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肾癌合并静脉癌栓患者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行肾癌根治术及静脉癌栓取出术的183例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价模型的区分度;采用加强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计算经乐观值调整后的C-index,并绘制校准曲线和计算调整后Brier-score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结果本研究中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6.6%(67/18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Mayo分级高[比值比(odds ratio, OR)=2.27,95%CI 1.09~4.70,P=0.028]、肝酶升高(OR=8.62,95%CI 1.88~39.57,P=0.006)、进行急性等容自体血液稀释(OR=2.50,95%CI 1.05~5.94,P=0.039)、术中使用CPB(OR=10.20,95%CI 2.62~39.65,P=0.001)和乳酸峰值高(OR=1.62,95%CI 1.05~2.49,P=0.030)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OR=0.30,95%CI 0.12~0.75,P=0.010)、术前白蛋白高(OR=0.90,95%CI 0.82~0.98,P=0.020)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以上述因素构建的术后并发症预测模型,其区分度较高(粗C-index=0.837,95%CI 0.776~0.899);内部验证显示,该模型经乐观值调整后的C-index为0.779,调整后Brier-score为0.189,结合校正曲线,表明该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均较好。结论基于男性、术前白蛋白、Mayo分级、肝酶升高、使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术中CPB及乳酸峰值建立的术后并发症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及校准度,便于临床使用。

  • 标签: 肾癌 静脉癌栓 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新型正常免疫小鼠人原代结肠癌移植瘤模型,为研究结肠癌在正常免疫情况下的发病机制提供可靠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人结肠癌细胞来自于2017年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细胞组小鼠接种含结肠癌细胞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微载体组接种含microcarrier 6的PBS,细胞-微载体复合物组接种含结肠癌细胞和microcarrier 6的复合物PBS。采用皮下注射方式将各组细胞接种于小鼠右腋皮下,记录肿瘤形成时间、大小、成瘤率及镜下病理学改变等。移植瘤组织采用EnVision二步法行免疫组化染色,根据视野中阳性细胞比例判断移植瘤成瘤效果,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人特异性Alu序列的表达。结果接种肿瘤细胞后,细胞组和微载体组小鼠均无死亡,均未成瘤;细胞-微载体复合物组小鼠在接种后第5~7天于右侧腋窝皮下可触及皮下肿瘤,成瘤率为67% (10/15),接种后2~3周,肿瘤体积可达500 mm3左右。免疫组化结果示,CK20、CDX-2和癌胚抗原均为阳性表达。PCR结果显示,荷瘤小鼠移植瘤组织中可检测到人特异性Alu序列的表达。结论人原代结肠癌细胞以microcarrier 6为载体在正常免疫小鼠体内成瘤,成功地建立了新型正常免疫小鼠人源结肠癌移植瘤模型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微载体 免疫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效果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9年2—9月入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患者,采用队列研究,收集患者相关资料,以是否发生压力性损伤为因变量,对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风险分层和预测效果检验。结果重症患者329例,发生压力性损伤48例;对11个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血乳酸、体温、ICU住院日数、Braden评分、意识状态、年龄、升压药物治疗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575~3.694,χ2值为6.800、30.510、6.344,P<0.05或0.01);可疑影响因素带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入ICU 24 h内体温、Braden评分、意识状态、年龄及ICU住院时间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0.01),建立预测模型。内部验证构建模型有统计学意义且拟合度好,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2.2%;根据模型进行风险分层,高危组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3.371,P<0.01);临床验证预测效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8。结论构建的预测模型是重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客观指标科学组合有统计学意义;有预测重症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风险的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对重症患者风险分层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预测模型 结构化评估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检验,分析影响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强弱大小。方法基于文献选择20个影响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因素的指标,于2019年7月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临床护理教师253名进行方便抽样调查,通过因子分析,将20个指标归类为6个维度,即教学环境、教学态度、教师素质、教师行为、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结果构建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该模型的拟合度指标均达到标准值,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结论借助该模型护理管理者能找出影响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影响强度大小,有利于提出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改进策略,有助于改善临床护理教学效果,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同时为类似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研究作参考。

