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岁月如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迎来了六十个年头。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新中国建立以后,要治理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既没有成熟的经验,又没有现成的“本本”。

  • 标签: 五四宪法 毛泽东 国家繁荣 民族独立 共同富裕 历史任务
  • 简介:藏传佛教清朝国家关系是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就当前学术界关注比较多的“藏传佛教清朝国家关系的表述分期”、“清朝的藏传佛教政策”、“藏传佛教领袖清廷关系”、“藏传佛教在蒙藏治理中的历史角色”、“清帝宗教形象的多维度解读”等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反思藏传佛教清朝国家关系研究在内涵拓展范式转化方面的前景.

  • 标签: 藏传佛教 政教关系 达赖喇嘛
  • 简介:一般人常认为诗和画是截然不同的两个艺术形式,而二者联系在一起的时代则是唐宋以后。其实不然。据考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诗画已经密切联系在一起了。孔子就认为“绘事后素……其可以言诗已矣”,也就是说要在白底子上画好画,进一步再谈诵诗经。屈原好环沙》“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也就是在他的诗中说到画。

  • 标签: 诗与画 继承与发展 中国画 春秋战国时期 艺术形式
  • 简介:<正>以罪恶的鸦片贸易作为“唯一的‘开门的芝麻’”,并以罪恶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大门向西方侵略者“永恒”、“体面”地敞开,19世纪中叶西方经济军事势力的大规模入侵,把原来闭关自守的中国强行挟进近代世界的潮流.中国人开始面临一个史无前例的历史课题:在强大的西方经济军事侵略面前,中华民族怎样才能生存下去并发展起来?

  • 标签: 《海国图志》 魏源 中国近代 19世纪中叶 西方侵略 鸦片战争
  • 简介:套鸟的圈套"1919年夏天,陈独秀被捕后,胡适比平时更忙.每一期几乎都有他的文章,在最近的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学革命的文章,认为"中国文学语言,不再是一种创造性文学作品能胜任的工具.哪有一种死语言能适合于创造性文学的?

  • 标签: 胡适 辜鸿铭 文言文 白话文
  • 简介:诗话一体自欧阳修创建发展至南宋,以严羽《沧浪诗话》为代表,已逐渐淡化其'旁采故实'、'以资闲谈'的色彩,向着总结诗歌史和探讨诗歌理论及规律的方向发展。这种倾向到明代尤为明显。15世纪后半期,在明代诗歌批评史上,一场诗歌的反思和复古运动正在酝酿形成。与此同时,朝鲜诗坛论诗评诗的风气却在《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林玉屑》等两宋诗话的影响下,~①方兴未艾。东国第一部以诗话

  • 标签: 东人诗话 中国诗学 争东人
  • 简介:从卜辞显示出来一些特征看,《合集》27880—《合集》28008之间有关"小臣某"的诸多卜辞可以排谱。排谱之后的卜辞反映的是商王调动马小臣诸多小臣某抵御大方入侵的历史。卜辞中的"小臣某"都来自"某"国或"某"地;他们是"某"国或"某"地的军事首领。侧重于军事是殷墟卜辞中小臣某的重要特点。

  • 标签: 小臣某 卜辞排谱 族氏 大方
  • 简介:灾异、符应,是秦史中的重要记事内容。依据这些原始的灾异、符应记录,后世史家或灾异家展开了新的书写建构。在《史记》的相关年表、本纪中,司马迁保留了来自不同史源的灾异记录,并通过将春秋之後的灾异记事系之於秦史的做法,认可了以秦继周的历史事实。刘向、班固则分别通过《洪范五行传论》、《汉书·五行志》等灾异作品,对秦之灾异进行了新的编撰解释,以此强化秦因暴政致灾、因而亡国之一观点,从而达到黜秦尊汉之目的。对於秦史中的符应记录,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系统地保留了秦祠时体系建立过程中的诸般符应,但自刘向父子建立新的“五德终始说”后,秦沦为“闰位”,秦相关的符应记录被解构为秦之灾异,甚至成为汉之符应。

  • 标签: 灾异 符应 闫位 史家建构
  • 简介:提起蔡元培,人们耳熟能详的恐怕便是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那段经历。五四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新旧各派汇聚于“兼容并包”的理念之下,许多青年学子也因受到“蔡先生”和“北大精神”的感召,竞相投考。那时的蔡元培校长成为引领学界的精神领袖,重塑风气,酿成潮流,一举开创出“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胡适语)。

