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2002年1月~2004年10月对12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ARS人工治疗.在MARS人工治疗前后测定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电解质等指标.结果12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胆红素明显下降(P<0.05),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清除显著(P<0.05),而凝血酶原活动度、电解质等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12例患者7例存活(存活率58.3%).结论MARS人工治疗肝功能衰竭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部分生化指标,提高近期存活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 简介:伏立康唑属三唑类抗真菌药,抗菌谱较广,对假丝酵母菌包括耐氟康唑的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白假丝酵母菌耐药菌株以及曲霉菌、隐球菌等均具抗菌活性.推荐用于治疗免疫功能减退患者进行性的、可能威胁生命的感染.

  • 标签: 伏立康唑 肝功能衰竭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重型肝炎与衰竭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根据数字抽签原理对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8 月本院接诊的慢性重型肝炎与衰竭病患 50 例进行分组( n=25 )。 A 组采取护理干预法, B 组采取常规护理法。对比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 结果:A 组干预后凝血酶原活动度( 45.12±19.64 ) % 、总胆红素水平( 168.17±118.34 ) umol/L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21.22±7.03 )分,优于对照组( 40.08±15.13 ) % 、( 200.36±122.09 ) umol/L 、( 23.95±6.24 )分, P < 0.05 。 结论:经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重型肝炎与衰竭病患的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建议推广 。

  • 标签: 肝衰竭 总胆红素 凝血酶原 慢性重型肝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急性衰竭患者,观察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08月一2019年08月急性衰竭患者10例。针对所有患者临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完成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有效护理后,5例出院,2例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3例死亡,抢救成功患者7例.抢救成功率为70.00%,死亡患者3例,死亡率为30.00%。通过模糊数字评分后发现,护理满意度为(92.05±1.96)分.消极情绪缓解评分为(93.0 7±1.08)分。结论:针对急性衰竭患者.临床给予1CU护理.最终能够显著提高急性衰竭患者抢救成功率,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最终显著提高急性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肝衰竭 护理 重症监护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精准切除(PLR)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行手术治疗PHC患者9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LR组与非规则性切除(ILR)组各49例。PLR组行精准切除,ILR组行非规则性切除。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输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术后7d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等肝功能指标峰值,切缘癌残留,术后7d血清Polo样激酶1(Plk1)、胸腺激酶(TK1)、凋亡抑制因子(Livin)、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等肝癌活力指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PLR组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长于ILR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I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PLR组术后TB、ALT峰值低于ILR组,血清Plk1、TK1、Livin、Xiap水平均低于I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组切缘癌残留率(8.16%)低于ILR组(28.5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12%)低于ILR组(2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ILR比较,PLR治疗PHC可完整切除病灶,避免过度挤压病灶导致恶性物质进入血液,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值得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精准肝切除 非规则性肝切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但供的短缺已成为制约肝移植技术的发展的瓶颈。如何有效利用扩大标准供者供如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脂肪变性供、老年供等已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然而,由于边缘供自身合并的病理性改变,往往导致移植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患者死亡。在诸多并发症中,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PNF)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移植物存活率、患者死亡率及预后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就肝移植术后该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移植 原发性无功能 供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发性恶性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血管肉瘤10例患者和上皮样内皮瘤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临床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形态学观察病理特点并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无特殊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其中单结节状肿瘤8例,均位于肺右叶;多结节患者7例,其中累及左叶5例;10例血管肉瘤患者具有多样的组织学表现,肿瘤细胞以梭形或上皮样细胞形态存在;6例上皮样内皮瘤患者中心为纤维硬化区,跟周围细胞相比更加丰富。结论发性恶性血管肿瘤发病率极低,可通过采取组织学形态联合多项血管内皮标记物进行检查和诊断,便于及早发现病变组织并给予手术切除从而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 临床病理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护理。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盲选的方式,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动脉栓塞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肝动脉栓塞化疗 原发性肝癌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临床预后。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切除治疗的58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切除治疗的疗效,分析影响患者切除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58例患者术后1个月的生存率为93.10%,术后随访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9.31%、62.07%、36.2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手术时间、肝硬化程度、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中输血、术后栓塞化疗均与患者手术预后存在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输血量>4u、重度肝硬化、术后未接受化疗栓塞为患者手术预后差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结论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近期预后良好,远期预后较差,术前状态、术中、术后辅助治疗等多种因素均可能为导致患者临床预后变差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肝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 自发性破裂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胰岛素过敏相关性暴发1型糖尿病(FT1DM)并对其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该例患者在应用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N和重组人胰岛素R后均出现局部皮肤过敏,胰岛β细胞功能急剧衰退,并反复自发糖尿病酮症。本文整理该例胰岛素过敏相关性FT1DM诊治经过,以此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早诊治以减少相关不良结局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1型 胰岛素 药物过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生存出院的暴发心肌炎(FM)和非暴发心肌炎(NFM)患者的远期预后,并分析FM患者出院后心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炎患者,根据心肌炎的类型分为FM组和NFM组。然后,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否持续<55%,将FM组患者进一步分为心功能正常组和心功能受损组。所有急性心肌炎患者均给予抗病毒、免疫调节、免疫抑制及对症支持治疗,FM患者均采用“综合救治方案”进行救治。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基线(入院时)临床资料。患者出院后第1、3、6和12个月返院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主要观察终点包括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LVEF持续<55%和左心室增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FM组及NFM组患者随访过程中发生LVEF持续<55%及左心室持续增大的情况,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FM患者心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急性心肌炎患者 125例,其中FM组66例、NFM组59例。与NFM 组比较,FM组患者住院期间LVEF最低值<55%者比例较高(P<0.01)、住院期间LVEF恢复时间较长(P<0.01)。两组患者出院时LVEF<55%者比例相当(P=0.071)。随访12(6,24)个月,FM组1例(1.5%)患者出院后发生心原性死亡,16例(24.2%)患者出院后LVEF持续<55%,8例(12.1%)患者左心室增大;NFM组3例(5.1%)患者LVEF持续<55%,1例(1.7%)患者左心室增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M组患者LVEF持续<55%的发生率高于NFM组(P=0.003),左心室增大的比率亦高于NFM组(P=0.024)。FM组患者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心功能正常组比较,心功能受损组起病至入院时间更短(P=0.011)、出院时LVEF<55%占比更高(P=0.039)、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比例更高(P=0.014)、住院期间LVEF恢复时间更长(P=0.03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期间LVEF恢复时间长是FM患者出院后心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99,95%CI 1.023~1.406,P=0.025)。结论生存出院的FM患者发生LVEF持续降低及左心室增大的比例高于NFM患者。住院期间LVEF恢复时间长是FM患者出院后心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肌炎 预后 危险因素 左心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分享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治疗1例爆发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为治疗前做好充分评估和准备,置管过程中做好护理配合,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做好仪器管理,重视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

