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6岁前近视被定义为学龄前近视,其发展为高度近视及继发相关不可逆致盲并发症的风险更高。与6岁以上学龄期儿童近视相比,学龄前儿童近视相对较少,其患病为0.42%~11%。不同种族间学龄前近视患病存在较大差异,非西班牙裔白人儿童低于西班牙裔和亚洲裔美国儿童,且亚洲儿童常较高。父母近视常被认为会增加学龄前儿童近视的可能。与学龄期近视不太相同,学龄前近视患病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性别间不存在差异,与近距离用眼是否具有相关性仍存在异议。(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16-221)

  • 标签: 近视 学龄前近视 学龄期近视 患病率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放疗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在肿瘤治疗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过去数十年间,放疗技术取得了进步,适形性、均质性不断增强,放疗效率提高,结果令人鼓舞。尽管如此,正常组织最大耐受剂量成为制约肿瘤区域放疗剂量进一步提升的瓶颈。如果能够减轻正常组织不良反应,则可给予肿瘤病灶较高的放疗剂量,从而取得更好的疗效。近年来,超高剂量放疗(FLASH-RT)诱导的FLASH效应,使得保持相同的抗肿瘤效果的同时,对正常组织能够降低放疗诱发的不良反应。因此,成为国内外放疗界热门研究领域。目前,部分学者倾向于采用急性氧消耗学说解释FLASH效应,但FLASH-RT的正常组织保护作用仍有待阐明。此外,FLASH-RT的临床研究已初步展开,结果令人期待。本文基于现有的证据,对FLASH-RT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该项新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超高剂量率放疗 FLASH 正常组织 肿瘤组织 放射生物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样本量体检人群肾小球滤过(eGFR)增龄变化,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成年患者,依据年龄分为7组(18~29、30~39、40~49、50~59、60~69、70~79、≥80岁)。使用基于血清肌酐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CKD-EPIScr)计算eGFR,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eGFR降低的影响因素,线性趋势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eGFR<60 ml·min-1·1.73m-2发生的差异。结果共33 824例体检者纳入本研究,eGFR随增龄下降,平均年下降速度为0.83 ml·min-1·1.73m-2,在30~39岁及70~79岁组eGFR的年平均下降速度显著增快(F=9.51、5.37,均P=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非老年组或老年组,年龄均为eGFR降低的最主要因素(β=-0.604、-0.534,均P=0.000),其次为血尿酸(BUA)(β=-0.270、-0.280,均P=0.000)及空腹血糖(FBG)(β=-0.064、-0.046,均P=0.000)、收缩压(SBP)(β=-0.015、-0.028,均P<0.05)和舒张压(DBP)(β=-0.010、-0.026,均P<0.05)。非老年组中eGFR与体质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呈负相关(β=-0.028、-0.047,均P=0.000);在老年组中eGFR与ALB呈正相关(β=0.022,P=0.031),但与BMI、TC、LDL-C无明显相关性。体检人群eGFR<60 ml·min-1·1.73m-2的发生随增龄而增加,总发生为1.55%(523/33 824),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73.80%;各年龄组发生自18~29岁组的0.22%(14/6 453)升至≥80岁组的22.57%(214/948),上升趋势变化有统计学意义(χ2=2433.71,P=0.000)。结论体检人群eGFR随增龄显著降低,老年人eGFR<60 ml·min-1·1.73m-2发生高;除年龄外,BUA、FBG、SBP、DBP水平增高及ALB降低是老年人eGFR降低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肾小球滤过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低生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考虑的人口基本特征。生育健康并非孤立存在,而受到人们婚育观念和行为的影响。低生育下人们婚育观念和行为已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必将引发生育健康领域的新问题。本研究从人口学视角分析年轻一代婚育观念和行为变化特征,并分析这些特征带来的生育健康领域的一系列新挑战,突出表现在,已婚和未婚人群避孕服务需求更为多元和迫切,人工流产形势更加严峻;剖宫产上升,分娩镇痛需求更为强烈;出生缺陷防治难度增加,产后抑郁风险增加;不孕不育不断上升,辅助生殖需求不断扩容。鉴于这些新挑战,本文针对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生育健康的卫生政策制定、卫生服务和医学技术发展提出了宏观思路。

  • 标签: 生育健康 低生育率 卫生政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筒璧温度的合格,为保障工艺技术体系和品类特色的稳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叶丝干燥筒壁温度指标的合格,是制约制丝过程的瓶颈。将薄板干燥机筒壁温度指标的合格提升到99.97%以上,使之达到5西格玛水平。

