别为0.689、0.704、0.708,表明模型对ACC患者生存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对TCGA数据库中79例ACC患者资料进行Cox回归分析显示,TME相关基因预后模型RS是A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1.011,95% CI 1.005~1.016,P<0.01)。结论构建的ACC TME相关基因预后模型可用于预测ACC患者的预后。模型中包含的9个基因有可能作为研究ACC发病机制和免疫治疗的新靶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肾上腺皮质癌 肿瘤微环境 计算生物学 预后 比例危险度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颈椎脊索瘤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4年11月至2018年6月手术治疗的48例颈椎脊索瘤患者资料,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8.5±15.4)岁(范围5~70岁)。统计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ale,KPS)、术前病程、病灶位置、累及节段、术前Frankel分级、组织学诊断方法、围手术期辅助放疗、手术切除方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信息。术后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规律随访患者病情变化及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及Log 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颈椎脊索瘤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计算Harrell’s concordance指数(c-index)评估模型区分能力。结果4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6±51.1)个月(范围14~228个月)。至末次随访,48例中35例复发,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0.8%,3年无复发生存率42.1%,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30.9%。单因素分析结果示组织学诊断方法(P=0.016)、围手术期辅助放疗(P=0.027)和手术切除方式(P<0.001)是颈椎脊索瘤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除方式(包膜外游离后经瘤切除或经瘤分块切除)[HR=0.209,95%CI(0.076,0.575)]是影响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基于患者年龄、性别、病灶位置、累及节段、组织学诊断方法、围手术期辅助放疗和手术切除方式等因素建立预测患者术后1年、3年及5年无复发生存率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760。结论穿刺活检、包膜外游离后经瘤切除术和接受辅助放疗可提高颈椎脊索瘤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患者术后1、3、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颈椎脊索瘤患者预后预测提供帮助。

  • 标签: 颈椎 脊索瘤 复发 存活率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多级综合模型对医学实践性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抽取2017至2019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实习的医学本科生100名、医学教育专家20名、教师30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拟实践性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包括一级条目3个、二级条目8个、三级条目31个),运用多级综合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经多级综合模型处理得到的综合评判数据(0.176 4,0.512 3,0.252 5,0.058 8)表明医学实践性教学效果好占17.64%,较好占51.23%,一般占25.25%,较差占5.88%。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医学实践性教学效果最终综合评价结果为"较好"。结论采用多级综合模型对医学实践性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综合评判时将定性的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可明确多级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匹配的数值;评价结果直观,易于分析,为针对性提高医学实践教学效果提供判别依据。

