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LC-2氯离子通道靶向阻滞对人结膜成纤维细胞(HConF)纤维化过程的抑制作用。方法将HConF分为空白对照组、脂质体2000(Lipo2000)组、无义小干扰RNA(siRNA)组和CLC-2 siRNA转染组,其中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他各组分别采用含有相应转染试剂的培养基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LC-2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HConF的增生能力,即吸光度(A)值;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HConF凋亡比例;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各组HConF迁移能力;采用胶原收缩实验检测各组胶原面积收缩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lagen Ⅲ、PI3K、Akt、p-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Lipo2000组、无义siRNA组和CLC-2 siRNA转染组CLC-2 mRNA相对表达量和细胞A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0.110、198.680,均P<0.001),其中CLC-2 siRNA转染组CLC-2 mRNA相对表达量和细胞A值明显低于无义siR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空白对照组、Lipo2000组、无义siRNA组和CLC-2 siRNA转染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78±1.10)%、(4.54±1.51)%、(4.82±0.88)%和(28.90±0.91)%,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260,P<0.001),其中CLC-2 siRNA转染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无义siR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细胞迁移率和细胞迁移数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4.493、1 625.431,均P<0.001),其中CLC-2 siRNA转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低于无义siRNA组,细胞迁移数量明显少于无义siR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细胞胶原面积收缩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692,P<0.001),其中CLC-2 siRNA转染组细胞胶原面积收缩率明显低于无义siR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PI3K/PI3K比值和p-Akt/Akt比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2.073、456.931、340.889、43.021,均P<0.001),其中CLC-2 siRNA转染组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PI3K/PI3K比值和p-Akt/Akt比值明显低于无义siR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靶向抑制CLC-2氯离子通道基因表达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HConF凋亡,抑制细胞迁移、胶原合成及胶原收缩,抑制纤维化过程。

  • 标签: 青光眼 滤过性手术 氯离子通道 滤过泡 瘢痕化 细胞凋亡 细胞迁移 胶原收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增殖肝细胞膜上的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表达下调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入住北京市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68例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的CHB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基线(抗病毒治疗前)的炎症活动度(G)为依据将患者分为≤G2组及>G2组,每组选取12例患者的肝脏穿刺组织标本,进行NTCP和Ki67的免疫荧光染色,计算Ki67阳性细胞比例,并对NTCP的染色进行评分。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入住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并诊断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5例患者的结节切除组织及其配对的肝脏非FNH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织标本中Ki67、NTCP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的表达,并计算染色阳性细胞比例或对染色强度进行评分。统计学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肝脏FNH组织中Ki67阳性细胞比例[6.75%(6.20%,8.16%)]高于配对的肝脏非FNH组织[0.75%(0.66%,1.20%)],而对应的NTCP及HBsAg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分别为3.00(1.00,3.00)和2.00(1.00,2.00),分别低于配对的肝脏非FNH组织[分别为8.00(8.00,9.00)和8.00(6.00,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11、-2.424、-2.635,P=0.009、0.015、0.008)。>G2组患者37例,≤G2组患者31例。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G2组患者血清HBV DNA、HBeAg的下降幅度分别为(0.71±0.14) lg IU/mL和(0.92±0.13) lg IU/mL,分别大于≤G2组的(0.54±0.30) lg IU/mL和(0.49±0.65) lg 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48、-2.666,P=0.002、0.008)。>G2组肝组织中Ki67阳性细胞比例[4.34%(1.84%,8.77%)]高于≤G2组[0.34%(0,0.80%)],而NTCP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1.00(0,3.25)]低于≤G2组[6.00(4.00,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640、-3.012,P<0.01,P=0.003)。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TC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与Ki67阳性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512,P=0.01)。结论炎症活动度更高的CHB患者往往伴有更为活跃的肝细胞增殖和更低的细胞膜NTCP表达,不利于HBV再感染。这可能有利于这部分患者获得更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 标签: 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 肝细胞增殖 抗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种非离子型碘对比剂(NICM)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致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从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药物不良反应报表中筛选出因PCI手术中应用碘海醇、碘普罗胺或碘克沙醇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并通过检索医院信息系统获取同期行PCI手术且术中应用上述NICM的患者总数。