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2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529例婴幼儿(RT-PCR)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广州市番禺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状况,为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529例疑似手足口病症状的婴幼儿咽拭子标本,采用(RT-PCR)对手足口病病毒RNA,EV71,EV,CA16进行定性检测。应用卡方检验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CA16,EV71,其他EV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529例患者咽拭子中,305例检测结果阳性,总阳性率为57.66%,其中EV71阳性88例,占总阳性率的28.85%,CoxA16阳性50例,占总阳性率的16.39%,其它肠道病毒阳性为167例,占总阳性率的54.75%。结论2012年广州市番禺区手足口病原以其他型肠道病毒感染为主。

  • 标签: 手足口病 RT-PCR 婴幼儿 肠道病毒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基因的巢式RT-PCR方法,以及HCV核心蛋白基因区测序分型方法。方法从国际HCV数据库查找HCV核心蛋白基因序列,设计HCVRNA巢式RT-PCR引物及测序引物,并建立巢式RT-PCR反应体系。采用出入境人员抗-HCV阳性血清60份,及50份标本为HCV抗体检测阴性,且谷丙转氨酶(ALT)〉100U/L的血清进行巢式RT-PCR检测,阳性结果使用本研究建立的测序引物进行基因测序以确定HCV基因型。结果60份抗-HCV阳性血清中,42份(70.0%)核心蛋白基因RT-PCR扩增阳性,其中1b型27例、1a型12例、6a型1例、3a型1例、2a型1例。50份ALT〉100U/LR抗-HCV阴性标本中,1份HCV核心蛋白基因RT-PCR扩增阳性,测序鉴定为3a型。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HCVRNA核心蛋白基因的巢式RT-PCR检测和分型方法,为出入境人员HCV的诊断和监测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核心蛋白基因 巢式RT-PCR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咸阳市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病毒核酸检测,为此后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集病人1份咽拭子标本,使用两种不同厂家试剂,利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1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结果显示两种试剂RT-PCR反应体系扩增曲线都有明显对数增长,且Ct值符合质量控制的标准,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同一份咽拭子标本送陕西省疾控中心复检,结果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结论这名病人为1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由于及时采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时间短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快速确诊了病例,为疫情的控制争取了时间,防止了2代病例的出现。

  • 标签: 甲型流感 实时荧光RT-PCR 检测
  • 简介:本研究探讨基因芯片在儿童白血病8种常见融合基因检测中的应用。采用多重巢式RT-PCR结合寡核苷酸芯片方法对84例临床收集的白血病标本进行融合基因检测。结果表明:此芯片可以从患者骨髓样本RNA中准确检测到阳性参照序列以及与融合基因相对应的特异基因片段。84例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中,31例(36.90%)具有8种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融合基因。包括te1/am11、e2a/pbx1、bcr/ablp190、bcr/ablp210、m11/af4、am11/eto、pm1/rarα、cbfβ/myh11。芯片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和RT—PCR方法相当。结论:采用多重巢式RT—PCR结合寡聚核苷酸芯片方法,可快速并同时筛选出8种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融合基因,为儿童白血病危险分层、治疗选择、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此种方法应用于筛查初治白血病儿童融合基因表达时优缺点并存,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融合基因 寡核苷酸芯片 RT—PCR 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应用rt-PA与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0月-2021年10月,随机选择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共将58例该患者选进,研究的时间里最初是2021.1月,最终是2021.10月。使用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将以上患者分成不同组别(对照、研究),各有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研究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最后对比数据的指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溶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存在差异。结论:对该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有着良好应用效果,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溶栓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rt-PA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我院接收的96名接受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其中,参照组48例,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48例,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研究并比较双方患者的护理情况,涵盖患者急诊救治时间、溶栓率、神经功能评分、溶栓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等方面。结果:观察组溶栓救治成功率、溶栓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rt-PA静脉溶栓 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电气保险座作为电路中的重要安全保障元件,其需求量逐年增加。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如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等。因此,本研究针对RT18-32型号电气保险座,通过优化生产流程、设备参数调整与优化、故障检测与预防机制、生产线整体布局设计等方面展开探讨。本论文旨在提出一套基于自动化技术的生产线设计方案,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产品质量,从而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 标签: 保险座 自动生产线 生产效率 优化设计
  • 简介:采用含有亚抑菌浓度(1/2×MIC)山梨酸钾的LB琼脂平板连续传代的方法,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进行诱导,获得具有一定耐受性的大肠杆菌菌株;通过定量竞争性RT—PCR检测诱导后的各个菌株与未经诱导的各个菌株的acrA—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各个菌株经过含有亚抑菌浓度山梨酸钾的LB琼脂连续培养10代后获得的诱导菌株,与普通LB琼脂平板连续培养10代后获得的菌株相比可以耐受更高浓度的山梨酸钾,并且acrA-mRNA表达水平在诱导后的各个菌株中比未经诱导的各个菌株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说明大肠杆菌主动外排系统AcrAB-TolC中acrA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可能与大肠杆菌对山梨酸钾的耐受程度增加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定量竞争性RT—PCR 亚抑菌浓度 山梨酸钾 耐受性 acrA—mRNA
  • 简介:目的:探讨原位检测内源性基因表达产物的灵敏方法,研究IgA样新基因SNC66在消化系统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组织切片原位逆转录反应后进行原位PCR扩增,在扩增过程中掺入地高辛标记的尿核苷酸,再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加以检测.比较SNC66在大肠癌、胃癌、肝癌组织与相应的正常配对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0个循环时,37例大肠癌标本中有14例呈阴性,18例弱阳性,5例强阳性;20例胃癌标本中有6例呈阴性,9例弱阳性,5例强阳性;所有肝脏组织和肝癌标本都呈阴性表达.25个循环时,大肠癌10例阴性,27例强阳性;胃癌4例阴性,16例强阳性;所有肝脏组织和肝癌组织标本都呈阳性表达.相应大肠粘膜和胃粘膜标本则无论是25个循环,还是10个循环,都呈强阳性表达,但着色程度前者高于后者.结论:原位RT-PCR是一种检测内源性基因低拷贝转录产物mRNA的灵敏方法.基因SNC66是一个消化道肿瘤相关性基因,在大肠癌和胃癌组织中存在明显的表达降低或缺陷,但与肝癌之间不存在相关性.SNC66可作为侯选的消化道肿瘤的抑癌基因加以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灵敏 结论 方法 情况 过程 目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栓塞行溶栓治疗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溶栓方法的不同分为尿激酶组25例,rt-PA组25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发生出血情况。结果尿激酶组溶栓有效率为83.1%,rt-PA溶栓有效率为88.2%,两组溶栓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2.0%和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尿激酶组有1例发生脑出血而死亡。结论rt-PA与尿激酶比较在治疗效果上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出血不良反应方面有差异,rt-PA较尿激酶更安全。