  • 标签: 薄板烘丝 筒璧温度 合格率
  • 简介:摘要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木本油料树种,长时间食用油茶对身体能够起到保健作用,提升人体健康水平,具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油茶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研究油茶造林成活以及新造林丰产的技术,促进油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油茶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本文主要概述了油茶的生物学特点、提高油茶造林成活的技术特点以及油茶新造林丰产技术特点,研究了新技术在油茶栽培过程中的过程和需要注意的细节,以期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油茶造林 成活率 油茶丰产 丰产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移宣教服务对不孕不育患者就医目标达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6月开展前移宣教服务的初诊不孕不育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2019年3~4月开展前移宣教工作前就医的初诊不孕不育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根据分诊护士导引及指示牌信息候诊就诊,观察组在患者来院就诊前即接受前移宣教指导,发放首诊患者问诊表单,并向患者解读问诊术语及各项化验检查的目的及意义、生殖中心诊疗流程。比较两组患者就医体验情况、医生对两组患者的接诊评价情况、患者遵医行为情况。结果观察组就医过程中的肯定体验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接诊医生对两组患者的评价,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4,P<0.05)。两组患者在诊疗中遵医嘱治疗、遵医嘱复诊、遵医嘱调整生活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前移宣教服务能提高不孕不育患者就医目标的达成,提高患者就医体验,降低遵医缺陷的发生,使医生诊疗过程更加顺利、医患关系更和谐。

  • 标签: 前移宣教 不孕不育 就医目标
  • 简介:摘要肥胖问题日趋严重,然而近来研究发现并非所有肥胖均对健康有害,并提出代谢正常肥胖亚型的概念。目前代谢正常肥胖尚无统一定义及诊断标准。通过梳理国内外代谢正常肥胖相关文献,对其不同诊断标准进行综述,归纳其差异所在并分析不同诊断标准对其患病差异造成的影响,旨在为我国肥胖防治的精准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肥胖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乳房外Paget病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皮肤恶性肿瘤,手术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但由于本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方式等因素影响,术后复发仍较高。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降低EMPD手术复发的研究进展。

  • 标签: 佩吉特病,乳腺外 外科手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测量肾脏深度校正和优化的采集及后处理方法在Gates法测定肾小球滤过(GF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定GFR的患者157例[男102例,女55例,年龄(51.4±14.5)岁],包括正常肾区组(肾脏位置和形态正常,且排除肾积水、肾占位及腹膜后包块等影响肾脏深度因素的成人患者)118例和非正常肾区组39例(移植肾19例,马蹄肾11例,异位肾9例)。对正常肾区组分别采用CT测量、传统Tonnesen公式、李乾公式(简称Li法)计算肾脏深度,并得到相应GFR;对非正常肾区组,分别采用优化的采集和后处理方法、传统的后处理方法、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KD-EPI)推荐的基于酶法测定血清肌酐(Scr)估算法得到的GFR(分别用GFR优、GFR传和eGFR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比较正常肾区组Tonnesen公式和Li法所得的肾脏深度及相应GFR与CT实测法的差异、非正常肾区组GFR优和GFR传与eGFR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评价不同方法计算GFR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正常肾区组,CT实测左、右肾脏深度分别为(7.40±1.43)和(7.51±1.37) cm。Tonnesen公式低估了肾脏深度[左肾(6.03±0.82) cm,右肾(6.06±0.84) cm; F值:64.145和68.567,均P<0.01],且肾脏深度偏差随CT实测深度的增加而增大(r值:0.847和0.834,均P<0.01)。Tonnesen公式相应的总肾GFR为(56.93±28.42) ml·min-1·1.73 m-2,与CT实测法[(73.43±36.56) ml·min-1·1.73 m-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23, P<0.01);Li法估算的左、右肾脏深度分别为(7.55±1.03)和(7.52±0.98) cm,相应的总肾GFR为(73.65±34.50) ml·min-1·1.73 m-2,与CT实测法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i法所得GFR与CT实测法相关性(r=0.901, P<0.01)和一致性更好。非正常肾区组,GFR优、GFR传和eGFR分别为(63.11±27.40)、(48.40±25.45)和(59.89±32.24) ml·min-1·1.73 m-2,其中GFR传与GFR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70,P=0.025);GFR优与eGFR相关性(r=0.941, P<0.01)和一致性更好。结论Tonnesen公式低估了肾脏深度且存在局限性,利用CT图像测量肾脏深度,进行深度校正,可以提高Gates法测定GFR的准确性。对于移植肾、马蹄肾、异位肾及腹膜后包块等特殊情况,优化采集方案及后处理方法对于获得准确的GFR非常重要。