计算3种NICM总体和各自的过敏反应、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3种NICM的总体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603%(422/69 955),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024%(17/69 955)。碘海醇、碘普罗胺和碘克沙醇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418%(109/26 097)、0.364%(83/22 787)和1.092%(230/21 071),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23%(6/26 097)、0.039%(9/22 787)和0.009%(2/21 071)。碘克沙醇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于碘普罗胺和碘海醇(均P<0.001),但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最低,与碘普罗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发生过敏反应的422例患者中男性327例,女性95例;年龄27~101岁,平均59岁。373例患者有过敏反应发生时间记录,注射NICM至发生过敏反应的时间为30 s~90 h,中位时间为5 h;过敏反应为速发型(潜伏期≤1 h)者127例(34.0%),迟发型(潜伏期>1 h)者246例(66.0%)。碘普罗胺导致的过敏反应以速发型为主(79.5%,62/78),而碘克沙醇以迟发型为主(87.7%,193/220)。速发型过敏反应患者既往有过敏史者占比明显高于迟发型患者[15.0%(15/100)比7.1%(14/197),P=0.030]。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最为常见[78.0%(329/422)],严重过敏反应17例中过敏性休克15例(88.2%),喉头水肿和呼吸困难各1例,均为速发型。过敏反应经治疗均好转,但有6例患者因严重过敏反应未能完成PCI手术。结论3种NICM用于PCI的安全性均较好,过敏反应发生率低,其中碘普罗胺的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会影响PCI手术的进行,应予警惕。

  • 标签: 对比剂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过敏反应 碘海醇 碘普罗胺 碘克沙醇
  • 作者: 王江涛 戴滋瀛 缪延栋 赵婷 赵达 关泉林 李强 冉俊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放疗科,兰州 730000 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放疗科,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00,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科,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00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外科,兰州 730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碳离子(12C6+)照射后JAK2/STAT3通路的改变及下游蛋白FOXP3调控的肺癌中CD8+T细胞的浸润差异。方法基于C57BL/6小鼠Lewis荷瘤模型的RNA测序分析,筛选出碳离子照射后肺癌中显著改变的JAK2/STAT3通路及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及蛋白如FOXP3。利用R软件“GSVA”中ssGSEA免疫浸润算法,探索FOXP3与肺癌免疫微环境中主要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并基于碳离子联合STAT3抑制途径(氯硝柳胺)对肺癌中CD8+T细胞浸润进行分析。结果碳离子照射后,肺癌中JAK2/STAT3通路被抑制,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下调。基于ssGSEA算法的免疫评分显示,FOXP3表达与肺癌免疫微环境中CD8+T细胞浸润呈显著负相关。通过碳离子照射联合STAT3抑制剂氯硝柳胺,进一步明确了靶向JAK2/STAT3通路对于增加肺癌中CD8+T细胞浸润的协同作用。结论碳离子(12C6+)可以通过靶向JAK2/STAT3通路与免疫治疗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

  • 标签: 碳离子 肺肿瘤 肿瘤微环境 免疫 JAK2/STAT3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呼吸八段锦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对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肺功能、运动自我调控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轻中度COPD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并行呼吸八段锦联合中药离子导入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自我调控效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的运动自我调控效能量表(Exercise Self-Regulatory Efficacy Scale,Ex-SR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呼吸八段锦联合中药离子导入能够有效改善轻中度COPD患者的肺功能水平,提升其运动自我调控效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呼吸八段锦 中药离子导入 轻中度COPD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鼾症应用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联合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鼾症患儿2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149例)与对照组(149例),对照组采用腺样体切除与扁桃体剥离术,研究组采用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联合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比较两组疗效、围术期情况、术后24 h应激反应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中性粒细胞和术前、术后6个月通气功能包括呼吸紊乱指数(AHI)、氧减指数(OD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AT)。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30%,142/149)高于对照组(79.19%,118/149),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研究组ACTH水平高于对照组,皮质醇、中性粒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AHI、ODI、LAT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联合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治疗小儿鼾症效果较好,可减轻机体创伤和应激反应,改善通气功能,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鼾症 儿童 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 双侧扁桃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大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是一种具有钙离子敏感性及电压依赖性且对血管张力调节具有重要作用的膜离子通道,糖尿病时血管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说明糖尿病血管病变可能与大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异常有关。活性氧是体内一类氧的单电子还原产物,高血糖状态下活性氧生成增加。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血糖状态下活性氧影响大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功能,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主要综述活性氧对糖尿病血管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的影响及其机制。

