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各种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近年来核医学开展的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量逐年增加,成为核素治疗的重要项目。为了推进及规范核医学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工作、加强质量控制、开展大数据研究及多学科合作以及规范临床治疗,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治疗学组组织了治疗学组放射性粒子介入治疗工作委员会部分专家,借鉴目前国内外指南及最新研究,参考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临床现状,起草制定本共识。本共识包括一般要求、质量管理控制、防护要求3个部分。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作为放射性介入治疗,具有核素介入临床技术及放射性核素管理二重特点,本共识通过在技术质量控制和放射性核素管理2个方面进行规范,从根本上逐步解决粒子植入治疗领域的问题,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近距离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3例实体器官移植术后(1例肾移植、2例肝移植)细小病毒B19感染导致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 PRCA)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并文献复习。方法3例患者通过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骨穿等确诊,均发现细小病毒DNA阳性,其中例3患者同时合并带状疱疹病毒DNA阳性。治疗上采用调整免疫抑制剂、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抗病毒、促造血、补充造血原料等综合治疗。结果患者贫血纠正,复查病毒DNA阴性,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实体器官移植后PRCA的病因诊断至关重要,综合治疗可起到良好效果。

  • 标签: 实体器官移植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细小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载脂蛋白A (ApoA-1)比值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短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GRACE评分和HbA1c/ApoA-1比值,终点事件为MACE发生率。按HbA1c/ApoA-1比值分三组,比较组间MACE发生率及一般资料。探讨ACS患者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RACE评分联合HbA1c/ApoA-1比值预测MACE的效能。结果HbA1c/ApoA-1比值由低到高,MACE发生率也增高,高HbA1c/ApoA-1比值组的MACE发生率最高为22.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多因素后,显示GRACE评分(HR=1.027, 95%CI:1.015~1.040,P<0.05)和HbA1c/ApoA-1比值(HR=1.136, 95%CI:1.021~1.264,P=0.02)是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GRACE评分联合HbA1c/ApoA-1比值的敏感度为76.7%、特异度为65.6%,曲线下面积为0.77,高于单独使用GRACE评分或HbA1c/ApoA-1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GRACE评分、HbA1c/ApoA-1比值是ACS患者短期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GRACE评分联合HbA1c/ApoA-1比值可提高MACE的预测价值。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糖化血红蛋白 载脂蛋白A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日常膳食纤维摄入情况、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的现状;分析该人群膳食纤维摄入与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该前瞻性调查研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3 d饮食日记调查苏州三家三甲医院的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随访患者出院6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并分析心衰患者膳食纤维摄入情况与患者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调查的122例心衰患者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9%;膳食纤维摄入量为8.1(5.8~10.9)g/d,低于推荐摄入量(25~30)g/d;与膳食纤维摄入量<6 g/d的患者相比,摄入量≥6 g/d的患者,出院后6个月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43),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HR=0.422;95% CI=0.189~0.942;P=0.035)。结论该研究调查的心衰患者膳食纤维摄入明显不足,膳食纤维摄入量与心衰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及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相关。综上,心衰患者在饮食管理的同时,可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期改善其预后。

  • 标签: 心力衰竭,充血性 膳食纤维 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冰山模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护士胜任力指标。方法以冰山模型为研究理论框架结合文献回顾初步拟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人员胜任力指标。于2020年1—6月对江苏省7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5名专家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2轮咨询,最终形成胜任力指标。结果构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人员胜任力指标包括5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专家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4和0.81,协调系数分别为0.68和0.72,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3.22、95.30,P<0.0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士胜任力指标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科学性,能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人员的储备、培训、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冰山模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胜任力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儿科护士心理韧性和应急救援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并分析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旨在为护理管理者制订提高心理韧性策略提供依据,以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水平。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2—4月全国儿童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儿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和医务人员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知识、态度与行为调查表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 091份,回收有效问卷12 750份,有效回收率为97.4%。结果12 750名护士CD-RISC总得分为(65.53±15.55)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生育、职务、职称、儿科工作年限、医院所在地区经济分区、基础知识、心理知识、其他知识、应急救援态度和应急救援行为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儿科护士心理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我国儿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心理韧性水平有待提高,应重点关注≤40岁、未生育、初级职称、无职务、6~10年儿科工作年限、西部地区护士,加强应急救援基础知识/心理知识/其他知识培训,提高其应急救援态度和行为,以提高公共卫生事件时儿科护士的心理韧性水平。

