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S区2018-2021年1975例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期能为临床治疗老年患者的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2021年S区1975例老年患者ADR数据对性别、年龄、药品的剂型、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系统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75例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有以下特征:①男女患者比为0.65:1,女性患者占比较高;老年患者报告中严重报告比例较高。②抗感染类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类药物、抗心血管系统疾病类和内分泌系统类药物的用药风险较高。③静脉注射相对于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引发ADR;④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的组织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是胃肠系统。结论:医疗机构应当完善和强化相关ADR监控体制,公司持有人对ADR要时刻保持敏锐的风险识别能力和强烈的安全意识,监管部门方面要拓展数据来源途径多样化。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老年患者 静脉注射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8S"管理模式在胸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时间自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受试对象60例,均源自我院胸外科,根据护理管理时间进行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沿用传统胸外科护理管理办法,研究组应用8S管理。结果:研究组实施护理管理后胸外科护理人员手卫生、健康教育、日常培训和风险管控等条目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胸外科应用"8S"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提升科室护理质量,可推广。

  • 标签: 8S管理模式 胸外科 护理质量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5S管理模式在皮肤科湿疹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湿疹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S管理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5S管理模式 湿疹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S区2018-2021年1975例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期能为临床治疗老年患者的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2021年S区1975例老年患者ADR数据对性别、年龄、药品的剂型、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系统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75例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有以下特征:①男女患者比为0.65:1,女性患者占比较高;老年患者报告中严重报告比例较高。②抗感染类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类药物、抗心血管系统疾病类和内分泌系统类药物的用药风险较高。③静脉注射相对于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引发ADR;④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的组织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是胃肠系统。结论:医疗机构应当完善和强化相关ADR监控体制,公司持有人对ADR要时刻保持敏锐的风险识别能力和强烈的安全意识,监管部门方面要拓展数据来源途径多样化。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老年患者 静脉注射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宫颈癌组织中微小RNA-145(miR-145)和微小RNA-200c(miR-200c)的表达水平。方法抽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行锥切手术治疗的CIN患者作为CIN组,根据宫颈病变程度将其分为Ⅰ级组(24例)、Ⅱ级组(34例)、Ⅲ级组(22例)。另选择同期40例行根治手术的宫颈癌患者作为宫颈癌组。收集锥切术后留取CIN组织、根治手术存档宫颈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距离癌灶>3 cm)进行miR-145和miR-200c水平检测。比较miR-145和miR-200c在CIN组织、宫颈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不同级别的CIN组织中miR-145和miR-200c的表达水平,不同临床病理参数的宫颈癌患者病变组织中miR-145和miR-200c的表达水平。结果宫颈癌组织中miR-145和miR-200c的表达水平为0.40±0.06、0.35±0.09,CIN组织中miR-145和miR-200c的表达水平为0.78±0.20、0.35±0.09,低于癌旁组织的1.00±0.11、1.00±0.15(P<0.05),且宫颈癌组织中miR-145和miR-200c的表达水平低于CIN组织(P<0.05)。Ⅲ级组CIN组织中miR-145、miR-200c的表达水平低于Ⅰ级组和Ⅱ级组(P<0.05)。合并淋巴结转移、低分化、肿瘤长径>4 cm的宫颈癌患者宫颈组织中miR-145、miR-200c的表达水平低于未合并淋巴结转移、高分化、长径≤4 cm的宫颈癌患者(P<0.05)。