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2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 ) 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及非心源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分析。 方法: 将 我院收治的 100 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样本,依照 疾病类型 分为 甲 组( 心源性脑梗死, 50 例)和乙组( 非心源性脑梗死, 50 例) , 收集 均在 2018 年 01 月至 2020 年 06 月期间完成 。 两组均实施 rt-PA 静脉溶栓治疗 方法,比较两组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两组 治疗前、治疗2 h、治疗 24h及治疗 7dNIHSS 评分均无差异性 (P> 0.05); 两组 治疗前、治疗 7d及 治疗 90d mRS 评分均无差异性 (P> 0.05); 乙组 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甲 组 ( P< 0.05); 结论: 对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及非心源性脑梗 死患者实施 rt-PA 静脉溶栓治疗 的 效果 均 显著 , 而且 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 的不良 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 标签: 心源性脑梗死 非心源性脑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效果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揭示6-苄基-1-[(苄氧基)甲基)]-5-异丙基尿嘧啶(6-benzyl-1-[(benzyloxy)methyl]-5-isopropyluracil,TNK-651)和埃替格韦(elvitegravir,GS-9137)融合型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type1,HIV-1)逆转录酶(reversetranscriptase,RT)的非核苷类抑制剂(non-nucleosideRTinhibitors,NNRTIs)作用位点和整合酶(integrase,IN)活性位点的双靶点抑制剂RT(NNRTI)/IN与RT和IN的结合模式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对选取的7个RT、11个IN复合物晶体结构中的底物分子进行相似性分析;综合运用自身对接和交叉对接方法分别从中优选出RT和IN的最佳受体结构模型;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分别建立RT、IN与抑制剂的结合模型,据此阐明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结果】对接结果显示,TNK-651和GS-9137融合型HIV-1RT(NNRTI)/IN双靶点抑制剂结合于RT的NNRTIs结合位点,与其形成氢键作用、π-π堆积作用、阳离子-π作用、疏水相互作用;结合于IN的IN-DNA界面活性位点,与其形成氢键作用、π-π堆积作用、疏水相互作用、金属离子螯合作用。【结论】TNK-651和GS-9137融合型HIV-1RT(NNRTI)/IN双靶点抑制剂通过与RT的Lys101和Tyr188形成关键的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与IN的Asp128、Asp185、Glu221及Mg2+和高度疏水性亚结合口袋形成关键的金属离子螯合作用和强疏水相互作用,发挥抗RT和IN双重活性。

  • 标签: TNK-651和GS-9137融合型 双靶点抑制剂 分子对接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经皮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1月01日至2020年03月01日在本院就诊的3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划入参照组与研究组(n=17)。参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经皮静脉溶栓治疗,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是94.12%,参照组的症状恢复率是76.47%,研究组与参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1例并发症,参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4例并发症,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联合应用免疫磁化分选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并探讨定量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结肠癌HCT-116细胞,与5ml健康人外周静脉血混合,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后的标本分为免疫磁珠富集组(A组)和非富集组(B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其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水平.抽取22例初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和22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标本分为免疫磁珠富集组(C组)和非富集组(D组),健康者标本设为E组,比较三组hTERT-mRNA的表达水平,并探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A组hTERT-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结直肠癌患者中,C组hTERT-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D组(P<0.05).结直肠癌患者C组hTERT-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E组(P<0.05).结直肠癌患者hTERT-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和肿瘤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淋巴结有无转移和TNM分期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联合应用免疫磁化分选技术和RT-PCR的检测方法,通过测定hTERT-mRNA表达水平可定量检测外周血肿瘤细胞,检测灵敏度优于单纯RT-PCR检测方法.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hTERT-mRNA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

  • 标签: 结直肠癌 循环肿瘤细胞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免疫磁化分选技术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陷窝蛋白1(Cav1)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临床转归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15例,均于入院时检测血清CXCL12、Cav1水平,并实施rt-PA静脉溶栓治疗。依据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判定临床转归结局,115例ACI患者中结局良好51例(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结局不良64例(神经功能缺损重度14例、中度50例)。分析不同临床结局者血清CXCL12、Cav1水平及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指标对临床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临床结局不良者血清CXCL12、Cav1水平高于结局良好者(t=7.627、11.562,P<0.05)。ACI患者血清CXCL12、Cav1预测临床转归结局不良:AUC=0.843、0.845。结论ACI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临床转归结局尚不理想,血清CXCL12、Cav1水平与临床转归结局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转归结局的预测因子。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CXC趋化因子配体12 陷窝蛋白1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胸水标本不同预处理方式对EML4_ALK融合基因RT-PCR法检测的影响,以提高肺癌患者EML4_ALK融合基因的阳性检出率。方法收集本院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水标本20例,同时采用2种不同的标本预处理方法提取RNA后采用突变扩增系统PCR(ARMS-PCR)法检测EML4_ALK融合基因,一种为直接离心提取法,另一种为制备细胞蜡块后切片提取法,对比两种预处理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50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细胞蜡块切片提取法检测到的阳性样本数也同样为3例且与石蜡包埋提取法的阳性样本一致,直接沉淀提取法检测到的阳性标本数为1例,占总数的2%。结论制备细胞蜡块后切片提取法无论在检测成功率还是阳性检出率方面均显著优于直接离心提取法。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EML_ALK融合基因检测 细胞蜡块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微流控与荧光定量RT-PCR技术建立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黄热病毒(yellow fever virus,YFV)和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的快速核酸检测方法,以实现这4种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以ZIKV的NS1基因、DENV和YFV的NS5基因以及CHIKV的E1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4组特异性引物探针;用体外转录RNA评价方法的灵敏性;用其他病毒核酸评价方法的特异性;ZIKV、YFV、CHIKV检测方法采用模拟阳性样本,DENV检测方法采用临床患者标本进行验证,并与传统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ZIKV、DENV、YFV、CHIKV4种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分别是14.57拷贝/μl、94.27拷贝/μl、8.25拷贝/μl、223.19拷贝/μl;4种检测方法与其他病毒核酸无交叉反应;ZIKV、YFV、CHIKV模拟阳性样本检出率为100%,各浓度检测Ct值的变异系数均在2%左右;20份DENV临床患者标本检出率为100%,与传统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ZIKV、DENV、YFV、CHIKV微流控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性、特异性、稳定性,25 min内即可完成1次检测,可适用于现场实验室检测与早期诊断。

