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神经颗粒素(NG)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联合检测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7例。其中,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3分46例(预后良好组),GOS≤3分51例(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NG、HIF-1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G和HIF-1α对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效能;Pearson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G和HIF-1α与APACHE Ⅱ的相关性。结果预后良好组GCS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6.50 ± 1.74)分比(4.76 ± 0.78)分],NG、HIF-1α和APACHE Ⅱ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696.98 ± 158.96) ng/L比(875.92 ± 188.52) ng/L、(34.72 ± 13.98) μg/L比(51.29 ± 14.17) μg/L和(15.69 ± 3.45)分比(22.58 ± 6.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G、HIF-1α、APACHEⅡ、GCS和颅脑损伤类型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G和HIF-1α联合检测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AUC明显高于NG和HIF-1α单独检测(0.873比0.772和0.821,Z = 2.276和1.949,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重型颅脑损伤预后不良和预后良好患者APACHE Ⅱ与血清NG和HIF-1α均呈正相关(r = 0.852和0.889,P<0.01;r = 0.717和0.851,P<0.01)。结论血清NG和HIF-1α联合检测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有助于判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对于临床诊疗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颅脑损伤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神经颗粒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冻存同胞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地中海贫血的安全性和优势。方法回顾2016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因重型β地中海贫血接受非冻存同胞全相合脐血干细胞移植9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预处理方案、干细胞植入的过程及随访情况。结果9例儿童受者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为4岁(2~11)岁,铁蛋白中位水平为2 997 μg/L(1 936~5 512 μg/L),9例儿童受者母亲在孕12~16周时行绒毛检测明确胎儿供者与儿童受者HLA配型全相合。接受氟达拉滨+白消安+环磷酰胺的预处理方案,移植后给予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短程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8例成功植入,1例原发性植入失败,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为19.5 d(15~26)d,血小板植入时间为32 d(22~34)d,红细胞植入时间为30.5 d(18~37)d。截止2021年9月1日,随访时间27个月(3~59个月),干细胞植入率为88.89%,无移植相关的死亡,总存活率100%,无地中海贫血存活率88.89%。2例发生Ⅱ级的皮肤急性GVHD(22.2%),无Ⅲ度以上急性GVHD发生,未出现慢性GVHD病例。发生EB病毒感染1例,未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事件。结论非冻存同胞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地中海贫血具有干细胞移植植入成功率高、GVHD发生率低的优势。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地中海贫血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20b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TBI组和TBI+miR-20b激动剂(Agomir-20b)组,每组20只。采用控制性脑皮质损伤法构建重型TBI模型。伤后TBI组尾静脉立刻注射50 μmol/L Agomir阴性对照溶液200 μl,TBI+Agomir-20b组尾静脉立刻注射50 μmol/L Agomir-20b溶液200 μl。伤后3,7 d,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比例;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周围区皮层凋亡相关蛋白[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化的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B细胞淋巴瘤-2(Bcl-2)及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爬杆试验评估小鼠神经行为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损伤周围区皮层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Arg)及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1(CD206)]mRNA表达水平。结果TUNEL法显示,伤后3,7 d,假手术组小鼠损伤周围区皮层神经元凋亡比例较TBI组及TBI+Agomir-20b组显著减少(P均<0.01)。伤后3,7 d,TBI+Agomir-20b组小鼠损伤周围区皮层神经元凋亡比例较TBI组显著减少(P均<0.01)。Western blot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TBI组活化的 caspase-3、活化的 PARP及Bax蛋白表达水平在伤后3,7 d显著升高(P均<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在伤后3,7 d显著降低(P均<0.01);而TBI+Agomir-20b组活化的caspase-3、活化的PARP及Bax蛋白表达水平在伤后3,7 d无显著改变(P均>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在伤后3 d显著降低(P<0.01),伤后7 d无显著改变(P>0.05)。与TBI+Agomir-20b组相比,TBI组活化的caspase-3、活化的PARP及Bax蛋白在伤后3,7 d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或0.01)。爬杆试验显示,伤后3,7 d,TBI组上台时间及步滑比例大于假手术组和TBI+Agomir-20b组(P均<0.01)。RT-qPCR显示,与TBI+Agomir-20b组相比,TBI组IL-1β、IL-6及iNOS mRNA表达水平在伤后3,7 d显著升高(P均<0.01),IL-10、Arg及CD206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P均>0.05)。与假手术组相比,TBI+Agomir-20b组IL-1β、IL-6、iNOS及IL-10 mRNA表达水平在伤后3,7 d无显著改变(P均>0.05),Arg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CD206 mRNA表达水平在伤后3 d无显著改变(P>0.05),在伤后7 d显著升高(P<0.01)。结论miR-20b可显著抑制TBI小鼠神经元凋亡,进而改善其运动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Agomir-20b抑制TBI后小胶质细胞向促炎的M1型转化有关。