结论miR-145和miR-200c在CIN、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其表达水平随CIN级别升高而下降,二者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标签: 宫颈癌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 微小RNA-145 微小RNA-200c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C5/6与C6/7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X线、CT以及MRI影像学特点,分析两者解剖参数、脊髓压迫的静动态因素及脊髓损害差异。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两个病区接受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C5/6或C6/7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共85例。其中C5/6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7例(C5/6组),C6/7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8例(C6/7组)。比较两组患者颈椎X线、CT和MRI测量的影像学指标,包括静态因素(椎间盘退变、黄韧带肥厚、骨赘增生和椎体滑移)、动态因素(颈椎活动度、颈椎节段活动度、椎体不稳和项韧带骨化)、脊髓受压情况(压迫位置、压迫性质、压迫程度和脊髓信号改变)和解剖参数(颈椎曲度、棘突长度和Pavlov比值)。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和体质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解剖参数方面,两组间颈椎曲度、棘突长度和Pavlov比值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态因素方面,C5/6组椎体滑移发生率高于C6/7组[(21.05%,12/57)比(3.57%,1/28),P<0.05],C5/6组黄韧带肥厚评分低于C6/7组(0.26分比0.89分,P<0.05),两组间骨赘增生和椎间盘退变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动态因素方面,C5/6组颈椎活动度大于C6/7组[(47.28±10.33)°比(39.06±6.25)°,P<0.05],C5/6组C5/6节段活动度大于C6/7组C6/7节段[(10.44±3.81)°比(7.69±2.38)°,P<0.05],C5/6组颈椎不稳发生率高于C6/7组[(26.32%,15/57)比(7.14%,2/28),P<0.05],C5/6组项韧带骨化发生率高于C6/7组[(40.35%,23/57)比(17.86%,5/28),P<0.05]。两组间压迫位置和脊髓信号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压迫性质和压迫程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5/6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容易发生节段滑移、项韧带骨化和脊髓信号改变,而C6/7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易出现后方黄韧带压迫,提示生物力学因素在两者发病机制中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脊髓 颈椎病 影像学研究 生理解剖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2,3,7,8-四氯二苯并二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诱发小鼠腭裂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84只孕鼠根据体质量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TCDD组和对照组(每组42只),在孕期第10天(gestation day 10,GD10)上午8时分别给予64 μg/kg TCDD和等量玉米油灌胃。HE染色观察GD13~GD15胎鼠腭发育的形态学变化,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免疫荧光观察TCDD对GD13~GD15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的影响,原位杂交和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检测母系印记基因3(maternally expressed gene3,MEG3)在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中的定位和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内Smad2、磷酸化Smad2(phospho-Smad2,p-Smad2)、Smad4、Smad7的蛋白表达,RNA 结合蛋白免疫沉淀实验(RNA binding protein immunoprecipitation,RIP)验证MEG3与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receptor Ⅰ,TGF-βRⅠ)的相互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CDD组GD13(t=6.66,P=0.003)和GD14(t=6.56,P=0.003)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中BrdU阳性细胞率显著减少,但在GD15时BrdU阳性细胞率显著增加(t=-5.98,P=0.004)。原位杂交显示MEG3主要表达于间充质细胞的细胞核。RT-PCR结果显示,TCDD组腭突间充质细胞内的MEG3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GD13:t=39.28,P=0.012;GD14:t=18.75,P=0.042;GD15:t=28.36,P=0.045)。在GD14,TCDD组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内p-Smad2、Smad4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Smad2:t=9.48,P=0.001;Smad4:t=63.10,P=0.001),Smad7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30.77,P<0.001)。RIP实验结果显示,TCDD组GD14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中TGF-βRⅠ结合MEG3的表达量(23.940±1.301)显著高于对照组(8.537±1.523)(t=24.55,P<0.001)。结论TCDD可能通过促进MEG3与TGF-βRⅠ的靶向结合影响TGF-β/Smad信号途径的激活,从而抑制腭突间充质细胞的增殖,由此导致腭裂的发生。