  • 标签: 多级综合模型 医学 实践性教学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性研究。24只雄性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ALI组和干预组。在气管滴注LPS(5 mg/kg)造模后2 d取小鼠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损伤的病理改变,并进行肺损伤评分;收集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瑞氏-吉姆萨染色法计数白细胞和分类,测定总蛋白和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测定肺组织湿干比(W/D);RT-PCR检测半胱天冬酶3(Caspase 3)、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KGF-2)、表面活性蛋白C(SP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表达情况;TUNNEL方法检测肺内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肺内PCNA;Masson方法检测肺内胶原纤维沉积;小动物活体成像示踪MSC在肺内的定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由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中肺损伤明显严重(11.75±1.71)分比(2.75±0.96)分,(P<0.01),W/D明显升高(5.23±0.15)比(4.36±0.29),P<0.01),总蛋白水平升高(1 181.80±297.11) mg/L比(196.81±58.54) mg/L,(P<0.01)。BALF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多(184.00±20.40) ×104/L比(45.00±12.09) ×104/L;(152.00±48.50) ×104/L比(1.00±0.58) ×104/L,(20.00±5.03) ×104/L比(2.00±1.15) ×104/L,(P值均<0.01);MSC干预后肺损伤明显减轻(4.50±1.29)分,W/D(4.53±0.15)和总蛋白水平(588.27±72.57)mg/L明显下降;BALF中的白细胞(84.00±28.53)×104/L、中性粒细胞(59.00±20.43)×104/L和巨噬细胞(8.00±3.64)×104/L明显减少。BALF和血浆中的IL-1β,IL-6和TNF-α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加入MSC的干预组则可明显降低;ALI组KGF-2 mRNA和SPC mRNA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KGF-2 mRNA和SPC mRNA明显高于ALI组;ALI组caspase-3 mRNA和PCNA mRNA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caspase-3 mRNA和PCNAmRNA明显低于AL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ALI组肺内胶原纤维沉积和凋亡增多,而干预组肺内胶原纤维沉积和凋亡减少。小动物活体成像提示MSC 2 h时已到达肺内血管。MSC只定居在肺内,未出现在肝脏,骨骼,脾脏等器官。结论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可改善小鼠ALI。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间质干细胞 模型,动物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西汀(fluoxetine,Flx)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抑郁(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模型大鼠海马脂质的影响。方法30只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Sham组、CUS组和CUS+Flx组,每组10只。CUS组和CUS+Flx组大鼠连续28 d每天接受一至两种随机的刺激,进行CUS造模,随后这两组大鼠分别接受腹腔注射1 ml/kg生理盐水和10 mg/kg氟西汀,每天1次,连续14 d。Sham组大鼠在笼中正常饲养28 d,然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kg),每天1次,连续14 d。在最后一次注射后24 h进行糖水偏好实验,随后处死大鼠,分离大鼠海马,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脂质水平检测,采用SIMCA-P 14.1和LipidSearch software version 4.1软件进行脂质相对含量分析。运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多组间的比较,Bonferroni进行事后检验。运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进行大鼠行为学指标和海马脂质分子水平的相关分析。结果3组大鼠糖水偏好实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30,P<0.001)。其中,CUS组大鼠[(43.57±12.38)%]糖水偏好率明显低于Sham组[(67.09±11.81)%]和CUS+Flx组[(62.74±8.58)%],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脂质检测分析显示,三组间存在95个差异性脂质小分子,主要分布于甘油磷脂类和鞘脂类。相关分析发现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类的脂质小分子中PE(34∶1e)+H、PE (18∶1p/20∶1)+H、PE(18∶1/18∶1)+Na、PE(36∶2p)-H、PE(16∶0/20∶4)-H、PE(18∶0/18∶2)-H、PE(16∶0e/22∶6)-H、PE(18∶1/20∶4)-H及鞘脂类的CerG1(d18∶2/24∶0+O)+H与大鼠糖水偏好率呈负相关(r=-0.477,-0.433,-0.603,-0.382,-0.464,-0.482,-0.514,-0.511,-0.490;均P<0.05)。而PE(42∶6p)+Na、PE(34∶0p)-H和鞘脂类SM(d22∶1/16∶0)+HCOO与大鼠糖水偏好率呈正相关(均r=0.379,0.397,0.388;均P<0.05)。结论氟西汀对CUS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可能与其调节海马甘油磷脂及鞘脂类水平有关。

  • 标签: 抑郁症 海马 脂质组学 氟西汀 大鼠
  • 简介:摘要不良饮食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之一,但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定量阐明具体饮食因素与健康结局的因果关联面临很多困难。近年来,因果推断的迅速发展为充分利用和发掘观察性研究数据,产生高质量的营养流行病学研究证据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方法工具。其中,因果图模型通过整合大量先验知识将复杂的因果关系系统可视化,提供了识别混杂和确定因果效应估计策略的基础框架,基于不同的因果图,可选择调整混杂、工具变量或中介分析等不同的分析策略。本文对因果图模型的思想和各种分析策略的特点及其在营养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介绍,旨在促进因果图模型在营养领域的应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 标签: 因果推断 因果图模型 营养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巨噬细胞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DR-Mtb)感染模型的吞噬和杀菌功能特点,探讨其在吞噬杀菌过程中免疫应答和代谢功能的变化,为完善巨噬细胞在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建立巨噬细胞MDR-Mtb和H37Rv株感染模型,采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计数、液相芯片技术和Cholesterol Assay试剂盒分别观察MDR-Mtb对巨噬细胞吞噬和杀菌功能、分泌细胞因子[Th1因子(IL-12/23 p40、IL-27和TNF-α)、Th2因子(IL-6和IL-10)]和胆固醇代谢的影响。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或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MDR-Mtb感染巨噬细胞后,胞内CFU计数逐渐增高,至感染后24 h达峰值;胞外CFU计数逐渐降低,至感染后24 h达低值。感染后48 h,胞内CFU计数较感染后24 h降低,胞外CFU计数则较感染后24 h增高(P<0.05),均与感染后4 h相接近(P>0.05)。感染后8~48 h,MDR-TB组胞内CFU计数均低于H37Rv组,而胞外CFU计数则高于H37Rv组(P<0.05)。(2)MDR-TB组巨噬细胞上清液IL-12/23 p40、IL-27、TNF-α、IL-6和IL-10表达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感染后4 h相比较,仅感染后24 h、48 h的TNF-α和IL-6表达量增高(P<0.05)。与H37Rv组相比较,MDR-TB组感染后48 h的IL-12/23 p40和TNF-α及感染后24 h的IL-6表达量降低,而其感染后48 h的IL-27表达量则增高(P<0.05)。(3)MDR-TB组感染后24 h、48 h胆固醇的表达量较感染后4 h降低,且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与H37Rv组各时间点胆固醇表达量相接近(P>0.05)。(4)当感染后24 h MDR-TB组胞内CFU计数达峰值时,仅TNF-α表达量达峰值;当感染后48 h MDR-TB组胞内CFU计数降低时仅IL-6表达量达峰值。当感染后MDR-TB组胞内CFU计数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时,胆固醇表达量呈现降低趋势。结论MDR-Mtb感染巨噬细胞后可诱导其吞噬和杀菌功能,刺激相关Th1和Th2因子高表达,利用和消耗胆固醇。但此作用弱于H37Rv标准株。

