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孕妇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自身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中心围产保健门诊进行产前检查妊娠各期的健康孕妇100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质谱法测定,对孕妇的血清维生素D进行检测,结合血清维生素D水平将孕妇划分为不同组别,即维生素D充足组(n=180)、维生素D欠当组(n=320)、维生素D不足组(n=260)、维生素D缺乏组(n=240),运用回顾性分析,对孕妇妊娠结局展开随访调查。结果:妊娠中晚期孕妇的血清维生素D平均值达到(22.47±9.49)ng/mL;维生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 选取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人员均接受血清尿酸水平检测,对比两组受检人员的检测结果,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检测的意义。结果 观察组受检者血清尿酸水平,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血清尿酸水平 检测意义
  • 简介:摘要:瘦素主要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与机体摄食、能量代谢、脂肪存储等的调控密切相关。瘦素最主要作用是对能量平衡的影响,运动也能够调节系统能量流动和平衡,因而运动与瘦素的关系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关于不同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等情况对血浆瘦素水平影响的文献进行总结分析,深入探讨运动与瘦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治疗肥胖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运动 瘦素 瘦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者血清尿酸(UA)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双相情感障碍者40例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接收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尿酸(UA)水平,另对观察组常规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UA水平(405.84±72.38)umol/L,升高率45.00%,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血清尿酸 狂躁发作 抑郁发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血清尿酸检验用于老年冠心病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4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时期接受体检的45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血清尿酸检验。对比两组血清尿酸、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水平及血清尿酸检测阳性率。同时,对比研究组中不同冠心病级别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不同血清尿酸水平下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血清尿酸检测结果阳性率、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其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不同级别病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不同血清尿酸水平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尿酸检验结果可作为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情诊断指标。

  • 标签: 冠心病 尿酸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疾病中应用血清总胆汁酸检测的价值。方法:2020年9月到2021年12月,选取100例肝胆疾病患者、10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清总胆汁酸检测,比较不同类型肝胆疾病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检测数值与检测阳性率。结果:六项肝胆疾病的血清总胆汁酸均高于健康体检者,比值有差异(P<0.05);六项肝胆疾病的血清总胆汁酸阳性率均大于健康体检者,比值有差异(P<0.05)。结论:在肝胆疾病诊断中应用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可辅助临床确诊多种肝胆疾病,但临床需合理应用该检测,最大化检测价值。

  • 标签: 肝胆疾病 健康体检 血清总胆汁酸 检测数值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测定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以我院选取3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51例对照组,41例慢性迁延性肝炎组,263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组。结果:比较正常人与慢性肝病的HA水平。通过对比可知,,肝硬化组HA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馒迁肝组与正常对照组则无明显性差异(P>O.05);比较肝硬化HA与肝功,s1的关系,通过对比可知,HA水平与肝功能Child评分,门体分流指数(sI)有极密切相关性,而与反映肝细胞炎症程度的指标(ALT)无相关性(r一029);肝硬化出血组与非出血组HA水平比较,通过对比可知,肝硬化EVB组HA水平显著高于非EVB组,P

  • 标签: 肝硬化 血清透明质酸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症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空肠内营养的作用及对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指标的影响。方法:2018年8月-2020年7月,进行重症胰腺炎应用干预探究,样本源自本院接收的此疾病患者,随机选取并编号,1-68,抽签平分2组,设定为对照组、试验组,前者给予全胃肠外营养干预,后者给予空肠内营养,统计并发症率,评估血清总蛋白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试验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营养干预后血清总蛋白高于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空肠内营养起到降低并发症率的作用,同时改善患者营养及炎症状态,值得推广。

  • 标签: 胰腺炎 重症 空肠内营养 全胃肠外营养 血清总蛋白 血清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在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使用巴曲,研究短期疗效。方法于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入组我院58例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分组时符合数字表法,纳入实验组的29例患者行长春西汀联合巴曲治疗,纳入对照组的29例患者行长春西汀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变化及纯音听阈测定值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使用巴曲,短期疗效显著。

  • 标签: 老年突发性耳聋 巴曲酶 短期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洗法制备兔气管支架的最适宜处理周期。方法健康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4组(n=6)。以新鲜未处理气管作为对照组(A组),按照洗法2、3、4个周期处理气管作为实验组(B组、C组、D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标本处理后光镜组织学观察.电镜扫描观察超微结构,并测量气管最大拉伸力、破裂力、变异率等生物力学性能。结果B、C组气管支架的最大拉伸力、最大破裂力和变异率均显著大于A、D组;组织学观察显示A组有大量黏膜上皮细胞,B组见部分黏膜上皮细胞,C、D组未见黏膜上皮细胞;电镜扫描显示实验A、B、C组气管支架的细胞基质和胶原纤维明显多于D组。结论经洗法处理3个周期的兔气管支架具有理想的去抗原效果和生物力学性能,并具有较完整的细胞外基质.适合用于构建组织工程同种异体气管。