  • 标签: 肾小球滤过率 放射性核素显像 99m锝五乙酸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几种大豆产品与全因死亡以及疾病特异性死亡之间的关系。研究设计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研究地点日本公共卫生中心的前瞻性研究,包含日本11个公共卫生中心区域。参与者92 915名参与者(42 750名男性,50 165名女性),年龄45~75岁。暴露因素总大豆产品、发酵大豆产品(纳豆和味噌)、非发酵类大豆产品和豆腐摄入量的5年调查问卷。主要结局指标全因死亡和病因特异性死亡(肿瘤、总心血管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外伤),来源于居民登记和死亡证明。结果在14.8年的随访期中,出现13 303例死亡。在多因素调整模型中,大豆产品总摄入量与全因死亡无显著相关性。与大豆产品总摄入量最低的1/5人群比较,摄入量最高的1/5人群风险比男性为0.98(95%可信区间0.91~1.06,P趋势=0.43),女性为0.98(0.89~1.08,P趋势=0.46)。两个性别观察人群中都发现发酵大豆产品摄入量与全因死亡负相关[摄入量最高的1/5人群比最低者:男性为0.90(0.83~0.97),P趋势=0.05;女性为0.89(0.80~0.98),P趋势=0.01)]。纳豆摄入量与两个性别人群总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显著负相关。结论本研究发现发酵类大豆产品高摄入量与低死亡风险有关。但并未发现总大豆产品摄入量和全因死亡的显著相关性。需谨慎解释这一发现:发酵类大豆产品效用的显著性可能受未调整混杂因素影响而低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糖类抗原72-4(CA72-4)、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与胰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抽取信阳市中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胰癌患者9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血清CA72-4、CYFRA21-1检查,全部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等均完整。统计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血清CA72-4、CYFRA21-1水平,分析血清CA72-4、CYFRA21-1水平与胰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91例胰癌患者中,肿瘤长径>2 cm 51例,TNM分期Ⅲ~Ⅳ期37例,淋巴结转移31例,局部侵犯44例,肿瘤低分化22例。淋巴结转移、局部侵犯胰癌患者的血清CA72-4、CYFRA21-1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无局部侵犯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长径、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胰癌患者的血清CA72-4、CYFRA21-1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发现,血清CA72-4、CYFRA21-1单一及联合预测胰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局部侵犯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均>0.80,均有一定价值。结论胰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局部侵犯可能与血清CA72-4、CYFRA21-1过表达有关。

  • 标签: 糖类抗原72-4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 胰头癌 病理特征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叉盒蛋白P3(FOXP3)基因沉默后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人结肠癌细胞(SW480细胞)购自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将SW480细胞分为FOXP3-小发夹核糖核酸(shRNA)组(转染FOXP3-shRNA)、NC-shRNA组(转染shRNA空载的慢病毒)及Control组(仅加入培养基处理)。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FOXP3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Wingless及int-1家族成员3A(Wnt3a)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基因蛋白表达。两组间对比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检验)。结果FOXP3-shRNA组人结肠癌细胞中FOXP3基因mRNA表达、24、48、72、96 h后吸光度值、侵袭、Wnt3a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NC-shRNA组和Control组细胞[FOXP3基因mRNA表达分别为0.11±0.04比0.98±0.05、1.05±0.07,24 h吸光度值分别为0.59±0.04比0.65±0.05、0.73±0.06,48 h吸光度值分别为0.67±0.05比0.86±0.06、0.95±0.07,72 h吸光度值分别为0.76±0.06比1.15±0.07、1.26±0.08,96 h吸光度值分别为0.87±0.06比1.34±0.08、1.45±0.09,侵袭分别为(23.49±1.99)%比(10.38±2.56)%、(10.38±2.56)%,Wnt3a分别为0.22±0.04比0.76±0.05、0.78±0.06,β-catenin分别为0.31±0.03、0.84±0.06、0.87±0.07],凋亡显著高于NC-shRNA组和Control组细胞[分别为(23.49±1.99)%比(10.38±2.56)%、(10.38±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042、17.233、11.145、13.427、16.538、16.135、54.182、19.341、26.177、16.135,P<0.05)。结论FOXP3基因沉默后可显著抑制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基因表达有关。

