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妇科在对感染性疾病进行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处方情况。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展开研究,所选择对象为350例,属于在本院妇科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进行治疗的患者。该部分患者在院内治疗的过程中,共计开出处方1200张,系统性分析每张处方的用药情况。结果 结合对所纳入样本病例的处方开具情况分析可知,共计存在有差错处方32张,整体回顾可知导致处方开具差错的因素存在于多个层面,包括医护人员安全意识欠佳、配伍差错、用药剂量不合理以及用药时间不科学等。结论 妇科在对感染性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处方用药存在有一定的不合理之处,在后续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加以重视。

  • 标签: 妇科 感染性疾病 临床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青少年Chiari畸形Ⅰ型(Chiari malformation type I,CMI)患儿与健康青少年脊髓形态的差异,探讨脊髓空洞对CMI患儿脊髓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9年3月期间诊断为CMI的292例患儿病历资料,其中不伴脊髓空洞的15例CMI患儿纳入CM组;余下277例中274例患儿脊髓空洞上缘低于C3-4椎间盘平面,按照最佳匹配原则选择年龄与CM组最为相近(±18个月)伴脊髓空洞的CMI患儿,按照1∶2比例将30例患儿纳入CMS组;再以同样方式选取30名健康青少年志愿者纳入对照组。在MRI测量所有纳入对象C2水平脊髓前后径、C2水平椎管前后径、中脑-桥脑交界处前后径、小脑扁桃体顶端至枕骨大孔的距离和脊髓空洞的最大直径。所有影像学参数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测量2次后取首次测量结果平均值纳入统计,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信度。三组间影像学参数及年龄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三组间性别分布比较采用χ2检验,CM组及CMS组中影像学参数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ICC为0.91~0.95,表明测量可靠性"极好"。三组纳入对象的年龄及性别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M组和CMS组患儿C2水平脊髓前后径相似(P=0.254),且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01)。CMS组患儿的C2水平椎管前后径明显大于CM组(P=0.003)和健康对照组(P<0.001),而CM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6)。CMS组患儿中脑-脑桥交界处前后径明显低于CM组(P<0.001)和健康对照组(P<0.001)。CM组与CMS组小脑扁桃体顶端至枕骨大孔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8)。CMS组C2水平脊髓前后径与C2水平椎管前后径呈明显正相关(r=0.906,P<0.001),而小脑扁桃体顶端至枕骨大孔的距离、空洞最大处前后径、空洞最大处脊髓前后径、空洞最大处椎管前后径或中脑-脑桥交界处前后径与C2水平椎管前后径无相关性。CMS组中脑-脑桥交界处前后径与其他影像学参数无相关性(均P>0.05)。CM组C2水平脊髓前后径与中脑-脑桥交界处前后径呈显著正相关(r=0.703,P=0.005)。健康对照组C2水平脊髓前后径与C2水平椎管前后径、中脑-脑桥交界处前后径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与健康青少年相比,CMI患儿颈髓、中脑-脑桥连接处及C2水平脊髓有明显萎缩性改变;伴脊髓空洞的CMI患儿存在更加明显的中脑-桥脑连接处萎缩性改变和椎管扩张。

  • 标签: Arnold-Chiari畸形 中脑 脊髓 萎缩 脊髓空洞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矛盾与青少年自杀行为间的关系。方法在山东省3个县(市)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共选取8所中学作为调查学校,选取7、8和10年级的学生进行基线和随访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自杀行为、家庭矛盾和抑郁等信息,研究共纳入7 072名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庭矛盾和自杀行为的关系。结果7 072名研究对象的基线年龄为(14.58±1.45)岁,有任何自杀行为的有750人(10.6%),其中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人数(报告率)分别为707人(10.0%)、258人(3.6%)和190人(2.7%)。有自杀行为者的家庭矛盾得分高于没有自杀行为者。调整其他因素后,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家庭矛盾与自杀行为(OR=1.05,95%CI:1.01~1.10)、自杀意念(OR=1.05,95%CI:1.00~1.09)、自杀计划(OR=1.08,95%CI:1.01~1.16)和自杀未遂(OR=1.10,95%CI:1.02~1.19)的风险增加有关。进一步对性别进行分层后,分析结果显示,女生的家庭矛盾和自杀行为无统计学关联;男生的家庭矛盾和自杀行为有统计学关联,尤其是自杀意念和自杀计划,且男生家庭矛盾对于自杀计划的预测作用大于自杀意念。敏感性分析显示该结果对于男生稳定。结论家庭矛盾可能会增加青少年自杀行为的风险,尤其是男生。和谐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氛围对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自杀行为 家庭矛盾 青少年 队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少年学生的核与辐射科普需求,为做好精准科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于2020年12月在京津冀地区抽取了1所小学、5所中学和2所大学,并通过教师发放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在朋友圈等发放问卷扩大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共计1 345名。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对核与辐射科普了解及关注情况以及对核与辐射科普需求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1 120份。学生群体中,52.4%对辐射认知主要停留在概念层面;52.2%偶尔关注核与辐射科普;关注目的为生活参考和兴趣爱好的占比分别为65.3%和41.3%;希望获取的科普知识方面,辐射防护和来源及影响的关注度较高,分别为72.6%和68.3%;图解及短视频是学生群体比较喜爱的科普形式,分别为45.7%和44.3%。不同性别学生对辐射认知、科普关注程度、关注目的及辐射防护的科普内容需求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17、26.859、56.237、17.305,P<0.05)。结论核与辐射科普应遵循需求规律,精准定位青少年学生的需求特点,并结合不同性别公众特点,以生活性、趣味性为切入点,重点选取防护及救治类和损伤效应及危害类知识,以提高公众关注程度,提升全民核科学素养,营造良好核安全文化氛围。

