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我院 2015 年 8 月~ 2016 年 8 月收治的 69 例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9 例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如下:胃肠道反应 37 例( 53.62% ), 17 例( 24.64% )肝功能损害, 8 例( 11.59% )过敏反应, 7 例( 10.14% )神经系统反应,在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均明显缓解。结论 结核病患者如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的调整药量及治疗方案,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使不良反应得到缓解。

  • 标签: 结核病 抗结核治疗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药剂科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进行构思、规范和总结,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充分发挥医院药剂科的积极作用,对药剂科的药学实践加以归纳总结。结果药剂科是药品管理使用中的重要组成部门,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会诊、查房、查病历,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药剂科应广泛宣传不同种类及新型抗菌药物的使用特点、抗菌谱和使用注意事项,与其他科室密切协作,积极发挥作用,正确理解指导原则,促进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抗菌药物。结论加强科学监管,积极进行临床药学实践,是保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有利措施。

  • 标签: 药剂科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内分泌症患者性激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收治妇科内分泌症患者60例,分成A组和B组;A组未合理使用性激素类药物,B组合理使用性激素类药物,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患者不合理使用药物的原因包括自行用药、用量错误、漏服药物。结论临床药师要依据患者症状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向患者详细说明病情和性激素类药物特点,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性激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妇科内分泌症患者 性激素类药物 合理使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药物联合顺铂经肝动脉灌注介入治疗肝癌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为治疗对象,按患者住院单双号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总生存时间治疗组在1、2年生存率分别为49.2%和32.5%,中位生存时间10.3月;对照组分别为32.6%、15.6%和8.0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进展时间治疗组在1年与2年无疾病进展率分别为43.5%、15.7%,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为8.9月;对照组分别为18.9%、17.3%和6.2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霉素与顺铂经肝动脉灌注介入治疗肝癌的疗效较为满意,优于常规的介入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阿霉素 顺铂 介入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慢性鼻-鼻窦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近两年医院耳鼻喉科接收的9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入选患者均经随机均分法进行分组,其中45例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命名为头孢组;另外的45例患者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命名为大环内酯类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大环内酯类组患者经治疗后VAS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头孢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头孢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慢性鼻-鼻窦炎治疗中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能有效降低当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鼻-鼻窦炎 慢性鼻-鼻窦炎 大环内酯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结果对于老年人来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包括药动力学改变、合并用药及滋补药或抗衰老药物滥用等。观察与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老人加强用药指导并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老年人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干预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评价药物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EMbase、CNKI、CBM、WanFang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药物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10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R3.3.2软件及JAGS4.2.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RCT,包括1676例患者,涉及9种治疗药物。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奥氮平[OR=28.00,95%CI(8.10,110.00)]、利培酮[OR=20.00,95%CI(7.70,58.00)]、喹硫平[OR=30.00,95%CI(6.60,160.00)]、齐拉西酮[OR=28.00,95%CI(3.70,230.00)]、氯丙嗪[OR=29.00,95%CI(5.00,200.00)]、阿立哌唑[OR=13.00,95%CI(1.70,93.00)]、氟哌啶醇[OR=19.00,95%CI(2.10,190.00)]与安慰剂相比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障碍状态,其中喹硫平效果最佳。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氯丙嗪、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两两比较在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有效性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应首选喹硫平,其次可依次选择齐拉西酮或氯丙嗪、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和氟哌啶醇。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标签: 甲基苯丙胺 精神障碍 喹硫平 随机对照试验 网状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2种金属盐类药物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验证试验,计算并比较各方法5种试验菌株的回收率。结果试验样品甘草锌胶囊和碳酸锂片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性。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可有效去除其抑菌性。结论建立的2种金属盐类药物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符合《中国药典》基本要求,可用于常规的药品质量控制检验工作。

  • 标签: 金属盐类药物 微生物限度 培养基稀释法
  • 简介:【摘要】目的 :以对比评估的方法分析我院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中实施药学干预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选出 2015年 1月 -2017年 12月间我院运用喹诺酮类药物的病例处方 3045张,将当中未实施药学干预的 1492张列入参照组,实施药学干预的 1553张列入实验组,经统计评估后,对比两组病例处方中因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而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实验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P< 0.05);参照组中、重度不良反应的出现率显著高于实验组( P< 0.05)。结论 :医院各科室运用喹诺酮类药物对病人施行用药治疗时实施规范药学干预,可减少因药物本身而引发的不良反应,应推广实践。

