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2例患者,其采用急性护理,将该组定义为观察组,然后将同一时间内接受常规护理的100例患者定义为常规组。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急救时间等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急性护理之后,其住院时间和急救时间都得到了有效的减少,在常规组患者中,有8例患者出现了死亡,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则达到了28.0%,但在观察组中没有2例患者出现死亡,且相关并发症出现的几率仅仅为11.9%,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完成之后效果远远好于常规治疗组。结论通过对患者的急性心肌梗塞进行正确的判断,大大提高了医院急性护理的效果,使患者治愈的几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患者在治疗完成之后,其能够更快的恢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具有可比性的8例急性心肌梗死但未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状况、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室检查结果中,病例组血淀粉酶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的比较,病例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比单纯的心肌梗死患者病情更加凶险,病死率更高,两者的临床表现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临床上应特别警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胰腺炎 发病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脑卒中后迟发性脑水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24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160例患者均为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脑卒中后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每组各80例,余80例为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的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之后观察B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8.41±4.08)umol/L,明显低于观察A组的(26.04±4.21)umol/L和对照组(8.29±1.82)umol/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B组迟发性脑水肿的发病情况(11.25%)明显低于观察组A(36.25%),对照组迟发性脑水肿迟发性脑水肿为(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引起脑卒中后迟发性脑水肿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且治疗后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发生。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脑卒中 脑水肿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静脉穿刺法用于老年中度水肿患者对于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80例老年中度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静脉穿刺法穿刺,观察组采用改良静脉穿刺法穿刺,对比两组的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浅静脉充盈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一次性成功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结论改良静脉穿刺法用于老年中度水肿患者能够提高静脉显露充盈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穿刺 水肿 老年患者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 简介:摘要报告一例动脉瘤患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抢救护理过程。护理的重点是氧疗的护理,颅高压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输液管理和基础护理。该患者抢救成功,平稳转出NICU至普通病房择期手术后康复出院。

  • 标签: 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 动脉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含丹参成分注射用中成药致不良反应的临床情况,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0例注射过含丹参成分注射用中成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其中有100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发生水肿的不良反应患者数量最多,为40例,与其他种类的不良反应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使用含丹参成分注射用中成药后容易发生水肿等不良反应,所以在临床用药时需要经过医生的指点,并且一旦出现不良情况要立即进行处理。

  • 标签: 丹参 注射 中成药 不良反应 水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儿科病房接受治疗的8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罩麻醉组(42例)与气管插管麻醉组(42例),分别采用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方法对患儿进行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插管前后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和气道峰压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罩麻醉组插管后患儿的呼末二氧化碳分压(9.4±0.9)kPa以及气道峰压(21.3±2.8)cmH2O均明显优于气管插管麻醉组插管后患儿的呼末二氧化碳分压(11.9±3.1)kPa以及气道峰压(17.3±2.1)cmH2O,且罩麻醉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52%明显低于气管插管麻醉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8.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罩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喉罩麻醉 气管插管麻醉 婴儿麻醉 安全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在临床手术治疗中,为了减轻病人疼痛,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经常采用全身麻醉。罩通气全身麻醉具有操作简便、气道刺激小、不需要喉镜暴露声门等诸多优点,临床近年来普遍采用此麻醉技术。乳腺癌根治术是是一种对于要求肌肉松弛相对较低的手术,保持呼吸自主,可以不用肌肉松弛剂,也就是能够采用罩来麻醉。而七氟醚既可以用于手术前麻醉的诱导,也可以用于手术中麻醉的维持。本次研究通过设置全凭吸入甲组和吸入七氟醚与传统静注相结合的乙组,分析研究在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通过罩通气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方式有什么样的临床反应。

  • 标签: 喉罩通气 七氟醚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麻醉结合罩通气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来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结合罩通气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常规组在气管内插管全麻结合硬脊膜外麻醉情况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结果两组患者在插管或者罩前HR.BP比较没有很大差异,拔管或者罩后再对两组患者的HR.BP比较具有很大差异;此外,研究组的患者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都明显优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低于常规组。所有数据均符合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结合罩通气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连续硬膜外麻醉 喉罩 气管内插管全麻 胆囊切除手术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罩下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84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根据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七氟醚+瑞芬太尼)和对照组(异丙酚+氯胺胴),每组42例,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特点、手术时长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两组插管后心率较诱导前明显上升,对照组插管后及气腹后5min平均动脉压(MAP)波动更加明显。观察组患儿术后苏醒及拔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罩下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以改善术中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促进患儿术后苏醒和拔管,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七氟醚 瑞芬太尼 小儿腹腔镜手术 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水肿的疗效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68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结合组8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合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结合除风益损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水肿消退时间和疗效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结合组患者水肿消退平均时间为(6.26±1.15)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8.31±1.52)d(P〈0.05)。结合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4.0%(P〈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合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7%(P〈0.05)。结论:西医结合除风益损汤加减治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水肿效果更佳,可明显缩短水肿消退时间,安全性高,有利于临床治疗。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除风益损汤 角膜水肿
  • 简介:摘要本文对张宗礼教授采用调理三焦法治疗水肿的诊疗思路进行介绍。张宗礼教授强调三焦不利是导致水肿产生的病理基础,提出调理三焦的目的在于恢复水道、气道的畅通,恢复各脏腑的生理功能。本文在《黄帝内经》有关三焦理论基础上,从基础理论出发探讨、总结张宗礼教授采用调理三焦法治疗水肿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思路。

  • 标签: 《黄帝内经》 调理三焦法 水肿 治疗思路
  • 简介:目的研究新型化合物BZ-1对模拟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肺水肿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高原低氧模型组及BZ-1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mg/(kg·d)]、阳性对照组[西地那非50mg/(kg·d)],每组8只。给药组灌胃BZ-1或西地那非,对照组及高原低氧模型组灌胃等体积溶媒,连续给药5d后,除平原对照组外,均放置于复合环境模拟实验舱内,模拟海拔6000m高度72h,出舱后将各组大鼠麻醉,右心导管法测定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放血处死。取肺叶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比值、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与平原对照组相比,高原低氧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出现明显炎性渗出、水肿,肺W/D值和mPAP明显升高(P〈0.05),组织匀浆中MDA升高(P〈0.05),SOD、T-AOC、NOS活性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NOS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高原低氧模型组相比,BZ-1连续给药5d,能改善肺水肿的病理状况,明显提高大鼠肺组织SOD、T-AOC、NOS活性及血清中NOS活性,降低mPAP、MDA、W/D值(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Z-1能明显降低肺W/D值、mPAP、MDA含量,提高SOD、T-AOC、NOS活性,减轻大鼠在模拟高原低氧环境所致的肺水肿,BZ-1降低肺动脉压的机制可能与其调节NOS活性有关,BZ-1抗氧化性可能与其自身结构有关。

  • 标签: BZ-1 高原肺水肿 一氧化氮合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