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乳化吸除术用于白内障继发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3月间在院就诊的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4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随访观察本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术后眼压变化、视力矫正及中央前房深度,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眼压显著降低,且视力明显好转,较治疗前上述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同时术后前方深度明显增加,较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术后均未见后囊膜破裂,仅3例角膜内皮出现轻度水肿,1例发生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发生率为8.33%。结论超声乳化吸除术用于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同时安全性也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白内障 继发性青光眼 超声乳化吸除术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随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受试者280例及未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120例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接受常规的抗血小板、抗凝、调脂、降压、扩张冠状动脉等药物治疗。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分析冠心病受试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指标变化。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组术前左室整体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EF值)与对照组差异无意义(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个月和6个月LVESV低于同期对照组的LVESV值,差异有意义(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个月和6个月EF值高在同期对照组的EF值,差异有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治疗前相应心肌节段达最小收缩容积的时间包括Tmsv-16SD、Tmsv-16Dif、Tmsv-12SD、Tmsv-12Dif、Tmsv-6SD、Tmsv-6Dif差异均无意义(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组受试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Tmsv-16SD、Tmsv-16Dif、Tmsv-12SD、Tmsv-12Dif、Tmsv-6SD、Tmsv-6Dif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有效改善冠心病受试者的左心室功能及收缩同步性;三维超声心动的应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预后评估方面有能够能发挥更大作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三维超声心动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左心室收缩功能 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预测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产妇妊娠结局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5年10月间本院110例先兆流产孕早期病患为研究对象,超声检查均发现合并有绒毛膜下血肿现象,采用面积比例法根据病患血肿程度划分为三种程度,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再次根据阴道初次出血时间是否超过8周划分为≤孕8周、>孕8周。分析病患20孕周前在不同阴道流血时间及不同程度绒毛膜下血肿条件下的自然流产发生情况。结果110例病患总流产率13.64%(15/110)。轻度及中度绒毛膜下血肿自然流产发生率为8.06%、11.76%,差异无意义(X2=0.0523,P>0.05),重度绒毛膜下血肿自然流产发生率为42.86%,与轻度及中度相比,差异有意义(X2分别为8.5348、4.0803.P均<0.05);初次出血时间>孕8周自然流产率为12.00%,≤孕8周为15.00%,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兆流产早孕期孕妇实行超声检查,有利于绒毛膜下血肿的检查及血肿大小程度的评估,对妊娠结局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绒毛膜下血肿 先兆流产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年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所收治的308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为60-69岁,B组为70-79岁,C组为80岁以上,对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超声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高血压、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及心源性死亡患者数量明显增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左心射血分数以50%为节点,左心房内径以39mm为节点,左心室内径以50mm为节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狭窄在70%以上,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医学,对70岁以上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临床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的患者仍存在一定不足。

  • 标签: 年龄 心肌梗死 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纵切面、横切面两种超声造影方法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患者40例,47个斑块,分别通过纵切面、横切面两种切面方法超声造影分析斑块内增强程度及斑块面积、最大厚度,探讨两种超声造影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47个斑块43个斑块超声造影表现为增强。纵切面超声造影显示斑块内增强程度:Ⅰ级4个、Ⅱ级11个、Ⅲ级19个、Ⅳ级5个。在纵切面超声造影基础上结合横切面超声造影后,斑块内增强程度显示为Ⅰ级4个、Ⅱ级11个、Ⅲ级21个、Ⅳ级10个。其中斑块增强程度从Ⅱ级提高为Ⅲ级3个(6.4%),斑块增强程度从Ⅲ级提高为Ⅳ级5个(10.6%)。超声造影时纵切面和横切面两种方法对颈动脉斑块的评价一致性较好(Kappa=0.743,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造影时纵切和横切两种切面可从不同角度反映斑块性质,但两种切面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更好地反映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及斑块形态学特征,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造影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SMI)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患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100例,均对其进行二维(2D)、彩色多普勒(CDFI)及微血管成像(SMI)检查,观察斑块回声、大小、位置、彩色血流信号和超精细血流信号。结果100例患者其中软斑50例,混合斑块32例,硬斑18例,软斑CDFI血流检出率为18%,SMI血流检查率为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斑CDFI血流检出率为4%,SMI血流检查率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斑CDFI血流检出率为0,SMI血流检查率为0;而软斑和混合斑的SMI检出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MI技术较CDFI能够更好的显示颈动脉斑块内的新生血管,有助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

  • 标签: 超精细血流 斑块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早期妊娠妇女探讨阴道超声检查中人性化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90例早期妊娠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检查时的配合度及舒适度对比。结果显示对照组配合度及舒适度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早期妊娠妇女进行阴道超声检查过程开展人性化护理,不仅让患者积极配合,还能保证患者舒适度,对顺利开展检查有关键性作用。