  • 标签: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胆固醇
  • 简介:摘要本文对美国医学教育家Carraccio CL撰写的《从教育理论到临床实践:应用德雷福斯专业发展模型解读临床技能习得》的论文进行解读与文献复习,阐述如何将德雷福斯(Dreyfus)模型中"从新手到专家"的发展规律,应用于评估临床专业能力发展过程,解释其中认知与行为特征的变化规律,并从中得到启示:我国医学教育者应遵循认知科学规律,推进胜任力导向的医学教育体系建设。

  • 标签: 德雷福斯模型 胜任力导向的医学教育 临床能力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后不同时间点的炎症因子、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的变化及胰腺受损程度,为儿童脓毒症继发胰腺损伤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组,3组再随机分为6 h、12 h、24 h、48 h组,CLP组大鼠采用CLP法制作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行假手术,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0、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同时取胰腺组织行HE染色。结果本建模方法下CLP组大鼠48 h存活率为70%。随着术后时间延长,CLP组大鼠胰腺组织充血、细胞水肿、炎症细胞浸润逐渐加重;假手术组胰腺组织病理改变轻微。CLP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血IL-1β表达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于12 h达到峰值,CLP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IL-10表达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于48 h达高峰,CLP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IL-10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LP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于24 h达到高峰。血清淀粉酶水平在24 h、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血清淀粉酶与对照组相比,12 h、24 h、48 h均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脂肪酶水平在12 h、24 h、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血清脂肪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P建模后,早期即可出现IL-1β、IL-10升高和胰腺病理改变,病理改变随时间逐渐加重,血淀粉酶于24 h开始出现显著差异,血脂肪酶于12 h开始出现显著差异。

  • 标签: 脓毒症 胰腺损伤 盲肠结扎穿孔术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OLF)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重庆奉节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的TOLF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评估预后效果,将疗效评判为"差""可"的患者纳入不良组(35例),将疗效评判为"良""优"的患者纳入优良组(10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行TOLF手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最后验证模型的效果。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硬膜囊骨、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椎管面积残余率、术后脑脊液漏、病程是TOLF手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P = 1/(e^-Y),Y = 2.419 + 2.726 ×合并硬膜囊骨+ 3.735 × 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 3.616 ×椎管面积残余率+ 1.949 ×术后脑脊液漏+ 2.137 ×病程,曲线下面积为0.632,灵敏度为77.1%,特异度为75.7%,模型预测效果验证的灵敏度为84.21%、特异度为82.93%。结论合并硬膜囊骨、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椎管面积残余率、术后脑脊液漏、病程是TOLF手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由上述危险因素所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对TOLF手术预后不良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

