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膈裂孔结构的评估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经阴道分娩产后复查的32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另抽取同期就诊的无生育或流产史的80例女性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产妇产后盆底结构异常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静息状态、缩肛状态、Valsalva动作下的盆底参数,包括盆膈裂孔面积(HA)、盆膈裂孔左右径(LR)及盆膈裂孔前后径(AP);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缩肛状态下盆底参数的变化率,包括盆膈裂孔面积变化率(As)、盆膈裂孔左右径变化率(Rs)和盆膈裂孔前后径变化率(Ps)。结果观察组产后6~8周盆底外部结构异常发生率为91.25%(292/320),盆底内部结构异常发生率为47.19%(151/320)。观察组静息状态、缩肛状态、Valsalva动作下HA、LR、AP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缩肛状态下As、Rs、Ps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可评价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膈裂孔结构变化及肛提肌收缩功能变化,对产后盆底疾病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会阴 盆底三维超声 阴道分娩 产妇 盆膈裂孔结构 评估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骶裂孔硬膜外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注射用胶原酶,经骶裂孔硬膜外前间隙置管注射至突出的髓核旁,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40例患者优23例(57.5%),良10例(25%),有效4例(10%),无效3例(7.5%)。结论该治疗方法安全可靠、损伤小、操作简单、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掌握正确的方法,不失为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 骶裂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对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手术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比较两组的手术效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入手术室至手术开始时间(15.45±1.96)min、切皮至缝合时间(36.66±2.41)min、贴敷料膜至出手术室时间(7.47±0.45)min,分别短于对照组的(23.19±1.40)min、(50.93±3.70)min、(16.34±1.36)min,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18.75%,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中,采用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手术效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5G+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空气填充及手术后俯卧位1 d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非同期对照研究。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接受25G+ 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空气填充且手术后保持俯卧位1 d的IMH患者作为空气组;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接受25G+ PPV联合内界膜剥除、25%SF6填充以及手术后保持俯卧位3 d的患者作为SF6组。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logMAR BCVA、黄斑厚度、眼压、裂孔直径、眼轴长度以及IOL眼数和裂孔分期情况等基线资料。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后7 d及1、3、6个月复查,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裂孔闭合率、视力恢复以及手术中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空气组、SF6组分别纳入39例39只眼、30例患者30只眼。两组患者年龄(t=-1.63 )、性别分布(χ2=0.03)、logMAR BCVA (t=0.39 )、黄斑厚度(t=-0.93 )、眼压(t=-0.31 )、裂孔直径(t=-0.70 )、眼轴长度(t=-0.56)、IOL眼数(χ2=0.13)以及裂孔分期分布(Z=-0.4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空气组39只眼中,裂孔闭合35只眼,裂孔闭合率为89.7%。SF6组30只眼中,裂孔闭合27只眼,裂孔闭合率为90.0%。两组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0 )。空气组39只眼中,视力提高、稳定、下降分别为23、10、6只眼;SF6组30只眼中,视力提高、稳定、下降分别为18、6、6只眼。空气组视力改善的比例略低于SF6组,但两组视力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8 ,P=0.93 )。空气组、SF6组气体平均吸收时间分别为(8.54±1.74)、 (31.10±3.20)d,空气组气体吸收速度较SF6组更快。两组患者手术中均未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手术后均未发生眼内炎或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空气组、SF6组分别有2、3例患者于手术后第1天出现眼压升高,经降眼压滴眼液点眼后眼压恢复正常。结论25G+ PPV联合空气填充及手术后俯卧位1 d治疗IMH与常规术式获得的裂孔闭合率和视力改善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空气 俯卧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三维超声对产后盆底康复前、后盆膈裂孔的变化及诊断意义,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共78例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三维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检查结果,并对比分析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产妇治疗前后的盆膈裂孔三维超声检查结果。结果剖宫产患者与阴道分娩患者在康复治疗前盆膈裂孔的超声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阴道分娩组经过治疗后,其运动状态下盆膈裂孔超声检查结果有一定恢复,P<0.05,但是剖宫产患者治疗前后三维超声检查结果无明显变化。结论三维超声评估产后盆底康复患者治疗前后盆膈裂孔经阴道分娩的价值较高,有助于分析患者的康复效果,而剖腹产患者盆底康复治疗前后盆膈裂孔变化不大,效果不佳。