  • 标签: 糖尿病 大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 活性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苓芍枣仁方对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 OAB)模型大鼠尿动力学及机械敏感离子通道Piezo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PF级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托特罗定组及苓芍枣仁方低、高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法建立OAB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托特罗定组灌胃酒石酸托特罗定混悬液0.36 mg/kg,苓芍枣仁方低、高剂量组灌胃1.59、3.18 g/kg苓芍枣仁免煎颗粒,空白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1次/d,连续灌胃14 d。末次给药后检测各组大鼠尿失禁时膀胱容量、尿失禁时最大膀胱压力,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膀胱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膀胱组织Piezo1蛋白表达,采用qPCR法检测膀胱组织Piezo1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压均明显降低(P<0.01);HE染色显示,模型组尿路上皮增生,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增生,血管壁增厚,黏膜平滑肌增生,排列紊乱;膀胱组织Piezo1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托特罗定组及苓芍枣仁方高剂量组大鼠体重[(244.83±6.05)g、(233.33± 11.76)g比(219.00±9.70)g]显著增加(P<0.01),托特罗定组及苓芍枣仁方低、高剂量组大鼠膀胱容量[(0.93±0.31)ml、(1.17±0.17)ml、(1.21±0.23)ml比(0.50±0.16)ml]、最大膀胱压力[(42.00±3.03)cmH2O、(45.83±7.19)cmH2O、(46.83±8.23)cmH2O比(30.50±5.47)cmH2O,1 cmH2O=0.098 kPa]明显升高(P<0.01);膀胱组织上皮增生及变性程度、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血管增生及黏膜平滑肌增生程度均明显减轻,托特罗定组及苓芍枣仁方低、高剂量组Piezo1 mRNA[(1.50±0.04)、(2.05±0.08)、(1.44±0.10)比(2.56±0.11)]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苓芍枣仁方可增加膀胱过度活动症大鼠逼尿肌活动过度引起的尿失禁的膀胱容量和尿失禁时最大膀胱压,其缓解尿频尿急症状可能与降低机械敏感离子通道Piezo1表达有关。

  • 标签: 膀胱,逼尿过度 苓芍枣仁方 尿动力学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SK4)蛋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分析8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组织芯片,根据SK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分为SK4阳性表达组(55例)和SK4阴性表达组(33例),细胞实验小干扰RNA(siRNA)敲除SK4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为实验组,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分析SK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通过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验证SK4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采用SPSS 22.0(IBM)和Graphpad prism 5.0软件分析。应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组间差异,建立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8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K4阳性者为55例,阳性率为62.5%。SK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阳性表达率为73.3%(33/45),SK4在各临床分期中阳性表达率为,Ⅰ期66.7%(24/33),Ⅱ期23.1%(3/13),Ⅲ期80.6%(25/33),Ⅳ期50.0%(3/6),χ2检验结果显示SK4的表达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1、11.762,P<0.05)。SK4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T分期、肿瘤部位之间无统计学意义(χ2=0.724、1.343、2.799、0.63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K4阳性和临床分期,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27、3.882,P<0.05)。SK4敲除后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的明显受到抑制,SK4敲除组侵袭及迁移能力低于对照组(224个细胞 比690个细胞;196个细胞比571个细胞;t=185.900、138.600,P<0.01)。结论SK4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密切相关。

  • 标签: 甲状腺癌 淋巴结转移 组织芯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过氧化氢及过氧化氢银离子消毒剂消毒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DUWLs)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遵循范围综述的研究思路,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opus、Ebsco、ProQuest、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CNKI博硕士论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对消毒剂浓度、实施方法、评价指标进行提取和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包括1篇单中心RCT和19篇类实验性研究。以消毒剂种类划分为过氧化氢组和过氧化氢银离子组。实施方法为持续消毒、定期消毒、定期结合持续消毒;用于定期消毒的消毒剂浓度为0.1%~10%,用于持续消毒的消毒剂浓度为0.008%~0.250%;常用评价指标为菌落总数、合格率、致病菌检出率和生物膜。结论2种消毒剂均可有效控制DUWLs污染,过氧化氢银离子消毒剂的抑菌效果更好。可以将持续与定期消毒相结合,定期检测口腔诊疗用水水质并及时调整消毒策略。