  • 标签: 微流控荧光定量RT-PCR 寨卡病毒 登革病毒 黄热病毒 基孔肯雅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期间给予患者改良急救护理路径结合规范化护理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100例在我院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数据分组依据为数表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接受改良急救护理路径结合规范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较大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溶栓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实施改良急救护理路径结合规范化护理有利于缩短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改良急救护理路径 规范化护理 急性脑梗死 早期rt-PA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可检测杜贝病毒(dugbe virus,DUGV)、盖勒尤卜病毒(qalyub virus,QALV)和蒂亚福拉病毒(thiafora virus,TFAV)等三种内罗病毒基因组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方法收集、整理,比对、分析在公共数据库发布的三种病毒基因组S节段核苷酸序列,确定检测靶标,利用生物信息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优化检测程序,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利用体外转录技术制备的模拟样本、其他病毒感染标本、病毒株和正常人血标本比较评价所建方法的检测限、特异性、重复性特征。结果所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均可有效扩增检测病毒靶标RNA,检测限分别为160 copies/μL,20 copies/μL和10 copies/μL,检测科萨努尔森林病病毒、乙型流感病毒BV和BY型、甲型流感病毒H3N2、黄热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和塔西那病毒样本无非特异性扩增,三种内罗病毒相互间无交叉反应,重复性分析显示变异系数均在2%以内。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DUGV、QALV和TFAV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可用于相关临床样本、媒介、宿主动物标本以及进出口物品筛查检测。

  • 标签: 内罗病毒 杜贝病毒 盖勒尤卜病毒 蒂亚福拉病毒 实时荧光RT-PCR
  • 简介:目的对EV71-IgMELISA法和EV71RNART-PCR法检测肠道病毒71型进行比较。方法采用EV71-IgMELISA法和EV71RNART-PCR法分别对553例手足口病临床确诊患儿的静脉血和咽拭标本进行检测。结果EV71-IgMELISA法阳性率35.62%(197例)高于EV71RNART-PCR法阳性率18.63%(103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9.56,P〈0.001)。EV71-IgMELISA(-)且EV71RNART-PCR(-)有329例,同时EV71-IgMELISA(-)且EV71RNART-PCR(+)有24例,进一步表明两种方法结果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3.11,P〈0.001)。结论EV71-IgMELISA法具有高敏感性,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 标签: RT-PCR法 ELISA法 EV71 检测结果 手足口病 R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尤瑞克林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超出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本院超出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尤瑞克林联合rt-PA静脉溶栓。统计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治疗后1 d、7 d、21 d NIHSS评分及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生活质量(GQOLI-74)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7 d、21 d,观察组NIHSS评分分别为(10.56±2.98)分、(6.30±2.58)分、(4.95±1.76)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28%与对照组11.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分别为(68.69±6.87)分、(70.36±7.63)分、(70.26±7.81)分、(71.13±7.5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超出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采用尤瑞克林、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改善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尤瑞克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对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110例基底动脉系统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尿激素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联用rt-PA治疗,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安全性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rt-PA联用尿激素酶静脉溶栓的模式来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能够在获取良好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提升治疗的安全性,因此值得进行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rt-PA 尿激素酶静脉溶栓 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于2019年8月-2021年7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溶栓24h、溶栓3d及溶栓7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rt-PA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于2019年8月-2021年7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溶栓24h、溶栓3d及溶栓7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rt-PA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脑梗死急性期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起始时间为 2018年 6月到 2019年 12月,在同期我区医联体成员单位共同收治 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选出 60例为研究对象,以 rt-PA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的不同为基准分组,发病 <4.5小时的 30例归入观察组,发病 4.5-9小时的 30例归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溶栓及预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溶栓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 NIHSS)评分对比无差异( P>0.05),统计学意义不成立。观察组比对照组溶栓治疗 90天日常生活能力( Barthel 指数 )评分高,差异大( P<0.05 ),统计学意义成立。 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在病发 4.5 小时内和 4.5-9小时进行 rt-PA静脉溶栓治疗,均能达到良好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但是 <4.5小时治疗患者远期康复效果好,日常生活能力更强,因此临床中建议病发后尽 早溶栓治疗。

  • 标签: 脑梗死急性期 时间窗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 静脉溶栓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 201904010245)
  • 简介:为了探索检测Ph+/bcr-a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微小残留病变(MRD)的简便而灵敏的方法,对84例初治ALL患者和其中的缓解期患者的骨髓分别用细胞遗传学、流式细胞术和巢式RT-PCR检测.结果表明,缓解期患者骨髓中不存在Ph′染色体,巢式RT-PCR方法检测到11/14例缓解期患者存在MRD(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78.57%),而流式细胞术检测到5/14的缓解期患者阳性(阳性率35.71%).巢式PCR的灵敏度达到10-6-10-7水平,流式细胞检测的灵敏度达到10-4-10-5水平.结论:Ph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检测MRD不够灵敏,而巢式RT-PCR检测MRD较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灵敏度更高,且更易于开展应用.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bcr-a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分析 巢式RT—PCR 流式细胞术 微小残留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