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拔河式穿刺对老年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应用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 25例皮肤松弛老年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 13人,实验组 12人,对照组扎止血带,实验组不扎止血带,采用拔河式穿刺,观察两组前 20次穿刺情况,比较两组穿刺前压迫时间,皮下血肿,穿刺成功率的情况 结果 两组在患者年龄、性别、并发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实验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穿刺后皮下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穿刺前压迫内瘘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拔河式穿刺有更高的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更低,对血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拔河式穿刺 早期 内瘘 皮肤松弛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针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实施早期护理方法,分析其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效果。方法 以2018年6月-2020年6月为时间节点,按照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入院顺序选取了60例做为本次研究目标。病人同意后取相同人数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以所有病人护理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为判定标准,来衡量护理是否有效果。结果 测评呼吸衰竭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生并发症多的病人在参照组,与研究组的发生率形成了显著的对比P<0.05。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发现,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参照组,对比鲜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明显降低了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建议广泛使用。

  • 标签: 早期护理 呼吸衰竭 重症患者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ICU机械通气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取本院2017年1月-12月就诊的88例ICU机械通气者观察如下。病者入院48h行电脑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差异。结果 观察组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一次性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机械通气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可控相关性肺炎发病,助益脱机。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ICU机械通气 相关性肺炎 脱机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 :以医院收治的 110 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人数相同的对照组和研究组( n=55 ),分别展开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康复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针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展开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提升护理有效率,改善患者语言、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诊断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我院确诊的早期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选时间段为2018年12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应用在创伤骨折患者中对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第1-2季度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共计1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组(n=68)和对比组(n=68),对比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早期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切口感染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早期组患者疼痛评分和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对比组、焦虑评分高于对比组,经对比分析具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8.81%,明显高于对比组的85.71%,经对比分析具统计学意义(X2=10.088,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应用在创伤骨折患者中对护理效果理想,可给予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创伤骨折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肺康复护理对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时段内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共80例,甲组使用常规护理,乙组使用早期肺康复护理,比较肺功能、总满意度。结果:和甲组相比,乙组肺功能指标较佳、总满意度较高(95.00%),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早期肺康复护理模式的运用,可显著增强肺功能,有利于疾病康复,还可预防护患纠纷,可推广。

  • 标签: 早期肺康复护理 急性加重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总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1-12月间,选取来本院诊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共计50例,将其分成两组(随机数字表法),在A组25例中,B组25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基于此,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就两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前6MWD、LVEF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LVEF、6MWD相比干预前,均有提升,且B组较A组更为明显(P<0.05)。在实施干预前,两组的SF-36评分对比,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干预后,两组评分较之干预前,都有提高,且B组高于A组(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有助于其心功能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冠心病 心律失常 患者 心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近些年来呼吸机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呼吸机可辅助患者呼吸进而改善其血氧状况,从而延缓病情发展,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针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取呼吸机辅助治疗下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意义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2019 年1 月~2020 年10 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采用呼吸机治疗的120 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2 组各60 例,对照组实施延迟肠内营养,观察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白蛋白、血红蛋白在观察组中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68例,全部患者接受临床护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护理A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B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静脉血流平均速度、静脉血流峰速,并比较两组护理第1d及护理1w、2w、4w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以FMA量表评价)。结果:护理B组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低于护理A组,静脉血流平均速度、静脉血流峰速高于护理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第1d 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B组护理1w、2w、4w后FMA评分高于护理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也能够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更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提升,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脑梗塞 下肢深静脉栓塞 早期护理干预 肢体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与本院收治的121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采取常规护理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6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如: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自我护理能力评分(ESCA)、生活能力评分(MBI指数)。结果: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ESCA评分、MBI指数较对照组均有一定改善,差异明显(P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 脑梗死 神经功能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能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盆底重建术后早期低频电刺激预防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盆底重建术患者80例, 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施加早期低频电刺激,对比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发生率更低。结论:盆底重建术后早期低频电刺激预防尿潴留的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盆底重建术 早期低频电刺激 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2020年8月-2021年7月诊治的脑梗塞患者,共78例,对患者随机编号,1-78号,其中奇数号为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护理,偶数号为观察组,39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明确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患者护理的临床价值。结果: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康复护理 护理质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乳腺癌分别采用乳腺钼靶诊断和核磁共振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法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我科诊断的早期乳腺癌70例,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分组方法为根据患者诊断方法不同分成核磁组与钼靶组,核磁组采用核磁共振诊断,钼靶组采用乳腺钼靶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核磁组和钼靶组诊断准确率、诊断满意率比较,核磁组是91.42%、94.28%,钼靶组是80.00%、82.85%,(x2=13.314,p=0.012),结果有差异。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诊断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核磁共振 乳腺钼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