  • 标签: 结肠癌 β-连环蛋白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股四肌触发点湿针对髌股关节炎(PFOA)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PFOA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触发点湿针针刺组(WN组,n=25)和口服药物组(OD组,n=25)。WN组每周治疗1次,连续3周为1个疗程;OD组口服塞来昔布200 mg/d,连续3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T0)、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1个月(T1)及6个月(T2)采用数字等级评价量表(NRS)对患者疼痛程度、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Lysholm膝关节评分、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1、T2的NRS评分均低于同组T0时(P均<0.01),两组患者T1、T2时AROM、Lysholm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同组T0时(P均<0.01),且各组内T1和T2时NRS、AROM、Lysholm评分、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WN组T1和T2时的NRS评分均低于OD组(P均<0.05),WN组T1、T2时的AROM、Lysholm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OD组(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四肌触发点湿针针刺治疗和口服药物均可有效治疗髌股关节炎,湿针针刺对于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更佳。

  • 标签: 髌股关节 关节炎 肌筋膜触发点 股四头肌 湿针 超声引导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德堡三角清扫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胰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3例,女18例;中位年龄为56岁,年龄范围为42~74岁。51例患者中,24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清扫第12、13、17组淋巴结)联合介入动脉灌注化疗(TAI),设为标准组;27例行海德堡三角清扫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清扫第7、8、9、12、13、16、17组淋巴结)联合TAI,设为海德堡组。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2)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3)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肿瘤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7月或患者死亡。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和中位生存时间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标准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分别为(501±61)min、(563±278)mL、4例;海德堡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56±46)min、(489±234)mL、6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χ²=0.25,P>0.05)。(2)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51例患者中,30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共50例次)。50例次总并发症中,Clavien-Dindo Ⅰ级、Ⅱ级、Ⅲa级、Ⅲb级并发症分别为18、29、2、1例次。标准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胃排空障碍,胰瘘(无、A级、B级),胆瘘,出血,腹泻分别为15例,4例,13、7、4例,4例,2例,2例;海德堡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5例,6例,14、10、3例,4例,1例,3例;两组患者并发症总例数、胃排空障碍、胰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0.16,0.02,Z=-0.04,P>0.05);两组患者胆瘘、出血、腹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组和海德堡组患者Clavien‐Dindo Ⅰ级、Ⅱ级、Ⅲ级并发症分别为10、11、2例和8、18、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7,P>0.05)。标准组和海德堡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均为(23±8)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P>0.05)。(3)随访和生存情况。5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6~54)个月。标准组和海德堡组患者术后1年总生存分别为75.0%和81.5%;术后3年总生存分别为12.5%和22.2%。标准组和海德堡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00个月(95%可信区间为12.63~17.37个月)和21.00个月(95%可信区间为15.91~19.62个月),两组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30,P<0.05)。标准组患者1年和3年肿瘤复发例数分别为9例和20例;海德堡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6例和15例;两组患者术后1年肿瘤复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年肿瘤复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比较,行海德堡三角清扫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癌,可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且不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

  • 标签: 胰腺肿瘤 海德堡三角 预后 并发症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互动式针对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失语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互动式针治疗。观察2组患者DTI感兴趣区(RIO)弓状束纤维形态及数量变化,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RRCAE)评定患者的语言功能,采用日常生活交流能力测试(CADL)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言语功能状态。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弓状纤维束的形态及数量、CRRCAE评分、C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弓状纤维束形态改善,数量较多,CRRCAE评分及CADL评分[(54.7±3.9)分]较优异(P<0.05)。结论互动式针对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失语症患者应尽早采用互动式针治疗。

  • 标签: 互动式头针 脑出血 左侧基底节区 失语症 DTI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低频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脑卒中后小腿三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脑卒中后小腿三肌痉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8例。2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均给予BTX-A局部注射,观察组患者于BTX-A注射后辅以低频ESWT治疗,对照组则辅以伪体外冲击波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关节活动度、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MAS、下肢FMA、MBI评分及PROM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发现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MAS评分[(2.15±0.56)分]及PROM[(44.37±8.02)°]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MAS、下肢FMA、MBI评分及PROM均较治疗前进一步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X-A联合低频ESWT治疗可显著缓解脑卒中后小腿三肌痉挛,降低肌张力,改善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可作为治疗脑卒中后小腿三肌痉挛的有效手段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体外冲击波 低频 痉挛状态 脑卒中 小腿三头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