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近五年来眼球穿通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和视力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5年5月因眼球穿通伤在徐州市眼科医院住院的13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了人口数据,性别,致伤原因,住院时间,眼部受伤情况,手术处理,初诊和最终随访视力。评价眼外伤评分系统(OTS)对最终视力预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在130例患者中,74%为男性。大多数患者来自农村地区(76%)。大部分(62.3%)的外伤是金属物件刺伤所致,11.5%患者为木制品刺伤所致,其它占26.2%。89例眼(68.5%)出院视力较入院时提高。与预后视力较差相关的因素包括入院视力较差(P=0.000),OTS评分(p=0.021),伤口位置(P=0.000)等。结论该研究显示和眼球穿通伤预后视力相关的重要因素包括首诊视力,OTS评分,伤口位置等。OTS系统是一种有效的评估眼球穿通伤患者视力预后的工具。

  • 标签: 眼球穿通伤 初诊视力 OTS 伤口位置
  • 简介:摘要代谢因素与慢性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细胞癌有一定关联,糖化白蛋白(GA)作为不受血红蛋白代谢影响,而受到白蛋白代谢相关性疾病的影响的血糖控制指标,用来探讨其与HBV相关肝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和HBV携带者相比,血清GA水平在HCC组中显著升高;GA水平与肝功能指标AST、ALP等存在显著相关性;GA高水平可增加HBV感染人群患HCC的风险。

  • 标签: 糖化白蛋白,原发性肝细胞癌,相关性
  • 简介:摘要 ERRα是关键的能量代谢调控因子,与癌症预后相关。同时,作为分子生物钟及其输出途径的转录调节剂,它又与核心时钟蛋白具有广泛的转录串联。鉴于生物钟对 ERRα基因的表达调控及 ERRα在癌症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生物钟可能通过改变孤儿核受体 ERRα的基因表达模式,导致代谢紊乱,炎症反应等一系列反应,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发展。进一步研究 ERRα、癌症发生发展和核心时钟基因的功能关系,必将揭示代谢时钟的紊乱对肿瘤生物学过程中与时序相关的关键分子机制和生理表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酒依赖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认知功能进行测定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酒依赖与电位变化、认知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经过对酒依赖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筛选后,确定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前来本院接受诊断的50例酒依赖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另选50例不存在酒依赖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象。为两组别同时提供威斯康星卡分类测验(WCST)、事件相关电位P300(ERP-P300),以此测定各组别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结果:两组别事件相关点电位、认知功能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研究组认知功能障碍更显著、事件相关电位变化低于对照组。结论:酒依赖患者伴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ERP-P300波动幅度明显。

