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药加自拟木香行气排石汤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西药加自拟木香行气排石汤治疗胆总管结石2例患者资料。病程在4天-8天,用中西医结合三联同步疗法治疗2-3天症状,体征明显缓解,B超复查无结石阴影,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胰腺管无扩张。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三联同步治疗,解痉,消炎,行气利胆排石,疗效显著。

  • 标签: 胆总管结石堵塞性黄疸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安徽省蚌埠市第四人民医院 安徽省 蚌埠市 233000 【摘要】目的探讨胆结石患者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相关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200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10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给予并发症预防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结论研究表明 ,尽管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具有手术创伤小与术后患者病情恢复快等优势 ,但是依旧存在很多并发症 ,术后给予患者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 ,对者病情变化严密观察 ,同时采取及时性补救措施是提升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胆结石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腹腔镜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B超(IOBUS)在胆总管末端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7例拟诊为胆总管末端结石的患者,实施微创开腹手术,应用术中B超检查胆总管末端,将术中B超结果与术前B超及MRCP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B超准确率为32.3%(41/127),术中B超诊断准确率为85.5%(109/127),后者明显高于前者,χ2=22.05,p<0.01;MRCP准确率为89.8%(114/127),与术中B超准确率无显著差别,χ2=0.0597,p>0.05。结论术中B超在胆总管末端结石诊断中准确率高,安全、无创,价格便宜,操作简便,在基层医院可做为MRCP的替代检查。

  • 标签: 术中B超 胆总管末端 结石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胆总管损伤处理方法。方法通过缝线拆除,肠吻合术,修补术及时给予患者治疗。结果其中22例患者逐渐恢复健康,且未出任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另2例患者胆管炎反复发作,通过及时的药物治疗,患者病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且逐渐恢复健康。结论胆总管损伤是胆囊切除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这多与医生技术不到位有非常大的联系,当出现胆总管损伤时,必须及时进行对应,避免给患者带来更大痛苦。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胆总管损伤 处理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的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20例惠者除1例因取石困难中转开腹外,余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90min,术后次日进流质饮食,下床活动,4~5d出院,无1例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具有微创手术的优势,效果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纤维胆道镜 胆总管结石 T管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20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进行影像学分析,所有病例均行CT、MRI平扫及CT增强扫描。结果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0.8-26岁,胆管囊肿I型11例,II型1例,III型2例,IV型3例,V型3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肝内外胆管薄壁囊状扩张,直径1-3.0cm,肿块无包膜,大多数形态呈类圆形,增强扫描不强化。结论熟悉胆总管囊肿的发病部位、形态、大小、年龄特点,CT、MRI是一种有价值、无损伤的检查手段。

  • 标签: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癌变原因。方法对近21年来收治的1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癌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总癌变率13%;原手术为囊肿内引流术者癌变率显著高于囊肿切除术(P<0.001),囊肿内引流术后患者癌变年龄显著小于囊肿切除术(P<0.01)和未手术者(P<0.01);囊肿内引流术后癌变者的发病年龄比未手术者早14.6年。结论囊内引流术能加速和促进癌变发生,应停用;囊肿切除术应列为首选术式;囊肿应尽可能切净,不能切净者应剥除内膜或破坏其粘膜。

  • 标签: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手术治疗 术后 癌变 原因 囊肿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胎儿期确诊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于生后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的52例患儿。根据孕期囊肿增大的程度,分为进展型组(≥15 mm,22例)和稳定型组(<15 mm,30例)。分析2组患儿产前产后超声、MRI的特点。比较2组术前、术后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结果,术中囊液淀粉酶水平、胆道造影和探查、肝脏活检,以及术后随访等资料。采用t(或t')或χ2检验,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1)52例患儿手术年龄为46(7~822)d。囊肿均在孕19~21周首次发现。>34孕周产前检查时,进展型组囊肿最大径明显大于稳定型组[孕31~34、>34周和术前,2组分别为(31.1±8.4)与(23.1±6.6) mm,t=3.911;(36.1±6.8)与(27.1±7.3) mm,t=4.557;(51.8±18.0)与(34.0±15.6) mm,t=3.809;P值均<0.01]。(2)进展型组产前MRI显示囊肿形态不规则,逐步增大,肝总管及肝内胆管可见,至产后逐渐明显扩张,胆总管远端呈逐渐变窄的圆锥样改变,胆总管末端逐渐闭塞,产后囊肿内可见沉淀物形成。稳定型组产前MRI显示囊肿形态不规则,其中5例可见肝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产后扩张加重,胆总管远端无圆锥样改变,产后囊肿内偶有沉淀物形成,胆总管末端可见。(3)25例开腹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中,7例囊液淀粉酶高于正常水平,其中4例为正常值上限的2~5倍(进展型组1例,稳定型组3例);另3例均为稳定型组患儿,其囊液淀粉酶水平是正常值上限的10倍以上。进展型组术前直接胆红素水平高于稳定型组[18.40(2.50~113.30)与8.70(0.00~16.80) μmol/L,u=2.400,P<0.05]。(4)52例患儿中,Ⅰ型囊肿37例(71.1%),Ⅳ型14例(26.9%),Ⅴ型1例(2.0%)。所有病例术后均定期随访半年至1年,肝功能和胆红素可降至正常水平,患儿生长发育情况与同龄儿童相当。(5)52例患儿中的46例(88.5%)有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及炎症。进展型组手术年龄较大的患儿,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较重。稳定型组手术干预时间对肝脏纤维化及炎症程度无显著影响。进展型组肝纤维化及炎症较稳定型组更严重(肝纤维化分级:χ2=14.260,P=0.006;炎症活动程度分级:χ2=9.904,P=0.019)。结论孕期首次检查时肝门部囊肿较大(≥30 mm)或者随孕期明显增大(≥15 mm),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危险因素,应警惕早期胆总管末端狭窄或闭塞,生后需密切追踪随访。对于产后合并大便颜色变浅、黄疸及肝功能损害的患儿建议生后早期(1~2月)外科干预,一般不超过3个月,以解除胰胆管合流解剖异常及肝脏病理状态,同时排除囊肿型胆道闭锁可能。