  • 标签: 消毒 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 过氧化氢 银离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多功能电离子预处理治疗顽固性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7例患者采取多功能电离子预处理后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患者男5例、女2例,年龄11~70岁。经3~6次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7例患者经3~6次治疗后皮损完全脱落,皮纹重建,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临床上对于皮损较为广泛、常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跖疣患者,有效预处理清除疣体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跖疣 光动力疗法 电离子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应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2种方法筛选结肠癌mRNA表达谱中的差异共表达基因,并分析差异共表达基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分别下载TCGA结肠腺癌数据集的转录组学数据和GSE68468数据集的芯片表达谱数据,筛选出两者在正常组织与结肠癌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和最显著相关的加权基因模块,通过差异基因和加权基因取交集筛选出结肠癌相关差异共表达基因。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 )网络,利用最大派系中心度(MCC)计算方法筛选出MCC评分排名前10位的核心差异共表达基因,使用TCGA结肠腺癌数据集验证核心基因在正常组织和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探索核心基因与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使用人类蛋白质图谱(HPA)数据库,对生存相关的差异共表达基因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结果TCGA结肠腺癌数据集中DEG共3 481个,GSE68468数据集中DEG共7 275个,共获得237个差异共表达基因。使用PPI网络的MCC计算方法得到10个核心的差异共表达基因,分别为氯离子通道附件1(CLCA1)、MAPK3、胰高血糖素(GCG)、溶质载体家族26成员3(SLC26A3)、核受体亚家族1组H成员4(NR1H4)、脂肪酸结合蛋白1(FABP1)、鸟苷酸环化酶激活因子2A(GUCA2A)、二磷酸尿苷葡糖醛酸糖基转移酶家族2成员A3(UGT2A3)、肉碱棕榈酰转移酶2(CPT2)和跨膜4域A12(MS4A12)。与正常组织相比,TCGA结肠腺癌数据集结肠癌组织的CLCA1、GCG、SLC26A3、NR1H4、FABP1、GUCA2A、UGT2A3、CPT2和MS4A12 9个核心基因均下调(P均<0.05),其中CLCA1高表达结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均长于低表达组(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蛋白质水平也验证了结果的准确性。结论CLCA1可能在结肠癌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可作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标签: 结肠肿瘤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差异共表达基因 生物标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PKRP)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的69例高龄高危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34例行PKRP以及小切口取石术治疗;观察组35例行PKRP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住院时间、置管时间、梗阻评分及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龄高危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行PKRP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膀胱结石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碎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大体积良性前列增生(BPH)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大体积BPH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KRP组与TURP组各50例,记录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测量比较两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血清指标,评估比较患者勃起功能及生活质量,统计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尿失禁、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KRP组患者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长、术中失血量均短于、少于TU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35、8.74、6.20、8.34,均P < 0.001)。术前PKRP组与TURP组术前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9、0.73,均P > 0.05),术后两组残余尿量均有下降,最大尿流率均有上升,且PKRP组残余尿量低于TURP组,最大尿流率高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85、11.67,均P < 0.001)。术前两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3、0.33,均P > 0.05),术后两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均有下降,且PKRP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低于TURP组(t=16.01、5.09,均P < 0.001)。术前两组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及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2、0.63,均P > 0.05),术后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均有上升,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均有下降,PKRP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25.06±3.61)分]高于TURP组的(21.52±3.05)分;生活质量指数评分[(1.05±0.18)分]低于TURP组的(1.58±0.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9、10.98,均P < 0.001)。术后PKRP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U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P < 0.05)。