  • 标签: 脑损伤 神经元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型患者心肌损伤及患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9日至2月13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发热病房住院的咽拭子样本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分型将患者分为危重型组和非危重型(包括重型)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情况。收集入选患者住院期间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肌酐的最高值,血红蛋白的最低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VID-19危重型的相关因素。结果共入选COVID-19患者150‌例,其中危重型患者24‌例(危重型组)、非危重型患者126‌例(非危重型组),年龄(59±16)岁,男性84‌例(56%)。危重型组患者的年龄、hs-CRP和血肌酐水平均高于非危重型组(P均<0.05)。危重型组患者中男性、NT-proBNP升高、cTnI升高以及患有高血压、既往冠心病史的比例均高于非危重型组(P均<0.05)。而且,危重型组患者NT-proBNP和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危重型组(P均<0.05)。两组患者患有糖尿病的比例及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男性、NT-proBNP升高、cTnI升高、hs-CRP升高、血肌酐升高、患有高血压、既往冠心病史是COVID-19危重型的相关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nI升高(OR=26.909,95%CI 4.086~177.226,P=0.001)、既往冠心病史(OR=16.609,95%CI 2.288~120.577,P=0.005)是COVID-19危重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心肌损伤及既往冠心病史是COVID-19危重型患者重要的临床特征。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脏损伤 心血管疾病 危重病人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辅助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创伤(TBI)患者的凝血功能及神经生长因子(NG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三科自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2例重型TB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亚低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亚低温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辅助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脑内凝血功能以及血清内NGF、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辅助亚低温治疗后颅内水肿面积显著降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升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水平显著下降,巴塞尔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和GCS评分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辅助亚低温治疗后NGF、CGRP水平明显升高,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显著下降,抗凝血酶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辅助亚低温治疗重型TBI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恢复患者的凝血功能,促进NGF、CGRP表达。

  • 标签: 重型颅脑创伤 依达拉奉 神经生长因子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亚低温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阶梯减压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的临床疗效,以及该术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清中转铁蛋白(TRF)及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治疗的70例重型TB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阶梯减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动力学水平、GCS评分、TRF、CTRP-3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术前双侧颈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峰值血流速度(PSV)及动脉搏动指数(P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 d的PSV、Vm及PI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的PSV、Vm及P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GSC评分、TRF及CTRP-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GCS评分、TRF及CTRP-3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增加幅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度残疾率、重度残疾率、植物状态生存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及阶梯减压治疗重型TBI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其蛋白质代谢指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阶梯减压 血流动力学 转铁蛋白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说话瓣膜联合吞咽基础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的疗效观察。方法将入选颅脑损伤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及吞咽基础训练)和观察组(采用常规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及佩戴说话瓣膜吞咽康复训练),每组15例。观察组有1例因病情加重、1例因经济及家庭原因不能坚持治疗而退出研究,最后纳入统计的患者共28例,其中观察组15例,对照组13例。2组患者均接受吞咽基础训练,包括冰刺激、舌运动训练和咳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吞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佩戴说话瓣膜训练,每日2次,每周5 d,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才藤氏吞咽障碍评级和Rosenbek渗漏-误吸分级量表(PAS)评级对2组患者行喉镜吞咽功能检查及吞咽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才藤氏吞咽障碍等级和PAS评级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说话瓣膜联合吞咽基础训练可以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吞咽功能,且减少其吞咽的误吸情况。