  • 标签: 胸椎 黄韧带 骨化 预后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预测早期乳腺癌患者高淋巴结负荷的方法,以避免不必要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1日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2 62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胸部多层螺旋CT(MSCT)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腋窝高淋巴结负荷(HNB)组和非HNB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负荷的影响因素,建立MSCT对HNB的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确定诊断HNB的最佳界值,采用Kappa检验评价MSCT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2 620例患者中,HNB患者16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MSCT异常淋巴结数目、MSCT最大异常淋巴结长短径之比、最大异常淋巴结门情况及最大异常淋巴结实质与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负荷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SCT异常淋巴结数目是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HNB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对于无异常淋巴结的患者,MSCT诊断有1枚、2枚、3枚、≥4枚异常淋巴结患者为腋窝HNB状态的OR值分别为3.305、9.379、126.163和780.953。以MSCT异常淋巴结≥3枚预测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HNB的受试者工作(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95.4%,准确度为94.5%。Kappa检验显示,MSCT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29,P<0.001)。结论MSCT异常淋巴结数目是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HNB的独立影响因素,以MSCT异常淋巴结≥3枚为标准可以帮助临床预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腋窝HNB状态,使部分患者免除不必要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结负荷 前哨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准确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筛选出与食管鳞癌患者总生存时间(OS)相关的免疫相关基因,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模型。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高风险和低风险组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收集安阳市肿瘤医院的83例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进行外部验证。采用Cox回归分析综合评估预后风险评分与各临床特征对食管鳞癌患者OS的影响。结果从TCGA数据库筛选出7个与生存预后相关的免疫相关基因分别为S100A12、SLC40A1、FABP9、TNFSF10、IGHA2、IL1F10和STC2纳入预后风险评分模型。低风险组(40例)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94.3%和82.5%,高风险组(40例)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5.9%和32.9%;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患者比较,预后更差(P<0.001)。83例外部验证样本运用该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得到一致的结果。预后风险评分与食管鳞癌组织中CD4+ T淋巴细胞含量呈正相关(rs=0.259, P=0.020),与B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含量的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S100A12、SLC40A1、FABP9、TNFSF10、IGHA2、IL1F10和STC2是与食管鳞癌患者OS相关的风险基因。预后风险评分是食管鳞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与食管鳞癌组织中CD4+ T淋巴细胞含量有关。

  • 标签: 食管鳞癌 免疫相关基因 预后 生物信息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序列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的模型对儿童髓母细胞瘤(MB)分子亚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0例原发性MB患儿的MRI及临床资料,简单随机抽样选出50例患儿作为训练集,另外50例患儿作为测试集。训练集包括5例WNT激活型MB(WNT),5例SHH激活型MB(SHH),28例非WNT/SHH激活型Group3型MB(Group3),12例非WNT/SHH激活型Group4型MB(Group4),测试集包括11例WNT,3例SHH,24例Group3,12例Group4。从5 929个在人工勾画的肿瘤区域提取的三维影像组学特征中选择稳健、非冗余的特征,进一步采用Boruta算法选择最优特征,将筛选出的影像组学特征基于训练集(50例)建立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并在测试集(50例)进行评估。结合影像组学特征与临床特征,建立随机森林联合预测模、临床-影像组学模型。结果包含13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分子亚型进行预测,在测试集中,WN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23 1,SHH、Group3、Group4的AUC值分别为0.673 7、0.519 2、0.705 0,在加入临床特征后,测试集中WNT和SHH的AUC值提升至0.944 1和0.819 1。结论多序列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对儿童MB WNT和SHH分子亚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以为患儿个性化诊疗提供决策支持。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影像组学 分子亚型 儿童 预测
  • 简介:摘要为探讨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并建立EGC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评估模型。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胃癌切除的172例EGC患者,年龄62(52,68)岁,通过病例系统收集患者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确定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的变量,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估风险模型。结果显示,172例EG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9.19%(33/172)。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脉管癌栓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年龄≥60岁(OR=5.556,95%CI:1.757~17.569,P=0.004)、浸润深度(OR=4.218,95%CI:1.418~12.548,P=0.010)和脉管癌栓(OR=13.878,95%CI:4.081~47.196,P<0.001)是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模型,一致性指数是0.883 5(95%CI:0.818 8~0.948 2)。校正曲线显示风险评估模型与实际结果吻合良好,提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区分度。3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EGC患者的最常见转移部位是第3组,其次是第4组淋巴结。因此,年龄≥60岁、发生黏膜下浸润和脉管癌栓的早期胃癌患者可能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高。

  • 标签: 胃癌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成人主动脉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检验模型的有效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3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手术室进行主动脉手术的患者400例,应用主动脉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资料。主动脉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Nomogram模型,并采用ROC曲线验证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研究共收集样本400例,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167例,发生率为41.75%。术前绝对卧床、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术中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术中受压部位浸湿是主动脉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以此建立Nomogram模型,C-index值为0.786,ROC曲线下面积为0.785,灵敏度为73.65%,特异度为68.67%。结论主动脉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Nomogram模型可以准确预测此类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预测方法便捷、可操作性强、结果直观,便于临床护士快速、准确判断主动脉手术患者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的风险。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监测,手术中 危险因素 压力性损伤 Nomogram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