结论该研究从勃起功能、生活质量、围术期指标等多方面观察两种临床常用术式在大体积BPH治疗的疗效差异,具有一定新颖性,结果证实大体积BPH患者接受PKRP手术与TURP手术均有改善患者勃起功能、血清指标、尿动力学指标的作用,不过PKRP手术创伤性更小,改善效果更佳,术后并发症更少,可优先选用。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勃起功能障碍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病例对照研究 围手术期 排尿 前列腺特异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中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NTCP)的表达情况,探索体外培养的BMSCs能否自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及NTCP是否是HBV感染BMSCs的一个功能性受体。方法将HBV阳性血清以不同方法感染BMSCs,检测培养基上清及细胞中HBV DNA、培养基上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等感染指标。NTCP-siRNA转染BMSCs后,再次用HBV阳性血清感染BMSCs,检测各感染指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处理组BMSCs中NTCP的表达情况。结果HBV可自然感染体外贴壁培养的人BMSCs,但感染效率很低。当HBV感染悬浮状态下的BMSCs时,感染效率显著升高。BMSCs中存在NTCP的表达,且HBV可显著上调NTCP的表达量,特别是对悬浮状态下的BMSCs。当BMSCs中NTCP的表达被NTCP-siRNA沉默后,HBV对BMSCs的感染效率显著下降。结论体外培养的人BMSCs可被HBV自然感染,且其细胞内表达的NTCP是其感染HBV的一个功能性受体。人BMSCs可作为一种易感、稳定、无需分子修饰的细胞模型,用于研究HBV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以及抗病毒治疗研究。

  • 标签: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 乙型肝炎病毒
  • 作者: 张宇 刘际童 黄晓玲 胡霞 廖潜 李莉 唐轶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医学中心,长沙 410005 湖南省围术期加速康复麻醉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沙 410005,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医学中心,长沙 410005 湖南省围术期加速康复麻醉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沙 410005 湖南省急救医学研究所急危重症代谢组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05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皮素受体A(ETA)抑制剂BQ-123对C57BL/6小鼠骨癌痛的镇痛效果,并探讨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大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BKCa)通道的作用。方法选用C56BL/6雄性小鼠30只,体重18~20 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癌痛组(BCP组)、BQ-123组(BQ组)。BCP组和BQ组于左下肢股骨骨髓腔内接种Lewis肺癌细胞(2×106个)制备骨癌痛模型。S组则注射等量D-Hanks’液。于接种后第7~21天,BQ组腹腔内注射BQ-123(10 nmol/d),BCP组则注射等量双蒸水(10 μl/d)。于术前1 d(T0)、术后第7天(T1)、第10天(T2)、第13天(T3)、第15天(T4)、第18天(T5)、第21天(T6)测定机械痛阈值(MWT)和后足使用评分。术后第21天,取L4~L6脊髓,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BKCa通道蛋白、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胶质纤维状酸性蛋白(GFAP)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正态分布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重复测量资料方法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结果BQ组于T2~T6时时间点MWT高于BCP组[(3.97±0.37) g比(3.31±0.56) g、(3.89±0.45) g比(3.22±0.88) g、(3.48±0.56) g比(2.78±0.51) g、(3.13±0.49) g比(2.20±0.33) g、(3.28±0.52) g比(1.95±0.54)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367、3.418、3.571、4.744、6.734,P<0.05);于T3~T6时行走评分高于BCP组[(2.70±0.72) g比(2.20±0.49) g、(2.63±0.59) g比(1.77±0.40) g、(2.02±0.65) g比(1.30±0.51) g、(1.83±0.61) g比(1.27±0.52)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406、5.859、4.905、3.815,P<0.05);脊髓BKCa通道表达明显高于BCP组(0.27±0.03比0.18±0.02),GFAP表达低于BCP组(0.31±0.02比0.41±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406、7.276,P<0.05);TNF-α和IL-1β表达低于BCP组[(286.45±15.94) pg/mg蛋白比(217.62±15.48) pg/mg蛋白、(178.28±18.26) pg/mg蛋白比(148.15±12.87) pg/mg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8.152、4.795,P<0.05)。结论腹腔内注射ETA拮抗剂BQ-123可减轻小鼠骨癌痛,其机制可能与BKCa通道表达上调、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受抑制有关。

  • 标签: 骨癌痛 内皮素受体 钾离子通道 脊髓 星形胶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复合物(VGKCc)抗体相关临床综合征合并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分别于2020年9月和12月收治的2例确诊为VGKCc抗体相关临床综合征合并伴胸腺瘤的MG患者,总结其临床及辅助检查、随访预后等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结果例1为64岁女性,临床表现为认知障碍、精神异常和癫痫样发作,血清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GI1)抗体阳性,明确诊断为抗LGI1脑炎,既往存在球部起病的MG,胸部CT提示胸腺瘤,入院后给予免疫治疗后症状改善。例2为67岁男性,MG诊断明确,后期出现认知功能下降、肌颤搐、自主神经症状,神经电生理可见F波后放电及肌颤搐电位,血清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抗体阳性,明确诊断为莫旺综合征合并伴胸腺瘤的MG,入院后给予免疫治疗及胸腺瘤切除等治疗,症状改善。结论VGKCc抗体相关临床综合征合并胸腺瘤的MG患者同时存在两类疾病各自的临床特点,同时又有交叉。免疫治疗及针对胸腺瘤的治疗通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边缘叶脑炎 自身免疫疾病 钾通道,电压门控 自身抗体 胸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剜除术(TBPKEP)合并无张力疝修补术对前列腺增生(BPH)并发腹股沟疝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庐江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BPH并发腹股沟疝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TUPKVP)合并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TBPKEP合并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组织量、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最大尿流量(Qmax)、残余尿量(RUV)。