  • 标签: 盆底康复 三维超声 盆膈裂孔 超声
  • 简介: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黄斑裂孔治疗中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翻转术、传统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开展研究年限范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择取样本为本院收治50例黄斑裂孔患者,依据手术方案差异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样本量均为25例。对照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传统内界膜剥离术,研究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翻转术,对比分析两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术前,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玻璃体切割;内界膜翻转术;内界膜剥离术;黄斑裂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Nissen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9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施行食管裂孔疝腹腔镜下Nissen手术护理的患儿42例,分别为ERAS护理组(14例)和传统护理组(28例)。比较2组患儿胃肠功能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发生情况等多因素。结果ERAS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9.1±1.8)h,明显短于传统组(12.4±2.1)h(t=-3.89,P=0.000);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15.4±2.7)h,明显短于传统组(20.7±4.1)h(t=-3.96,P=0.000),胃管拔除时间(16.5±2.7)h,传统组(20.6±3.4)h,(t=-4.925,P=0.000)。术后进食时间(17.5±2.0)h,传统组(36.7±2.5)h,(t=-7.672,P=0.000);术后住院时间(7.8±1.5)d。传统组(8.7±2.1)d,无统计学差异(t=-1.356,P=0.225);术后疼痛发生情况(χ2=15.468,P=0.004)ERAS组较传统护理组疼痛明显减轻。结论ERAS理念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Nissen术中应用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良好。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疝,食道裂孔 围手术期护理 Nissen术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儿科门诊检中行循证护理理念下检流程持续改进的效果探究。方法:本次选取主要为儿科门诊检工作,试验起始于2022年1月内,终止于2022年12月内,于2022年1月-6月行常规管理(作为对照组),于2022年7月-12月期间行循证护理理念的检流程持续改进(作为观察组)。比对管理结果。结果:两组相比,候诊时长更短、问诊时长更短、检分诊时长更短(P<0.05);观察组分诊准确率更高、退号率更低、漏诊率更低、误诊率更低(P<0.05)。结论:于儿科门诊检中行循证护理理念下检流程持续改进,可缩短候诊、闻诊、检分诊等时间,有利于提高检效率,减少退号率、漏诊及误诊率,确保分诊准确性。

  • 标签: 儿科门诊预检 循证护理理念 预检流程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胶体充联合甲氧明注预防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临床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抗反流黏膜切除术治疗不伴有食管裂孔疝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苏北人民医院胃肠中心收治的不伴有食管裂孔疝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16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2例,比较手术前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胃镜检查、24 h食管pH监测结果、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等临床指标。结果2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抗反流黏膜切除术。19例患者术后3个月停用质子泵抑制剂,9例减少了质子泵抑制剂量。术后6个月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评分、胃食管阀瓣分级评分、DeMesster评分、酸暴露时间均明显低于术前[(6.5±2.5)分比(13.4±3.1)分,1(1~2)分比3(1~3)分,14.8(8.2~30)分比34.6(16.2~60.7)分,4.4%(1.3%~7.9%)比8.7%(6.2%~13.9%),均P<0.01]。术后LES压力明显高于术前[(15.5±5.5)mmHg比(9.0±3.2)mmHg,t=0.159,P<0.01]。EMR、ESD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SD手术时间明显长于EMR[(66.9±4.5)min比(29.1±2.0)min,t=13.911,P<0.001],EMR手术住院费用明显低于ESD[(0.90±0.16)万元比(1.99±0.16)万元,t=58.411,P<0.001]。两种手术方式均无出血、穿孔及术后狭窄等并发症。结论抗反流黏膜切除术治疗不伴有食管裂孔疝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是安全、有效的,采用EMR手术方式更简便易行。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扩大内界膜剥除范围联合黄斑孔缘笛针按摩治疗初次手术失败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3年8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经初次手术失败并接受再次手术治疗的18例IMH患者1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6.2±6.4)岁。所有患眼采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视力表行BCVA检查,并采用OCT测量黄斑裂孔孔径。初次手术时,患眼平均BCVA为(32.6±13.1)个字母,平均孔径为(621.0±161.8)μm;再次手术时,患眼平均BCVA为(34.4±12.3)个字母,平均孔径为(499.0±148.6)μm。初次及再次手术平均间隔(3.4±1.3)周。再次手术术式为扩大内界膜剥除范围联合黄斑孔缘按摩。ILM剥除范围扩大至直径为4 DD至上下血管弓。黄斑孔缘按摩采用软硅胶头笛针利用负压吸引或轻触孔缘向心方向活动。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9.3±5.2)个月。对比观察再次手术前后患眼BCVA变化;同时,根据手术后OCT图像判断黄斑裂孔是否闭合。以手术后首次获得清晰的黄斑裂孔闭合的OCT图像时间作为裂孔闭合时间。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8只眼中,再次手术后裂孔闭合17只眼,裂孔闭合率为94.4%,裂孔平均闭合时间为(2.1±1.0)周;再次手术失败1只眼,接受第3次手术后裂孔闭合。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BCVA为(51.5±13.0)个字母,较初次手术时平均提高18.9个字母(>3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2,P<0.001 )。末次随访时患眼BCVA较初次手术前提高大于3行者11只眼(61.1%),提高>1行者15只眼(83.3% ),无变化或下降者3只眼(16.7% )。与再次手术前BCVA比较,末次随访时患眼BCVA平均提高(17.1±9.5 )个字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5,P<0.001 )。结论扩大内界膜剥除范围联合黄斑孔缘笛针按摩治疗初次手术失败的ILM患眼,可提高黄斑裂孔闭合率,改善患眼视力。