  • 标签: 结构方程模型 临床 护理教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适用于广州市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非侵入式诊断模型,并验证模型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于广东省中医院进行肾脏穿刺活检的病例124例(年龄范围为15~82岁,男性70例,女性54例),收集确诊患者的血清学检验结果,包括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血肌酐(Cr)、血尿素(UREA)、免疫球蛋白(Ig)G、IgM、IgA、24 h尿蛋白总量、尿酸(UA)。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血清学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诊断模型。随机选取20例为模型诊断效能验证,其余104例用于建立诊断模型。结果(1)分析建立的诊断模型为:lnP/(1-P)=-3.704-0.015×PLA2R+0.030×Cr-0.134×UREA+0.046×IgG+0.547×IgA+0.001×UA,回归分析病例拟合总体符合率为85.2%,显著性为0.033,说明模型建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中的最佳截断点(cut-off值)的特异度为0.841,灵敏度为0.891。(2)在20例验证病例中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病例数为14例,病例验证符合率为70.0%。结论针对成人特发性模型肾病建立了一个有效的非侵入式诊断模型,有效减少该类患者的肾脏穿刺需求。

  • 标签: 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 二元logistic回归 诊断模型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免疫相关基因(immune-related genes,IRG)预后模型以准确预测喉癌患者的预后。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获得111个喉癌组织和12个正常相邻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利用ImmPort数据库识别出差异表达的IRG。Cox单变量生存分析用于筛选与生存相关的IRG。差异表达的与生存相关的IRG被认为是预后相关的免疫基因。然后构建免疫基因预后模型计算患者风险值,受试者ROC曲线分析验证模型准确性。通过该模型行单因素、多因素独立预后分析证明其独立预测能力。最后分析关键免疫基因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联。结果鉴定喉癌的DEG并筛选出IRG。接着与预后生存时间结合,鉴定8个关键免疫基因(CXCL11、RBP1、AQP9、CYSLTR2、BTC、STC2、UCN和FCGR3B)作为免疫基因预后模型,这种预后模型可以准确的将患者分为高危和低危人群。总体生存分析表明,高危患者的生存时间比低危患者要短(P<0.0001)。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提示预后模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表明其为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此外,我们发现模型中的5个关键基因与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喉癌的免疫相关基因预后模型,发现8个基因有助于预测喉癌患者的预后,其中5个与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

  • 标签: 喉肿瘤 肿瘤微环境 预后 免疫相关基因 预后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鼠肾移植术中输尿管膀胱置入的改良方法。方法30对BALB/c小鼠同品系间行肾移植术,供肾均为左肾,应用双套管法建立供肾血液循环,由传统的先置入后固定包埋的方法,改良为先固定,再置入,最后包埋的方法,记录手术时间、存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供肾血管分离、灌注、切除时间(25±6)min,热缺血时间(10±6)s,冷缺血时间(25±5)min。受体手术:动静脉分离时间(12±5)min,静脉套置时间(7±1)min,动脉套置时间(7±1)min,输尿管膀胱吻合时间(13±2)min,切除右肾时间(5±1)min,关腹(5±1)min。总手术时间(77±3)min。成功建立26例移植模型,手术成功率86.7%(26/30)。结论改良后的输尿管置入膀胱尿路吻合术更简单快捷,小鼠肾移植术后尿路并发症发生率低,更有利于初学者掌握。

