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病理类型肾病综合征(NS)患者尿蛋白对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尿蛋白所致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机制.方法:(1)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膜性肾病(MN)、微小病变肾病(MCN)三种不同病理类型的NS患者尿液中提取尿蛋白,经成份分析、灭菌等处理后以0.5mg/ml、1.0mg/ml、2mg/ml、4mg/ml、8mg/ml浓度分别刺激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另设空白对照组.(2)MTT法检测不同病理类型NS患者尿蛋白刺激后细胞的增殖情况.(3)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不同病理类型NS患者尿蛋白的细胞毒作用.(4)WesternBlotting法检测Fas蛋白表达.结果:各病理类型所提取的尿蛋白成分相同,主要为白蛋白、转铁蛋白、IgG等,但各病理类型组成比例不同;肾小管上皮细胞MTT值低浓度有明显增殖作用,高浓度时细胞过度增殖则导致凋亡;肾小管上皮细胞LDH释放率和Fas蛋白的表达水平随尿蛋白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以上各项检测指标中FSGS患者尿蛋白对HK-2细胞的作用最强,MN次之,MCD最弱.结论:在体外条件下,尿蛋白对RTECs呈剂量依赖性的细胞毒作用,低剂量尿蛋白诱导RTECs异常增殖,较高剂量尿蛋白可诱导RTECs凋亡;除尿蛋白的量决定了损伤严重程度外,尿蛋白的性质也决定了损伤的严重程度.

  • 标签: 尿蛋白 肾小管上皮细胞 增殖 凋亡 Fas
  • 简介:目前,代谢综合征(MetS)在全世界范围的发病率逐年升高。MetS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有关MetS与进展性前列腺癌的相关性研究仍较少。在本研究中,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016名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MetS与前列腺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我们发现,与不合并MetS的前列腺癌患者相比,合并MetS者其Gleason评分≥8的风险明显增加(OR=1.670,95%CI1.096–2.545,P=0.017),pT3–4期前列腺癌的风险也增加了近1.5倍(OR=1.583,95%CI1.106–2.266,P=0.012),合并MetS同时也是淋巴结转移的一个独立的预测因素(OR=1.751,95%CI1.038–2.955,P=0.036)。此外,随着MetS成份数目的增加,Gleason评分≥8的风险也不断增加。本研究表明MetS与进展性前列腺癌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该结果仍需大规模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 标签: 前列腺癌 代谢综合征 病理 GLEASON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IgA肾病组和对照组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的基因型分布,分析基因型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IgA肾病组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IgA肾病组中不同基因型发病时的血压、24h尿蛋白定量有显著性差异。(3)TT型患者肾功能减退显著快于AA型。结论(1)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AA基因型可能是IgA肾病的易感基因。(2)该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影响IgA肾病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和血压水平。(3)目前还不能认为该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影响IgA。肾病患者进展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干扰素 基因 预后
  • 简介: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肾透明细胞癌的24例患者的螺旋CT资料。其中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肾透明细胞癌各12例。结果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组和肾透明细胞癌组的平均CT值增强量(即增强扫描动脉相肿瘤最大横截面平均CT值-平扫相上肿瘤最大横截面平均CT值)分别为(31.75±14.73)Hu和(88.30±31.91)Hu,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性肾癌的CT增强幅度明显小于肾透明细胞癌(P〈0.01)。结论观察病灶的CT值,可以帮助医师初步确定术前肿瘤的病理亚型。

  • 标签: Xp11.2 TFE3 肾透明细胞癌 螺旋CT CT值
  • 简介:目的:研究GRIM-19在人膀胱尿路上皮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以及与p63、STAT3表达的相关性,探讨GRIM-19对p63、STAT3的影响及其在BTCC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76例BTCC组织、45例相应的癌旁组织和30例正常膀胱组织的GRIM-19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p63、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GRIM-19mRNA在76例BT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79%,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分别为66.67%和96.67%)(P均〈0.05);p63、STAT3蛋白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82.89%、72.3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P均〈0.01)。BTCC组织中GRIM-19mRNA的低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淋巴转移密切相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和肿瘤发生情况等无相关性。相关性检验表明GRIM-19mRNA与p63、STAT3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GRIM-19mRNA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下调,提示GRIM-19作为重要的抑癌基因,可能与凋亡相关基因p63、STAT3在BTCC的发展中起拮抗作用,参与BT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可能是BTCC转移的潜在标志。