  • 标签: 临床用药 喹诺酮类药物 药学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责任药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干预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的类型,及时构建责任药师制度,进一步对比评价干预前后不合理医嘱发生率。结果干预前,溶剂种类不合理、溶剂体积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配伍不合理、给药频次不合理以及其他发生率分别为0.027%、0.087%、0.049%、0.011%、0.008%、0.009%;干预后,上述6项不合理指标发生率分别为0.012%、0.040%、0.021%、0.005%、0.001%、0.001%;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各项不合理指标发生率均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药师制度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干预中的作用显著,能够降低不合理医嘱发生率,进一步使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责任药师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不合理医嘱干预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而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40例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主要包含有287例(44.84%)头孢菌素类药物、有79例(12.34%)大环内酯类药物、169例(26.41%)青霉素类药物及105例(16.41%)其他类抗菌药物等。其中,有16例(5.57%)头孢菌素类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有37例(46.84%)大环内酯类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有18例(10.65%)青霉素类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结论就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来说,若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则非常容易导致出现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中应及时的进行改进,从而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抗菌药物应用的安全性,进而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合理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一步规范医院I类切口用药。方法抽取医院2015年及2016年出院的I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住院病历691例,对围手术期抗菌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691例手术病人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达15.36%,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占34.73%;结论我院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用药日趋合理,但仍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品种选择欠妥、盲目联合用药、用药时机不当和用药时间长等问题。临床药师应定期的对临床医生进行用药指导,减少不规范用药的使用率,提高临床医生的用药水平,以遏制抗菌药滥用的势头,避免细菌耐药的发生。

  • 标签: I类切口手术? 围手术期? 预防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药物和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CR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采用药物及手术联合治疗的25例儿童CRS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25例行单纯药物治疗的儿童CRS患儿对照组,观察并统计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1、3、6与12个月相应疼痛状况以及鼻内镜的评分情况,并在治疗12个月后实施CT评估。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其疼痛、鼻内镜评分以及CT评估均明显改善,但研究组各时点相应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优越,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及手术对于CRS的治疗效果均较好,但相比于单纯药物治疗,手术联合药物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其能有效缓解患儿疼痛,消除病灶,促进其康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鼻-鼻窦炎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46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状况。方法用随机抽签发方式,从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中,抽取32例纳入到讨论中,统计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品种、用药时间、联合使用、金额等状况,并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接受了抗菌药物药物治疗,抗菌药物共7个类型,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大部分患者在使用时接受多种药物或更换药物,仅1例患者共使用7种抗菌药物,所以用药例/次数(662)高于240。此组32例患者,共29例接受联合用药(90.63%),其中二联用药共26例(89.66%)(26/29),三联用药共3例(10.34%)(3/29)。结论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其疗程均较长,换药无指征,因此,医院需加强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状况,提升药物使用合理性,确保治疗疗效和患者治疗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老年胆结石患者采取外科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本院 2016 年 3 月到 2017 年 3 月收治的 52 例老年胆结石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方式纳入实验组与参照组( n=26 )。参照组应用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实验组应用外科手术与联合用药治疗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6.15% ,与参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80.77% 比较差异显著,具有分组研究价值( p < 0.05 )。同时,实验组患者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方面均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老年胆结石患者应用外科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比较理想,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 标签: 老年胆结石患者 外科手术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奥曲肽、垂体后叶素及生长抑素十四肽三种药物在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选取12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垂体后叶素组28例,乙组奥曲肽组42例,丙组生长抑素十四肽组52例,对比三组的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乙、丙两组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A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乙、丙两组间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垂体后叶素,以奥曲肽和生长抑素十四肽综合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要更加好,尤其是止血效果十分显著,同时患者的不良反应也较小,可应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治疗中,并予以推广。

  • 标签: 对比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药物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我院美容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实行新版JCI标准后质量改进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病例98份,即2017年1-4月期间42份,2017年5-8月期间56份,通过实施第六版JCI标准前后的对比,对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找出存在的问题。结果自从实施新版JCI标准,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病例比例由之前的9.5%,上升到44.6%;不合理用药情况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新版JCI的实施,优化了抗菌药的管理,但仍需要加强执行和监督,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JCI Ⅰ类切口 围手术期 预防 抗菌药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药物治疗对临床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了 100例 2015年 3月至 2016年 5月被我院收治的 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用随机的分组方法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 50 例 ),一组为对照组( 50 例)。两组分别采用青霉素治疗和头孢菌素治疗。结果:对比分析两组的不良发生率和总有效率, 结果显示两组的 差异非常明显 ( p < 0.05)。结论:对临床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疗效理想,但是青霉素和 2 代头孢相比较的而言, 2 代头孢的临床效果以其不良发生率低且临床效果安全性更高的特征而优于青霉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小儿 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