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红细胞冷凝集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对20例红细胞冷凝集标本在3种不同条件下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E-5000进行检测①普通室温(20℃);②37℃水浴30min后;③25℃条件下,37℃水浴30min后。测定3种不同条件下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各项参数﹑白细胞﹑血小板的值。结果20℃条件下,20例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异常报警;37℃水浴30min后,其中15例标本无异常报警,5例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异常报警;25℃条件下37℃水浴30min,20例标本均无异常报警。3种条件下检测结果中,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冷凝集对WBC、HGB和PLT检测结果基本无影响。对RBC、HCT、MCV、MCH和MCHC检测结果有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应引起重视,并对红细胞冷凝集标本进行科学处理。

  • 标签: 冷凝集 血细胞分析仪 冷凝集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道分泌物的常规检验与妇科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本院收治患有妇科疾病患者8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者均进行阴道分泌物的常规检验,包括清洁度检测、pH检测、滴虫检测以及真菌检测等内容,统计并分析常规检验的结果。结果800例妇科疾病患者当中,对阴道分泌物的常规检验结果呈现阳性的共791例,检测的阳性率98.88%。对阴道炎检测中阴道的分泌物常规检验阳性率98.51%,宫颈炎的检测阳性率98.60%,宫颈癌与子宫肌瘤检测阳性率均100%,对于4种不同的妇科疾病检测阳性率对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研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妇科病变的诊断中应用阴道分泌物的常规检验的正确率相对高,该检测方法有助于医生在早期对各种妇科病变尽早的发现,同时改检验的操作方法相对便捷,可作为一种妇科病变的常规检验手段。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常规检验 妇科病变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免疫学检验方法对于结核病的临床作用。方法将2014年8月~2018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结核病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1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采用胶体金检测法和蛋白芯片检测法,对比不同检测方法在结核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蛋白芯片法测定LAM、蛋白38kD和蛋白16kD的阳性反应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胶体金法阳性反应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胶体金法阳性反应率均高于蛋白芯片法阳性反应率(P<0.05)。结论胶体金检测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和准确性高的优势,在辅助诊断结核病中具有很大优势,其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胶体金检测法 蛋白芯片检测法 结核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患者采取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各30例,分别最为实验Ⅰ、Ⅱ组,病例资料为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另外再选取同时期我院收治的健康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自身抗体检验,观察并分析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实验Ⅰ组的TRAb水平高于实验Ⅱ组,实验Ⅱ组的TGAb、TPOAb水平高于实验Ⅰ组,且实验两组的TRAb、TGAb、TPOAb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验可用来诊断甲状腺疾病,对于以后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行血清CRP、cTnI联合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者为A组,同期普通冠心病者为B组(60例),健康人群为C组(60例),选取时间在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并对比3组体检人员的血清CRP、cTnI浓度。结果A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检测的血清CRP浓度为(15.22±1.97)mg/L,cTnI浓度为(3.49±0.52)μg/L,均高于B、C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行血清CRP、cTnI联合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血清CRP cTnI 急性心肌梗死 联合检测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检验分析前阶段是指从临床医师开出医嘱起始,按时间顺序的步骤,包括提出检验要求、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运送标本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送,至分析检验程序启动。在实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约占70%2。因此,保证分析前质量,对提高检验质量尤为重要。针对这一现状,该院检验科与相关科室及人员,就影响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大量调查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

  • 标签: 医院实验室 检验分析前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常规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检验仪器进行校准后,随机抽取5支血常规标本标准品将其编号1——5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混匀后分别静置0秒、10秒、20秒、30秒、40秒,并分别进行10次检验,对5份血常规标本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混匀后静置时间为0秒的血常规标本RBC、Hb、WBC及PLT检验结果均值最低、变异系数最大并且与靶值的偏差最大;混匀后静置时间为10秒和20秒的血常规标本,其RBC、Hb与靶值最为接近,偏差最小并且变异系数相对较小;混匀后静置时间为30秒和40秒的血常规标本,其RBC、Hb均值增加,同时与靶值偏差增加;WBC及PLT在血常规标本混匀后静置时间为10秒至40秒之间的均值、变异系数以及与靶值的偏差均不存在明显变化。结论将血常规标本混匀后静置时间10秒或20秒,RBC、Hb、WBC及PLT参数最稳定,其变异系数和偏差最小,所以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推荐将血常规标本进行混匀后静置10秒至20秒再进行检验

  • 标签: 血常规标本 临检前 混匀静置时间 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重症患者治疗中具体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选取6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重症患者,以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的治疗方式为纤维支气管镜,对照组使用的是常规灌洗吸痰,然后对患者的痰培养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患者在接受不同灌洗治疗后的气道峰压以及内源性、阳性情况等各项指标进行研究。结果在6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重症患者中,全部完成治疗,各项临床症状有效减轻,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气道峰压以及内源性都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对观察组患者以支气管肺泡灌洗痰培养进行40次痰培养,检测时发现其中阳性例数为35,对照组患者进行过40次普通痰培养,阳性例数为26次,而且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重症患者患者进行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后,纤维支气管镜可以有效检测病人各项病原菌数值,并且可以起到很强的对抗作用,效果优异,可以被推广应用。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重症 应用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阻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经CT与传统X线诊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80例慢慢阻肺合并肺间质性纤维化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通过CT、传统X线诊断。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11%(82/90)、86.67%(78/90),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OPD合并肺间质性纤维化经CT、X线诊断,均可达到诊断效果,但应结合患者病情、恢复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诊断方式,以防止滥用CT检查诊断,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并对身体健康构成不良的影响。