  • 标签: 儿童 暴发性心肌炎 体外膜肺氧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早期血液净化联合主动脉球囊反博治疗暴发心肌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2016年于我科救治的20例暴发心肌病患者,采取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血液灌流以及血浆置换并联合主动脉球囊反博术进行治疗,对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各项生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HR、R、MAP、CI、Lac、等各项指标发现,暴发心肌炎患者早期进行床旁血液净化联合主动脉球囊反博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提升心排量、降低心肌氧耗(P<0.05)。结论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提升心排量、降低心肌氧耗、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改善内环境状态、保护全身重要脏器功能,缩短ICU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床旁血液净化 主动脉球囊反博 暴发性心肌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疗法联合ECMO治疗重症暴发心肌炎的护理体会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7年5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暴发心肌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应用整体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0.0%,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研究组不良反应总会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6.7%,研究组治疗方式的安全性显著好于对照组,研究组干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SD、LVEF、E/A、LVEDD、6-MWT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D、LVEDD水平较治疗前下降,E/A、LVEF、6-MWT水平较治疗前上升;研究组LVESD、LVEDD水平下降水平及E/A、LVEF、6-MWT上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FABP、PTX-3、NT-proBNP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且研究组下降水平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感(GH)、心理健康(MH)、生理问题导致的角色受限(RP)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PF、GH、MH、RP得分都出现了上升,对照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经血浆置换疗法联合ECMO治疗重症暴发心肌炎患者护理的过程中,整体护理方式效果显著。

  • 标签: 血浆置换疗法 ECMO 重症暴发性心肌炎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是肿瘤治疗的突破性进展,但伴随着一系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暴发心肌炎是ICIs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有高度致死性而引发关注。本文报道一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ICIs后出现爆发性心肌炎,表现为难治性心律失常伴心肌酶升高、继发心原性休克,同时伴有肝功能异常、呼吸衰竭等,经积极抢救后恢复的病例。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心肌炎,爆发性 心律失常 肺癌
  • 简介:近几年来,我市养殖对虾大面积暴发传染性流行病,而且发病率高、病害来得早、范围广、损失大是我市养虾史上所罕见,使我市对虾养殖业又陷入困境,广大虾农因之大伤元气而情绪纸落,对搞好今后的对虾养殖生产信心不足。为了探索养虾防病新技术,为广大虾农提供成功范例,针对虾病主要是由于环境等外界不良因子的诱发,

  • 标签: 暴发性流行病 斑节对虾 养虾 综合措施 光合细菌 虾病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