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法对DCF方案与E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和对比。方法搜索2000年-2014年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查找所有对比治疗晚期胃癌时两个方案的随机对照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提取和资料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0软件对查找到的相关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文献检索共得到339篇,有10篇符合纳入的标准,共518例患者。通过Meta分析,结果显示DCF方案与E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时DCF方案的有效率更高,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CF方案中患者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高于ECF方案,P<0.05;两种方案中患者3-4度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患者在经过预防处理后大多可耐受。结论DCF方案用于治疗晚期胃癌的治疗有效率高于ECF方案,患者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更高,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晚期胃癌 DCF方案 ECF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约束在ICU约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年2月~2016年5月本科室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本科室2016年6月~2016年8月本科室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护士根据常规和工作经验对患者实施约束,观察组实施规范化约束。予以对比两组患者约束使用率、非计划性拔管率、约束部位皮肤异常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约束期间均未发生皮肤异常情况;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化约束在ICU约束患者中的应用,可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约束,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ICU 约束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约束带的研制与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将患者手部或腿部放于小儿改良式约束带内后,根据手腕或腿部的粗细调整尼龙粘扣并将布绳在腕部或膝部打一活结后系与同侧床栏。固定长度以患者手部不能抓到身上管道为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与试验,发现对治疗幼儿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舒适度大幅提高。可见改良式小儿约束带的设计、制作、使用均极具人性化,安全有效,舒适方便,减少了护理人员、照护者的看护难度和因拉扯管道带来不必要的损伤,结论小儿约束带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易清洗、消毒,可反复使用,节约医疗成本,经济实用。

  • 标签: 小儿 腕部(膝部)约束带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普通病房留置胃管患者双上肢均使用约束带仍出现非计划性拔管(UEX)原因,有效干预从而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将2016年1月—7月留置胃管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和总结,找出存在问题。干预后,对2016年8月—2017年2月留置胃管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UEX7.2%,对照组UEX28.2%,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胃管的固定方法,落实各项操作规程,可降低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

  • 标签: 神经外科 胃管 非计划性拔管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式婴幼儿约束带在手术室的临床应用的分析与探讨。方法以改良式婴幼儿约束带在临床的应用为对象,就其改良式的婴幼儿约束带在我院临床试验上应用所取得的效果进行一系列的总结。结果改良式的婴幼儿约束带对于约束婴儿行动来说具有很好的效果。结论不同的婴幼儿约束方式有着各自的约束优点,同时也有自己的约束范围,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应用约束带,针对性的选择约束方式,以达到很好的约束婴幼儿晃动的效果。

  • 标签: 改良约束带 婴幼儿 手术室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讨论精细化护理模式在ICU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1年1月份,研究的截止时间为2023年的6月份,时间为半年,分组采取随机平衡法,组别:甲组与乙组,每组设定病人的数量为80例,甲组的病人提供精细化护理模式,乙组的病人仅提供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统计病人RASS、CPOT、GCS以及肌力评分ROC曲线结果,根据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给出最终结论。结果:在以不同的护理模式应用于两组病人后,乙组病人的身体约束率、约束时间、约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显著高于甲组,P

  • 标签: 精细化护理模式 ICU患者 保护性约束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养老机构护理员对身体约束使用的态度和体验,为规范和减少身体约束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EBSCO、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6月。采用澳大利亚JBI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Meta整合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与诠释。结果最终纳入了7篇文献,提炼出了58个结果,总结为11个类别,整合为4个结果。即影响身体约束实施的因素(老年人自身因素、护理人员方面因素、其他人员的影响、养老机构因素)、对身体约束的态度(支持态度、反对态度和中立态度)、情感体验与释放方式(情感体验和释放方式)、约束使用现存的不足与建议(现存的不足、相关建议)。结论养老机构身体约束使用是多方因素作用下的结果,护理人员在实施身体约束中会存在积极、消极和中立的态度及情感体验,且其基于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能发现约束使用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有关部门在制定身体约束规范和约束缩减策略时需全面考虑各方利益,并从根源入手切实解决身体约束滥用这一问题。

  • 标签: 老年人 养老机构 护理人员 身体约束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中应用约束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了120例ICU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和观察组(接受约束护理),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于本研究所在医院。对比了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P<0.05。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面,观察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ICU脑出血患者,应用约束护理可以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约束护理 脑出血 重症监护室 抑郁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安全气囊约束带在重症躁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5月我院入住的重症躁动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约束带进行约束,观察组采用自制带安全气囊约束带。观察两组舒适度(VA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为(1.57±0.43),显著低于对照组(4.21±1.22)(P<0.05),且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50%)明显较对照组(60.00%)低(P<0.05)。结论带安全气囊约束带应用于重症躁动患者中,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安全气囊 约束带 重症躁动 护理
  • 简介:[目的]调查重症监护室(ICU)护士身体约束实践行为与认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制的ICU护士身体约束实践行为与认知问卷对187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身体约束实践行为条目总均分为(3.38±0.35)分,身体约束认知条目总均分为(0.63±0.12)分,整体答对率为64.55%;不同学历、工作后是否接受过相关教育或培训的ICU护士身体约束实践行为和认知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护士身体约束实践行为与认知呈正相关(r=0.440,P〈0.01)。[结论]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快建立切实可行的身体约束使用准则和流程,重视身体约束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实践行为的培训。