  • 标签: 肾移植 输尿管膀胱吻合术 小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术前预估寰枢椎理论复位距离及复位角度的颅底凹陷寰枢椎复位几何模型,并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5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30例,年龄(48±15)岁(范围:19~69岁)。均以患者颈椎CT正中矢状位截面为蓝本建立寰枢椎复位几何模型,术前根据几何模型测算相关数据,并在术中选择相应高度的融合器置入C1~2小关节间,进行量化复位。收集患者由模型测算的理论复位值、术后实际复位值、术后恢复情况与并发症情况。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理论和实际复位值的差异,以验证此几何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所有患者枢椎理论垂直复位距离为(5.79±2.96)mm(范围:1.52~10.96 mm),实际垂直复位距离为(7.43±2.96)mm(范围:1.40~12.77 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P=0.069);理论复位角度为(10.80±2.24)° (范围:7.09~14.86°),实际复位角度为(10.64±7.00)°(范围:3.50~20.5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P=0.933)。术后6个月随访时,35例患者均获得满意融合,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无内固定系统移位、断裂,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此几何模型可在术前预估枢椎垂直复位距离和复位角度,为术中置入小关节间融合器的高度、悬臂压棒的角度及复位程度提供参考。

  • 标签: 寰枢关节 脱位 颅底凹陷 椎间融合器 几何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大鼠体外循环(CPB)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实验模型评估其诱导心肌胰岛素抵抗(IR)的效果。方法12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不阻断主动脉(n=6),模型组主动脉阻断30 min再灌注15 min(n=6);经尾动脉置入灌注管、右侧颈外静脉插入右心房引流管、开胸阻断升主动脉,建立体外循环(CPB),于开放主动脉后15 min采集血液及心肌组织标本,检测血浆葡萄糖、胰岛素水平并进一步计算葡萄糖摄取率、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的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心肌细胞膜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缺血再灌注后15 min,模型组[静脉葡萄糖浓度(Glu-V)(20.23±0.30) mmol/L;胰岛素浓度(15.89±1.72) mIU/L;IRI(14.29±1.59)]高于对照组[Glu-V(8.31±0.67) mmol/L;胰岛素浓度(6.54±1.77) mIU/L;IRI(2.42±0.73),t=38.945、9.286、16.593,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模型组葡萄糖摄取率为(7.68±2.29)%低于对照组[(45.46±3.67)%,t=21.41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左心室收缩压(LVSP)为(34.8±6.6) mmHg低于对照组LVSP[(60.4±6.9) mmHg,t=-6.58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Western blot所测心肌细胞膜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30±0.08)低于对照组(1.04±0.21,t=7.97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建立操作简便、经济适用、个体差异小且更能模拟临床的CPB缺血再灌注心肌IR大鼠模型

  • 标签: 体外循环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BOPPPS教学模型在眼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眼科接收的护理专业实习生40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包括20名。对照组通过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眼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学习。观察组通过运用BOPPPS教学模型开展眼科护理学教学内容的学习,授课结束后,通过对两组学生教学前后考试成绩及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及对授课模式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学生学习更有效率,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氛围和自我护理实践能力均高于对照组。教学后观察组学生的的理论考试成绩为(95.7±3.49)分,实践操作成绩为(92.7±5.16)分, 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率为95%,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

  • 标签: BOPPPS教学模型 眼科 护理学教学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老年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构建老年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骨髓抑制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镇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的228例老年肺癌化疗患者的相关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发生骨髓抑制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应用二项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收集2020年1—5月的患者数据进行模型的验证。结果228例患者中,75例患者发生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2.8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含铂类化疗方案、合并其他不良反应、化疗前白蛋白降低、化疗前血红蛋白降低是老年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发生骨髓抑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纳入模型中。最终构建的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最大约登指数为0.5,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70.5%。验证数据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0.846,灵敏度为90.4%,特异度为68.2%。结论本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治疗和制订预防骨髓抑制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老年人 肺肿瘤 化疗 骨髓抑制 风险预测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正畸临床中数字化模型与藻酸盐印模在操作过程中的舒适度及椅旁操作时间。方法:选取2019年至2020年在我院正畸一科进行矫正的患者200位,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00人为实验组,初诊接待时为其制取数字化模型,100人为对照组,初诊接待时为其制取藻酸盐印模。将实验组成功制取模型和对照组成功制取印模椅旁所需要的时间,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在椅旁成功制取数字化模型所需要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满意度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制取口内数字化模型所需要的时间较短,患者体验感好,更容易接受,应用效果更为满意。

