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5 个结果
  • 简介:骨形态发生蛋白2/7(BMP2/7)异源二聚体,较其同源二聚体具有更强的诱导成骨潜能,是目前组织工程骨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本文介绍了异源二聚体BMP2/7诱导成骨的相关实验,比较其与同源二聚体生物活性的差异,并对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 异源二聚体 骨组织工程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循经择穴发散式冲击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局部发散式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实施发散式冲击波循经择穴,两组均5d一次,共治疗5次,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28d与6个月随访观察其疗效与复发率,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AS)与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评定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各时间段VAS评分、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近期与远期疗效明显提高,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循经择穴冲击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疼痛,促进其临床痊愈;其具有损伤小、安全、可靠、简便,易推广等特点。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循经择穴 发散式冲击波 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弹性超声在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T)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8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患者均采用来曲唑进行NET治疗,于用药前及手术前行弹性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肿瘤体积、肿瘤内部血流最高流速(Vmax)、阻力指数(RI)、弹性评分改变,并与术后病理肿瘤细胞面积减少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NET前,38例患者共检查到41个肿瘤,NET后肿瘤消失5个;NET后,肿瘤体积(11.13±8.26)cm^3,肿瘤内部血流RI21.63±7.63、Vmax(1.27±0.65)cm/s,弹性评分(3.60±0.54)分,与NET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146、8.104、2.662、6.854,P值均〈0.01)。术后病理所见肿瘤细胞减少面积百分比与RI值高度相关,弹性评分中度相关,肿瘤体积低度相关(r分别为-0.857、-0.449、-0.324,P值均〈0.05),与肿瘤内部血流Vmax值无相关性(r=-0.174,P〉0.05)。结论弹性超声检测肿瘤体积、肿瘤内部血流RI和Vmax、弹性评分均对乳腺癌NET术后有一定的病理反应预测价值,其中肿瘤体积、RI值、弹性评分可较好地反映术后肿瘤的病理反应程度。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弹性超声 病理反应 评价指标
  • 简介:目的研究卡介苗的磁性凝胶载体,用以进行膀胱灌注,延长卡介苗在膀胱内的滞留时间,并验证其在膀胱内的抗膀胱肿瘤作用。方法利用大鼠膀胱原位肿瘤动物模型,通过检测相关免疫学及肿瘤学指标评估其抗肿瘤效应。结果与普通卡介苗相比,同等剂量条件下使用卡介苗的磁性凝胶载体可较普通卡介苗在膀胱内产生更多的免疫细胞因子,在膀胱黏膜局部募集淋巴细胞浸润,诱导更强的免疫反应。经验证其抗膀胱肿瘤诱导效果优于普通卡介苗。结论壳聚糖温敏凝胶作为卡介苗载体,在磁场作用下增强了卡介苗的免疫活性及抗肿瘤效应,为卡介苗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成为用于膀胱癌术后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更好的免疫制剂。

  • 标签: 卡介苗 膀胱灌注 壳聚糖 膀胱内药物释放
  • 简介:摘要目的用实验检验临床护理路径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的疗效大小,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方法以是否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把2011年7月~2013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160例初治肺结核病患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包括患者80例,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对肺结核有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对服务的满意度等几个项目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所花费的医疗费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对于与肺结核有关的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对医院护理的满意程度都比对照组患者高。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开展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医院服务质量的提升都有良好效果,因而应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初治肺结核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远端蒂皮瓣、筋膜瓣修复四肢严重烧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72例四肢严重烧伤缺损病人,将其随机划分成两个组,对照组36例病例接受常规治疗措施,同时实验组36例病例接受远端蒂皮瓣、筋膜瓣修复,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和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研究对象治疗效果、治疗时间等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远端蒂皮瓣、筋膜瓣修复四肢严重烧伤缺损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帮助病人加快恢复速度,具有较高临床意义,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远端蒂皮瓣 筋膜瓣修复 四肢 严重烧伤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IDD基因表达量与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CINIII患者20例;宫颈癌患者20例;健康妇女20例。半定量RT-PCR、Westernblotting检测宫颈组织中IDOmRNA及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Foxp3+Tregs数量。【结果】宫颈浸润癌、宫颈原位癌组织中IDOmRNA及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01)。宫颈浸润癌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数量及CD4+/CD8+显著降低,CD4+CD25+Foxp3+Tregs数量显著增高(P〈0.05)。宫颈癌组IDO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与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呈负相关;与CD4+CD25+Foxp3+Tregs呈正相关【结论】宫颈癌组织中IDO表达增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IDO表达与肿瘤免疫抑制有关。

  • 标签: 宫颈癌 吲哚胺2 3-二氧酶 T细胞亚群 免疫抑制
  • 简介: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对大鼠胃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影响,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乙酸复合法对健康SD大鼠进行溃疡性结肠炎造模;运用CTAB—SDS法提取肠道微生物总DNA,通过PCR.DGGE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之间胃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差异。结果溃疡组、用药组和正常组大鼠的消化道中,不同部位细菌Shannon~数变化较大(1.64-3.05),结肠中Shannon指数最高,其次是胃,小肠最低。在结肠,不同组的细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变化幅度不大,以用药组最高(3.05),其次溃疡组(2.98),正常组2.95,说明大鼠结肠在健康状态下细菌多样性最低,结肠炎后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此外,发现病变后的大鼠胃中拟杆菌属、梭菌属、普氏菌属、紫单胞菌属等厌氧细菌增加,病变后的结肠中乳杆菌属细菌明显减少,紫单胞菌属和梭菌属细菌明显增加;病变后小肠中部分乳杆菌种类消失,同时梭菌属和紫单胞菌属等不常见菌群的出现。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胃、小肠、结肠中有益菌乳杆菌明显减少,普氏菌属、紫单胞菌属、梭菌属等明显增多,这些菌属可作为条件致病菌引起内源性感染,可能是造成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微生物多样性 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 2 4-二硝基氯苯乙酸复合法
  • 简介:摘要中蒙药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如何提取并进一步加以分离、纯化,得到有效单体是中蒙药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中蒙药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已有十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并且也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本文针对常用的提取、分离技术做一简单的介绍。