  • 标签: 护士 心理韧性 儿科 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救援
  • 简介:摘要目的挖掘布格替尼不良事件(AE)风险信号,为该药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收集2017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以布格替尼为主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4.0版的首选术语(PT)和系统器官分类(SOC)对AE进行标准化和分类,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进行布格替尼AE风险信号挖掘,报告数≥3、ROR≥2且ROR的95%置信区间(CI)下限>1或报告数≥3、PRR≥2且χ2>4的AE定义为阳性信号,对得到的阳性PT信号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AE报告为1 564例,涉及672个PT,采用ROR法和PRR法分析,获得52个阳性PT,涉及16个SOC。报告数排在前10位的PT为疲劳、腹泻、恶心、咳嗽、血肌酸磷酸激酶异常、呼吸困难、头痛、皮疹、呕吐和高血压,均为说明书中常见AE;信号强度排在前10位的PT是垂体梗死、放射性坏死、淀粉酶升高、食管静脉曲张、早饱、脂肪酶升高、血肌酸磷酸激酶异常、肺毒性、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和光敏反应,其中排在第1、2、4、5、8、10位的PT在药品说明书中未见记载。肺炎和间质性肺疾病为布格替尼严重AE,报告数分别为31和8例。52个PT中共有28个在药品说明书中未收录,涉及12个SOC。结论布格替尼的主要不良事件为腹泻、恶心、咳嗽、血肌酸磷酸激酶异常等,其严重AE如肺炎、间质性肺疾病均有报告,与药品说明书记载的常见不良反应一致。此外,布格替尼还可能导致垂体梗死、放射性坏死、肺毒性、光敏反应等,临床应予警惕。

  • 标签: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酶抑制剂 数据挖掘 布格替尼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9年广东省两起医疗机构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暴发事件实验室检测结果及埃可病毒11型(Echovirus 11, Echo11)基因特性,为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疑似肠道病毒感染新生儿病例病原学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基因测序两种方法进行肠道病毒分型鉴定,对阳性标本开展病毒分离,对Echo11的VP1基因进行全长序列测定并运用Danstar6、Bioedit7.09和MEGA6.06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开展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收集到36例新生儿病例的93份标本,经鉴定,24例55份标本肠道病毒阳性,其中23例为Echo11阳性,1例为柯萨奇病毒B组4型(CVB4)阳性。从19例病例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29株,其中18例28株为Echo11,1例1株为CVB4。VP1全长序列分析发现,本研究18株Echo11核苷酸同源性为98.2%~100.0%,两起新生儿感染事件Echo11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7%~100.0%和99.8%~100.0%,均高度同源;Echo11可分为A、B、C、D、E和F共6个基因型,其中A基因型包含5个亚型(A1~A5),C基因型包含4个亚型(C1~C4),D基因型可分为等5个亚型(D1~D5),本研究18株Echo11均为D5亚型。结论2019年广东省两起医疗机构新生儿感染暴发事件均由肠道病毒Echo11引起,均属于D5基因亚型。

  • 标签: 肠道病毒 埃可病毒11型 新生儿 医疗机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叉神经事件相关电位(trigeminal event-related potentials,tERPs)在不同类型的嗅觉障碍性疾病中的检测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1年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嗅觉味觉诊疗中心的314例嗅觉障碍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58例,女156例,年龄6~78岁。对照组为来自体检中心且性别年龄相匹配、无嗅觉相关疾病的健康志愿者。对嗅觉障碍患者分别进行主观嗅觉功能检查(Sniffin′s Sticks测试)、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lfac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oERPs)、tERPs和鼻声反射检测。采用SPSS 17.0软件比较2组tERPs检测结果的差异,分析影响三叉神经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tERPs波形在不同类型的嗅觉障碍性疾病中的引出率有所不同:外伤性嗅觉障碍为54.9%,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为63.6%,炎性嗅觉障碍为68.4%,其他原因导致的嗅觉障碍为56.9%。与对照组相比,嗅觉障碍患者tERPs的N1波振幅显著降低(P值均<0.001),外伤、炎症及其他原因导致的嗅觉障碍患者P2波的振幅显著降低(外伤t=-4.11,P<0.001;炎症t=-2.04,P=0.046;其他t=-2.40,P=0.020)。炎性嗅觉障碍患者N1波潜伏期延长(t=2.15,P=0.036),而其他几类病因的嗅觉障碍患者tERPs波形的潜伏期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ERPs与嗅觉功能的损伤程度、oERPs缺失率以及鼻腔最小横截面积均显著相关(P值均<0.05)。结论嗅觉障碍患者的三叉神经电生理功能存在异常,tERPs波形缺失或N1波振幅减小是嗅觉障碍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

