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病早期危险实验室指标差异,为该病的早期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接诊的手足病1386例,其中294例重症为观察组,1092例轻症为对照组,入院次日晨检测血钠、血钾、SUA、BUN、SCr、BUN/SCr、POP、CK、CK-MB、LDH、cTnI、PCT、NT-proBNP、GLU、CRP、白WBC、Lactate、ALT及AST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重症手足病的高危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探讨重症手足病的独立危险的实验室指标。结果(1)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血钾、BUN、SCr、BUN/SCr、POP、CK、cTnI、PCT、CRP、ALT及AST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儿血钠水平较低(P<0.05),而CK-MB、LDH、NT-proBNP、GLU、Lactate、WBC及SUA水平较高(P<0.05)。(3)重症手足病的5个主要危险实验室指标为NT-proBNP、GLU、Lactate、WBC及SU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检测手足病的危险因素可早期甄别重症病例、及时干预,从而降低重症手足病病死率。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危险实验室指标 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手足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7月收治的150例确诊重症手足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50例患儿中,男88例,女62例,<1岁9例,1~2岁51例,2~5岁83例,<3岁113例,>5岁7例,均出现皮疹、发热(100%),精神差100%,易惊91例(95.1%),嗜睡105例(70%),呕吐79例(52.7%),肢体震颤51例(34%),肢端凉78例(52%)。呼吸急促或节律不整32例(20%),心率快62例(41.3%),血压高72例(48%)。白细胞>12×109/L,42例(28%),146例患儿行脑脊液检查,白细胞增高143例(97.9%),X线胸片示单双侧肺野点片状阴影38例(25.3%),149例行脑电图检查,异常99例(68.8%),113例头颅CT检查脑沟回增宽、加深(53.9%)。粪便病原学检查示肠道病毒71型118例(78.6%)。其他肠道病毒阳性25例(16%),阴性7例(4%)。临床治愈148例,机械通气治疗3例,死亡2例。结论<3岁、肠道病毒71型感染、持续发热、呕吐、易惊、嗜睡、肢端凉、血压高、心率快、呼吸浅促或节律不整是本组重症手足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是手足病重症的危险因素。及早识别重症手足病患儿,早期积极干预治疗,控制血压,适时予机械通气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社区护理在手足病患儿居家隔离治疗的社区防治中的作用,以便采取针对性的社区护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半山街道报告发病的30例手足病居家隔离治疗患儿及家长采取了一般护理、消毒指导、体温监测、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合理饮食、病情监测和心理护理等多个方面的社区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社区护理,所以患儿均痊愈,无严重并发症或后遗病,无二代病例发生。结论实施社区护理对社区预防、控制治疗手足病,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果显著。

  • 标签: 手足口病 社区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病重症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我院手足病科收治重症患儿50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病例均为肠道病毒T1(EVT1),柯萨奇病毒A16(COXA6)感染。发病至加重实践3-5天,主要表现持续高热、呕吐、颈抵抗、易惊、偏瘫、呼吸循环衰竭。主要药物利巴韦林,甘露醇,血管活性药,人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48例临床治愈,2例死亡。结论重症手足病进展迅速,多发3岁以下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主,少数发展为呼吸循环衰竭,治疗不及时,可迅速死亡。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感染 疾病特征 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PLT)参数在手足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2012年2月至9月入住的手足病儿童在入院和治愈出院前分别取血样用SySmexXS-2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做外周血检查,另随机取我院门诊健康儿童体检的血常规作为对照组。将三组血样结果分别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将手足患儿入院初期和治愈出院前分别取血样与对照组健康儿童的白细胞(WBC)以及血小板(PLT)各参数比较。在本次对手足病的分析中,入院时患儿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值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比较本次分析中手足患儿治愈出院前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压积(PCT),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比较手足病患儿的中白细胞(WBC)与血小板参数,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通过对手足病患儿的外周血血小板参数的分析,为手足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 标签: 手足口病 血小板参数 白细胞 增高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小儿重症手足病的早期识别与护理观察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重症手足病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7~15d治疗和护理后,80例患儿中,70例痊愈出院,10例病情明显好转,无1例患儿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者死亡,均顺利康复。结论临床上在对小儿重症手足病患儿进行诊断时,一定要掌握疾病的特点,并且结合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一方面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另一方面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重症 手足口病 早期识别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病应用热毒宁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小儿手足病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5例,分别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①实验组发热、皮疹、口腔溃疡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儿手足病患者热毒宁注射液静滴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患儿痊愈时间,值得借鉴。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热毒宁 利巴韦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病的脑脊液特点及常见神经系统症状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手足病患儿入院后24小时内行脑脊液检查及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观察资料。结果重症手足病患儿脑脊液压力升高59例,占73.75%;白细胞数异常44例,占55%;脑脊液蛋白升高11例,占13.75%;脑脊液葡萄糖升高21例,占26.25%。所有患儿均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分别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者19例,易惊者36例,肢体抖动者17例,抽搐、面神经炎者8例(其中抽搐有7例,面神经炎1例)。患儿的脑脊液压力及神经系统症状在各年龄组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1~3岁组患儿的脑脊液压力增高及出现易惊的比率要更高些。结论1~3岁儿童是手足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高发人群,对于此年龄段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及时行脑脊液检查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脑脊液 神经系统症状 年龄
  • 简介:摘要例新生儿肠造术后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措施。认为对肠造术后的新生儿实施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合理的营养支持、细致的造护理与全面的出院健康指导是提高择期造还纳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婴儿 新生儿 肠造口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派特灵对治疗尿道外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尿道外尖锐湿疣的患者90例,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派特灵组以及常规组,每组各45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而派特灵组患者采取中医药物派特灵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疾病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疾病复发率等情况均较好,但是派特灵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疾病复发率等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数据经比较后差距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派特灵治疗尿道外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派特灵 尿道外口尖锐湿疣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轻症手足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抗生素使用与否对疾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4月~2011年10月住院及门诊收治的非危重型手足病病例共346例,年龄6月~7岁,其中外周血白细胞<10.0×109/L共232例,外周血白细胞≥10.0×109/L共114例,发热病例260例,未发热86例,每一组再随机分为两小组,即抗生素治疗组和非抗生素治疗组,对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好转时间、白细胞正常时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种治疗按规范疗程,显示在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好转时间、白细胞正常时间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手足病普通型病例可以不使用抗生素协同治疗。给临床医师在手足病治疗中对抗生素使用问题上提供参考,给各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管理提供依据。