  • 标签: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肺栓塞 尿激酶
  • 简介:目的研究rt-PA(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刺激活物)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46例急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急性脑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其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病灶血管完全再通24例、部分再通17例、再通失败5例,血管再通率89.1%。患者治疗后NISS评分、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治疗后出现脑出血3例、继发性脑梗死2例,并发症发生率10.9%。结论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且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自理能力均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rt-PA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急性脑栓塞 神经功能
  • 简介:目的胸苷酸合成酶(TS)是DNA合成的关键酶,在DNA合成与修复中起重要作用,是叶酸代谢循环中起中心作用的酶类之一,也是以5-氟尿嘧啶(5-FU)为基础化疗的靶酶,TS的遗传多态性在抗白血病等肿瘤疾病5-FU类药物的体内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研究胸苷酸合成酶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cSNP)及基因突变在急性白血病(AL)患儿和正常儿童中的分布情况,以探讨TS基因变异与AL患儿5-FU类药物化疗效应之间可能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一变性梯度凝胶电泳(RT—PCR—DGGE)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对53例AL患儿和115例正常儿童的cDNAs进行了TS基因cSNP及基因突变的筛查与鉴定,分析各基因型在两组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首次鉴定了儿童TS381A〉G(E127E)cSNP位点,其在AL患儿及正常儿童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2.3%,13.5%,与国际SNP文库中12.3%基本一致。该cSNP在两组人群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白血病的易感性无相关性。研究未发现T349C,G470T及C500T变异。结论采用RT—PCR—DGGE结合DNA测序法首次确定了儿童TS基因存在381A〉GcSNP位点,其等位基因频率为13.1%,基因型分布频率在AL患儿及正常儿童两组人群中差异无显著性。

  • 标签: 胸苷酸合成酶基因 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急性白血病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性别反应性差异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搜集2012至2013年江苏省临床卒中中心包括南京、徐州和扬州地区,6家三级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6h内,行rt-PA静脉溶栓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不同性别之间的基线危险因素,溶栓后颅内出血、卒中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差异,并分析不同性别患者溶栓后10-14d对神经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入组289例患者,其中女性111例,男性178例。女性组平均发病年龄,女性组年龄≥75岁比率,既往有心房颤动、高血压病史,血小板计数、球蛋白、高密度胆固醇、D-二聚体方面等凝血水平,溶栓前平均收缩压水平,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发生率等高于男性组;在既往吸烟、饮酒史,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发生率,颅内外磁共振血管造影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提示的血管内轻度狭窄率低于男性组;而两组在既往脑血管事件、糖尿病病史,血管内无狭窄率、中度及重度狭窄率等方面未见明显性别差异。女性在入院时、溶栓后24h内及10-14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意识受累程度、颅内出血发生率、卒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尤其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率)均高于男性组,24h内及溶栓后10-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低于男性。而24h内、溶栓后10-14d症状性脑出血及死亡发生率未见显著性别差异。分别对女性组及男性组发病10-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发现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改善(24h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8分或24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0或1分)、溶栓后10-14d症状性脑出血发生、既往心房颤动病史、基线高密度胆固醇水平与女性�

  • 标签: 女性卒中 静脉溶栓 性别差异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责任制护理在急性缺血脑卒患者rt-PA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94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现代统计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疾病干预,观察组患者的采用责任制护理方式进行疾病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巨大提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小于规定值);护理15 d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控制情况也明优于对照组,并具备统计学意义( P值小于规定值);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对照改善明显,( P小于规定值);护理后观察组复发率和复发间隔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小于规定值)。结论:责任制护理在急性缺血性的最终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有效,并发症发作控制稳定,值得推广。

  • 标签: 责任制护理 急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