  • 标签: 北大精神 蔡元培 五四新文化运动 消长 “兼容并包” 大学校长
  • 简介:明代"三元宰辅"商辂的礼祀观念信仰立场,可谓当时江南儒家士大夫的典型:职在庙堂则坚决维护儒学思想及其礼法体系的正统地位,斥佛老之教为"邪道""异端";退居乡野却与僧道关系密切,似乎能包容、接纳甚至主动亲近佛老之教。本文从这一看似自相矛盾的信仰现象入手,将商辂的礼祀观念置于"庙堂—乡野""官—绅"的身份退阶模式中进行考察分析,力图揭示此类"前后不一致"的儒者知识精英在信仰观念上的内在转变及其"一以贯之"的、不变的人文教化价值立场——儒家"礼"的根本精神在适应具体的地方信仰环境中得以维持实现。

  • 标签: 商辂 明代 江南士大夫 信仰
  • 简介:《中国藏学》出刊总第100期了。自从1988年2月15日创刊后至今已满24度春秋。现已名列中国民族类的核心期刊之一,享誉海内外。真是可喜可贺!作为首任主编,我亲历了刊物的创办过程并伴随其成长,度过了后半生,直至1998年6月退休,如今已届耄耋之年。当此庆贺之辰,回忆往事,有许多话想说。

  • 标签: 中国民族 藏学 主编 编辑部 杂志 感言
  • 简介:如果以为柯文的历史著作《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神话的义和团》(下简称《历史三调》)~①纯粹是讲述1898—1900年在中国华北地区兴起的义和团历史'事件'的话,那就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误读了柯文。柯文在此著《序言》中说'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考察历史撰述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义和团只是这项工作的陪衬'(4页),但是,不管

  • 标签: 义和团读后 之间焦灼 事件经历
  • 简介:德国生态哲学家萨克塞说,生态哲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告诉人们用广泛关联的整体观点看问题;美国学者卡罗琳·麦茜特则认为,生态学作为一门自然哲学扎根于有机论.①其实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告诉我们的无非都是同一个信息: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孤立存在的,所有的东西都彼此联系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粗略地说这就是所谓的"生态观".20世纪的下半叶,西方学术史上最具纪念意义的事件之一就是生态学突破了原有的学科界限,成了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全新的世界观.

  • 标签: 生态学 “道” 科学世界观 范畴 能量 整体观点
  • 简介:对中国传统诗学中感悟这一文化资源的发掘、清理,是我近期在有关中国诗学的研究中思考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除先后多次在一些学术场合谈过我的看法外,还于2002年发表过《中国诗学的文化特质和基本形态》一文,对其意义作过一些初步的说明。近期撰写的《感悟通论》,原是我所撰著的《中国现代学术通论》中的一章,完成后未及发表,就在一些年轻的学者中传阅,他们中的几位并从各自的角度写成论文,尝试对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由于各人不同的知识背景,对问题的认识也各有其独到之处。这里将它们集中刊出,目的在于能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借以促进中国传统诗学的现代转化事业。

  • 标签: 中国传统诗学 一个问题 中国现代学术 文本形态 九锡 文化特质
  • 简介:民国时期古史辨运动域外汉学存在一定程度的学术关联。古史研究者早年多受过新式西洋史教育,或在欧美大学接受学术训练,不同程度受过近代史学观念的洗礼,旧式学者文人不同,信仰“三皇五帝”者自然越来越少。国内古史研究是国际汉学界有关中国古史研究学术链条上的一环,欧洲、日本、中国学界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动。中国学者已注意到理雅格、沙畹、夏德、马伯乐、白鸟库吉、内藤湖南诸氏的疑古论。夏德《中国古代史》对胡适、顾颉刚均有所影响,对古史辨运动的兴起有推波助澜之功。白鸟库吉“尧舜禹抹杀论”在民国史坛颇有流传,顾颉刚对其人其事亦有所知,然顾氏疑古论白鸟之间并不存在学缘关系。有论者认为顾氏疑古思想乃“剽窃”日人陈说,此一指控系牵强附会,并无实证。

  • 标签: 汉学 疑古 夏德 顾颉刚 白鸟库吉
  • 简介:清末民初上海的剧团剧院为了适应当时逐渐商业化的环境,为了吸引更多地观众、获取更多的利润,在新潮演剧的题材选择、剧本创作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创新,把娱乐元素植入启蒙议题中是吸引观众的重要方式,上海的新潮演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更多地演出了时事新戏和连台本戏。

  • 标签: 新潮演剧 启蒙 商业 时事新戏 连台本戏
  • 简介:林耀华先生1940年完成的一系列康藏地区的民族志不但是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以藏区为对象的人类学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学家参与边政学思考的重要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林耀华见证和描述了中国边疆封建社会基本结构和正在发生的转型过程,他对封建制度、等级制度和家屋制度的研究迄今为止仍旧是我们理解藏人社会的重要理论工具和思想资源。其中林先生在田野调查中所发现的家屋制度,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已经成为人类学研究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的关键观念。本文力求呈现林先生的经验材料脉络和理论思考,以及其中蕴含的边政学主张,以贡献于未来人类学的边疆研究。

  • 标签: 封建 等级 家屋 边疆研究 边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