并发症发生率以百分率(%)标示,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计量单位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和组内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配对t检验。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9.35±12.19)min短于对照组(72.24±15.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2,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74.22±56.14)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96.08±67.33)ml,切除组织量(48.25± 13.42)g显著高于对照组(29.28±10.6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7、4.959,P<0.05)。术后2组IPSS和QOL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Qmax显著升高,RUV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观察组Qmax显著高于对照组,RUV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UPKVP合并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TBPKEP合并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BPH合并腹股沟疝能显著增大患者尿流量,降低患者残余尿量,改善患者前列腺症状及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最大尿流量 残余尿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时保留膀胱颈和前列腺尖部尿道黏膜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后逆行射精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7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77例排尿困难均>1年,伴尿线变细、夜尿增多等下尿路不适症状,口服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术前尿动力学或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神经源性膀胱、膀胱过度活动症、前列腺恶性肿瘤、逼尿肌无力等。常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者为常规组(35例),同时保留膀胱颈和前列腺尖部尿道黏膜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者为改良组(42例),两组的年龄[(62.06±2.01)岁与(62.36±2.12)岁]、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均≥22分,勃起功能均正常)、前列腺体积[(72.91±17.57)ml与(68.07±17.28)ml]、最大尿流率(Qmax)[(7.33±2.02)ml/s与(7.79±2.09)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5.51±5.66与25.17±4.9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采用"三叶法"剜除前列腺。改良组在常规手术方法上进行改良:①距精阜内侧表面1.0~1.5 cm离断精阜前黏膜,避免损伤精阜;②在离断两侧叶腺体时不超过精阜,保留部分前列腺组织和黏膜;③用电切镜鞘钝性剥离增生中叶直至膀胱颈处,离断时保护好膀胱颈横行肌纤维,保留膀胱颈的完整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和术后射精功能的指标。结果常规组与改良组的手术时间[(66.74±9.29)min与(71.29±15.32)min]、导尿管留置时间[(5.31±0.76)d与(5.00±1.06)d]、住院时间[(7.57±0.88)d与(7.17±1.4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均≥6个月,术后6个月常规组和改良组轻度勃起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0.7%(6/29)与13.5%(5/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Qmax分别为(23.51±4.25)ml/s和(24.05±3.81)ml/s,IPSS分别为6.46±2.72和6.55±2.99,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改良组逆行射精发生率分别为65.7%(23/35)和31.0%(1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改良组术后即时尿控率分别为68.6%(24/35)和85.7%(36/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尿控率均为100.0%。结论同时保留膀胱颈和前列腺尖部尿道黏膜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BPH的效果与常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相当,但术后逆行射精发生率明显降低,可用于需要保留正常射精功能的患者。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剜除术 射精功能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PKRP)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晚期前列腺癌合并膀胱出口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7)单纯给予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包括药物去势(皮下注射醋酸亮丙瑞林微球3.75 mg,每月1次)+口服比卡鲁胺50 mg/d,试验组(n=43)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PKRP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最大尿流量(Qmax)、残余尿量(PVR)、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Qmax、PSA、前列腺体积、IPSS、QOL大于对照组,PVR小于对照组(P<0.05);随访10~22个月,试验组15例患者病情出现进展,5例死亡,对照组有12例患者病情出现进展,4例死亡,两组患者的病情进展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电切综合征2例、术后出血4例、术后尿道狭窄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明显改善。结论PKRP术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短期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前列腺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期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膀胱颈梗阻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免疫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