  • 标签: 早期妊娠 阴道超声检查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疑似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52例疑似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将52例疑似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的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超声造影检查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患者为40例,经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敏感度为92.50%,特异度为75.00%,准确性为88.46%,误诊率为25.00%,漏诊率为7.50%。结论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硬化合并小肝癌具有明显效果,能有效降低误诊率以及漏诊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硬化 小肝癌 早期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皮质性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医院眼科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240只眼)皮质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皮质性白内障的不同分型,将60例(120只眼)未成熟型皮质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白内障未成熟组,60例(120只眼)成熟型皮质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白内障成熟组,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结果白内障成熟组术后发生角膜水肿者10例(10只眼,8.33%),虹膜炎者8例(8只眼,6.67%),后囊膜破裂者4例(4只眼,3.33%),并发症发生率为18.33%,白内障成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白内障未成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皮质性白内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但手术难度大,且操作时间长,在临床工作应予以重视,积极防治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皮质性白内障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了我院2014年-2015年期间接收的132例绝经之后出现阴道出血症状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这132例患者进行临床的超声诊断,然后根据病理来对照研究检查的结果,分析临床超声诊断的符合率。结果经过超声诊断以后,子宫内膜炎的患者有38例、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有4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13例、萎缩性子宫内膜患者17例。检查结果表明妇科超声诊断的符合率达到了96.96%。结论在诊断绝经以后阴道出血的过程,妇科超声诊断的符合率比较高,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

  • 标签: 绝经 阴道出血 临床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82例,按照信封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每组患者各占据41例的常规组与研究组,分别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进行临床治疗,比较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角膜散光度与并发症发生率均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结论对于硬核白内障患者而言,给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有效改善角膜散光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荐采纳。

  • 标签: 硬核白内障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肝脏疾病中血流动力学因素对脾脏超声弹性成像结果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建模后的第2周、4周、6周和8周分别进行脾脏的超声弹性检测、超声造影和门静脉压力测量,且在超声造影后分析时间-强度曲线获得脾组织的起始增强时间、增强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和下降斜率,分析超声造影参数、门静脉压力与脾脏硬度的相关性,并观察不同时间点脾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脾脏硬度与门静脉压力及增强达峰时间呈正相关(r=0.713,r=0.589;P〈0.001),与峰值强度及下降斜率呈负相关(r=-0.628,r=-0.563;P〈0.001)。在肝纤维化的S3期和S4期,脾脏病理切片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脾窦扩张和脾脏淤血。结论:在慢性肝脏疾病中,门静脉压力增加是引起脾脏硬度增加的起始因素;脾窦扩张淤血、脾脏超声造影的峰值强度降低与脾脏硬度增加直接相关。

  • 标签: 脾脏硬度 血流动力学 门静脉压力 超声造影
  • 简介:目的分析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超声检查时镇静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儿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38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9例)、对照组(6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使用镇静护理,并对比两组患儿超声检查一次成功率与生理性指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超声检查一次成功率为92.75%,对照组为82.6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超声检查时接受镇静护理后的心率为(93.76±8.29)次/分、收缩压为(94.55±6.53)mmHg(1mmHg=0.133kPa)、呼吸频率为(24.53±1.82)次/分、乳酸值为(1.38±0.31)mmol/L均优于对照组[(99.41±10.17)次/分、(97.78±6.94)mmHg、(23.32±1.91)次/分、(1.59±0.39)mmol/L],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超声检查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镇静护理,能够有效提高镇静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提高超声检查一次成功率。

  • 标签: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检查 镇静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X线、MRI三种方式诊断鉴别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50例,患者分为管腔A型,管腔B型,HER2阳性,三阴性4种分子亚型乳腺癌,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乳腺超声、X线及MRI检查,并比较三者的诊断符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4种分子亚型乳腺癌,超声检查总诊断符合率为91.3%(137/150),X线检查总诊断符合率为81.3%(122/150),MRI总诊断符合率为96.7%(145/150)。结论对于四种类型乳腺癌分子亚型乳腺癌,MRI诊断符合率都最高,特别是HER2阳性,三阴性诊断符合率100%,超声检查排第二,X线诊断相对于其它两种诊断诊断符合率最低。MRI诊断鉴别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诊断 X线诊断 MRI诊断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11~16周胎儿颈部软组织厚度超声测量632例临床表现。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前来就诊的632例孕妇,全部接受了相关的NT2孕检,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对632例孕妇进行腹超声测量,检查胎儿的颈部软组织厚度,仪器选用DONIERAI5200型彩超仪3。结果以上所有测量结果包括各孕周NT的均值标准不尽相同,本研究的所有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通过对孕11~16周胎儿颈部软组织厚度超声测量632例临床分析得出,提前做好NT检测,对新生儿预防各类先天性疾病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孕11~16周 胎儿 颈部软组织厚度 超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