  • 标签: 腭裂 2,3,7,8-四氯二苯并二英 母系印记基因3 Smads蛋白分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IHH)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和遗传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本科诊治的IHH患者临床资料及表型,应用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结合Sanger方法进行变异分析及验证。结果22例IHH先证者中卡尔曼综合征(Kalman syndrome,KS)12例、嗅觉正常的IHH(nIHH)10例。体格检查男性表现为阴茎短小、睾丸体积小、喉结小或不明显、声音尖细、乳腺发育,女性出现乳腺发育不良、原发性闭经等。性激素检查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雌二醇水平均降低或处于正常下限。8例患者存在9种CHD7基因错义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指南判定CHD7基因中c.307T>A(p.Ser103Thr)、c.3143G>A(p.Gly1048Glu)、c.6956G>T(p. Arg2319Leu)和c.3145A>T(p.Ser1049Cys)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S1+PP1+PM2;PM2+PM6+PP2+PP3;PM2+PM5+PM6+PP2+PP3和PM2+PM6+PP2+PP3)。余14例IHH患者基因筛查阴性。结论CHD7基因变异可能与IHH疾病相关。

  • 标签: 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CHD7基因 基因变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20年8月21日和9月27日广州市2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进行肠毒素、肠毒素基因、耐药性、耐药基因情况以及分子分型分析。方法对2起食物中毒样本分离的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spa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分子分型;ELISA检测菌株产肠毒素型别;PCR检测肠毒素基因;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药敏检测。选取21株代表性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耐药性和毒力基因,运用Snippy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2起食物中毒的41株菌经MLST和spa基因分型方法分为ST6-t701和ST7-t091。耐药性分析显示,27株ST7-t091中有2株鉴定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其余25株ST7-t091为甲氧西林敏感金色葡萄球菌(MSSA),对7种抗菌药物耐药;14株ST6-t701菌株的耐药谱完全一致,对6种抗菌药物耐药。PCR结果显示,所有菌株都携带sea基因。全基因组分析显示,21株金葡菌具有相同毒力基因谱scn、sak、sea、hla、hld、hlgA、hlgB、hlgC、lukD,携带的scn-sak-sea属于人类免疫逃避基因簇D型,位于前噬菌体ϕSa3上。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源分析显示,2株MRSA ST7-t091高度同源,而12株MSSA ST7-t091和7株MSSA ST6-t701分别聚为一簇。结论2020年8月21日和9月27日广州市2起食物中毒事件分别为MRSA ST7-t091和MSSA ST7-t091混合感染以及MSSA ST6-t701感染引起,菌株耐药性较强且具有高致病力。

  • 标签: 肠毒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 食物中毒 全基因组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长春瑞滨(vinorelbine,NVB)联合阿霉素(adriamycin,PLD)后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体外抗癌效果及相关机制研究。方法CCK-8实验检测NVB和PLD单独及联用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蛋白表达。结果CCK-8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长春瑞滨处理组、阿霉素处理组及联合处理组的抑制率分别为27.6%、31.2%及65.4%,联合处理组与NVB组和PL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vs 0.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各组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3.54%、16.95%、15.01%及32.24%,联合处理组与NVB组和PLD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 vs 0.005)。各组活性氧水平为1、1.03、1.06及1.57,联合处理组与NVB组和PLD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 vs 0.007);Western blot结果表明NVB与PLD联用后p-ERK和p-STAT3的表达量降低,抑制ERK/STAT3信号通路。结论NVB与PLD联用能高效低毒的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凋亡、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协同发挥抗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细胞中ROS水平,进而抑制ERK/STAT3通路的激活有关。