  • 标签: 核与辐射 青少年学生 科普需求 性别差异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青少年在螺旋CT检查下的放射防护的作用与如何减少青少年个人辐射。进行对比实验,在征得同意后设立两个组,每组随机50名患者,使用热释光剂量仪器在非检查区域与敏感器官区域进行检测。一组实行常规防护,一组给予最佳优化防护。结果常规防护区域接受剂量差别几乎为0,而优化防护区域接受剂量明显低于非优化防护区域接受剂量(p

  • 标签: 青少年 CT检查 防护 敏感器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周末睡眠社会时差等睡眠问题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改善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4-5月采用立意抽样按照街道—学校类型—学校3个阶段在深圳市宝安区辖区内6个街道选取14所学校,对30 188名1~12年级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心理行为问题评定采用父母版与学生版困难与长处问卷进行,夜间睡眠时间、周末上床和起床推迟时间、午睡情况等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成长轨迹及健康指数调查问卷》。调整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学习成绩、学习负担和噪声等混杂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问题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关联强度(OR值)及其95%CI。结果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睡眠不足分别占90.4%、90.1%、98.2%和98.4%,有19.9%的学生不午睡,19.6%的学生周末推迟起床时间≥2 h,35.1%的学生晚上不固定时间睡觉,15.5%的学生每天不固定时间起床。与夜间睡眠时长8~9 h相比,小学低年级学生夜间睡眠时长≤7 h、7~8 h增加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睡眠时间>9 h与心理行为问题呈负向关联;小学高年级学生夜间睡眠时长≤7 h增加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初、高中生夜间睡眠≤6 h者心理行为问题增加,OR值(95%CI)分别为2.53(1.85~3.47)、2.41(1.11~5.25),而夜间睡眠>9 h者心理行为问题也增加,OR值(95%CI)分别为2.37(1.40~4.01)、5.38(1.79~16.1)。与午睡时间0.5~1 h相比,不午睡及午睡时间<0.5 h都是中小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午睡时间1~2 h还是高中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早上不固定时间起床、晚上不固定时间睡觉、周末推迟起床≥2 h是中小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周末夜间推迟入睡≥2 h,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OR值(95%CI)分别为2.07(1.45~2.97)、1.57(1.09~2.26)、2.66(2.06~3.44)、2.48(1.96~3.15)。结论儿童青少年夜间睡眠不足、不午睡以及睡觉与起床时间不固定与心理行为问题呈正向关联,但夜间睡眠长也是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同时,睡眠的社会时差增加了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小学低年级学生周末入睡推迟0.5 h即与不良心理行为增加有关联。

  • 标签: 睡眠 心理行为问题 儿童 青少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分组对比方法分析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采用综合性护理预防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妇科收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方法为主,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对两组护理后术后患者排尿情况和尿路感染以及尿潴留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一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和自主排尿恢复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妇科手术 综合性护理 尿潴留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中采取多维度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68例,均选自于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手术治疗患者,其就诊时间段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将上述研究对象1/2纳入到对照组(34例),接受常规护理,余下 1/2研究对象则纳入到实验组(34例),施行多维度护理模式护理。对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应对方式方面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方面上,实验组数据表明比对照组较低(P

