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管留置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回顾性选择我院收诊的血管留置导管感染患者共78例,统计观察患者临床资料。结果①导管留置时间,3例留置3-6d,4例留置7-13d,17例留置14-20d,22例留置21-27d,32例留置≥28d。②导管留置部位,13例锁骨上静脉,7例锁骨下静脉,19例颈内静脉,35例股静脉,4例贵要静脉。结论临床上,科学应用抗生素,可控制血管留置导管感染程度,一旦发现血管留置导管感染病例,需立即拔除导管,并对症治疗。

  • 标签: 血管内留置导管感染 相关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采用不同方式对心血管科疾病进行治疗,讨论该临床治疗方法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及合作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所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常规治疗方法、常规基础之上加以中药治疗的方法对患者心绞痛发病原因、持续时间以及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采取综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病次数、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等级下降,优于对照组的常规治疗,两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重要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心绞痛病发几率,且能够减轻患者疾病痛苦。对医院整体治疗效果及治疗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故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冠心病 心绞疼痛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总结防范对策,提高心血管科临床护理水平。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本院心血管科病房收治的200例患者,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及归纳总结,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依据调查结果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心血管科护理安全隐患包括护理人员因素(36.96%)与患者因素63.04%),患者依从性差、认知缺陷普遍存在,是引发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因素。两组比较,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vs9.0%,0vs7.0%),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00.0%vs84.0%),经X2检验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引发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安全隐患,需要引起护理人员重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防范水平,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安全隐患 护理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探讨急性心肌梗心血管科治疗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6年 5月 -2017年 5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98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按照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为 49例。 其中,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策略进行处理,研究组则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实施心血管科全面整体护理治疗策略。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护理后,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研究组在焦虑和抑郁改善这两个方面较为明显,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 P<0.01,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患者住院时间与心肌梗死再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心血管科护理治疗,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护理 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栓塞术后重症监护的效果。方法: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选取的49例颅内动脉瘤血管栓塞术后患者分成常规护理组(n=25例)和优质护理组(n=24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的改善状况。结果:优质护理组经过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73.25±4.43)分和和GOS功能评分(7.28±2.03)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经过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53.25±3.87)分和GOS功能评分(6.06±1.95)分(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血管栓塞术后患者实施术后优质护理措施进行重症监护,可以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重症监护 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科的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措施。方法本文对本院心血管科于2016年7月份至2018年3月份收治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98例心血管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心血管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用药安全管理措施。结果在98例高血压患者中,医院因素为1例,概率为1.02%;患者因素为3例,概率为3.06%;药物管理因素为2例,概率为2.04%;护理人员因素为5例,概率为5.10%。结论医院、患者、药物管理及护理人员是影响心血管科护理质量不高及用药安全管理效果不好的主要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提升医院护理质量及用药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必要性。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质量 用药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在心血管科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究。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94例心血管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9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并对两组患者护理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在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之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74%,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8.09%,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6.26±2.87)分,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70.32±3.94)分,实验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科中应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优质护理 护理工作
  • 简介:血管治疗技术使急性大血管闭塞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年研究结果表明,就临床结局而言,血管治疗比静脉溶栓更具时间依赖性。因此如何减少血管治疗时间的延误,是未来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治疗快速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优化急救流程、使用快速有效的影像评估体系以及发展快速再通的取栓技术将有助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治疗在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管内治疗 脑梗死 大血管闭塞 多模式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计算机辅助成形技术对于钛合金材料应用于颅骨成型修补的可行性。方法将2008年1月1日—2018年2月1日在我院接受颅骨修补的患者总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接受传统钛合金材料进行修补的患者,实验组为接受计算机辅助成型技术做成的钛合金材料进行修补的患者。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颅骨形成修补的手术持续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传统塑形组在手术时间、钛钉数量和术后不良结局的发生上均高于计算机辅助塑形组(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成形技术在颅骨修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降低手术风险,增加患者满意程度,在今后的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计算机辅助成形技术 颅骨成型修补术 钛合金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PKP)与保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PKP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保守治疗。比较患者治疗指标,并比较患者治疗后椎体压缩率和伤椎角。结果患者治疗指标比较试验更优,数据对比P<0.05。患者治疗后椎体压缩率和伤椎角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保守治疗 老年骨质疏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大隐静脉曲张行经皮静脉内激光成形后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给予阿司匹林口服及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桃红四物汤,观察15天后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在治疗大隐静脉激光成形后并发症方面疗效显著。