  • 标签: 长春瑞滨 阿霉素 乳腺癌 活性氧 ERK/STAT3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司库奇尤单抗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红皮病型银屑病并接受司库奇尤单抗(300 mg/次皮下注射,分别于第0、1、2、3、4周注射1次,随后每4周1次)治疗的7例患者,在第0、4、8、12周时记录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7例患者均接受至少12周的治疗,治疗4周时,4例达到PASI50;治疗12周,4例达到PASI75,2例达到PASI90。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1例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用药后体温恢复正常;1例出现咳嗽咳痰,予以口服咽炎合剂后症状缓解。结论司库奇尤单抗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为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 标签: 银屑病 治疗结果 生物制剂 红皮病型 司库奇尤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讨论HBsAg和Anti-HBs双阳性HB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S区基因测序情况。方法收集HBsAg阳性患者乙肝五项及定量结果、肝功能和HBV DNA载量,记录其基本临床信息。根据Anti-HBs的阴阳性分组,并对两组结果的临床和病毒学特点进行分析。同时,17 320例HBsAg阳性HBV感染患者中有994例进行了基因测序检测,对该994例患者的S区氨基酸突变、位点变异检出率和基因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和Anti-HBs双阳性率为4.36%(756/17 320)。HBsAg+/Anti-HBs+组HBV相关性肝硬化(19.71%)显著高于HBsAg+/Anti-HBs-组(15.94%),而慢性乙型肝炎(62.04%)显著低于HBsAg+/Anti-HBs-组(67.06%)。同时,HBsAg+/Anti-HBs+组HBsAg-QN以及ALT均显著低于HBsAg+/Anti-HBs-组,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HBsAg+/Anti-HBs-组,HBV DNA则高于HBsAg+/Anti-HB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4例HBV感染者进行了基因测序检测,两组的C基因型(81.79%)最多,B基因型(17.40%)次之,D基因型(0.80%)最少。HBV感染患者C基因型的sP120Q/T/A/S位点检出率HBsAg+/Anti-HBs+组显著高于HBsAg+/Anti-HBs-组;无论B或C基因型或整体比较,HBV感染患者的sG145A/E/K/R位点检出率HBsAg+/Anti-HBs+组均显著高于HBsAg+/Anti-HB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sAg和Anti-HBs双阳性HBV感染患者更易发展为肝硬化,且进行基因测序的乙肝患者以C2型为主。HBV感染患者的S区sP120Q/T/A/S和sG145A/E/K/R位点耐药变异是导致HBsAg和Anti-HBs双阳性的重要原因。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双阳性 病毒学特征 基因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S结合PDCA循环精益化管理在创伤骨科手术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收治的80例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23~68岁[(44.5±9.2)岁]。按照手术日期的先后顺序分组,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的40例患者接受创伤护理和6S结合PDCA循环精益化管理(精益化管理组);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40例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护理管理(常规管理组)。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量表(仪器设备管理、手术器械准备、手术操作配合和消毒隔离措施)、手术室感染监测合格率(手术室空气、医护人员手卫生及手术无菌物品)及手术医师对当台护士(巡回、器械护士)的满意度、术前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术后12 d并发症发生率(压力性损伤、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及术后2~3 d回访时患者对手术室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精益化管理组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量表的4个维度评分分别为(27.8±1.5)分、(18.1±1.1)分、(26.6±1.5)分、(18.1±0.8)分,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的(23.7±2.3)分、(14.6±1.1)分、(22.4±1.8)分、(13.7±1.1)分(P均<0.01)。精益化管理组手术室感染监测合格率的3个方面均为100%,与常规管理组(75%、100%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精益化管理组手术医师对巡回护士、器械护士的满意度分别为90%、85%,高于常规管理组的73%、65%(P均<0.05)。精益化管理组术前SAS为(32.5±8.2)分,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的(54.6±10.7)分(P<0.01)。精益化管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的15%(6/40)(P<0.05)。精益化管理组患者对手术室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为95%(38/40),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的78%(31/40)(P<0.05)。结论6S结合PDCA循环精益化管理能有效提升创伤骨科手术护理管理质量,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医师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骨折 手术室护理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5S”管理模式在皮肤科湿疹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100例皮肤科湿疹患者,均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入院,分为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与实验组(50例,给予“5S”管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明显,P

  • 标签: “5S”管理模式 皮肤科 湿疹患者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6S管理模式在提高医院药房工作效率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取实施6S管理前(2020年5月-11月)与6S管理实施后(2021年5月-11月)两段时间内,医院药房调配核对时间、药师调剂差错率、药房环境管理和药师综合技能评分的数据实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施6S管理模式后,药房调配核对时间、药师调剂差错率、药房环境管理和药师综合技能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

  • 标签: []6S管理 医院药房 药事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S管理方法对病理科危化品规范化管理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所有危化品作为观察组,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危化品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观察组采用6S管理方法。结果:观察组盘点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危化品储存环境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账物相差的数量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6S管理 病理科 危化品 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筛查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受的15例乙型肝炎感染患者,和15例疑似乙肝感染患者。全部患者均实施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筛查以及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并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乙型肝炎两对半的敏感性、特异度、准确性均明显高乙肝S1抗原阳性检测法,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在乙肝筛查中,可应用乙肝S1抗原阳性筛查,其具备良好的适应性,较高的准确率。

  • 标签: 乙型肝炎 两对半 筛查 乙肝S1抗原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6S+5M模式在医院门诊药房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我院门诊药房自2022年4月开始实施6S+5M模式管理模式,随机选择我院2021年1-3月(实施前)和 2022年4-6月(实施后)的数据资料为研究对象。统计实施前后差错事故的发生率,药品质量管理评分(包括近效期药品、看似听似药品、冷链药品)以及患者取药满意度。结果 6S+5M模式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差错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均

  • 标签: 6S+5M模式 门诊药房 质量管理 满意度 差错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5s"管理模式在皮肤科湿疹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皮肤科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0例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5s"管理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湿疹消退时间、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湿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s"管理模式在皮肤科湿疹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5s"管理模式 湿疹 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