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说话瓣膜 吞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2014—2018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状况,探索ARIMA模型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预测应用,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4—2018年某三甲医院其他感性腹泻流行病学资料及医院实验室检测结果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同时应用SPSS软件进行ARIMA模型预测。结果2014—2018年某三甲医院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主要集中在6~10月(1 748例),占全年总病例的65.89%。10岁以下儿童是其它感染性腹泻就诊的主要人群(1 699例),占比49.26%。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生的主要原因(339例),占所有检出病原的93.38%。ARIMA(0,1,2)(0,1,1)12为最优模型,验证2018年乌鲁木齐市1~12月发病数平均相对误差20%,实际值均在预测值95%可信区间内。结论应重点加强对乌鲁木齐10岁以下儿童及家长针对其他感染性腹泻预防的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应关注轮状病毒腹泻,做好10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疫苗的推广和接种工作。ARIMA(0,1,2)(0,1,1)12对于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情况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其他感染性腹泻 流行特征 ARIM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IBR模式对脑卒中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太原市中心医院2021年2—9月收治的117例经鼻胃管肠内营养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所在的病区分为对照组57例和干预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肠内营养干预,干预组实施SIBR模式的肠内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腹泻及失禁性皮炎发生情况,治疗前、营养治疗第7天、第14天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腹泻发生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便秘、胃潴留、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治疗14 d后,干预组患者的白蛋白、总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BR模式将查房内容进行整合,缩短了查房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脑卒中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及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

  • 标签: 卒中 肠内营养 多学科结构化床旁查房 腹泻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脑外伤行肠内营养(EN)患者发生腹泻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临床护理提供进一步指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温州市中医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ICU收治的120例脑外伤患者进行腹泻情况调查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腹泻分为腹泻组(n=65)与非腹泻组(n=55)。对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肠内营养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探讨EN干预期间患者腹泻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120例ICU脑外伤患者中,腹泻发生率为54.17%。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ICU入住时间、EN干预前禁食、EN制剂日用量、制剂稀释、制剂逐渐增量、机械通气时间的患者腹泻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EN制剂日用量、EN制剂未逐渐增量、EN制剂未稀释、EN干预前禁食是ICU脑外伤患者EN干预期间腹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脑外伤患者行EN干预期间的腹泻发生率较高,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应针对特定人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腹泻的发生。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脑外伤 肠内营养 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酰甘油O-酰基转移酶(DGAT)1基因突变所致先天性腹泻与肠病(CODEs)患儿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选择2020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诊治的1例DGAT1基因突变所致CODEs患儿(以下以示区别称其为本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本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DGAT1基因突变CODEs患儿相关研究的中、英文文献,总结该病患儿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审批文号:2021R045-E01)。监护人对本例患儿的诊治知情同意。结果①本例患儿为女性,生后50 d时,因呕吐、腹泻就诊,入院查体发现其伴营养不良,实验室检查主要为低蛋白血症及高甘油三酯血症,基因检测结果为DGAT1基因exon 1:c.133delG(p.Asp45Thrfs*22)移码突变,为纯合突变,其父母均为DGAT1基因该位点突变携带者。本例患儿经低脂奶粉喂养及对症支持等治疗26 d后,临床治愈出院。其出院诊断为,CODEs(DGAT1基因纯合突变)。②文献检索获得关于DGAT1基因突变CODEs患儿相关研究文献为10篇,纳入CODEs患儿为29例,加上本例患儿共计纳入30例的分析结果如下。这30例患儿均于婴儿期起病(19例在新生儿期起病),首发主要表现为腹泻(26/30,86.7%),呕吐(19/30,63.3%)及营养不良(20/30,66.7%);同时合并低蛋白血症(15/30,50.0%)和高甘油三酯血症(9/30,30.0%);DGAT1基因突变位点主要包括g.13827T>C、c.629_631delCCT、c.314C>T及c.1202G>A等,主要突变类型为剪接突变、移码突变、错义突变等。对其治疗均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同时辅以低脂或无脂饮食喂养,大部分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结论本组CODEs患儿均由于DGAT1基因突变所致,多于新生儿期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严重、慢性腹泻与呕吐及营养不良,辅以低脂或无脂饮食可改善其临床症状。

  • 标签: 二酰甘油O-酰基转移酶 DGAT1蛋白,人类 腹泻,婴儿 移码突变 高甘油三酯血症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肠道感染是我国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了解我国儿童肠道感染病原学特征和对病原体进行快速精准的鉴定,在疾病的早期治疗和预防中至关重要。我国临床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技术正在经历着从显微镜检到宏基因组测序的变革时代。