  • 标签: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 简介:摘要肥胖是胃食管反流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通常与食管裂孔疝的存在有关。同样食管裂孔疝也是胃食管反流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40%左右的肥胖患者中普遍存在。尽管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在减肥手术中越来越受欢迎,并且安全、有效,但可能会并发胃食管反流病症状以及需要进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此外,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联合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对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的影响存在争议以及疗效尚不清楚。因此,现主要综述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联合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对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以及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肥胖 食管裂孔疝 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界膜(ILM)剥除和ILM覆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2年10月至2019年1月于重庆爱尔眼科医院和合肥爱尔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78例7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1例11只眼,女性67例67只眼;平均年龄(55.6±9.6)岁。患者均行BCVA、屈光度、OCT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行BCVA检查,记录时换算为logMAR视力。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PPV联合ILM剥除组(ILM剥除组)和PPV联合ILM覆盖组(ILM覆盖组),分别为51例51只眼、27例27只眼。两组患者平均年龄(t=-1.170)、屈光度(t=0.504)、AL (t=0.474)、logMAR BCVA (t=0.935)、裂孔直径(t=-0.33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患眼手术前后BCVA、RPE裸露距离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2个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末次随访时,ILM覆盖组、ILM剥除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87±0.27、1.45±0.39。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眼BCVA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90、4.640,P<0.001、<0.001);两组患眼间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0,P<0.001)。ILM覆盖组、ILM剥除组患眼RPE裸露距离分别为(31.81±23.52)、(681.80±466.61)μm;2个组患眼RPE裸露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0,P<0.001)。ILM覆盖组27只眼裂孔均愈合(100%,27/27 );均未发生视网膜再次脱离。ILM剥除组51只眼中,裂孔愈合45只眼(88.2%,45/51),视网膜再脱离6只眼(11.8%,6/51 )。2个组患眼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40,P=0.000)。结论与PPV联合ILM剥除比较,ILM覆盖手术患眼BCVA提高更多,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更低以及更好地保护RPE。

  • 标签: 高度近视 视网膜穿孔 视网膜脱离 内界膜剥除 内界膜覆盖
  • 简介:摘要:目的: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应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翻转填塞进行治疗,并研究两种方式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病例选取的时间段为2021.9-2023.9,以60例确诊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为分析对象,给予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划分组别后,使60例患者形成各30例对照组、观察组的局面,治疗中分别给予玻璃体切除术以及内界膜剥除术、前者基础上增加内界膜翻转填塞术,由此分析两组人员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BCVA、眼压情况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数据更为理想(P<0.05)。 结论:对于确诊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来说,治疗中给予玻璃体切除及内界膜反转填塞可获取理想效果,两种方式联合应用有助于视力的改善。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 内界膜翻转填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小儿乳磨牙大面积缺损后,利于成冠进行修复的临床效果分析,并对其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选自我院于2016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口腔科收治的42例小儿乳牙龋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树脂充填后成冠修复,对照组则采用树脂充填治疗。分别对两组乳磨牙治疗后的6个月,一年,2年的疗效进行系统的评估。结果观察组21例患者在6月修复体的脱落率为0,一年的脱落率为4.76%,2年的脱落率为9.52%,对照组21例患者在6月修复体的脱落率为4.76%,一年的脱落率为19%,2年的脱落率为33.3%,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乳磨牙大面积龋坏时,成冠的修复有利于患者恢复正常的解剖外形和咬合关系,促进颌骨的正常发育。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乳磨牙 预成冠 树脂 临床评价
  • 简介:摘要门诊药房的工作较为繁琐,工作量大,稍有不慎就会发生配药差错,极易引发药事纠纷;药物调配及发放是门诊药房的主要工作,其关系着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随着信息化革命的到来,医院的整体运营已经逐渐步转化为信息化管理,配方模式是新时代信息系统管理体制下的新的药物发放模式,在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优缺点。本文分析本院门诊药房配药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梳理,并针对缺点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为此本文对其优缺点进行梳理。

  • 标签: 门诊 预配药流程 优点 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