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黄芪有多种传统的炮制方法,研究各种炮制方法对黄芪浸出效果的影响状况,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用醋炙、酒炙、盐炙、蜜炙、炒炙方法对黄芪进行炮制后,测定其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结果醋炙、酒炙、盐炙、蜜炙后,黄芪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均明显增高,其中蜜炙黄芪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而炒黄芪最低。结论蜜炙黄芪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

  • 标签: 黄芪 炮制方法 黄芪多糖 水溶性浸出物
  • 简介:目的:观察酵母发酵对黄芪药材中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恒温振荡器对酵母菌悬液进行培养,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不同发酵时间下的药材发酵液中的黄酮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发酵法黄芪黄酮的产量约为268.18g/g,产率为0.26%,较对照组提高了18%。结论:所选酵母菌可提高黄芪黄酮的产率,最佳发酵期为7d。

  • 标签: 黄芪 酵母菌 黄酮类化合物 发酵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黄芪四物汤在配合手术治疗后,骨折后期的疗效。方法收集自2005年-2010年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骨折患者332例,在给予一期复位固定手术后,其中166例在骨折的恢复期配合黄芪四物汤的中药治疗,并与同期的166例骨折患者不进行使用黄芪四物汤进行治疗的患者对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332例均获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14个月。观察组原始骨痂在四周内已达到100%,而对照组的原始骨痂的形成率只有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高达92%,而对照组的仅为75%。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一期复位固定术后,给予黄芪四物汤治疗能够加快患者骨折的愈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

  • 标签: 骨折 内固定术 中药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0.02、0.04、0.06mmolASI和0.008、0.016、0.024mmolSK可对抗远志皂苷的溶血作用,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12.5mg/kgASI及6mg/kgSK,ig每日二次,连续5天,可对抗CCl4所致死亡。12.5、25mg/kg×dASI,6、12mg/kg×dSK,ig持续14~16天,可引起昆明种小鼠或C57BL/6小鼠的红细胞内超化歧化酶活性明显增加。12.0mg/kg×dSK、25mg/kg×dASI持续4天,可使昆明种小鼠或C57小鼠的肝内MDA含量明显下降,GSH含量明显上升。以上结果提示黄芪苷具有抗生物氧化性质,这不仅可能有助于解释黄芪苷对抗CCl4的毒性作用和远志皂苷的溶血作用,这一基本生化机制,也有助于阐明中医应用黄芪异病同治的原理。

  • 标签: 膜荚黄芪苷Ⅰ 绵毛黄芪苷Ⅺ 抗溶血 抗肝毒 超氧歧化酶 丙二醛
  • 简介:本文通过对黄芪误用致咳嗽加重病例进行了临床辩证分析,强调中医辩证治疗、对症用药的重要性。

  • 标签: 黄芪 误用 咳嗽 加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芪当归饮在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9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当归饮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观察组在降低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及中医症候方面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当归黄芪饮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显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关键词黄芪当归饮;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糖尿病肾病(dn)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我科自2012~2015年间黄芪当归饮治疗9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正交实验法优化提取黄芪黄芪甲苷。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L9(34)正交表,考察醇浓度,提取时间,次数对黄芪甲苷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用8倍量80%乙醇提取2次,每次2h为最佳工艺。结论本试验优化了黄芪甲苷的提取工艺,可为含黄芪药材的制剂工艺优化提取提供参考。

  • 标签: 黄芪甲苷 正交实验 优化 提取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黄芪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基本原因。方法统计分析35例黄芪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不良反应类型以及用药情况。结果变态反应为黄芪注射液的主要不良反应,其中13例为皮肤反应(占37.14%);7例为过敏性休克(占20.0%);9例为药物热(占25.71%);6例为呼吸系统(占17.14%)。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导致诸多不良反应,其原因与药物、输液影响以及剂量与浓度关系有关,为了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临床用药时,应该对患者的过敏史进行详细询问,并进一步加强用药监护,实现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从而确保治疗效果。

  • 标签: 黄芪注射液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黄芪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集中在调节机体免疫,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转移,抗氧化应激,辅助化疗药物逆转耐药,以及改善骨髓抑制等。本文对近十年黄芪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黄芪抗肿瘤临床应用的拓展提供参考。

  • 标签: 黄芪 抗肿瘤 作用机制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对ICU急性肾损害患者采用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08例ICU急性肾损害患者,按照抽签法将他们平均的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常规疗法和黄芪注射液进行临床治疗,并比较、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2.59%)明显优于对照组(77.78%),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急性肾损害的临床治疗中,黄芪注射液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科学的临床急诊方法。

  • 标签: ICU急性肾损害 黄芪注射液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辅助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33%,显著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0%(4例),显著低于对照组18.36%(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有效的患者随访6-10个月,平均8.3±0.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1.75%(1例/57),显著低于对照组12.24%(6例/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辅助治疗胃溃疡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

  • 标签: 黄芪建中汤 辅助治疗 胃溃疡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酶法优化提取黄芪多糖工艺的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实验设计,以黄芪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以酶解温度、酶浓度、酶解时间及酶解pH对多糖得率的影响为试验因素,优选黄芪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酶解提取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浓度5.5%,酶解时间3.5h,酶解pH6.0。在此提取工艺条件下,黄芪多糖含量占原药材的8.58%。结论复合酶法提取黄芪多糖工艺操作简便、快捷,重复性、稳定性良好。

  • 标签: 复合酶法 黄芪多糖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为了更好地提高黄芪的质量与产量,笔者就黄芪生长的栽培密度、化肥肥料、栽培方式展开了试验,通过对比黄芪总产量与黄芪的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各成分的含量,探索出了黄芪栽培的最佳生长条件。结果表明,在栽培黄芪时,选4万株/亩的栽培密度最适,过密或过疏都会影响药材的质量;采用酵素菌生物肥时,既能提高黄芪产量,又可以保护土壤,有较好的种植效果;栽培方式选小高畦宽幅种植,可提高黄芪的药材质量。这些研究结果可对指导黄芪生产和合理栽培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与实践指导。

  • 标签: 黄芪 栽培 生长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9例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胃溃疡患者,分为常规组(n=49)和中汤组(n=50),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口服阿莫西林和奥美拉唑,给予中汤组患者黄芪建中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病症复发情况、临床疗效。结果中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复发率为2.00%,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保护胃黏膜,提高治疗效果,且其具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复发率低等特点,临床治疗中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 标签: 黄芪建中汤 胃溃疡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2,与对照组的78.57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定期回访,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效果显著优于西药,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胃溃疡 黄芪建中汤 西药 治疗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辅助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28%,显著优于对照组8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0%(4例),显著低于对照组18.97%(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有效的患者随访6-10个月,平均8.3±0.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1.75%(1例/57),显著低于对照组12.24%(6例/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辅助治疗胃溃疡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

  • 标签: 黄芪建中汤 辅助治疗 胃溃疡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胃溃疡的100例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实施黄芪建中汤治疗,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均有一定好转,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比分析来得出,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