  • 标签: 嗅觉障碍 三叉神经 电生理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摘要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跨区域、跨机构应急调度卫生技术人员是缓解事发地医疗资源紧张、提升应急救治能力的必要举措。作者总结了当前常见的卫生技术人力资源应急调度使用模式,包括整建制独立型、分片包干型、嵌入合作型和专家指导型。实践中,卫生技术人力资源应急调度使用面临着机动性、协作性、专业性、经济性及长期性等方面的系列挑战。提升卫生技术人力资源应急调度使用效果,需要加强常态化应急技能储备与仿真演练、制定"急时"联合诊疗决策规则、建设高水平卫生应急人员队伍、建立健全灵活有序的应急人力资源调配使用机制及完善卫生应急人员荣誉授予和奖励制度。

  • 标签: 突发公共事件 卫生人力 应急调度 跨区域 跨机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冰山模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护士胜任力指标。方法以冰山模型为研究理论框架结合文献回顾初步拟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人员胜任力指标。于2020年1—6月对江苏省7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5名专家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2轮咨询,最终形成胜任力指标。结果构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人员胜任力指标包括5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专家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4和0.81,协调系数分别为0.68和0.72,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3.22、95.30,P<0.0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士胜任力指标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科学性,能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人员的储备、培训、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冰山模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胜任力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支持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感受及结局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出院的老年慢性病患者115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家庭支持护理方式。比较干预前和干预3、6个月后两组患者自我感受、家庭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再入院率。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对照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分别为(25.73±3.85)、(28.14±3.90)分,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评分分别为(105.62±12.41)、(96.35±10.05)分;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对照组SPBS评分分别为(21.89±4.33)、(25.41±4.20)分,FACES评分分别为(122.60±14.70)、(112.35±16.32)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SPBS、FACES总分比较的交互效应、时间效应和组间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对照组用药依从性良好率分别为70.69%(41/58)、50.88%(29/5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8,P=0.030)。干预后随访1年,观察组、对照组再入院率分别为18.87%(10/53)、39.22%(20/5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3,P=0.022)。结论家庭支持护理可减轻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提高其家庭功能和用药依从性,减少再入院的发生。

  • 标签: 老年人 慢性病 家庭支持 自我感受 家庭功能 用药依从性 再入院
  • 简介:摘要目的挖掘艾多沙班相关不良反应风险信号,为该药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收集2011年第2季度至2022年第1季度以艾多沙班为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A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进行艾多沙班不良反应风险信号挖掘,报告数>3、ROR的95%CI下限>1和PRR>2且χ2>4的AE定义为阳性信号。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5.0版的首选术语(PT)和系统器官分类对AE进行分类统计,选取AE报告数和信号强度排名前50位的PT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艾多沙班为怀疑药物的AE报告4 113例,涉及PT 996个。采用ROR法和PRR法进行计算,获得158个阳性PT信号,涉及AE报告1 898例。以报告数和信号强度排名前50位的PT合并筛重后获得PT 89个,涉及AE报告1 468例。报告数居前5位的PT依次为呼吸困难、贫血、房颤、黑便、心力衰竭;信号强度居前5位的PT依次为血管发育异常、泌尿生殖道出血、心脏淀粉样变性、舞蹈病、缺血性脑梗死/强心药水平升高。药品说明书中未收录的PT有45个,其中急性肾损伤、肾功能损害、间质性肺疾病等报告数较多、信号较强。结论出血相关事件仍为使用艾多沙班期间需重点监测的药物AE;艾多沙班还可能导致肾损伤和间质性肺疾病,需重点关注。

  • 标签: 抗凝药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系统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 艾多沙班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日常膳食纤维摄入情况、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的现状;分析该人群膳食纤维摄入与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该前瞻性调查研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3 d饮食日记调查苏州三家三甲医院的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随访患者出院6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并分析心衰患者膳食纤维摄入情况与患者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调查的122例心衰患者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9%;膳食纤维摄入量为8.1(5.8~10.9)g/d,低于推荐摄入量(25~30)g/d;与膳食纤维摄入量<6 g/d的患者相比,摄入量≥6 g/d的患者,出院后6个月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43),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HR=0.422;95% CI=0.189~0.942;P=0.035)。结论该研究调查的心衰患者膳食纤维摄入明显不足,膳食纤维摄入量与心衰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及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相关。综上,心衰患者在饮食管理的同时,可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期改善其预后。