  • 标签: 云南省肿瘤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性护理预防妇科手术患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期间入院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中,选择9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数字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护理组两个组别,每组各46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护理组患者则采取综合性护理方式进行干预。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排尿情况要优于参照组,其差异为(P<0.05);护理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以及尿潴留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两组差异为(P<0.05);护理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为(P<0.05)。结论:对妇科手术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预防术后尿潴留的效果较好,能够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并且患者对综合性护理的满意度较高,可在临床中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尿潴留 妇科手术 综合性护理 预防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妇科术后患者应用头孢呋辛序贯疗法预防感染的实际效果。方法:于2020年06月--2021年06月,以本院妇科纳入的10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课题对象,尝试将其分组干预对比,分别设为常规组、研究组,各50例。其中常规组单纯静脉输注头孢呋辛,而研究组给予头孢呋辛序贯疗法。结果:研究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与常规组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高热、感染、恶心等不良反应与常规组无差异(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常规组(p

  • 标签: 妇科 手术治疗 头孢呋辛 序贯疗法 感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少年定期口腔护理对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口腔内部健康情况及并发症的情况。方法:80例青少年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口腔清洁,观察组行定期口腔护理,分析并发症发生率、菌斑清除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牙龈增生、牙龈炎、牙表面脱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正畸菌斑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定期口腔护理 青少年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 口腔内部环境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健康管理中心信息化建设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就诊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式进行管理,实验组通过妇科恶性肿瘤健康管理中心实行健康管理,对两组患者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数据对比显示(P﹤0.05),说明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实行健康管理中心信息化建设管理方式,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备推广和使用价值。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健康管理中心 信息化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基层妇科治疗慢性盆腔炎中采取妇科治疗及保健教育的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共在基层妇科中选取132名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前者沿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手段,后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保健教育,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炎治疗过程中采取妇科治疗联合保健教育的方式可有效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妇科治疗 保健较优 基层妇科 慢性盆腔炎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逐渐重视,健康体检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及预防保健的主要手段。然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同时,人们饮食结构和运动方式等也发生极大变化,从而致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发生率不断升高,当人们体检过程中发现这些异常指标后,多数人因意识不强而未重视,随着疾病的发展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最终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其生活、家庭等带来极大压力和负担。所以体检后健康管理十分关键,尤其是采取合理的健康管理措施,可有助于体检过程中异常者预后的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通过对医院体检中心体检过程中存在异常的人群实施健康管理措施,以探讨其应用效果

  • 标签: 健康管理 体检中心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在癌症患者健康教育中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7月到2020年5月,以癌症患者为对象,病例数80例,随机划分甲组(常规护理)和乙组(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各组40例患者。结果:甲组患者生存质量比乙组低,甲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比乙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症患者护理期间,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效果理想,可以提高生存质量,疏导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癌症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结核艾滋病及乙肝传染病中预防控制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期间收治的结核艾滋病及乙肝传染病患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40)给予常规宣教,观察组(n=40)给予全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对疾病健康常识知晓情况,并以12个月为随访期间,比较两组复发(再入院)率。结果:干预前,两组疾病健康常识知晓率比较,P>0.05。干预后,观察组疾病健康常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给予结核艾滋病及乙肝传染病患者宣教时,实施全程加快教育既能够提高患者疾病健康常识,也能够降低复发率或再入院率,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传染病 健康宣教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梁切除联合Schlemm管外壁切除术治疗晚期青少年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院眼三科晚期青少年型青光眼40例(66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成两组:A组,19例(33眼),接受小梁切除联合Schlemm管外壁切除术;B组,21例(33眼),接受小梁切除手术。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视野及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结果术后12个月,两组视力、平均视野缺损值(MD)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眼压均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1周、1、3、6及12个月眼压A组低于B组(P<0.05)。两组术中及术后均无脉络膜上腔出血、低眼压性黄斑水肿或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梁切除联合Schlemm管外壁切除术是治疗晚期青少年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青光眼,青少年型,晚期 小梁切除术 切除术,外壁,Schlemm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循证策略叠加干预法对ICU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效果。方法烟台市烟台山医院于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针对多重耐药菌预防实施了循证策略叠加干预法,实施前(2018年1~8月)和实施后收住者均为60例,对实施前后的各项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护理工作者医院感染知识知晓度评分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后多重耐药菌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策略叠加干预法对ICU多重耐药菌进行预防,可显著提升ICU护理工作者医院感染知识知晓度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率,降低多重耐药菌发生率。

  • 标签: 循证护理 叠加干预 ICU 多重耐药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对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效果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100位护士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护士应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护士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健康教育后,其健康调查表平均评分为9.2±2.1分,观察组护士进行健康信念模式的护士健康教育后,其健康调查表平均评分为6.1±1.4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 标签: 健康新年模式 护士健康教育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