  • 标签: 膀胱尿路上皮癌 GRIM-19 P63 STAT3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umorinfiltratingdendriticcells,TIDCs)的数量与活化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分析前列腺癌组织TIDCs的表达与患者血清PSA值、年龄、Gleason评分、骨转移等情况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技术标记28例前列腺癌组织及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的CD1a及CD83分子,镜下观察被标记的DC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并人工计数,比较良性和恶性前列腺组织的DC的CD1a及CD83的均数,使用student—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28例前列腺癌患者CD1a、CD83、年龄、PSA、Gleason评分的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前列腺癌组织DCCD1a多分布在癌周,染色浅,数量比前列腺增生组织CD1a的数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织DCCD83亦分布于癌周,染色较浅,数量比前列腺增生组织CD83的数量略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CD1a、CD83、年龄、PSA的相关性不显著,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TIDCs多分布在癌周,总体数量(用CD1a标记)较良性前列腺组织少,活化的TIDCs(用CD83标记)的数量与良性组织相差不大;CD1a、CD83与年龄、PSA、Gleason评分及骨转移相关性不显著。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CD1A CD83
  • 简介: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方面的调控机制研究。方法:选取生后3~4周龄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DMOG)处理组(IRI+DMOG组),每组6只。Sham组右侧肾脏切除,仅游离左侧肾动脉,但不钳夹;IRI组右侧肾切除,无创动脉夹夹闭左肾动脉45min,之后松开动脉夹,恢复肾脏血流(术前24h给予DMOG组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IRI+DMOG组IRI术前24h给予腹腔内注射DMOG40mg/kg(用生理盐水溶解)。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肾组织的HIF-1α和NGAL蛋白表达水平,用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Hmox-1和NGALmRNA的表达水平。检测各组的肾功能(BUN、Scr、CystatinC)、评价各组肾脏的形态学改变及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TUNEL法检测各组肾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对各组结果的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DMOG处理后的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GAL和HIF-1α的表达上调;并对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结论:在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GAL可能受HIF-1α调控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脏
  • 简介:目的探讨Ⅲ型前列腺炎前列腺按摩液中细胞因子IFN-γ、IL-10、Il-4水平变化对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分类方法诊断Ⅲ型前列腺炎共76例。ⅢA型前列腺炎47例,ⅢB型前列腺炎29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NIH—CPSI),评估疼痛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前列腺液(EPS)中IFN-γ、IL-10、IL-4水平,分析各细胞因子变化和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ⅢA、ⅢB型前列腺炎两组疼痛症状和排尿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FN-γ、IL-10、IL-4均和疼痛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0.05),其中IL-10起主要相关;IFN-γ、IL-10、IL-4均和排尿症状评分无相关(P〉0.05)。结论Ⅲ型前列腺炎EPS中IFN-γ、IL-10、IL-4水平和疼痛症状有关,其中IL-10可能起主要作用;但IFN-γ、IL-10、IL-4和排尿症状无相关

  • 标签: 前列腺炎 前列腺液 IFN-Γ IL-4 IL-10
  • 简介:研究表明,维持性血透患者低浓度的血红蛋白(Hb)与患者再入院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Hb每下降lg/L,患者因心血管并发症等疾病再入院的相对危险性就增加5%。自从1985年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于临床以来,肾性贫血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大地改善了肾衰竭患者的状况,甚至被誉为贫血治疗上的“里程碑”。对血透患者使用rHuEPO时,一方面可以纠正贫血改善其食欲,使营养物质摄入增加,另一方面可部分纠正血透患者的异常氨基酸代谢,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 标签: 维持性血透患者 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 慢性肾衰竭 治疗期 相关性 发生情况