  • 标签: 口腔正畸 数字化模型制取 藻酸盐印模制取
  • 简介:摘要目的单侧开胸选择性肺静脉部分环缩建立改良肺静脉狭窄幼猪模型,探究肺静脉狭窄后血流动力学、上游肺静脉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及氯沙坦干预效果。方法将19头幼猪按随机数表法分3组,假手术组7只、环缩组6只、氯沙坦组6只。经左侧肋间开胸,以1倍于肺静脉周长的Goretex血管条环缩左上肺静脉及双侧下肺静脉共干,治疗组术后第2天予氯沙坦[1 mg/(kg·d)]。8周后,获取血流动力学数据及组织标本。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马松染色及荧光染色。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结果环缩组血流速度、平均肺动脉压、肺动脉压/主动脉压比值均高于假手术组[(209.33±17.44) cm/s比(54.13±13.22) cm/s、(29.0±4.7) mmHg比(14.0±1.3) mmHg、0.43±0.09比0.21±0.04,t=10.030、8.143、5.859,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氯沙坦组三者均高于假手术组[(163.00±14.70) cm/s比(54.13±13.22) cm/s、(20.1±6.2) mmHg比(14.0±1.3) mmHg、0.30±0.07比0.21±0.04,t=7.789、2.556、2.90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氯沙坦组三者均低于环缩组[(163.00±14.70) cm/s比(209.33±17.44) cm/s、(20.1±6.2) mmHg比(29.0±4.7) mmHg、0.30±0.07比0.48±0.09,t=2.873、2.802、2.739,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环缩后肺静脉上游组织内膜增生、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低于假手术组,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氯沙坦治疗后内膜增生程度及标志物表达改善,但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改良幼猪肺静脉狭窄模型可作为研究肺静脉狭窄相关分子机制的模型,氯沙坦能改善肺静脉狭窄病理变化,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肺静脉狭窄 模型,动物 肺静脉 氯沙坦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检验,分析影响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强弱大小。方法基于文献选择20个影响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因素的指标,于2019年7月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临床护理教师253名进行方便抽样调查,通过因子分析,将20个指标归类为6个维度,即教学环境、教学态度、教师素质、教师行为、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结果构建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该模型的拟合度指标均达到标准值,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结论借助该模型护理管理者能找出影响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影响强度大小,有利于提出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改进策略,有助于改善临床护理教学效果,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同时为类似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研究作参考。

  • 标签: 结构方程模型 临床 护理教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采血室护理人员配置应用排队论模型的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回顾本院2021年7月至2021年10月期间采血的214例采血患者一般资料,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采用不同配置方式,对比配置后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 研究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排队论模型可以提高采血室护理人员配置的科学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人员自身工作成就感,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排队论模型 采血室 护理人员 护理满意度 动态配置
  • 简介:摘要:目的:损伤血瘀证是外伤导致的骨骼肌血瘀证,本研究试图从病理角度研究观察损伤及康复过程中骨骼肌变化的整体规律。方法:观察损伤血瘀证(急性闭合型损伤)的病理切片,对比损伤后不同时间光镜下组织变化特征,从而推演损伤变化规律。结果:损伤后立即发生病理性改变,3天达到炎性峰值出现破坏加重,7天后组织逐步修复。结论:大鼠损伤血瘀证(急性闭合型损伤)损伤后炎性再损伤现象,炎性反应是组织变性的关键。

  • 标签: 损伤血瘀证 病理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慢性病管理也逐渐受到国家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依托于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化、个性化的慢性病健康教育知识服务体系,让慢性病患者可以高效便捷的获取相关慢性病专业知识,从而帮助他们实现有效自我管理。借助现代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背景,构建慢性病健康教育知识服务体系模型,不管是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提高社会幸福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病 健康教育 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