  • 标签: 桃红四物汤 大隐静脉曲张 经皮静脉内激光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行单节段经皮椎体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后发生症状性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对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OVCF)并行PVP的94例患者行回顾性研究,19位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间出现症状性椎体再骨折(再骨折组),75位未发生再骨折(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生物学和手术各参数。结果随访出现再骨折病例中,邻近椎体再骨折11例(57.89%,11/19),非邻近椎体再骨折8例(42.11%,8/19),邻位椎体骨折均为术后6月以内发生,非邻位椎体再骨折中仅2例(25.00%,2/8)发生在术后6月以内。既往骨折病史(P=0.01)、骨水泥是否分布对称(P=0.02)、骨水泥量(P=0.02)及骨水泥分布位置(P=0.03)是椎体再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水泥填充位置、骨水泥量、分布是否对称以及既往骨折病史是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而PVP术后更长时间内出现椎体再骨折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相关。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再骨折 骨水泥 水泥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治疗对患椎邻近椎体退变和骨折的影响。方法此次实验3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所选对象均接受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治疗,对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以及患椎邻近椎体前缘、θ角和中柱压缩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与术后疼痛评分分别是(7.15±2.48)和(1.72±0.82),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在θ角、中柱压缩率和前缘压缩率方面,术后要比术前高出许多,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治疗,虽然取得了显著效果,改善了患者疼痛程度,但是加快了患椎邻近椎体退变速度,所以需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折 退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疼痛感影响。方法本次56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接收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所选患者均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则接受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护理前后疼痛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前VAS评分和Barthel评分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优,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是28.57%,研究组是7.14%,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护理中,在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升活动能力的同时,也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中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和中医骨折三期辨证用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8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和中医骨折三期辨证用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9%)高于对照组(76.2%),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且Cobb’s角小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和中医骨折三期辨证用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法复位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中医 辨证用药治疗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实施高粘度骨水泥不同注入量在经皮椎体成形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2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不同剂量的高粘度骨水泥治疗,以不同的剂量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析治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三组之间在术后1d和3个月伤椎椎体高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低剂量组患者骨水泥渗漏最低,与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大,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可以恢复患者的骨折部位,且给予高剂量的高粘度骨水泥能够较好的恢复伤椎椎体高度,可减少骨水泥的渗漏,因此对于压缩性骨折应视情况选择骨水泥的治疗剂量。

  • 标签: 高粘度骨水泥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患者中开展护理干预的体会。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的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病例数为76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分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手术患者术后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护理干预 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最近我院后循环的血管介入治疗出现术后中风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以及成功预测血管再通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后循环中风患者100例,患者接受支架植入或者血栓抽吸。观察并对比患者相关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①在预后理想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明显低于预后不良患者,术前行溶栓者明显高于预后不良患者,TICI2b/3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者(P<0.05);②预后理想患者术前进行溶栓处理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间6小时以内优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预后理想穿刺的时间在6小时内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P<0.05);预后理想血管再通时间在6小时内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P<0.01);预后理想患者TICI为2b/3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所占比例(P<0.01);④支架植入和血栓抽吸患者平均治疗时间、实施抢救患者所占比例,三个月内mRS得分≤2患者所占比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血管闭塞位置、溶栓处理、支架治疗、血栓吸取、实施急救、发病到穿刺时间均与血管再通情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开始进行治疗时间可以作为对后循环闭塞血管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因子。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管内手术 中风 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科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时间顺序,分为护理前组和护理后组,分析护理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心血管疾病者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加强了患者护理质量和安全性。结论对于心血管科重症病患,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工作,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