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血液标本采集和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一系列流程的实施和品管方法的应用,采用标本不合格率和圈员的成长值来比较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我科血液标本的采集和管理效果。结果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质量缺陷主要是血液凝固或溶血、采血量不正确、采血管使用不当、送检时间或方法不对、采血操作不规范和医嘱处理不当。总体不合格率由活动前的3.04%降到活动后的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品管手法的运用和团队凝聚力等有所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有效提高血液标本的质量,降低标本不合格率,促进圈员们的成长。

  • 标签: 品管圈 血液标本 管理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控式吸痰管采集痰标本在提高痰培养阳性率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4月—11月住院婴儿进行普通吸痰管和可控式吸痰管采集痰标本两种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可控式吸痰管法阳性率47.8%,普通吸痰管法阳性率31.9%,P<0.05两种方法采集痰标本做培养检查阳性检出数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可控式吸痰管法致病菌检出率高,防污染性能强,明显优于普通吸痰管,有助于肺部感染致病菌的正确判断及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 标签: 可控式吸痰管 婴儿 痰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护理的对策,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的3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资料作为研究资料,并且对以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在这30份不合格的标本中,溶血或者凝血的占据43.33%,脂血的占据13.33%,采血量不足的占据16.67%,送检不及时的占据6.67%,抽错试管的占据13.33%,其他因素的占据6.67%。结论增强护士对保证血液标本采集和运送质量的意识,确保医护人员认识到,实验室前质量管理中,有关运送质量以及血液标本采集部分,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在工作中认真并正确的采集和运送血液标本,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从而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

  • 标签: 血液标本采集 问题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品管圈活动提升肺结核患者痰涂片标本采集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并对提升肺结核患者痰涂片标本质量的活动主题进行确认,分析统计活动前后肺结核患者痰涂片标本采集质量和影响因素,最终对相应整改措施进行制定和落实。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痰涂片标本送检合格率为81.9%,显著高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P<0.05)。结论品管群活动能够促进肺结核患者痰涂片标本采集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肺结核 痰涂片标本 采集质量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的改进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12月,在儿科共对小儿进行痰标本采集7102次,改进前,常规痰液采集。2018年1月—10月,在儿科共对小儿进行痰标本采集5871次,改进后,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进行预调查,在2017年12月,对20名小儿的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在2018年4月对20名小儿的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改进后,采样不合格率、样本污染、样本量不足率,误漏诊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调查家属对痰液采集的满意度评价高于预调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的改进可以明显提升样本质量,细菌学检验质量。

  • 标签: 细菌学检验 痰培养 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毒症透析患者采用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标本的方法与护理。方法对我科50例尿毒症透析患者采用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标本的方法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尿毒症透析患者采用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标本成功率为99%,穿刺后局部无感染、肿胀、硬结等发生。结论尿毒症透析患者采用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标本较表浅动脉穿刺可减轻患者疼痛,成功率高,避免了不必要的出血、感染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尿毒症 透析 动脉血标本 采集方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可控式吸痰管采集痰标本法在婴幼儿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7年1-9月住院的婴幼儿肺炎患儿,住院后分别采用普通吸痰管和一次性可控式吸痰管两种方法采集痰标本,比较两种方法痰标本合格率和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结果普通吸痰管法吸痰477例,痰标本合格率及痰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0.5%和30.6%;可控式吸痰管法吸痰492例,痰标本合格率及痰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1.7%和66.5%,两种方法采集的痰标本合格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两种方法采集的痰标本,合格痰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82.6%)明显高于不合格痰标本(9.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次性可控式吸痰管吸痰能有效防止痰液污染,提高痰标本合格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优于使用普通吸痰管吸痰,有助于提高婴幼儿肺炎患儿病原学诊断阳性率及指导后续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 标签: 可控式吸痰管 婴幼儿肺炎 痰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对献血者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站57例血小板捐献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29例与参照组28例。研究组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采用TRIMA血细胞分离机进行采集,参照组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采用南格尔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进行采集。将两组血小板捐献者的血常规指标进行检测并观察。结果相比于采集前,两组献血者采集血小板后的血小板计数(PLT)明显降低(P<0.05),但是研究组的降低幅度比参照组更大,组间具有明显差异(t=7.02,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献血者采集前后的各项血常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2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均能够有效地将献血者采后即刻的血小板计数进行减少,但减少后仍均处于正常范围内。2种采集方式均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血细胞分离机 血小板 血液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分析不同时间采集痰并培养的检验结果,为临床肺炎的诊断奠定基础。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确诊的460例肺炎患者,分别于不同的时间对痰液标本进行采集并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经过不同时机的痰液采集后,经检验,晨起空腹采集痰液的试验组阳性准确率(217/230,94.3%)显著高于无固定时间采集痰液的对照组(179/230,77.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正确的时间采集患者的痰液标本并予以培养有助于检验准确率的提升,为临床肺炎的诊断奠定基础,应广泛推广。

  • 标签: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同心圈”,通过现状把握,制定目标,提出整改措施,按品管圈程序开展实施和分析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急诊科护士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成功率明显高于活动前,采集成功率由活动前的60.34%提高至8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圈员自我管理能力,科室凝聚力等得到明显提高,圈组荣获“第五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一等奖,这是本次品管圈活动的无形成果。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急诊科护士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成功率,而且还促进了圈员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科室凝聚力的提高,圈组荣获“第五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一等奖。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使用静脉血采血针采集动脉血气及血常规等血液标本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3月我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需采集动脉血气及血常规等多个血液标本的30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在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时,观察组所应用的工具为静脉血采血针(一次性用品),对照组所应用的工具为普通注射器(2.5mL),对两种血液采集方式所具备的优缺点开展比较。结果相较于采用普通注射器进行血液采集的对照组,观察组具备更高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医务人员平均采血耗时更短,各种血液标本合格率提高,标本污染破坏率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开展动脉血气采集,以及开展多血样标本采集时,一次性采血针具备较好的应用效果,其不但可取得较高的穿刺成功率,同时可使采集的血液标本质量得到保证,使血液检测结果更为准确,并且采集时间短。

  • 标签: 一次性使用静脉血采血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动脉血气 多个血样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