  • 标签: 儿童 感染性腹泻 肠道病原体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附连接蛋白E-cadherin、β-catenin及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2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腹痛及症状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罗马Ⅲ标准,收集26例IBS-D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的回盲部组织标本,记录肠易激综合征(IBS)症状持续时间、腹痛评分及每周排便的次数。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0只,采用结直肠扩张联合束缚应激的方法构建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采用腹部收缩反射(AWR)评估大鼠敏感性,记录造模成功后1 h内大鼠排便颗粒数。分别采用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法检测E-cadherin、β-catenin及Claudin-2的表达和分布,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间隙改变。结果IBS-D患者肠黏膜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5和P=0.005),而Claudin-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免疫荧光观察和透射电镜可见IBS-D患者细胞间紧密连接和黏附连接结构破坏;E-cadherin、β-catenin低表达与IBS-D的腹痛评分呈负相关(分别为r=-0.463,P=0.017和r=-0.407,P=0.039),β-catenin低表达与IBS-D腹痛持续时间呈负相关(r=-0.458,P=0.019)。内脏高敏感大鼠肠黏膜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4和P=0.003),而Claudin-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8);E-cadherin、β-catenin低表达与IBS大鼠的内脏高敏感呈负相关(r=-0.639,P=0.047和r=-0.888,P=0.001)。结论IBS-D患者和内脏高敏感大鼠的回盲部黏附连接和紧密连接的微观结构和蛋白表达发生改变,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其与IBS-D患者腹痛评分相关,和大鼠内脏高敏感相关,β-catenin更与IBS-D患者腹痛持续时间相关。黏附连接蛋白E-cadherin、β-catenin改变可能在IBS内脏高敏感及肠黏膜屏障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紧密连接部 黏附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福州市5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中A组双埃可病毒(parechovirus A,PeV-A)的流行情况和基因型别分布。方法通过Real-time RT-PCR方法对2018年福州市腹泻监测哨点医院5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粪便标本进行PeV-A筛查;采用巢式RT-PCR方法扩增PeV-A阳性标本的VP3/VP1连接片段并进行测序分型。结果在316例标本中检测出PeV-A阳性标本28例,阳性率为8.86%,其中2例混合杯状病毒感染,与轮状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无混合感染。阳性标本中成功分型24例,包括21例PeV-A1、1例PeV-A3和2例PeV-A6,主要流行型别为PeV-A1型,占87.5%(21/24)。PeV-A感染主要发生在1岁以下婴幼儿群体中,感染高峰期在8~10月份。结论PeV-A1是引起福州腹泻住院儿童的主要病原体,主要以1岁以下婴幼儿为感染对象。

  • 标签: A组双埃可病毒 基因型别 住院儿童 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血清白蛋白水平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1月10日。通过检索得到相关的中英文文献,纳入血清白蛋白水平与不同类型TBI患者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与重型TBI患者不同预后结果的相关文献。观察健康人群和轻型TBI患者与重型TBI患者中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以及重型TBI预后良好和重型TBI预后不良患者中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同时按照可能引起异质性的特征对作者的国家、文献质量和损伤严重程度等进行亚组分析,评估亚组间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1 438例研究对象。重型TBI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和轻型TBI患者(WMD=-6.42,95%CI-9.95~-2.88,Z=3.82,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重型TBI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WMD=-8.77,95%CI-10.28~-7.25,Z=11.37,P<0.01);重型TBI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轻型TBI患者(WMD=-4.07,95%CI-9.53~1.39,Z=1.46,P<0.05),提示轻型TBI患者是引起异质性的主要来源。重型TBI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重型TBI预后良好患者(WMD=-4.48,95%CI-7.39~-1.58,Z=3.02,P<0.01)。结论重型TBI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和轻型TBI患者,低白蛋白含量提示重型TBI患者预后不良。

  • 标签: 白蛋白类 颅脑损伤 预后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后高凝血状态与抗心磷脂抗体和抗凝血酶Ⅲ水平异常的关系。方法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79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并高凝血状态分为高凝血状态组(35例)与无高凝血状态组(44例)。另选取同期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抗心磷脂抗体、抗凝血酶Ⅲ水平以及凝血指标]包括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凝血酶原时间(PT)],并对抗心磷脂抗体、抗凝血酶Ⅲ水平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3组的抗心磷脂抗体、抗凝血酶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793,F=21.629,P<0.05)。高凝血状态组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高于无高凝血状态组、对照组,抗凝血酶Ⅲ水平低于无高凝血状态组组[(238.34±7.65) mg/L比(271.69±13.51) mg/L]、对照组[(238.34±7.65) mg/L比(315.38±31.0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141、44.676,F=14.483、26.738,P<0.05)无高凝血状态组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抗凝血酶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182、17.159,P<0.05)。