  • 标签: 手足口病 普通型 抗生素应用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病的病毒分型与临床特征,及早发现重型病例,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巴州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11月收住院的26例重症手足病的病毒分型与临床特征。结果病原学检查EV71阳性70.37%;死亡1例占2.06%,发热发生率为100%,肢体抖动或无力占80.8%;呕吐占46.2%,白细胞(WBC)﹥15×109/L占80.8%。结论EV71是导致重症手足病主要类型的病毒,高热、肢体抖动对临床早期发现重型病例有提示意义,白细胞增高是患儿短期内病情可能恶化、加重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重症 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综述了清洁消毒在预防小儿手足病的应用,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及物品清洁消毒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认为良好的卫生习惯能预防疾病、减轻患儿的痛苦及家庭的负担,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清洁消毒 预防 小儿手足口病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方法。方法选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疑似手足病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1月-2016年1月。分析手足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防治方法。结果在150例疑似手足病患儿中,有102例患儿最终确诊为手足病,发生率为68.00%。手足病的发生受到患儿生活习惯、不洁饮水史、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结论手足病的发生与患儿生存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为了降低手足病的发生率,我们要对患儿及其家长加强健康教育,便于控制手足病发生的风险。

  • 标签: 手足口病 防控 疾病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病患者流行病学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控制。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手足病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及时隔离,早期一系列治疗和护理后,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甾体类药物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EV71病毒成为最重要的儿童肠道病毒,其疫苗的研制是唯一有效的控制措施。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手足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导致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肠道病毒引起的。该疾病常见于五岁以下儿童,其病情迅猛,易导致患儿死亡。由于该疾病传播速度快且潜伏期短、极易形成流行趋势。因此,家长应提高重视程度。疾病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加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宣传教育,避免儿童传染手足病。

  • 标签: 手足口病 观察 预防隔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足病重症患儿的特点与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择来自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手足病重症患儿,运用糖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干预治疗,分析其案例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有效率为100%,住院时长约为(7.21±2.3)d;发病患儿中以男患儿居多,发病多在夏秋季节,同时主要集中在4岁以下的患儿,3-4岁最多。结论手足病重症患儿的治疗需要及时干预才能有效的保证治疗的有效率,减少死亡率,同时需要在夏秋季和4岁以下患儿中加强预防。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患儿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病的早期识别及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24例重症手足病对其进行早期观察,及时发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的早期临床表现,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同时做好消毒隔离、用药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结果治愈或好转18例,有效率75﹪,无效转院5例,无效率20.83﹪,死亡1例,死亡率4.17﹪。结论重症手足病的救治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护理工作的重点强调善于观察、及时发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的早期临床表现,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是降低患儿的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识别 护理干预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