  • 标签: 组织工程 酶洗法 生物力学 细胞外基质
  • 简介:目的建立食品中沙门菌聚合链反应(PCR)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沙门菌inv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氯化镁孔雀绿选择性增菌0到8h后,煮沸法提取DNA,用PCR扩增电泳。结果PCR法能特异性检测出食品中的沙门菌,扩增片段为389bp,增菌前的检出限为10^2CFU/g,增菌后为2CFU/25g。结论应用PCR检测沙门菌具有快速、特异、灵敏和简便的特点。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 沙门菌 食品
  • 简介:摘要为了准确评估药物毒性及用药安全性,从而降低个体间用药差异性保护患者生命安全,进而为我国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临床用药经验,便有必要在综述药物代谢概念的基础上,分析药物代谢遗传多态性,以合理用药为切入点,就提出具体的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究。然而,从现阶段我国药物研究水平来看,仍停留于粗放型阶段,尚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用药问题日趋凸显。

  • 标签: 药物代谢酶 遗传多态性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研究端粒在胃粘膜异型增生中的表达,探讨端粒与胃粘膜异型增生癌变的关系。方法:选择具有5~15年随访资料的胃粘膜异型增生病例54例(癌变11例,未癌变43例),胃癌11例,采用石蜡切片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胃癌、胃异型增生组织中端粒的hTERTmRNA的表达。采用千屏公司图像分析系统检测组织中端粒hTERTmRNA表达着色的面密度,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P<0.001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1例胃癌组织中,端粒着色表达的面密度(阳性目标总面积,统计场总面积)平均值(-↑x±s)0.1748±0.1235,11例随访5~15年癌变的胃粘膜异型增生的端粒表达的面密度为0.1824±0.0109,随访5~15年未癌变的胃粘膜异型增生端粒表达的面密度平均值为0.0285±0.0190。经t检验,除胃癌组与癌变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各组分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端粒是胃粘膜异型增生癌变的关键性因素,是肿瘤早期检测的指标之一。结论:端粒表达是胃粘膜异型增生癌变的关键性因素,检测端粒表达,是筛选高危癌变胃粘膜异型增生的有效指标。

  • 标签: 端粒 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 原位分子杂交 胃粘膜异型增生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低高危分级及治疗各阶段乳酸脱氢(LDH)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成低、高危组,检测血清LDH水平的变化.并对87例患者依据治疗阶段分为初治组、缓解组、未缓解组、复发组,对LDH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危组LDH水平明显低于高危组(P=0.001),初治组LDH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与未缓解组(P<0.001,P=0.003),缓解组LDH水平均明显低于复发组与未缓解组(P=0.000,P=0.000).初治组与复发组LD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H水平能更好地反映急性白血病的肿瘤负荷程度,能客观的评判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恶性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关键词急性白血病;乳酸脱氢;危险分层中图分类号R7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20-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心肌监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意义。方法采用连续监测法检测心肌梗死(AMI)病人及对照组的血清中ALT、AST、LDH、CK、CK-MB的最大增高幅度及变化情况。结果AMI病人5种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病后,6h内CK和CK-MB即显著升高,LDH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最长。结论血清CK和CK-MB的检测特别是联合ALT、AST、LDH的监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诊断价值 CK-MB 血清心肌酶 连续监测法 AMI病人
  • 简介:目的优化抗毒基因纳米粒制备工艺,并对纳米粒部分性质进行研究.方法用复凝聚法制备抗毒基因纳米粒,采用规格化的正交表安排试验,用SA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用透射电镜观测纳米粒粒径和形态;用Pcs测定粒径和Zeta电位;用体外转染试验评价纳米粒的体外转染活性,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结果.结果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抗毒基因纳米粒制备条件是:壳聚糖浓度300μg·ml-1,丁酰胆碱酯基因质粒浓度100μg·ml-1,硫酸钠浓度8mmol·L-1,pH值5.5,涡旋混合时间30s.所制备的纳米粒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粒子的粒径在100nm以下,粒径分布比较均匀.Pcs测定结果表明:98%以上的粒子粒径分布在50~100nm范围,与透射电镜结果相符;平均Zeta电位为15.9±6.3mV.体外基因转染试验表明:纳米粒能将所包裹的基因递送到细胞内,并表达目标蛋白-丁酰胆碱酯.结论壳聚糖浓度、质粒基因浓度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制备条件选择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丁酰胆碱酯基因-壳聚糖纳米粒制备工艺可行,递送基因能力较强.本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纳米粒作为基因递送载体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 标签: 纳米粒 丁酰胆碱酯酶 酶基因 透射电镜 壳聚糖 质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