  • 标签: 酒依赖 事件相关电位 认知功能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HCAP)复数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HCAP患者,符合纳入标准1 012例,按照是否分离出复数感染菌分为单一细菌感染HCAP组与复数菌感染HCAP组,比较两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对复数菌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复数菌感染HCAP组122例,检出病原菌286株,单数菌感染HCAP组890例,检出病原菌890株;两组病原菌分布比较结果显示,与单数菌感染组比较,复数菌感染组在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屎肠球菌较高,而表皮葡萄球菌占比相对较低(χ2=11.086、8.460、4.056,P=0.001、0.004、0.044);复数菌感染组在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感染比例较单数菌感染组高,而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占比相对较低(χ2=7.495、4.918、9.011、4.604,P=0.006、0.027、0.003、0.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0 d内联用抗菌药物(≥3种)、慢性基础疾病(≥2种)、肺炎严重指数(PSI)分级(高)、90 d内住院天数(≥15 d)、90 d内入住ICU史、年龄(≥70岁)为老年人HCAP复数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89、1.840、1.289、1.877、2.089、1.981,P=0.001、0.003、0.001、0.002、0.001、0.002)。结论老年人HCAP复数菌感染与多因素有关,应重点关注病情重、基础疾病多与高龄患者,缩短不必要的住院时间,减少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是减少老年人HCAP复数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肺炎 呼吸道感染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是一种具有碱性螺旋-环-螺旋亮氨酸拉链结构的转录因子,它在神经嵴源性黑素细胞的生存、增殖和分化以及黑色素的合成、转运和分布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ITF基因突变会影响黑素细胞的功能,从而导致与黑色素相关的疾病。了解MITF对黑素细胞的作用机制可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些线索。本文就MITF基因的表达调控、对黑素细胞的调控作用以及其导致Waardenburg综合征的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Waardenburg综合征 黑素细胞 转录因子
  • 简介:摘要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一种涉及眼眶周围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通常作为Graves病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现,TSHR是TAO自身免疫主要抗原,TSAb是主要刺激眼眶组织并导致疾病发生的抗体。在过去的20年中,报道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可能也参与了TAO的发病机制。重要的是,似乎通过抑制IGF-ⅠR的活性可以减弱从任一受体启动的信号传导。这些发现为在活动性TAO中靶向IGF-ⅠR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甲状腺相关眼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 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分析其余相关治疗的关系,为日后的糖尿病患者诊断提供有利的依据。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从社区中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分为三组,分别为血糖控制理想、一般以及不良三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自制的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评估,分析患者的具体治疗行为和糖化血红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调查观察发现定期对患者而进行糖化血红蛋白、良好的服药规律以及适量的运动对糖尿病患者具有非常良好的控制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随访效率与血糖频率的检测并无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进行定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以及适量的运动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变化,同时良好的用药服从性对血糖控制同样具有非常高的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控制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 AD )病理改变与相关蛋白凋亡的相关性。 方法: 以 16 只健康雄性清洁级 P8 品系快速老化小鼠( SAMP8 )作为研究样本,将样本随机分为I 、II 2 组各 8 只。对两组均进行水迷宫实验, 初次水迷宫实验之后对 I 组小鼠腹腔注射 0batoclax ,对II 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重复初次实验方法并记录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二次水迷宫实验后对小鼠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记录两组积分光密度( IOD )值和阳性细胞计数。 结果:第二次水迷宫实验中 I 组潜伏期明显长于II 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少于II 组,I 组 B 淋巴细胞瘤 / 白血病 -2 ( Bcl-2 )蛋白的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多于II 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 < 0.01 );两组异常磷酸化 tau ( p-tau )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 -3 ( Caspase-3 )的阳性细胞计数和 IOD 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Bcl-2 蛋白是认知变化过程的关键成分,而 p-tau 、 Caspase-3 可能并非记忆力减退的作用途径。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病理改变 相关蛋白凋亡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腹膜透析(腹透)患者胃肠道症状和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探讨其与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相关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透中心随访的腹透患者为研究对象,追踪随访至患者退出腹透或研究终止日期2019年12月31日。收集患者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疾病及腹膜炎发生情况,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评估患者胃肠道症状严重程度,比较胃肠道疾病组与无胃肠道疾病组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筛选腹透患者发生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471例腹透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387例(82.2%)患者出现至少1种胃肠道症状,142例(30.2%)患者患有胃肠道疾病。患者总体腹膜炎发生率为0.094次/患者年,革兰阳性菌腹膜炎发生率为0.034次/患者年,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率为0.027次/患者年。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肠道疾病是总体腹膜炎及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别OR=1.852,95%CI 1.252~6.369,P=0.002;OR=3.324,95%CI 1.616~6.836,P=0.001);腹泻症状得分较高是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2.832,95%CI 1.616~4.963,P<0.001)。结论腹透患者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胃肠道疾病是总体腹膜炎及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腹泻症状是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胃肠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高危风险因素并总结相应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53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6例实施常规护理、B组27例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并总结相关高危因素。结果B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气道损伤、不合理用药及呼吸治疗相关器械污染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对重型脑外伤患者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型脑外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的肝脏疾病以及其不同阶段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进行动态检测,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鉴别肝病患者,对肝病进行有效的早期干预,防止肝病向肝硬化乃至肝癌发展。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肝病门诊及肝病科住院部HBSAg阳性标本(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共6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保健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各项身体指标均正常的受检者6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实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项目的检测。结果观察组血清中hs-CRP含量(16.17±4.73)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5±0.5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13,P<0.001)。肝癌患者血清中hs-CRP含量明显高于肝硬化、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P<0.001),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s-CRP含量高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P<0.00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的肝脏疾病患者hs-CRP表达异常,不同的肝脏疾病患者hs-CRP表达不同,能够较为理想地反映肝病的良恶与病变程度,具有及时、准确地诊断鉴别肝病患者、观察临床疗效与判断预后的重要价值。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 肝病 免疫荧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的指导临床对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随机原则的相关要求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中选取174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入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差异进行比较,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和患儿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住院时间、是否接受侵入性操作、应用微生态制剂、血细胞分析中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是否应用激素等因素有关联;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儿年龄小以及接受侵入性操作独立危险因素,而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效果受多因素影响,其中患儿年龄小以及接受侵入性操作属于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微生态制剂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 抗生素 腹泻 影响因素 相关性
  • 简介:为了了解韶关地区汉族、瑶族人群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频率和抗体效价的关系,采用血型血清学技术抗体筛选,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直抗)、游离抗体测定、放散试验对新生儿溶血病进行产前检测和产后诊断.结果表明:1471对汉族孕妇有免疫抗体者673例(45.8%),65对瑶族孕妇有免疫抗体者28例(43.1%),两组结果无显著差异(x2=0.16,P>0.05);288例汉族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中有31人患新生儿溶血病,25例瑶族孕妇所分勉的新生儿中有3人患新生儿溶血病.但两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x2<3.84,P>0.05).结论:韶关地区汉族与瑶族人群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无本质上的差别,检测孕妇血型免疫性抗体及其效价对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放散试验对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极其重要.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ABO 抗体效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相关危险因素在中老年人群不同抑郁积分患者中的聚集及分布状况,为老年抑郁症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新疆某地区中老年人根据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测定抑郁程度,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分别检测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并调查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疾病史以及吸烟、饮酒不良生活习惯。结果两组收缩压、三酰甘油抑郁组低于非抑郁组,收缩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舒张压、总胆固醇、血糖抑郁组较非抑郁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组各类相关疾病患病率及不良生活习惯具有均高于非抑郁组。且具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具有的相关危险因素越多,发生抑郁症的危险性越高。早期干预将有助于延缓和减少抑郁的发生发展。

