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对胆结石术后出院患者心理健康度和护理满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胆结石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实施组和常规组,常规组进行常规胆结石手术护理,而实施组加以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对比两组出院的心理健康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时实施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实施组满意度90.0%,常规组为76.7%。实施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对胆结石手术患者采用全程优质护理,能够缓解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胆结石术 心理健康度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血管意外又称为脑卒中,根据疾病形式分为脑出血及脑梗塞。患者因脑组织受到出血或缺血引起的损伤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在治疗及后期康复过程中,患者卧床时间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活动减少、血液粘滞度的改变等均有可能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阻碍下肢血流,引起下肢缺血性坏死、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等。康复护理的介入能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本文中对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进行综述。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康复护理 早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远程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将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3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远程缺血预适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结果、NIHSS评分和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NIHSS评分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新发梗死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梗死体积缩小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不仅可以减少新发梗死发生率、促进梗死体积的缩小,也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远程缺血预适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之中应用针刺+电子生物反馈联合应用所取得的效果,探究针刺+电子生物反馈应用在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017年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治疗时间前后顺序分组纳入,单一组50例患者进行单一针刺治疗,联合组50例则进行针刺+电子生物反馈联合治疗,对比单一组和联合组的患者BI评分、FMA评分以及NBD评分展开分析。结果治疗四周之后,联合组患者BI评分、FMA评分以及NBD评分均明显优于单一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应用针刺+电子生物反馈,安全有效,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脑血管病 针刺 治疗 电子生物反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行介入治疗的20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医院感染的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未感染的16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者患者的感染相关因素。结果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医院感染因素为年龄大、住院期间应用呼吸机、留置尿管、住院时间长、合并有其他疾病、进行手术、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等。结论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医院感染因素较对,应针对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对策,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标签: 老年心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 医院感染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预防脑血管介入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特将2016年2月—2017年10月自愿来我院接受脑血管介入术治疗的74例患者,依照患者本人的护理意愿进行平均分组,观察组37例患者施行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形成,对照组37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未实行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37患者经常规护理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发生率为18.91%;观察组患者37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发生率为2.70%;在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上观察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接受脑血管介入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的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推广于临床应用。

  • 标签: 脑血管介入术 常规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SF-36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方法对20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20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无肾脏病史,其中脑梗塞6例,脑出血1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时间2~11天。结论脑部病变严重程度、药物应用不当、老年人器官的退行性改变是导致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的原因。根据易发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危重患者重点监测生命体征及肾功能,正确应用脱水剂,加强老年人病情观察及护理是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急性肾功能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再血管化治疗后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60例曾做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过的冠心病再血管化的患者,根据术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将其分为抑郁组和正常组,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冠心病再血管化治疗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种治疗方式患者抑郁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抑郁组患者性别、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术前抑郁病史、既往心肌梗死以及麻醉时间等因素与正常组患者存在显著区别(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性别、术前抑郁病史是患者术后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患者、术前患有抑郁病或者存在既往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冠心病再血管化治疗易发生抑郁。

  • 标签: 冠心病 再血管化 抑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减少静脉输液拔针引起的血管损伤、皮下淤血等。方法将20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干棉签按压针眼止血,实验组采用指导患者本人输液贴按压针眼止血,按压时间大于4min。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在拔针血管损伤程度。结果在静脉输液拔针对照组患者感觉疼痛、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的次数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液拔针指导患者自行采用输液贴按压针眼且时间大于4min的方法,在防止针眼出血,皮下淤血方面优于传统棉签按压法。

  • 标签: 静脉输液拔针 输液贴按压 血管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治疗冠心病效果及对机体血管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选择阿魏酸钠治疗,治疗一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用药安全性,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和NO浓度。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5%,对照组患者有效率85.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ET-1、NO水平方面,治疗,观察组患者ET-1、NO水平远远好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魏酸钠治疗冠心病患者,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保护血管皮功能,几乎无副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魏酸钠 冠心病 机体血管内皮功能 保护作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方丹参滴丸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阶段为2012年1月—2017月12月,共纳入研究对象278例,均为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取胰岛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各项参数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治疗hs-CRP、ICAM-1、ET-1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hs-CRP、ICAM-1、ET-1比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结论针对早期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可盖申内皮功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复方丹参滴丸 早期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科治疗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不良情绪评分,并比较干预后二次心肌梗塞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前焦虑和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评分均得到改善,但干预后试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干预后二次心肌梗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科治疗中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较好,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心血管内科治疗 人性化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分泌激素和胰岛素的抵抗作用。方法将高血压患者40例定为观察组,将非高血压患者定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为我院2013年3月到2016年3月间收治,对照组40例患者为同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人;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分泌激素和胰岛素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ET(pg/ml),t-PA(IU/ml),ANP(pg/ml),IS(mU/L),PAI(IU/L)等各项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分泌激素和胰岛素的抵抗作用分析发现,患者的心血管分泌激素和胰岛素的水平对于患者的血压以及病情具有十分严密的影响。

  • 标签: 高血压 心血管内分泌激素 胰岛素 抵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科患者压疮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压疮的预防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未有患者出现压疮的症状,压疮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压疮的症状,压疮发生率为12%,观察组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心血管科患者压疮预防表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方面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心血管内科 压疮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血管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效果。方法2017年1月—10月,医院心血管科收治患者262例,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2017年1月—10月,医院心血管科收治患者257例,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制定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病情监护、症状控制、治疗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生活照料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较复杂,与护士马虎大意、护士自身能动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创新不足导致护理问题未能得到解决、未能塑造安全管理风险的科室工作氛围有关;加强安全护理可以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风险管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科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2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预防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10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3.85%<14.42%)相对更低(P<0.05),而患者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92.31%>79.81%)相对更高(P<0.05)。结论不安全因素的有效防范,对于提高心血管科护理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心血管内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PBL教学法在护理实习生心血管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收集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科实习的护生60例,包括大学专科和大学本科两种学历层次,为期6周的临床实习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分组随机分成对照组(LBL组)与实验组(PBL组)各30例。观察及对比两组护生的学习效果和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和临床实践考核成绩<80分者少于对照组,>90分者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生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法在心血管科临床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临床护理 实习生 PBL教学法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ST1((mammaliansterile20-likekinase1)在同型半胱氨酸致血管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人脐静脉血管皮细胞(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0μmol/LHcy)、同型半胱氨酸组(100μmol/LHcy)和干预组(100μmol/LHcy+叶酸+维生素B12),48h收集细胞,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esternblot分别检测MST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血管皮细胞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cy组MST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P<0.05),内皮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Hcy组相比,Hcy+叶酸+维生素B12组MST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1),内皮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MST1参与了Hcy导致的血管皮细胞损伤,叶酸+维生素B12能够减轻Hcy导致的血管皮细胞损伤。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损伤 MST1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颅脑损伤患者行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接收的64例颅脑损伤患者进对比分析,将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的32例患者作为延续性组,将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32例患者作为传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压疮发生率。结果延续性组的护理满意度31例(96.88%)显著高于传统组23例(71.88%),延续性组的压疮发生率2例(6.25%)显著低于传统组9例(28.13%),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行延续性护理指导,不仅能够减少压疮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 出院 压疮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