3组的D-二聚体、FDP、P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319、11.394、27.382,P<0.05)。高凝血状态组的D-二聚体、FDP水平高于无高凝血状态组[(3.05±0.17) μg/ml比(0.53±0.11) μg/ml、(12.42±2.11) mg/L比(8.01±1.13) mg/L]、对照组[(3.05±0.17) μg/ml比(0.24±0.07) μg/ml、(12.42±2.11) mg/L比(3.47±0.35) mg/L],PT短于无高凝血状态组[(5.04±0.37) s比(10.99±1.15) s]、对照组[(5.04±0.37) s比(12.82±2.06)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高凝血状态组比无高凝血状态组=62.128、8.237、21.506,t高凝血状态组比对照组=69.415、13.185、30.823,P<0.05)。无高凝血状态组的D-二聚体、FDP水平高于对照组,PT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1、7.036、13.508,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抗心磷脂抗体与D-二聚体、FDP呈正相关(r=0.715、0.772,P<0.05),与PT呈负相关(r=-0.826,P<0.05);抗凝血酶Ⅲ与D-二聚体、FDP呈负相关(r=-0.784、-0.753,P<0.05),与PT呈正相关(r=0.807,P<0.05)。结论抗心磷脂抗体和抗凝血酶Ⅲ水平异常与重型颅脑创伤后高凝血状态具有关系。

  • 标签: 抗心磷脂抗体 抗凝血酶Ⅲ 重型颅脑创伤 高凝血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危重型合并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ECMO治疗的COVID-19危重型合并FM病例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ECMO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96 h的炎症、免疫、肝功能、D-二聚体及乳酸水平,并观察ECMO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48 h、72 h、96 h的心肺损伤的相关指标趋势变化,统计ECMO治疗期间患者的并发症及临床转归。结果2例患者均为老年肥胖男性,有慢性心肺疾病基础。比较两例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和影像资料,2例患者经ECMO治疗后急性肺损伤评分、氧合指数、白蛋白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乳酸及乳酸脱氢酶水平较ECMO治疗前均得到改善;病例1心功能持续恶化合并多器官衰竭死亡,病例2心功能逐渐改善,ECMO成功撤机。结论对于COVID-19危重型合并FM的患者,ECMO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近期肺功能,为治疗原发病争取时间。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型 暴发性心肌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和强化免疫抑制治疗(IS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诊断为SAA的患儿病历资料,其中33例接受haplo-HSCT;24例接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CsA)的IST治疗。比较haplo-HSCT组和IST组患儿的有效率、总生存(OS)率、无失败生存(FFS)率等情况。结果中位随访25个月(9~60个月),haplo-HSCT组和IST组早期死亡例数分别为5例和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2);除早期死亡患儿,haplo-HSCT组治疗3个月时有效率[100%(28/28例)]高于IST组[30%(6/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71,P<0.01)。haplo-HSCT组治疗6个月时有效率[92.9%(26/28例)]高于IST组[65.0%(13/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3,P=0.015)。haplo-HSCT组治疗12个月时有效率[89.3%(25/28例)]高于IST组[70.0%(14/2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plo-HSCT组和IST组患儿3年预期OS率分别为75.0%和7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3,P=0.716)。haplo-HSCT组3年预期FFS率74.2%高于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6,P=0.045)。结论对于儿童SAA的治疗,如无同胞全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haplo-HSCT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儿童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体 强化免疫抑制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环孢素A(CsA)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和单用CsA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的疗效。方法回顾2014年8月至2019年2月83例初治NSAA患者临床资料,男35例,女48例,中位年龄45(14~85)岁。其中57例使用CsA+rhTPO治疗(TPO治疗组),TPO 15 000 U,皮下注射,每日1次,共7 d,28 d为1个疗程,最多治疗3个疗程;26例为同期基线相匹配的患者,仅单用CsA治疗(对照组)。入选患者CsA使用至少6个月,并随访至少1年。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转归。结果TPO治疗组患者男23例,女34例;中位年龄46(14~85)岁;CsA中位应用时间为17(8~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12~45)个月。对照组26例,男12例,女14例;中位年龄40(20~64)岁;CsA中位应用时间为19(9~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9(16~66)个月。两组基线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1、3、6、12和24个月的CR率及OR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PO治疗组1个月[8(-12~86)×109/L对3(16~57)×109/L,P=0.029]、3个月[24(-6~102)×109/L对7(-9~76)×109/L,P=0.006]和6个月[33.5(-4~123)×109/L对12.5(-14~109)×109/L,P=0.048]血小板升高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12个月及24个月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6个月时骨髓巨核细胞变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4)个对2(0~5)个,z=-0.868,P=0.385]。TPO治疗组10.5%(6/57)出现注射部位疼痛,除此之外,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各有1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克隆>10%;TPO治疗组1例进展为SAA;均无死亡、无血栓事件发生,未见网状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未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结论CsA联合TPO治疗相比CsA单药治疗可较快提升NSAA患者血小板水平,而不增加明显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生成素 环孢素A 治疗结果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