  • 标签: 身体约束 重症监护室 实践行为 认识 培训 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作者主要就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病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在我院就诊的120例精神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在120例患者中,使用保护性约束机制,其中有102例患者为首次住院,46例患者为入院当天结束,42例患者为入院前7天内结束。结束原因除了损伤物体或者他人等原因外,还包括治疗的依从性不高等。结论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有必要不断规范流程,控制使用率,通过完善流程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人员的舒适度。由于精神病患者在自身精神病症状的支持下,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兴奋和躁动情绪,进而诱发患者出现自杀或者放弃治疗等行为。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的一种保护和约束机制,限制病人的行为的一种医疗保护措施,是精神科实施治疗护理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保护性约束 应用
  • 简介:[ 摘要 ] 目的 通过对 约束不当致管道脱出 的 原因 分析 ,提出防范措施, 防止患者意外 脱管 事件发生。 方法 选取我科 2019 年 6 月 -- 2020 年 6 月使用约束带患者 95 例,其中 30 例患者发生了导管意外脱管,通过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结果 有效的降低了因约束不当导致管道脱出的发生。 结论 通过正确、规范的使用约束带,及时、耐心的进行心理护理,合理、有效的应用镇静剂,可有效的降低了导管的意外脱出。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约束带 管道脱出 护理对策
  • 作者: 徐江玲 程艮 封砚村 李勇洁 陈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26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28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六区,北京 10008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护理部,北京 10008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五区,北京 10008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九区,北京 10008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十二区,北京 100088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保护性约束的现状。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于2018年11月—2019年4月对北京市某精神病医院的400例恢复期情感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400例情感障碍患者中,158例有约束经历,保护性约束发生率为39.50%;保护性约束造成的躯体影响中,肢体活动受限147例(93.03%),不能自行二便133例(84.17%),肢体疼痛88例(55.69%);保护性约束造成的心理影响中,无助83例(52.53%),委屈82例(51.89%),无能为力78例(49.37%),恐惧、担心68例(43.04%)。有保护性约束经历、目睹过保护性约束以及未接触过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住院次数以及住院诊断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率较高,患者在保护性约束过程中及约束后出现的躯体影响和负性心理体验对于医患治疗联盟的建立是一种潜在威胁。应加强对住院患者进行关于保护性约束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为保护性约束的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心理干预,以期改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对保护性约束的错误认知及减少保护性约束对患者造成的消极体验及负性心理影响。

  • 标签: 情感性精神障碍 保护性约束 体验
  • 简介:摘要目的为确保手术患者安全,探讨一种改良约束方法对手术患者的约束效果。方法按进行约束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需进行约束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良约束法予专用约束约束患者,对照组予传统约束约束患者。结果改良约束法在减少约束肢体脱出,肢体循环障碍,皮肤损伤及降低意外情况等方面有效性优于传统约束法。结论改良约束法在确保手术患者安全,促进患者舒适等方面优于传统约束法。

  • 标签: 约束 手术室患者 手术室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用于ICU清醒躁动中效果。方法:实验时间:2019年1月-2020年5月,实验资料:120例ICU清醒躁动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实施常规约束护理的60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60例患者为研究组,两组对比项目:约束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约束依从性评分对比无差异,P值>0.05;护理后研究组约束依从性评分高于参照组,P值

  • 标签: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 ICU 清醒躁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心外ICU患者约束缺陷率中的应用。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降低心外ICU患者约束缺陷率”为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并进行现况调查,设定目标值,进行要因分析,拟定对策,实施对策后进行效果确认,标准化处置,检讨与改进。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心外ICU患者约束缺陷率。结果实施品管圈后,心外ICU患者约束缺陷率从活动前的43.8%降低至活动后的14.1%,观察组明显较低,两组比较可见其P<0.05,同时说明差异明显。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心外ICU患者约束缺陷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品管圈 心外ICU 约束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 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ICU 于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的 76 例 ICU患者,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 1-76 ),参照编号奇偶性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 38 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人性化保护性约束进行临床干预,干预前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焦虑改善程度( SAS 评分)。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 76.32% VS 94.74%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SAS 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 0.05 ),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 ICU患者的 护理过程中可产生的运行效果,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不良情绪得以改善,值得运行推广。

  • 标签: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 护理模式 ICU
  • 简介:摘要目的精神科病房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特征及临床护理,探讨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1~12月我科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率、身体约束使用特征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等。结果1~12月共收治329例患者,使用约束保护62例、占住院患者18.84%;首次住院约束45例、占约束总数72.58%;入院当天约束25例、占约束总数40.32%;入院前七天约束49例、占约束总数的79.03%;7d后约束13例、占约束总数20.96%。约束持续时段平均5.19h,日间约束平均2.75h,夜间约束平均10.41h,夜间约束大于10h8例、占12.90%。约束方式均为床上肢体功能位约束约束工具均为约束带,约束原因伤人、毁物29例,行为紊乱19例,治疗不合作8例,消极5例,意识障碍1例。结论患者约束保护使用率尚有下降空间,控制重点在于减少预防性约束保护的使用,约束保护有待进一步规范,关键在于护士明确约束保护的指征,规范约束的告知,提高约束保护的技能,改进约束保护的工具和流程,确保患者安全,提升患者约束期间的舒适度。

  • 标签: 精神科病房 约束,身体的 危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人性化 保护性约束 在人类 ICU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 从2018年 4月至 2019年 3月共入院 的 72例患者入选 为本次 研究的对象 。它们可以按照随机数表的方式分为A组和 B组,每组 36个案例。两组均按照一般管理方法进行治疗 ,同时 对A组 的患者进行 人性化 保护性约束的治疗方法,然后比较分析 两组患者的 疾病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 满意度。结果 : A组 的患病 率低于2.78%, B组 的 低于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A组的 ICU工作满意度高于 B组的 80.56%,为 97.22% ,满意程度的 差异也 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 在ICU的治疗中,使用人 性化保护性约束 可以有效降低护理冲突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 满意度,值得在 ICU 治疗中被推广 使用

  • 标签: ICU护理 满意度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 护理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