  • 标签: 慢阻肺 肺间质纤维化 CT X线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制衔接管加喉罩通气技术施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1年内收治的需使用纤支镜诊治的患者100例,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纤支镜检查和治疗,观察组使用自制衔接管加喉罩通气技术施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生命指征平稳,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通过自制衔接管加喉罩通气技术可明显改善纤支镜诊治安全性,增加舒适度,使常规纤支镜不能进行的危重患者得到诊治,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自制衔接管 喉罩通气技术 无痛纤维支气管镜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所撷取的44例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各22例。甲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乙组采用常规疗法,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甲组和乙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数据对比为72.73%、40.91%,P<0.05。两组生活质量(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情况比较,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对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且能很好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 支气管扩张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份至2017年6月份5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PCT浓度、CRP浓度。结果治疗6天后,实验组的各项指标明显少于常规组,数值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语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能够有效地改善炎性指标,值得运用和推广。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炎性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浴外洗方联合亲水性纤维银敷料(康维德)、美皮康治疗WagnerⅡ、Ⅲ级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WagnerⅡ、Ⅲ级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外科换药治疗;治疗组24例,使用足浴外洗方联合亲水性纤维银敷料(康维德)、美皮康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伤口愈合情况及有效率(95.8%)显著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皮肤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足浴外洗方联合亲水性纤维银敷料(康维德)、美皮康治疗WagnerⅡ、Ⅲ糖尿病足溃疡疗效好,有加速伤口愈合的作用,且临床应用安全。

  • 标签: 足浴外洗方 银离子敷料(康维德) 美皮康 糖尿病足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用纤维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治疗声带息肉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66例声带息肉患者,治疗时间为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患者均进行声带息肉摘除术,对照组在纤维喉镜下实施,观察组在支撑喉镜下进行。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97%、81.82%,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6%、21.21%,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显微镜相比,在支撑喉镜下进行声带息肉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优越,而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应用。

  • 标签: 纤维喉镜 声带息肉摘除术 支撑喉镜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生物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并提出具体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选取本单位实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期间的检验标本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本单位未实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期间的检验标本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样本微生物检验结果的误差率,分析微生物检验结果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检验误差率12%,观察组检验误差率4%。观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发现主要包括人员因素、操作因素、标本因素以及微生物检验工具消毒不严格等。结论应对微生物检验人员加以培训,提高其素质、严格操作流程、提高标本送检规范化水平,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度。

  • 标签: 影响 微生物 检验结果 因素分析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期间,共选取病毒性肝炎者50例,作为A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B组。所有受检者均实行血常规+生化检验,对比两组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生化检验结果的差异性。结果与B组比较血常规检查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对比生化检验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生化检验,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应用,能明确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红细胞功能、生化指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利参照,存在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血常规 生化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表现。方法对收集的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性监测标本展开药敏试验,共获得300株致病菌株,分析致病菌的抗菌敏感性与耐药性表现。结果300株致病菌株中革兰阳性菌占62.33%(187/300),革兰阴性菌占37.67%(113/300);其中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97株(32.3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85株(28.33%),肠杆菌50株(16.67%),非发酵菌38株(12.67%),肠球菌30株(10.00%)。不同菌种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性①MRCNS对青霉素耐药性100.00%(97/97)、氨节西林100.00%(97/97)、头孢他啶49.48%(48/97)、氧氟沙星68.04%(66/97)、环丙沙星63.92%(62/97);②MRSA对青霉素耐药性100.00%(85/85)、氨节西林98.82%(84/85)、头孢他啶48.24%(41/85)、氧氟沙星40.00%(34/85)、环丙沙星36.47%(31/85);③肠杆菌对青霉素耐药性0、氨节西林94.00%(47/50)、头孢他啶64.00%(32/50)、氧氟沙星20.00%(10/50)、环丙沙星22.00%(11/50);④非发酵菌对青霉素耐药性0、氨节西林94.74%(36/38)、头孢他啶97.37%(37/38)、氧氟沙星23.68%(9/38)、环丙沙星13.16%(5/38);⑤肠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性0、氨节西林16.67%(5/30)、头孢他啶23.33%(7/30)、氧氟沙星30.00%(9/30)、环丙沙星23.33%(7/30)。MRCNS、MRSA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性最为突出;在抗菌药物中青霉素、氨苄西林在不同菌种耐药性更为突出。结论临床治疗用药中需重视对病原菌耐药性分析,结合其敏感性与耐药性选择疗效较优的抗菌药物,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细菌 耐药性 监测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将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方法实行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分析临床意义。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入以及予以诊断的3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收入实验组,并将同期本院收入并开展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者收入参照组,对参照组体检当天、实验组治疗之前及治疗之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计算2组受检者的C反应蛋白检测值、白细胞数目。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之前的C反应蛋白检测值、白细胞数目相较于参照组健康者数值,P<0.05,获得数据检验的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之后的C反应蛋白检测值、白细胞数目相较于治疗之前数值,P<0.05,获得数据检验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开展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呈现良好效果。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期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檢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组25例、中度组38例、重度组27例;同期选取9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用药方案在解痉平喘、祛痰止咳、静注抗生素、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60mL+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溶液250mL,1次/d,持续治疗2周。应用奥普UppergoldU2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采用免疫胶体金标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45.2±12.8)mg/L,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5.6±1.8)mg/L,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29.0639,P<0.05)。观察组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结果显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24.6±11.8)、(37.5±16.4)、(51.1±14.5)mg/L,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9.9±3.6)、(11.9±7.4)、(15.4±10.8)mg/L,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检验血清C反应蛋白对鉴别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评估病情变化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血清C反应蛋白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检验,并分析检验结果。方法选取18份某公司食堂样本,依据《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的相关标准与WS/T80-1996对样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并且使用荧光定量PCR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毒素检测。结果在18份样品中共检测出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且所有株菌检测出A型肠毒素。结论导致此次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病菌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食物中毒 检验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