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公元5世纪初,儒学经由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从中国传入日本,6世纪初,佛教经由同样的路线传入日本。至公元7世纪,圣德太子主持推古朝的政治外交,开始大规模派遣留学生直接从中国隋唐帝国输入先进的文物制度,儒学和佛教在政治宗教等意识形态层面,开始对日本文化发挥影响。本稿拟以推古朝圣德太子摄政改革期间颁布的“冠位十二阶”、《宪法十七条》,以及“三经义疏”等为主要依据,考察圣德太子对儒学和佛教的兼收并蓄,了解儒佛同样作为外来文化是如何得以互无冲突地适用于彼邦,藉以探讨儒佛思想之于多元文化中得以会通的共同价值基础所在。

  • 标签: 圣德太子 儒佛会通 冠位十二阶 宪法十七条 三经义疏
  • 简介:古代,传统术数(也称数术)中的内算与外算是一个整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时期中,从教育、从业者的身份认同与知识结构,以及史籍对二者的记载和二者在数术整体功能中的权重等方面来看,“外算”是以“内算”的婢女身份出现的。从《四库全书》起,这一观念发生改变,而在阮元等人所编《畴人传》中,内算与外算之关系发生了易位。通过对晚明前清中西术数、中西文化会通的考察而发现,这一易位有其必然性。但是从人类文化的未来发展来看,二者关系及各自前景值得深入思考。

  • 标签: 数术 内算 外算 易位 中西会通
  • 简介:我国古代数学理论的奠基人──刘徽孙永旺刘徽,三国时代魏国临淄人(现属淄博市)。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散佚甚多,因而关于他的身世履历、生卒年月目前尚无详考。从他留下来的著作可知,这位在齐文化沃土中成长起来的数学家,作为我国古代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不仅对我国古...

  • 标签: 《九章算术》 刘徽 数学理论 奠基人 我国古代 九章算术注
  • 简介:作为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两个主流意识形态,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有着客观上相似的传入渠道和相同的衍生背景,并且共同促成了"中国"意识的高扬。但在"中国"国情的解读视角上,却存在着儒学本位与现实本位的实质差异,并进而在"知"与"行"、政党与民族、化大众与大众化、旧秩序与新中国等一系列运作层面的关系上,出现了明显的路径分歧。三民主义儒学化暴露出明显的伦理色彩、狭隘视野、精英观念、偏安倾向,最终难脱失败的结局;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立足革命实践,着眼民族大业,深植民众根基,在不断推进中国变革中找到了现实的发展路径。新时期,只有超越儒学化的纠葛,坚守现实实践的客观本位,才能不断促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的新飞跃。

  • 标签: 三民主义儒学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现路径
  • 简介:本文根据笔者在閤皂山收集到的数块道士墓碑等材料,结合已有文献,探讨唐到清代閤皂山宫观及其灵宝宗坛传承的历史,到清雍正十二年,閤皂山灵宝派共传了73代。此外,文章订正了明代俞策《閤皂山志》几处错误记载,补充数位在閤皂山较有影响的閤皂宗传人的资料。

  • 标签: 閤皂山 宫观史 灵宝派
  • 简介:本年度举办5讲。(1)3月13日,第91讲,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刘益东主讲,题为“致毁知识与科技危机: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与中国发展的最大机遇”。(2)11月15日,第92讲,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陈秀芬主讲,题为“谈话可以治病吗?论金元明清医学中的‘以情胜情”’。(3)11月22日,第93讲,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家范岱年主讲,题为“从科玄论战90周年看科学和现代文明、传统文化和形而上学”。

  • 标签: 自然科学史 科学哲学 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 论坛 致毁知识
  • 简介:人类是会思维的动物。人类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活动,都在人的思维的指导、控制和作用下进行的。对思维历史的了解,将更好地认识人类自身,认识人类的历史,更好地认识人类的精神创造的历史。具体地讲,了解人类思维的历史,将能更好地揭示科学、艺术、宗教、法律、哲学等的起源,更好地认识它们早期的特点。

  • 标签: 人类思维 科学 早期 精神活动 物质活动 精神创造
  • 简介:《周易》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独特的一部典籍,在中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基元性和范导性的作用。在今天,以《周易》为核心对象的易学研究,可以说是中国典学术研究中的“显学”,横跨哲学、史学、考古学、语言学等诸多领域。随着出土文献研究的深入和新的思想观念的兴起,近年来易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既有传统问题的推进,也有新问题的发现,多有精彩之笔,值得重视。有鉴于此,我们以近三年为限,对公开发表的易学成果略作总结与思考,学养所限,难免挂一漏万;议评不当,祈望方家批评指正。