  • 标签: 中蒙药黄酮 提取 分离 综述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75-02
  • 简介:研究旨在分析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CEBPA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回顾性分析我中心55例初诊AML患者CEBPA基因突变率、临床特征及治疗疗效.结果表明:本组患者CEBPA突变患者20例,发生率为36.4%,其中17例为双侧突变,3例为单侧突变;与CEBPA无突变AML患者相比,CEBPA突变患者具有以下临床特征:75.0%患者为M1与M2;初诊时表现为高血红蛋白[(98.30±20.33)g/L对(81.69±23.74)g/L;t=2.625,P=0.011]及低血小板[(33.30±38.27)×109/L对(64.79±61.60)×109/L;u=2.062,P=0.044];白血病细胞高表达CD7及CD34.近期疗效显示,CEBPA突变患者CR率72.2%,高于CEBPA无突变患者68.6%,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EBPA突变AML多见于AML-M1和M2,且伴高血红蛋白和低血小板症,表达CD7及CD34;近期疗效尚好.国人AML患者CEBPA突变率可能高于国外报道.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CEBPA突变 完全缓解率 免疫表型
  • 简介:目的对表达hTERT基因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进行成瘤风险评估及类肝样细胞分化能力的鉴定.方法将表达hTERT基因的大鼠BMSCs进行裸鼠致瘤试验评估成瘤风险,通过序贯法诱导成肝分化,于诱导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检测ALB和AFP的表达、糖原染色鉴定糖原储备能力.结果裸鼠致瘤实验提示表达hTERT基因的大鼠BMSCs无成瘤风险.成肝诱导后,细胞形态逐渐变为圆形;ALB仅在诱导第21天部分阳性表达,AFP在诱导第14天起阳性表达;糖原染色阳性.结论表达hTERT基因的大鼠BMSCs无致瘤风险,且具有类肝样细胞的分化能力.

  • 标签: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类肝样细胞
  • 简介:探讨常规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和实效性。2009年9月-2011年6月使用常规艘腔镜器械完成经脐单孔LC28例(单孔组),同期三孔法LC30例(三孔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主观满意度。5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单孔组28例均无中转三孔法。两组术中和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单孔组住院时间和后20例手术时间与三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主观满意度评分高于三孔组(P〈0.01)。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条件下,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LC是安全可行的,美容效果和微创优势更突出。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常规腹腔镜器械 经脐单孔法 三孔法
  • 简介:随着胃上部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不断成熟,该术式已逐渐被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接受.不同于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中已经规范化、程序化的D2淋巴结清扫,胃上部癌腹腔镜脾门淋巴结清扫的指征和方式尚存争议,阻碍其推广的问题涉及是否联合脏器切除、手术路径选择以及对脾门区血管多变的解剖结构的认识等.同时,腹腔镜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也有待更多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进一步证实.随着手术理念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胃上部癌腹腔镜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将会不断成熟.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连续干预护理对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采用本院自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80例冠心病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干预组从入院起只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从入院起,至出院后2个月进行连续的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在遵医嘱治疗、按时服药、按时复查、躯体功能改善、情绪积极乐观和合理饮食6方面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依从性。

  • 标签: 冠心病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PEI作为免疫佐剂对G250抗原肽基因PVAX1/C-G250肽-C免疫保护效果的增强作用及联合应用CAIX蛋白疫苗进行PRIME—BOOST免疫程序免疫增强效果。方法:用EcoRI、XhoI和EcoRI、SalI分别双酶切PVAX1及既往构建的pET28a(+)/C-G250肽-C质粒。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VAX1/C-G250肽-C,酶切分析鉴定。大量提取质粒并分光光度计测质粒含量。将32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A)裸DNA组,(B)DNA-PEI复合物组,(C)DNA-PEI+蛋白疫苗组,(D)空白对照组。按0,10,20,30天程序经股四头肌注射免疫。C组在第20天及第30天进行蛋白冲击。初次免疫前和第40天鼠尾取血,ELISA法检测抗体滴度。流式细胞术测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结果:酶切及基因测序鉴定证实G250抗原肽cDNA正确插入PVAX1/C-G250肽-C真核表达的重组质粒中。昆明小鼠经4次免疫后,3个实验组都产生了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B组的抗体滴度1:1.28×104及CD4+、CD8+达26.12%和12.60%,明显高于A组的1:3.2×103和CD4+,CD8+占到19.32%和10.74%。而蛋白冲击组的1:5.12×104和CD4+,CD8+占到41.96%和15.14%,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VAX1/C-G250肽-C。该DNA疫苗与PEI和G250蛋白疫苗联合使用后产生极强的免疫原性,诱导产生了高滴度、高特异性抗体及细胞免疫反应。证实G250DNA疫苗联合PEI使用并进行蛋白疫苗冲击的免疫策略可产生强大的免疫保护作用。为恶性肿瘤的术后辅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DNA疫苗 G250 PEI 佐剂 PRIME-BOOST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100例,年龄52~76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分布、文化程度、COPD病情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不同气流受限程度患者例数与对照组相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COPD患者气流受限程度,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