  • 标签: 心力衰竭,充血性 膳食纤维 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
  • 简介:摘要硫化氢中毒是夏季频发的急性中毒事件,本次报道2018年8月一起密闭空间急性硫化氢混合气体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本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密闭空间急性硫化氢混合气体中毒事件,缺乏职业防护违规作业、违规救援是事故发生主要原因。5例患者中3例死亡,1例患者长期遗留皮质盲等神经系统损害后遗症,1例痊愈。

  • 标签: 硫化氢 中毒 救援 作业 核磁共振 皮质盲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复合临床恶化(cCW)事件及其组成部分对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HD-PAH)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07年1月至2018年7月于北京安贞医院明确诊断为CHD-PAH的患者。收集其基线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症状、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等。随访纳入患者临床恶化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发生情况。临床恶化事件包括晕厥、肺动脉高压(PAH)相关住院治疗、心功能恶化及≥2个PAH相关临床症状(呼吸困难、咯血、水肿、胸痛、心悸、紫绀)出现/进展。依据纳入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临床恶化事件的情况,设定3种cCW事件:cCW1(包括PAH相关住院治疗和心功能恶化)、cCW2(在cCW1基础上增加晕厥)和cCW3(在cCW1基础上增加≥2个PAH相关临床症状出现/进展)。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纳入患者的中远期生存情况。利用单变量及多变量Cox回归模型评价cCW事件及其组成部分对全因死亡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共纳入CHD-PAH患者525例,首诊时的年龄为20.7(11.2,30.3)岁,其中儿童(<18岁)占比43.8%,女性占比68.8%,NYHA心功能Ⅱ级患者431例(82.1%)。180例患者在确诊时已出现晕厥/PAH相关临床症状。随访时间为4.5(2.6,6.7)年,随访期间共有47例(9.0%)患者死亡。CHD-PAH患者确诊后第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8.0%、89.9%和84.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访期间发生心功能恶化(HR=3.901,95%CI 1.863~8.169,P<0.001)、≥2个PAH相关临床症状出现/进展(HR=4.458,95%CI 1.870~10.625,P<0.001)、PAH相关住院治疗(HR=4.058,95%CI 1.851~8.896,P<0.001)及晕厥(HR=11.313,95%CI 4.860~26.332,P<0.001)的患者死亡风险均增加。3种复合事件均与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有关,其中发生cCW2事件者死亡风险增加最为明显(HR=15.476,95%CI 4.346~37.576,P<0.001)。结论CHD-PAH患者的中远期预后较好。心功能恶化、≥2个PAH相关临床症状出现/进展、PAH相关住院治疗和晕厥及上述因素构成的cCW事件对全因死亡发生风险有不良影响。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先天性心脏病 临床恶化事件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检人群血清电解质浓度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且测定过血清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和血清电解质(氯、磷、钙、钠、钾、镁离子)的8 445例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根据hs-cTnI浓度将心血管事件风险划分为低、中、高3个等级。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心血管事件风险等级体检者血清电解质浓度差异,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电解质浓度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联。结果心血管事件低风险组钾、镁离子浓度均高于中、高风险组[钾离子(4.28±0.29)比(4.24±0.34)、(4.23±0.36)mmol/L,镁离子(0.88±0.06)比(0.87±0.07)、(0.87±0.07)mmol/L](均P<0.05),钠离子浓度低于中、高风险组[(140.54±1.75)比(140.88±1.73)、(140.81±2.20)mmol/L](P<0.001);高风险组磷离子浓度低于中、低风险组[(1.04±0.17)比(1.08±0.16)、(1.05±0.15)mmol/L](P=0.001);各组氯、钙离子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于离子浓度正常者,低钾血症(OR=6.96,95%CI:3.67~13.10)、低镁血症(OR=5.00,95%CI:1.01~24.50)者心血管事件风险等级均更高(均P<0.05);在正常范围内,钠离子浓度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呈正相关(OR=1.08,95%CI:1.03~1.14;P<0.001)。结论体检人群血清钠、钾、镁离子浓度与心血管事件风险有关,维持体内钾、镁离子的相对稳态以及钠离子在正常范围内的较低水平,可能有助于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

  • 标签: 血清 电解质 心血管事件 危险 体格检查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5~9月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在各个医院急诊科工作群中进行线上调查。结果急诊科护理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总分(58.68±6.47)分。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工作年限、性别、职称、救援经历以及培训经历是急诊科护士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仍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工作年限较短、女性、职称较低、未参加过公共卫生事件救援以及未参加过公共卫生事件培训者。

  • 标签: 急诊科 护士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