  • 标签: 抑郁 高血压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TVDC的相关参数在HCC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收集34例实施TACE的HCC病例进入本次研究,其中男28例,女6例,平均年龄56岁(28岁-76岁),根据肝固有动脉插管造影DSA肿瘤血管染色情况选定ROI并分组癌灶组、癌旁肝组及背景肝组;采用DSAanalysis1.0软件生成各ROI的TVDC,获得△PV、TP、TD、KmaxU、KmaxD等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癌灶组、癌旁肝组、背景肝组三者之间,TD、KmaxD两两对比均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对于TD,癌灶组>癌旁肝组>背景肝组;对于KmaxD,背景肝组>癌旁肝组>癌灶组。而其他参数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TVDC相关参数可以反映HCC血流动力学变化,其中TD、KmaxD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癌灶、癌旁肝组及背景肝组的血流动力学差异。

  • 标签: 时间-视频密度曲线 肝细胞癌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和内皮功能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国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方案,对四川省8个社区≥40岁且居住时间大于6个月的居民进行筛查。采用颈动脉超声对筛查出的2 377名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颈动脉斑块有无、斑块类型进行评估,同时对炎症和内皮功能相关的10个基因19个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通过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分析这19个基因位点间的交互作用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结果在2 377名脑卒中高危人群中,852名(35.8%)发现有颈动脉斑块,其中454名(53.3%)为稳定斑块,398名(46.7%)为易损性斑块。单因素分析发现,PPARArs4253655(OR=1.01,95%CI 1.03~1.82),HABP2rs7923349(OR=1.18,95%CI 1.06~3.11)和IL1Ars1609682(OR=1.09,95%CI 1.03~2.87)与颈动脉斑块相关(均P<0.05);NOS2Ars2297518(OR=1.05,95%CI 1.02~2.64)和PPARArs4253655(OR=1.00,95%CI 1.01~1.74)与易损斑块相关。GMDR分析发现,HABP2rs7923349、ITGA2rs1991013、IL1Ars1609682和NOS2Ars8081248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调整协变量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型后发现,这4个基因位点高风险交互基因型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发生独立相关(OR=2.81,95%CI 1.32~7.49,P=0.005)。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高。炎症和内皮功能相关基因位点HABP2rs7923349、ITGA2rs1991013、IL1Ars1609682和NOS2Ars8081248多态性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发展相关

  • 标签: 卒中 高危 炎症 颈动脉斑块 易损斑块 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