  • 标签: 易学研究 中国思想文化史 述评 证据 中国古代文化 《周易》
  • 简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的独立二级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有其系统的确定的基础理论。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本质理论、条件理论、道路理论、主体理论、阶段理论、规律理论和研究方法等七个方面,理解这一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对其进行初步探索。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基础理论 七个方面
  • 简介:《论语》中“文胜质则”的命题,蕴含颇多。分而论之,不外“文”、“质”、“”三个概念;合而论之,不出三者之间的关系。“文”之初义是色、形、声、象等交错而成的修饰性形式,由此推出“言”、“辞”的区别。对文学来讲,“质”就是健康的人类情感和思想智慧,由此推出“性”、“质”(或本性、本质)的区分与联系。与远古的巫史传统密切相关,“”的本义是奇崛瑰丽的想象。对历史来说,想象是辅助性的,对文学来讲,想象是主导性的。以此反观后现代史学的“皆文”观点,它打破了历史记载表面的真实而深入到了更深一层的真实,不足之处则是消解了历史的真实性。我们认识其局限,才能取得“文”、“”共荣的境界,即“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和谐境界。

  • 标签: 文艺思想 孔子 历史记载 后现代史学 “文” “质”
  • 简介:王姊妹是学设计的,前不久送来了一些设计小品,令我眼睛一亮.随着时间流逝,人们对事物的感觉.认知,也就是说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设计的理念以及设计表现也不例外.

  • 标签: 中国 基督教 艺术设计 宗教信仰 审美需求
  • 简介:石佛寺,位于繁峙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五台山北麓,周围与五台山著名的圭峰寺、极乐寺、秘魔岩、净名寺相邻,是现存五台山佛乐的发祥地之一。石佛寺的规模不大,有东、西两院。东院有佛殿、僧舍、厨库等建筑,西院有圣母殿、戏台、龙洞、观音洞等。

  • 标签: 佛寺 经卷 古代 出土 山石 五台山
  • 简介:单道开曾对人说“明六度以除四魔之病,调九候以疗风寒之疾,自利利人不亦可乎?”(《高僧传》初集卷十罗浮山单道开)佛教是把疾病的对治视为自己的修学内容的。通常说这就是医方明。因此佛教寺院在古代一般会有为民间看病施药的传统。中国的好些名僧也

  • 标签: 中国佛教 修学 医学 释杯度 佛图澄 单道开
  • 简介:<正>齐瓦当纹饰注重反映客观现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间艺术的特征。有些瓦当则就是对现实生活、民风民俗的直接记录,因而成为研究古代齐国社会的一份重要形象资料。笔者在对齐瓦当的纹饰母题——“树木纹”考证的基础上(拙文《释树木纹——兼谈齐瓦当纹饰的符号特征》《管

  • 标签: 瓦当 祈子 纹饰 古代 母题 木纹
  • 简介:古代青铜器纹饰与传统建筑彩画纹饰同属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最早创造的纹饰,也同属器物纹饰(建筑可看作较大容器)。无论是古代青铜器纹饰还是传统建筑彩画纹饰的形成都受到中国正统思想的影响,正是在这种正统思想的影响下产生了无比辉煌的装饰纹饰艺术。但随着近代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了变革,古代的纹饰也在这股汹涌的浪潮中处于弱势。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探索一条既有时代性又有情感性的艺术创造成果创新转换新模式,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纹饰艺术 传统建筑 青铜器 古代 民族文化艺术 语义
  • 简介:景教是来自波斯及大秦的基督教一支,依其创始人Nestorius的名称也叫聂斯托利亚教。聂斯托利亚生活于4世纪末到5世纪中期(约451年),他做过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得到东罗马皇帝TheodosiusⅡ的支持。该派起初认为马利亚称不上是Theotokos(神之母亲),因为基督的神性并不

  • 标签: 景教 基督教 聂斯托利亚 教义 佛教
  • 简介:心态的兴起,为我们认识历史和研究历史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与路径。心态史研究,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获得更加接近于历史时代和事实的研究结果。在心态视野下,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与发展繁荣的根本性前提是,在12—18世纪的西欧发生了一场社会心态革命。这场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实际存在构建了一种新的“爱恨秩序”,规定了资本主义生活中的价值优先或后置规则(伦理),规定“资本主义人”的世界观和世界认知的结构与内涵,为资本主义提供了道德上的合法性与行动上的可行性。

  • 标签: 心态史 西欧 资本主义兴起 道德合法性 行动可行性
  • 简介:《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文集的出版很适时,为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议的精神,推动全党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教育,提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读物。同时,文集也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探索了新路子。

  • 标签: 加强和改进 十五届六中全会 新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 重要思想 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