  • 标签: 胆总管囊肿 超声检查,产前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是外科治疗胆总管结石及良恶性病变引起胆道梗阻的主要手术方式和重要手段,且术后T管护理是配合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T形管用于引流胆汁,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由腹壁戳口穿出体外接引流袋。术后放置T管的目的主要是减压、防止胆管黏膜水肿、胆管梗阻及引流残余胆汁。其次是支撑作用,防止黏膜炎性渗出,造成胆管切开处粘连狭窄,更便于泥沙样结石的引流。

  • 标签: 胆总管切开引流 T 型管 护理
  • 简介:选取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为小儿外科较常见的先天性肝胆畸形之一。婴幼儿多见,亚洲较欧美洲地区高发,男女发病率约为3:1。此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黄疸、腹部包块^[1]。治疗原则为早期发现,早期手术,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胆道重建术已成为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标准术式,预后较好。如何保证这些年幼、护理难度大的患儿及时进行手术,术后顺利恢复,确保手术治疗成功,

  • 标签: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外科治疗 小儿外科 护理 早期手术 胆道重建术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90例行胆总管结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结石数量和大小,胆结石家族史、缺乏运动和油腻饮食都是影响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术前要对上述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在考虑手术的同时还要考虑上述危险因素,这样可以降低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率。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样腺癌是一种发生于肝外的具有肝细胞癌样分化特点的高度侵袭性肿瘤,易转移,预后差。原发于胆管的肝样腺癌罕见,临床诊断中易被忽视。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胆总管并伴有肝转移的肝样腺癌,通过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十二指肠以及胆总管的医源性损伤(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针对科室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6例由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使得十二指肠以及胆总管造成医源性损伤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RCP及EST带来了医源性损伤,本文6例及时诊治,全部治愈。结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造成的十二指肠或者胆总管医源性损伤危害较大,如不及时发现尽快治疗会引起很严重后果。

  • 标签: 十二指肠 胆总管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医源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CBD)下段结石超声检查的技巧。方法对160例病人先采用二次谐波成像技术和改变体位的方法胆总管结石的检查,再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根据结果确定超声检查胆总管下段结石的灵敏度与可靠性。结果160例患者中,有150例经超声诊断为胆结石,而经手术诊断为148例,10例未检查出结果。故可见超声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灵敏度>95%,可见本院的超声检查的方法可信。

  • 标签: 胆总管下段结石 超声检查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部超声对胆总管下段结石检查的技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150例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术前行腹部超声检查,采用二次谐波成像技术和改变体位的超声检查手法,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对各种超声检查技巧在诊断胆总管下段结石中的应用意义进行评价。结果150例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其中超声诊断为胆总管下段结石146例,经手术诊断144确诊,误诊3例;超声诊断无胆总管下段结石者8例,经超声造影诊断结石4例,经手术诊断1例为Vater壶腹小结石。超声诊断胆总管下段结石灵敏度为99%以上。结论通过应用腹部探头检查胆总管下段结石,可以更加的实用、方便,节省了检查时间,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超声检查 技巧
  • 简介: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已成为肝胆胰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虽然B超、CT、MRCP等诊断手段提供了较多的影像学依据,但仍存在无法提供病理依据的缺陷。ERCP一方面能取得影像学诊断,更有机会取得病理诊断,另一方面对壶腹周围病变还兼具治疗作用。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7年5月ERCP诊治胆总管壶腹部病变资料总结如下。

  • 标签: 壶腹周围疾病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